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得了糖尿病,除了控制血糖,還要控制這些指標,可惜很多人不知!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中風(週一)、糖尿病(週二)、高血壓(週三)、冠心病(週四)、骨科(週五)、頸肩腰腿痛(週六)、運動損傷及其他(週日)等疾病的居家康復內容,定期更新,驚喜不斷。

【居家康復第68講】大家都知道,得了糖尿病,血糖控制很重要,但基於循證醫學證據,科學、合理的治療策略應該是綜合的,包括降糖、降壓、調脂、抗凝、控制體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治療措施。這是因為伴隨血糖、血壓、血脂等水平的增高及體重的增加,2型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風險、發展速度及其危害等將顯著增加。可以說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除了控制血糖,控制目標還應包括血脂、腎臟功能、活動量以及體重等。而控制目標的任何改善對糖尿病患者都將有益,將會降低相關危險因素引起併發症的風險,如糖化血紅蛋白(HbAlc)水平的降低與糖尿病患者併發症及神經病變的減少密切相關。每項指標的安全範圍就是糖尿病進行綜合控制的目標值。因此,要想防控糖尿病,就要將進行防控應達到的目標值的具體數字牢記在心,一旦檢測結果表明自己對糖尿病的控制沒有達到目標值,就應及時找出原因,採取相應的控制措施。為了讓大家對糖尿病綜合控制目標的目標值有所瞭解,下面筆者就來說說。

得了糖尿病,除了控制血糖,還要控制這些指標,可惜很多人不知!

1、血糖控制目標值

血糖分為空腹血糖和非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就是指最後依次進食後8~10個小時不再進食的情況下所測的血糖值,一般為清晨7~9點空腹狀態下所測的血糖值。其他情況下檢測的血糖就不能稱為空腹血糖。一般情況下應將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之間,非空腹血糖應小於10.0mmol/L。另外,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紅蛋白與葡萄糖非酶催化結合的產物,與血糖濃度呈正相關,可用於瞭解長時間內糖尿病的控制情況,能反映測定前6~8周平均血糖水平,可作為糖尿病長期控制的好壞的評價和監測指標,但應對血糖控制的風險與獲益、可行性和社會因素等進行綜合評估,才能確定合理的個體化 HbA1c 控制目標。一般來說,對大多數非妊娠成年 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 HbA1c 控制目標為 <7%。更嚴格的 HbA1c 控制目標(如 <6.5%,甚或儘可能接近正常)適合於病程較短、預期壽命較長、無併發症、未合併心血管疾病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其前提是無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應。相對寬鬆的 HbA1c 目標(如 <8.0%)可能更適合於有嚴重低血糖史、預期壽命較短、有顯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併發症,或有嚴重的合併症、糖尿病病程很長和儘管進行了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適當的血糖監測、接受有效劑量的多種降糖藥物包括胰島素治療仍很難達到常規治療目標的患者。

得了糖尿病,除了控制血糖,還要控制這些指標,可惜很多人不知!

2、血壓控制目標值

有研究發現,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常常會合並有高血壓,就像一對難兄難弟,而高血壓會促進和加重微血管病變,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家除了定期檢測血糖外,還應每天測量血壓。一般人的血壓控制目標是低於140/90毫米汞柱,但對於糖尿病、腦卒中、冠心病、腎臟受損的人來說,血壓控制要更為嚴格,目標值是低於130/80毫米汞柱。

3、血脂控制目標值

肝臟是脂肪代謝的主要部位,而糖尿病會造成脂肪代謝紊亂,而脂肪代謝紊亂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應該嚴格控制血脂。在血脂的檢測項目中,基本的檢測指標包括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以及甘油三酯(TG)等。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目標值是:總膽固醇低於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沒有冠心病的低於2.6mmol/L,有冠心病的低於1.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大於1.0mmol/L,女性大於1.3mmol/L;甘油三酯低於1.7mmol/L。

得了糖尿病,除了控制血糖,還要控制這些指標,可惜很多人不知!

4、體重控制目標值

任何一種類型的糖尿病,任何以為糖尿病患者,在任何時候都需要進行糖尿病的飲食治療。可以說,有的糖友可能不需要藥物治療,個別病人可能無法進行體育鍛煉,但對任何一個糖尿病患者來說,沒有飲食治療,就沒有糖尿病的滿意控制。而飲食治療總的原則是確定合理的總能量攝入,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種營養物質,恢復並維持理想體重。而體重指數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應用最廣泛的衡量超重或肥胖的指標,是更精確地衡量體重的指標。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的體重指數要小於24.0kg/㎡,體重指數=體重(kg)*身高(m)的平方。

5、腎臟功能指標的目標值

腎功能檢查的內容包括尿常規、尿微量白蛋白、血尿素氮以及血肌酐等。糖尿病腎病的最早臨床表現就是尿液中持續出現白蛋白,當出現微量尿白蛋白時,腎病病變已處於第三期,若此時治療及時,則病變可逆轉,否則過了這個階段,病情將不可逆轉。可見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腎病的診斷非常重要的依據。

6、活動指標的目標值

運動治療在糖尿病的管理中佔重要的地位,尤其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運動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助於控制血糖和體重,有助於患者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適量的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一般而言,主動有氧活動≥150min/周。適宜的活動方式有:快走、太極拳、羽毛球、兵乓球等。

得了糖尿病,除了控制血糖,還要控制這些指標,可惜很多人不知!

最後,為了把各項防控指標控制在目標範圍內,每個病人都要經常測量血壓、血糖、血脂、體重等各項指標,並應定期隨診,請醫生根據各項指標指導治療。

要什麼不一樣的觀點,在下方留言評論,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延伸閱讀:

1、《 》

2、《 》

3、《 》

4、《 》

參考文獻:.、《內科學》葛均波、徐永健主編,p743;《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編著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