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过去后,房地产行业发展方向和潜力如何?

谈天看地说Mac


我来回答楼主的问题!

首先亮明我的观点:疫情对中国房地产的影响虽然是阶段性的,但是其影响却是非常深刻的,短期来看会给房产市场带来巨大的库存压力和资金压力,但是长期来看,这会倒逼房产市场加快进化速度,变得更加灵活和高效!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普遍的做法是高杠杆高周转高风险运作,紧绷的现金流和负债稍有不慎就容易停摆甚至崩盘。目前这次疫情中破产的一百多家房产企业证明了这点!

即使没有这次疫情,中国的房地产运作方式也需要从新审视,尤其是在资本运作上,如何恰当使用金融工具,如果合理使用社会资本来分摊企业的风险,并为社会带来普遍的价值,这方面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土地经济为基础的增长途径将看到尽头!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我国近二十年的房地产开发,直接把中国带入了城市化的快车道,当城市开始过度膨胀,耕地快速减少的情况下,我们的城市将会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大城市病,交通拥堵,公共资源人均匮乏,高能耗等严重影响我们的城市生活品质!在这点上,日本的房地产发展模型值得借鉴!

这次疫情让潮水褪去,部分中小开发商无法再裸泳,那种注重资本效率和产品力的开发公司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房产市场会更加集中于品牌大型房企!

中国的买家经过过去二十年的历练,终于开始成熟了,不再轻易被楼盘广告洗脑,而是逐渐回归居住的本质需求,回归自身的生活需求选择购买!

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将逐渐弱化!在房住不炒的大环境下,房价趋于平稳,增值逾期越来越少,或许只有这样,社会资本才不会总是在房产市场兴风作浪!

疫情之中很多楼盘都尝试了线上售楼处,甚至直播卖房,除了恒大热闹点,其他的可以说只能算凑个热闹!房地产在互联网发展一直落后于衣食行,作为老百姓的基础需求,也是最大的需求,房地产的互联网化有极大潜力,但是,我认为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谁能真正解决老百姓买房的痛点,谁就会赢得信任赢得市场!

这次疫情就像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次大考,把不及格的淘汰出局,把勉强过线的更加努力,把优等生惊出一身冷汗,从新审视自己!疫考当中没有满分!而这却成了所有人前进的最大动力!





房产老乔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总体来说肯定是有影响的,这个是肯定的。

不管是像二手房,新房还有租房这三种,其实房地产业的,都是多多少少都有影响的,不过相对来说影响比较小的可能还是新房。

这几天各地陆续出台了楼市的一些政策,比如说江西抚州这个地方 3 月 1 号到 6 月 30 号买房的话,有受益财政给予购房者 150 元每平方的一个购房补贴。

这些都是对楼市的一个利好消息,我觉得 2020 年的楼市的话会比较平稳一些,跟去年比的话肯定会差一点,但是也不会说太差,因为总体诉求在这里加上疫情期间确实也没有厄批准预售证出来也没有造房子,那么购房客一直在这里。刚需一族买房的,今年是比较合适下手的。

所以相对来说我还是比较看好 2020 年的一个楼市的,以上属于个人见解,希望有用。



Hi有屋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2020年1月份全国100个城市中,至少有45个城市有明确供地计划,即有土地公开挂牌等情况。疫情期间,大多数土地出让计划暂停,土地市场暂时陷入“停滞”状态。

为了更好地应对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出现的土地市场遇冷情况,预计待疫情结束后,各地会重新评估土地市场,届时各地都会出现土地集中出让的情况,资金充裕的房企将迎来发展良机。

房企现收并购、融资高潮

对房企来说,2019年的融资环境尤为艰难,除了有限的几个窗口期,基本都处于收紧状态,主要依靠销售回款来进一步扩大规模。如今在疫情影响下,房企拿地延迟、开工推迟、上市供应节奏被拉长,高负债率房企,尤其是那些偿债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型房企将面临生死考验。

疫情结束后,房地产业将迎来收并购高潮,那些手握重金的房企将通过收并购获得大量优质的项目和价格便宜的土地,届时房企融资也将迎来新的窗口期。

行业孕育新机遇

有相关机构从消费者层面对疫情期间房地产业所受的影响做了调查,与疫情前相比,发现受访者更愿意为优质物业管理买单,超9成受访者接受优质物业管理溢价。

的确,严重的疫情让人们看到了物业管理的价值,重新认知了物业管理下的生活场景。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物业分拆上市渐成气候,业内预计,疫情结束后物业分拆独立上市潮将爆发,从而引领行业新的发展方向。

