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换成赵云败走麦城,赵云是否会步关羽的后尘被马忠所杀?

西游梦红楼


如果赵云从麦城突围,东吴的将士们谁能拦住他?谁又敢拦阻他?看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在那个时代,要说突围能力,赵云若说自己是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突围时候的赵云比平时对阵厮杀时候更加恐怖,正常和赵云单挑对战,你支撑不住了,还能拔马而逃(赵云很少穷追不舍),如果你想包围他,一个回合就会被干掉。

在三国时代,赵云破围的水平是其他所有猛将都忘尘莫及的。赵云最鲜明的特点――斩将破围。咱们举几个例子:

1.穰山突围战(一合挑高览)

刘备和赵云在穰山与曹军对峙,后方遭到袭扰,决定趁夜撤出战场。没想到曹操早已设下重重埋伏,层层堵截。先是许禇追来,“与赵云力战”,随后于禁和李典又左右包抄,刘备见势不妙,独自逃走,而赵云在包围圈中混战一夜。


“比及天明”,刘备在逃跑途中又遇埋伏,前有张郃,后有高览,进退不得。正在危急关头,赵云出现了,从后阵冲出来,一个回合就挑翻了高览,杀散后军,再与张郃交锋,体力严重损耗的状态下,三十个回合击败张郃。

2.长坂坡突围战(斩将四十余)

曹操兵锋直指荆州,刘琮束手请降,曹操派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夜行数百里,奇袭刘备。长坂坡一战,刘备集团被打得四散奔逃。

赵云负责保护刘备家小,主母和幼主在战斗中失散,这把赵云可惹急了眼,疯狂地在战场上四处搜寻,见了人就下狠手。


一合刺死淳于导,救下糜竺;

一合刺死夏侯恩,夺青釭剑;

不三合刺倒晏明;

力敌马延、张顗、焦触、张南四将,枪挑剑砍,所到之处,“衣甲平过,血如泉涌”;

不三合刺死钟缙;

一个大回头剁掉钟绅半拉脑袋;

斩将四十余,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

3.雒城解围战(一合擒吴懿)

庞统殒命落凤坡,刘备的西进战略严重受挫,急调荆州兵将前去支援,张飞独领一军,与诸葛亮、赵云异道并进。张飞率兵先到,立即与蜀军交锋,双方大战,蜀将张任诈败,将张飞诱入重围,张飞在张任和吴懿的包围圈中左冲右突,杀不出去。


此时赵云赶到,杀入阵中,一个回合擒住吴懿,救出了张飞。

4.米仓山解围战(斩焦炳,杀慕容烈)

汉中之战,得知曹军在米仓山囤积粮草,黄忠率兵突袭,欲烧毁曹军囤粮。结果被张郃和徐晃、文聘领军包围,黄忠奋力死战,无法突围。

赵云闻知,单枪匹马杀入包围圈,一合刺死慕容烈,再一合刺死焦炳,救出黄忠,再救出副将张著,破围而出,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5.彝陵解围战(一合挑朱然)

刘备征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兵败如山倒,溃不成军,败退途中,被吴军重重堵截,难以突围,手下诸将也多已负伤。

正在危急关头,赵云赶来,所到之处,吴军兵将“纷纷落涧,滚滚投岩”,赵云解围时,正遇东吴大将朱然,不一合,一枪将朱然刺死于马下。

这就是赵云,你敢包围他?你比他的处境都危险!

再看看赵云在包围圈中救出过的人:公孙瓒、刘备(两次)、简雍、糜竺、张飞、黄忠、张著、阿斗、吴班……

如果是赵云在麦城遇到包围,像潘璋、朱然、马忠这些负责包围的将领自己能不能活都没有把握,最好的办法是远远看到蜀军,就赶紧率人马撤退三十里,以避其锋芒,免得不知道时候,身边就突然冒出个白马银枪将来,瞬间被刺中腰子,翻身落马,一命归西。

