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建設質量強市 邁向質量時代

產品和服務質量關係到國計民生,關係到轉型發展和民族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16次提到“質量”一詞,特別強調要堅持“質量第一”、建設“質量強國”,體現了黨中央對質量工作的高度重視,為我們做好質量工作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出臺質量工作的綱領性文件,這在我國質量發展史上是第一次。《指導意見》釋放的“堅持以質量第一為價值導向”“加強黨對質量工作領導”和“建立中央質量督察工作機制,強化政府質量工作考核,將質量工作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黨委和政府領導班子及有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等強烈信號,標誌著中央將加速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質量時代”。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黃山市質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擁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13個(居全省首位),中國馳名商標18個,國家四鑽級以上酒家9家,中華老字號25家,“安徽名牌產品”79個,“安徽省著名商標”187件,“安徽工業精品”14個,“安徽老字號”24家,安徽特色商業街8條,安徽省特色文化主題酒店3家,5A級旅遊景區3家,4A級旅遊景區22家,書寫了質量強市建設的精彩答卷。

質量工作體制機制日趨健全。2004年,我市成立質量振興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副市長擔任組長,開啟了全市質量振興之路。2007年,質量興市活動領導小組成立,2011年,質量強市活動領導小組成立,統籌推進全市質量工作,在開展質量強市建設、推進質量品牌升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各區縣政府均成立了質量工作領導小組,加強了政府層面對質量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逐步完善了對區縣質量工作考核制度。各相關部門也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狠抓工作落實,加強協調配合,形成整體合力,有效推進了全市質量工作的開展。市政府將質量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從財力上予以保障。2017年1月,市政府在總結往年三屆評獎經驗的基礎上,修訂出臺了《黃山市政府質量獎管理辦法》,獎金額度從每家5萬元提高至20萬元,對獲提名獎的每家也獎勵3萬元,極大提升了單位組織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準則》、質量管理建設追求卓越的積極性。建立了定期質量分析報告制度,已連續10年編印《黃山市質量狀況白皮書》,為市委市政府領導決策提供參考,為企業提升質量競爭力提供指導。建立了旅遊誠信“紅黑名單”制度,在市內重點旅遊景區內餐飲企業推廣“誠信菜單”,並將“誠信菜單”推廣納入旅遊特色小鎮和4A級以上景區創建內容。

質量基礎進一步夯實。改革開放以來,全市新增國家標準34項、行業標準25項、省級地方標準115項。其中,2017年新增《文房四寶——石硯》《文房四寶——墨錠》等國家標準5項,《汽車摩托車用儀表》等行業標準4項,《地理標誌產品——萬安羅盤》《地理標誌產品——三潭枇杷》《地理標誌產品——黃山白茶》等省級地方標準6項,《徽州民宿》和《徽州農家樂》等市級地方標準10項。全市共有法定計量檢定機構6個、授權計量檢定機構8個,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108項。檢驗檢測能力顯著增強。全市共有38家獲證檢驗檢測機構,可以對環境、食品、建材、機動車等開展檢驗檢測,其中:市質檢中心共設立了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參數7大類1000餘項、特種設備檢驗項目29大類、社會公用計量標準50項。安徽省茶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黃山)在確定的檢驗能力範圍內積極開展工作。2017年底,國內單體最大的茶葉檢測實驗室——國家茶葉及農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黃山)正式啟用,主要開展茶葉、食品及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重金屬、食品添加劑等檢測,以及茶葉品質鑑定和產地識別等研究。推進20個鄉鎮食品藥品監督所食品檢驗室和6個食品、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食品快速檢測室的建設任務,完成檢驗8.3萬批次。全市共有地理標誌產品13個,居全省首位,地理標誌產品標準或管理規範制定率達77%,出臺了全省首個跨行政區域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管理辦法《徽墨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辦法》。2018年4月,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太平猴魁茶)獲批成立,成為我省首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逐漸形成了“政府大力推動、龍頭企業帶動、農民積極參與”的良好工作格局,初步實現了示範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共贏,核心產區農戶年均收入達20萬元。

質量整體水平穩步提升。改革開放以來,全市質量水平逐年提升,特別是近幾年來,全市重點工業產品監督抽查合格率均在97%以上,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蔬菜、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省級監測合格率均為100%,均超過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的指標;獲證食品生產企業產品省抽合格率達96%以上;已經施工許可的建築工程項目工程監督覆蓋率達100%;新開工水利項目質量監督率達100%,單位工程驗收合格率達100%;全市公路水運工程建設項目質量監督覆蓋率達100%。2010年5月5日,我市榮獲“國家級旅遊服務標準化示範市”。黃山旅遊股份公司先後榮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第二屆省政府質量獎、第三屆“全國旅遊服務質量標杆企業”等稱號,黃山市中國旅行社、黟縣徽黃集團西遞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黃山區太平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榮獲首屆“安徽省旅遊服務質量標杆單位”稱號。黃山市中旅連續11年躋身全國百強旅行社,西遞宏村景區確定為全國第三批旅遊標準化試點企業;黃山獅林大酒店等3家星級飯店創建成為安徽省特色文化主題酒店;黃山風景區、黃山國際大酒店、黃山市中國旅行社被評為全國100家“旅遊行業全國文明旅遊先進單位”,全省僅我市3家入選;6家旅行社榮獲“全省入境旅遊接待十強旅行社”稱號。2018年4月,歙縣被省質量工作領導小組命名為“安徽省質量強縣示範縣”。全市沒有發生區域性、系統性的質量安全事件。