俗话说“破而后立”,在疫情的影响下,房地产业在不断整顿前行的过程中更加茁壮,待到春暖花开,将焕发更蓬勃的生机。


金石城信


随着防控工作持续进行,长时间居家隔离,使大家对居住体验的感受更深,将激发居民改善居住品质的欲望,引致7类新型购房需求

第一,部分租赁需求转为购房需求。租户在疫情中的生活和工作受到较大影响,疫情后将倾向于购买自有住房。一是部分小区拒绝外地租户返回;二是合租的交叉感染风险较大,租户先后返回导致隔离观察时间延长。链家2019年样本城市数据表明,租房的青年人中合租占比达78.2%。

第二,购买和持有第二居所意愿提升。第一居所主要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多位于繁华区,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第二居所主要满足居民度假、休闲、养生等高品质生活需要,多位于城镇郊区或风景名胜区附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口密度低。疫情期间长期居家隔离,凸显了二居所不仅居住品质更好、还可满足特殊情况下居家隔离需求的优势。

第三,以大户型为代表的改善型需求将被进一步激发。2014至2019年,全国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套均面积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居民不断追求居住空间尺度增加。疫情期间,这一需求进一步被激发。一是全家人连续多日共处,房屋面积小造成的活动空间不足、个人隐私无法保证等弊端非常凸显;二是户型太小则难以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住房面积对居家卫生的重要性凸显。

第四,对住房产品升级的需求更明确。不仅仅是面积,长时间居家隔离让居民深刻体会到房屋户型、朝向等因素对通风、日照等居住体验的重要影响。疫情中,所有专家都在强调“每日按时通风”,长期居家,室内采光也尤其重要。

理想的住房,户型方正、动静分离;通透上,南北通透最佳,开窗后空气对流;采光上,全明格局、客厅卧室朝南最为理想;观景功能上,客厅卧室带有阳台、飘窗或落地窗是重要加分项。

当前,我国具备上述理想功能的住房占比低。根据2015年人口小普查,城镇住房中成套率仅为85%,约20%为条件较差的平房,约40%在1998年房改以前修建。

第五,洋房、别墅等低密度产品将受关注。疫情会改变居民对住宅类型的偏好,2003年SARS过后,通透性能好、密度较低的板楼更畅销。当前的商品房市场上板楼已经不再稀缺,开发商开始打造各类高品质低密住宅,出现了更多的小高层、花园洋房,别墅也进一步细分出叠拼、双拼、联排和独栋等多类产品。疫情过后,部分需求将由高层转向小高层、花园洋房和各类别墅,低密住宅产品溢价显现。

第六,高品质物业服务的楼盘需求提升。社区防疫工作中,部分缺乏物业支持的老旧小区,仅能进行基本的出入管控和防疫宣传工作。品牌房企的小区,拥有专业物管团队和充足的财力物力支持,除了各种社区防疫举措,还向业主居家隔离提供丰富的物资支持和生活保障服务。经此一“疫”,不同物业的服务水平差距凸显,居民将意识到高品质的物业服务不仅关系平日居住体验,在非常时期还和业主健康安全密切相关。

第七,园林绿化好、周边商业医疗等基础配套齐全的楼盘更受欢迎。疫情期间小区封闭式管理,活动空间有限,园林绿化和卫生环境将决定业主身心健康和居住体验。疫情后将产生置换园林绿化充足、小区环境优美的商品住房需求。疫情期间,乘坐交通工具外出采购生活物资和就医的暴露风险较高,周边具有步行可达的基础配套重要性凸显。其中,商业配套主要包括大型商场、农贸市场和社区超市,医疗配套主要包括大型医院、社区诊所和药店。具备上述完备配套的住房,主要是品牌开发商的品质大盘和地处核心城区优质地段的小区,疫情后配套溢价显现。


达尔不文


对疫情后房地产行业发展方向和潜力的看法如下:

1.设计规划改变。以前的住宅都是以适用来考虑小区规划,通过这次疫情,可能会考虑面对一些不可预见性灾难,小区是否能有一定的抵抗性。这就会在适用的基础上规划小区的抗灾难性,比如,楼栋之间的绿化隔离带;进出小区的通道阶段化,方便消毒。

2.公共区域的规划。一般小区只有一楼有少部分的公共活动中心或者物业中心,很难做到防疫防灾工作。经过这次疫情,可以加大公共区域规划,方便居民平时休闲空间,应对突发不可预见性灾难时也可以当做临时收纳所。

3.周围配套设施的完善。这次疫情的发生,有的小区周围没有大型超市,没有医院,让很多居民吃和检查病情都是难题。以后的房产规划,肯定会完善比措施,比如小区内设置必要的平价超市,社区卫生院等等。


孤独挽歌


1、地域化差别更加明显。特别一线与三四线地产应是冰火两重天的情况。同城区域化差别也应明显。

2、国家宏观调控应该在疫情大形式下力求地产行业在现有发展轨道上健康平稳推进。

3、房价会有波动,特别是存量房多的城市。但在通货膨胀、失业率升高、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不会出现大的下降,但也不会出现大的上升。

