04.28 沒有“普通話”的古代,他們是如何交流的?

沒有“普通話”的古代,他們是如何交流的?

“普通話”這一名詞是我們現代所稱的,古時也是有所謂的“普通話”,稱之為“雅言”或“雅音”。

據《辭海·雅言》記載,最早的雅音屬上古音系,現今已失傳。

孔子周遊列國講學時曾指出:“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此時,雅言已普及於上流階層。

秦統一中原,推行“書同文”將小篆作為標準字體,儘管方言仍各有不同,但文化因有了標準字體而有所傳承。

漢代雅言為“洛語”。

兩晉和南北朝時期,東晉遷都建康(南京),洛語與中古吳語結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稱吳音。

五胡亂華、衣冠南渡以後,雅音南移,逐漸分為南北兩支。

隋朝統一後,編《切韻》,以金陵雅音和洛陽雅音為基礎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長安官音。

唐宋時期,雅言達到最高峰,一字一音,唐詩宋詞經典作品大量湧現,各周邊國家皆爭相學習洛陽雅言。朝鮮、韓國、越南、日本都受影響。

元朝頒佈《中原音韻》,法定語言是蒙古語,後以元大都的漢語語音為標準音,稱為“天下通語”。

明朝滅元,定都南京,明初頒佈《洪武正韻》,以中原雅音為正,以南京音為基礎,“壹以中原雅音為正”,南京話成了當時標準語音。

清早期,南京官話仍為漢語主要標準語。康熙年間,頒佈《康熙字典》,雍正年間,頒佈《聖諭廣訓》,設立正音館,推廣以北京音為標準的北京官話。1909年,清朝設立“國語編審委員會”,即清末的國語官話。後來,會說官話的人越來越多,稱為“官話”就不再合適,於是那時的普通話又稱之為“國語”。但“國語”當時爭議很大,眾人極力反對。

現代意義上的普通話,是清朝末年“切音字運動”的積極分子朱文熊提出的。1926年,他的《江蘇新字母》書中將漢語分成三類,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話,並註明:普通話是“各省通用之話”。1955年10月,正式定名為“普通話”。

現代漢語對普通話的語音定義為:“以北京語音為基礎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其中,承德市灤平縣是全國普通話標準音採集地(之前相關老照片博文有介紹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