建設質量強市,推動質量變革,促進質量發展,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地走以質取勝、質量優先之路,圍繞全領域、全鏈條、全過程,不斷激發質量發展新動能,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強經濟質量新優勢,推動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強化全市質量工作頂層設計。制定出臺《中共黃山市委市政府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質量強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和《黃山市工業質量提升專項計劃》《黃山市服務業質量提升專項計劃》等10個行業專項質量提升計劃,明確質量提升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完善質量品牌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加大對質量品牌的激勵力度,提高質量工作專項經費額度和“政府質量獎”、名牌產品的獎勵標準,引導和激勵企業提升質量和發展品牌。推動政府層面加大技術創新投入,著力對生態友好型產業和支柱產業的質量技術瓶頸開展攻關,通過促進技術改進和成果轉化,改善品種質量,提升產品檔次,進一步提高產業鏈整體質量水平。把質量發展納入黨校和各類幹部培訓班教學計劃,讓質量第一成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根本理念。以市委、市政府名義籌備召開全市質量大會,規劃新時代全市質量工作總體發展目標和任務。

完善質量工作領導體制和協調機制。成立市委、市政府質量工作領導小組,在全市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責、社會參與”的質量工作共治格局,統一協調、指導、推動全市質量工作開展。加強質量管理,落實質量發展、質量安全責任。健全質量統計分析制度,定期發佈產品質量狀況分析報告和質量狀況白皮書。堅持問題導向,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要求,建立市委質量督察工作機制,將質量工作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黨委和政府領導班子及有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推動質量考核工作重心下移。健全第三方質量評價機制,堅定不移地用好質量考核這個“指揮棒”,充分發揮質量考核的激勵和導向作用。

全面夯實質量發展的基礎。大力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圍繞我市重點產品和服務,開展標準對標行動,促進企業主動使用高標準,提升“黃山標準”與先進標準水平一致性程度,逐步消除標準的“質量高差”。加強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建設,圍繞強制檢定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加大對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投入和建設力度。大力推進誠信計量工作的有效開展,繼續推進鄉鎮醫療機構計量器具免費檢定,強化計量專項整治,加大生活必需品特別是食品的定量包裝監督抽查力度。繼續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加大對檢驗檢測機構的投入力度,提升檢驗機構人員的檢驗能力,更新補充檢驗檢測設備,加強質量檢測體系建設,打造有實力有威信的檢驗檢測機構。

全面提升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增加農產品和食品藥品優質供給,促進消費品提質升級,充分發揮謝裕大茶葉、猴坑茶業、祁門紅茶等作為茶葉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全力打造享譽海內外的茶葉品牌,推進茶葉種植和生產加工標準化,積極開發油茶、山核桃、枇杷、食用菌、燒餅等地方特色產品。大力發展“徽州四雕”和徽墨、歙硯等區域公共品牌,以及萬安羅盤、徽州漆器等徽文化旅遊工藝品。推進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鼓勵企業開展“機器換人”、生產線和車間數字化改造,大力發展高端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精品製造。提升建設工程質量水平,嚴格落實工程參建各方主體質量責任終身制,加快推進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推動服務業提質增效,創新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做大黃山現代服務業產業園,建設一批主業突出、功能完善、帶動力強、效益較好的服務業集聚區,將特色小鎮打造成為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的新平臺。推動旅遊業提質增效,完善全域旅遊標準化體系,使全市旅遊更加安全、文明、便利、快樂。構建全市社會治理、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和質量標準體系,提高供電、供氣、供熱、供水、公共交通服務質量和安全保障水平。

提高質量宣傳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學習宣傳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質量工作的重要論述,讓質量第一、追求質量、崇尚卓越成為品質黃山的價值導向和時代精神。在《黃山日報》等媒體設立《質量提升在行動》專欄,編制《黃山質量提升動態》簡報,舉辦“黃山質量大講堂”、“和氏璧”杯黃山市質量品牌故事演講比賽和“新聞媒體走進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等活動,多角度寬領域講述黃山質量故事,傳播黃山質量聲音,樹立黃山質量形象,擴大黃山質量品牌的社會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