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江淮大眾的新希望

江淮大眾的新希望

是時候開始重新審視江淮了。

至少現在,自主江淮除了3月份出現回暖跡象之外,今天(4月24日)先是牽手天貓,佈局了線上渠道,後又發佈了全新品牌SOL(思皓)以及它的首款車型E20X,為自己的新能源戰略加碼。

新能源汽車背後的消費市場,一直是各家車企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補貼退坡、雙積分政策等系列大政方針的影響下,很多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早已意識到這裡面即將爆發的機會。

但實際上,從最近幾年的體量看,新能源汽車市場相對來說與業界的七萬還是存在差距,這涉及到系列問題,一是配套設施的跟進進度,更多地落在價格上——要知道,類似特斯拉和蔚來汽車較高的起售價,並非被平民所願意花幾十萬購買首輛車上。

這一次,江淮重金打造江淮大眾電動車,且將首款車定位在AO級別,無疑是一個新的市場信號——是不是經過江淮自主電動車幾輪試錯後,江淮大眾已經找到了“芝麻開門”的鑰匙?

一、

平價電動出行時代的到來

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大規模地崛起始於2012年。那時候,江淮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已經積累了4年,特斯拉也是在2008年交付第一輛“富人玩具車”——Roadster,只不過,實際成本高達12萬刀的Roadster,與既定的7萬刀成本相去甚遠,馬斯克不得不將售價提高到11萬刀,面臨著賠錢賣車的窘境。

時隔多年,當一款相對低價的特斯拉Model 3橫空出世時,憑藉馬斯克宣揚的科技感和未來感,即便至今仍舊難產,還是繼續洗腦了相當數量的中國人。

的確,中國的有錢人很多。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不僅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高於GDP速度的增長,就連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大幅提升,且連續多年保持在8%的增速以上。因此,當高達40萬的蔚來汽車ES8概念車面世時,仍受到不少人和資本的熱捧。

不過,伴隨著價格平民的江淮電動汽車十年七代的不斷衝擊,以及日前威馬汽車推出具有“價格殺手”之稱的EX5之後,似乎整個新能源汽車的高價門檻被砍了下去。

數據最為直觀。今年3月,新能源車市出現了最大的黑馬——江淮新能源汽車,數據顯示,江淮IEV6S/E的銷量達到了3047輛,同比上漲2337.6%;前三個月累計生產12638輛,同比增長530.64%,累計銷量11700輛,同比增長619.11%。

事實上,從一二線城鎮家庭汽車消費級別的遞進觀念來看,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首款車很大概率上不是豪華車,即便預算充足,很大概率也是中高檔汽油車或混動車,動輒數十萬的純電動車,多屬於第二輛車或第三輛車的選擇。

“人們不再覺得乖乖掏錢是件值得炫耀的事,這是個危險的先兆。”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說。而對於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家庭來說,儘管消費觀念較為大膽,但也僅限於消費可以接受的電動車。

以往電動車的高價邏輯或者本著玩轉資本市場的屬性,決定了一旦落到大眾消費上,就會遭遇“水土不服”,而江淮大眾的首款電動車定位清晰,就是AO級別,試圖做的是把電動車市場真正成為以大眾消費為主場的商業模式。

不但賣車,分時租賃的出行市場也至少是江淮和江淮大眾的初步戰略。目前,江淮已經與十餘家分時租賃公司合作,大力推進的是電動出行市場的便利化和廉價化。

這是電動車市場革命的開始,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發展歷程。

二、

江淮左手利潤,右手品牌

從骨子裡來說,江淮是一家靠自己做起來的公司。它不同於一汽,既沒有一汽曾經的背景,也沒有一汽的資源(合資背景)。江淮的資源和背景從無到有,最初的底盤技術也是學的南汽,後來在輕卡和MPV領域異軍突起,順勢商轉乘。

在這期間,包括現在,江淮一直沒有與爭議絕緣。江淮經歷的至暗時刻多了,這不過又是一個,如果非要說一點不是的話,那就是江淮這兩年的定力不夠,但這豪不妨礙江淮成為一隻“打不死的小強”——用一位資深證券投資人的說法是,江淮有自己多年的技術儲備,雖然算不上多優秀,但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差。

至於與大眾的合資,事實上,雙方都是有自己的算盤的,那就是江淮要品牌向上。當然,大眾要的是“新能源積分”,雙方各取所需,有什麼不對?

上述資深證券人士認為,目前的補貼政策調整對於A00級車是不利的,所以江淮大眾品牌的定位肯定是往上走,可能是A0和A級車,這樣整體補貼退坡非但沒有影響,反而可能獲得更大的補貼收益。長遠看,新能源車補貼逐漸退坡後,雙積分制將取代,而“大眾的品牌溢價+江淮的技術儲備”讓江淮大眾的單車利潤突破萬元不是沒有可能的。

不過,刻薄的人說了,江淮大眾的首款電動SUV——E20X,跟江淮iEV7很像,大眾充其量對底盤、動力系統等進行了調教——但這沒毛病啊,在江淮大眾合資備忘錄裡明確說了:先使用江淮原有的技術和平臺,後續再考慮導入大眾平臺。

三、

2020年前後江淮大眾將爆發能量

坦率地說,形勢讓雙方現在都比較急:大眾要積分,要導入商用車,江淮要品牌向上。

目前的勢頭在未來的江淮大眾商用車上體現得還要明顯。眾所周知,江淮的商用車在市場上還是相當有地位的,這個領域是江淮的優勢。數據顯示,江淮乘用車3月共計銷售24189輛,同比增長34%。其中MPV銷量9633輛,同比增長67.94%,輕卡、重卡就更不用說。而大眾在華市場,商用車領域還是空白,對於大眾來說這是增量。

有資深人士預計,在商用車領域,江淮大眾有很大可能出現爆款車型,這將為江淮賦能,江淮+大眾=芝麻開門的現象將橫空出現。2020年前後,江淮大眾的威力會顯現出來,屆時有可能江淮的市值絕不止現在的100來億。

為什麼會有江淮?為什麼會有江淮大眾?事實上,業內人士都十分清楚。至少,這屆政府沒有虧待江淮,照顧到了江淮,而江淮又將拿什麼來回報社會的期待?

至於江淮大眾未來能否達到單車1萬利潤,10餘萬的產能能否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得到釋放,而江淮50%的權益將對應多少利潤,這將達到多少億的增量空間,諸君可做估量。

說到底,在第三次全球化以全球配置資源為利刃的背景下,江淮大眾能否贏得市場,這要看它基因中的優勢能否PK掉它的劣勢,江淮能否在刻薄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打法。

在開放中推進自主創新。(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