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烽火张垣」涿鹿上下河战斗(下)

「烽火张垣」涿鹿上下河战斗(下)

烽 火 张 垣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战斗。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涿鹿上下河战斗,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烽火张垣」涿鹿上下河战斗(下)

上下河战斗

上午八、九点钟,骄横的日军扛着机枪,端着刺刀,排成四路纵队。沿河漕两侧逼近了上河村,而伪军则在日军前面,成散兵队尾随,行动迟缓。 见到敌情,营长詹大南,教导员曾威又决定调整部署。将第七连的第一道土围子后的老兵撤下来,与准备迂回的老兵排合起来,准备用刺刀、大刀、手榴弹与敌人拼杀,留在第二道土墙后的新兵排正面牵制敌人。

当日军接近第一道土墙时,营部没有发出攻击命令。但如不开火,日军就很快占领土围子一线,七连提前开火,以猛烈的火力和英勇冲杀,日军霎时大乱。老兵排趁势向堡子外猛插过去,夺过了日军的一挺机枪,将日军压制在沙河里,伪军见状吓的魂不附体,掉头就跑,被埋伏在下河村的一营截住,歼灭70余人。其余狼狈溃逃。但日军迅速组织兵力,抢占了“永安堡”沙河北侧对岸的有利地形。马上用机枪压制了七连阵地。七连的进攻受到了牵制,六连连长李克明下达命令,配合七连向日军发起攻击。但由于所持装备太弱,对日军构不成威胁。日军趁机组成雁尾队形,向二营扑了过来,此时的七连伤亡巨大,力量明显减弱。詹大南见此情景,立即命令五连正面发起攻击,但日军的火力太猛。部队伤亡很大。这时,战斗在七连的特派员张风飞抱起机枪突向敌雁尾部的一侧扫射,压制住了气势汹汹的日军的攻势,逼日军后退。突然,日军掷弹桶将七连的机枪打哑。机枪班长的肠子都被打了出来,一手按肚子,另一只手拉住张风飞的手说:“特派员,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敌人”!张风飞安慰了一下,“你放心,我们一定替你报仇”。他马上指挥副班长继续射击,五连和六连同时也发起了冲锋。将日军逼进了一片开阔地。

「烽火张垣」涿鹿上下河战斗(下)

上下河战斗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为了尽快结束战斗,营长詹大南命令八连(新兵连)从东侧绕到日军侧后,用手榴弹实施突然攻击。但突袭不利,虽将日军包围,但日军武器精良仍无法全歼,致使战斗陷入僵持状态。这时团部命令停止攻击,将敌人迅速包围起来。

夜幕下,团首长站在阵地前,研究新的部署。鼓励大家:“要力争全歼,必须克服困难,再接再厉。到嘴的肉绝不能丢,要下定决心,排除一切困难,坚决消灭来犯之敌”。担任主攻的部队,由于连续的冲击,伤亡较大,团指挥部重新调整火力,调一营协助二营战斗。政委王季龙和战士带上炸弹,手持大刀提上上好刺刀的枪。匍匐前进,偷偷地靠近敌人,指挥员一声令下,一排排手榴弹投向了敌群。月光下,双方发生白刃格斗,日军十分狡猾,把牺牲了八路军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造成双方很难辨认,伤亡很大。但战士们越战越勇,高喊“杀……”背水一战的日军也“嗷嗷……”叫喊,阵地上刀光剑影,厮杀声直冲霄汉。

午夜时分,战斗终于结束。一切归于平静,只有殷红的鲜血在寒光的映衬下,显的悲怆。团部命令迅速打扫战场,并强调妥善安置俘虏伤员。

「烽火张垣」涿鹿上下河战斗(下)

上下河战斗

这次战斗,全歼了日军一个加强中队182人,缴获重机枪3挺,轻机枪5挺,掷弹筒5枚,步枪百余支,其他军用物资一部。粉碎了日军南援涞源、灵丘之敌的企图,保证了涞灵战役的胜利进行。9团有200多名战士伤亡。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华北治安战》(第312页)也不得不承认:“9月22日夜,优势的共军洗剂了察南南部的涿鹿、蔚县(独立混成第二旅团负责地区)一带的各警备队。当时我主力受到相当损失……”

24日晨,九团和县大队、模范队、担架队胜利返回根据地,沿途受到群众热情欢迎。九团回到驻地后,挺进军司令部和九团指挥员认真总结了这次战斗的经验教训,认为这次战斗的主要经验是:八路军九团发扬了红军连续作战的光荣传统,一天两夜连续作战两次,时间长达30小时之久。全团在团领导干部的带动下,团结一致,吃苦耐劳,坚持战斗,英勇杀敌,终于消灭顽敌,杀出军威。不足之处是因八路军武器装备极差,百分之六十的武器是大刀,白天作战伤亡较大,在袭击敌据点时,由于兵力比较分散,战果不够理想,没有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致使伪军又返回报复,后又逃窜,这次作战也过早地暴露了八路军的力量,使敌人决心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市志》《涿鹿县志》《河北抗日战争简志》《张家口事典》《细说张家口》《张家口军事志》《张家口历史文化丛书》《中共张家口地方史》《近代察哈尔军事问题研究》《张家口革命遗址》等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