4、在疫情的肆虐过程中,广大居民对购买房屋更追求健康、免疫、环保、低密度、就医方便等因素。地产市场将更多推出能满足上面要求的房屋。甚至能有适合家族群居需求的产品推到市场。

5、疫情过后广大购房者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购房,不可否认将出现一个购房低潮期,特别恒大线上售房把原本就不多的刚需客户潜力挖净,购买力下降将是不争事实。

6、由于恒大等企业销售模式变化和去存量力度加大,在较低的购买力和财务成本居高不下双重压力下,地方行业利润将大幅下降,甚至成为薄利行业的可能性也将存在。


平静89959897


本次疫情期间那些小开发商,实力不够的必然面临倒闭,政策推动下品牌房企将会更加规范,提升品质。当然疫情刚结束前期房企都要面临疫情期间产生的压力损失,房价会比较平稳,但随时疫情逐渐过去,价格还是会稳步上升!一季度业绩损失必将在二三季度销量肯定会上升。中国人买涨不买跌,自己把价格超高。


伟1121


疫情还在继续,从朋友圈大家发的“复工图”来看,大家已经陆续进入了工作状态。

被动延长的假期,打破了很多人原本的计划,难得的闲暇也让人放缓了脚步,对后续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我们也希望大家在关注疫情的同时,少看一些乱七八糟的消息,多看一些干货,前几天我们推送了《请回答2020:楼市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深度:疫情之后,到底应该持币还是持房》,也希望能够给购房者传递出对楼市客观的看法。

疫情之下,工地停工、售楼处和中介门店暂停营业,峰值何时能够结束牵动着地产人的每根神经,相比于之前各地楼市回归平稳,“0成交”期才更让业内人挠头。

黑天鹅事件波及到了各行各业,今天,想来和大家聊聊疫情对房产行业后期的影响。

01

房企重资产模式下的危机

抗非17年后,中国野味食客再次打开了潘多拉魔盒,2019新型冠状病毒携新毒株卷土重来。

这让很多地产人始料不及。

在这场关乎生命的选题面前,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短期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

衣食住行,特殊时期,如果要缩减需求,衣食一定排在住行之后。

房子这种大宗商品,一套少则几十万,对于关闭售楼处的房企来说,库存和压力成正比。现在,全国范围内项目暂停施工、销售,致使开发商回笼资金的难度进一步增加,诱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也随着房企大规模出现资金链问题而增加。

3-1.jpg

房地产开发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快速回款对开发商来说至关重要。

2019年,全国超过500家房企相继破产,在过去盲目冲规模的那些中小房企,特别是融资渠道单一的,受此次疫情事件影响销售受阻的情况下,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会急剧恶化。

在饱尝重资产高负债的激进之痛后,业内一些房企大佬们也意识到轻资产转型的必要性。

前有SOHO、万达,后有绿城、富力,尽管转型之路不易,但较之于传统经营模式下对外部金融资源的高依赖度,一旦银行、信托等金融系统出现坏账风险,并导致对地产行业的信贷紧缩,将使整个地产行业出现源于金融系统的连锁反应。

今年二季度前后,如果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不排除局部市场会出现楼市政策的定向调整,5年期LPR继续下调的可能也增大。

在房地产市场整体预期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为抑制城市房地产市场阶段性过热,2021年第一季度将出台楼市适度收紧政策。

显然,此次疫情之后,房产行业洗牌会加速,房企也会进一步分化。

2。房企传统营销模式的挑战

不得不说,疫情对于房产这种严重依赖线下模式的行业,打击很重。

防控及时得力,疫情持续时间较短,对房产行业的冲击也主要在第一季度,这是较为理想的预期。

此次疫情虽然不会改变房地产板块的长期逻辑和趋势,但是对行业的销售模式是有冲击的。


最亮的一颗小星星


疫情期间。,就已经有很多的中小企业纷纷面临破产倒闭!国家也是损失惨重!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家纷纷把自己的产业着急出手,就导致了现在的2手房慢慢降低,开发商新房做促销!在03年非典后,房产是上涨了很多,那么这个疫情过后,国家也会给予一些利好政策给开发商,毕竟目前来说房产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大的支柱产业


水的吻痕


2020年开年时候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整个中国经济影响很大,房地产也不例外,但是因为房地产业对政府来说非常的重要,所以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稳楼市!

疫情过后房地产发展方向和潜力如何,我个人认为,中国房地产会趋于稳定,不会有大大幅度增长,也不会有大幅度下降!政府多次人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将来政府应该也会再出些政策来调整炒房市场,让越来越多的人都可以住的起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