结论:如果当时在麦城的是赵云,不仅赵云能够百分之百突围,连关平、周仓、赵累这些部将也都能安全返回西川。


馋嘴肥猫铲史官


这个恐怕不会。

关羽,赵云都是万人敌,三国顶尖高手,但也不是没有缺点。

关羽心高气傲,目中无人。往往霸气十足,两军对阵,一马当先,斩颜良就是最好的例证。可往往就是三板斧,如果遇到挫折,就会士气大跌。是属于打胜不打败的性格,可以说善胜而不善败。襄樊之战,就说明了问题。

形势不利,就应该及时果断撤军,回到荆州再等待机会。

但关羽已经清楚孙权准备偷袭后路,军心已经开始动摇。但还是犹豫不决,下不了撤军的决心。等到被徐晃战败,就彻底失去了斗志,没能收拢部队,想办法突围。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吗?这是他的性格决定的。

而赵云的性格却恰恰相反,赵云是谦谦君子,习惯于后方制人,置之死地而后生。长坂坡之战、汉水之战,都是如此。被逼到绝境,更能激发他的斗志,突破重围是赵云的拿手好戏。七进七出那可能是有些演义,但赵云的确是来回冲杀,势不可挡。

赵云看似是谨慎有余,冒险不足,但遇到困难决不退缩,反而是经常超水平发挥。

如果换作赵云主持荆州,首先他不会如此冒险去攻打襄樊。即便不得已而为之,也必然把荆州后方处理的相对稳健一些。

其次,遇到徐晃等曹军重重围困,恐怕长驱直入的不会是徐晃,而是赵云。

汉水之战,赵云仅率领几十骑就大破曹军重围,那可是曹操的精锐部队。

赵云是否能攻破樊城并不好说,但曹军想围困赵云也很难,赵云必定能死里逃生。

赵云率领大部分军队突破曹军包围,遇到孙吴潘璋、马忠这个级别的将领,更不会被他们阻拦,被杀的就可能是孙吴那帮家伙啦。


豹眼看历史


《三国演义》中,关云长败走麦城,丧命于自己最为瞧不起的“吴狗”之手,一代名将就此陨落,令人唏嘘不已。当时的关羽,已经年近花甲,身体机能退化严重,早已不复当年之勇,更兼有伤在身,故于东吴的重围之中,未能突出去;那么,若处于该情景之下的是赵云,能否突围成功?

答案是肯定的。若赵云被包围,必然能够成功突围。

关羽一项于乱战很不在行,但凡是陷入重兵包围之中,关羽从来没有成功突围过。关羽前一次被围攻,应当是在下邳城。当时曹操已经拿下徐州,刘备落荒而逃,仅关羽带着刘备的家眷守在下邳—这个已经被曹军围成铁桶一般的小城。程昱告诉曹操,对付关羽应当智取,于是曹操用计将关羽骗出城,然后以大军将其围在土山。面对曹军,正处于巅峰时期的关羽,表现可谓是一言难尽:

次日,夏侯惇为先锋,领兵五千来搦战。关公不出,惇即使人于城下辱骂。关公大怒, 引三千人马出城,与夏侯惇交战。约战十馀合,惇拨回马走。关公赶来,惇且战且走。关公约赶二十里,恐下邳有失,提兵便回。只听得一声炮响,左有徐晃,右有许褚,两队军截住 去路,关公夺路而走,两边伏兵排下硬弩百张,箭如飞蝗。关公不得过,勒兵再回,徐晃、 许褚接住交战。
关公奋力杀退二人,引军欲回下邳,夏侯惇又截住厮杀。公战至日晚,无路可归,只得到一座土山,引兵屯于山头,权且少歇。曹兵团团将土山围住。关公于山上遥望下邳城中火光冲天,却是那诈降兵卒偷开城门,曹操自提大军杀入城中,只教举火以惑关公之心。关公见下邳火起,心中惊惶,连夜几番冲下山来,皆被乱箭射回。

关羽几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第二天,曹操派张辽来劝说关羽投降,关羽在约定三事之后,归降了曹操。

从罗贯中的描写来看,关羽在战斗中,遭遇了地方的弓弩攻击,同时奋力击退了几名象征性前来攻击的将领,再无进展。可以看出,关羽的乱战能力很差。这是因为关羽本人更善于一对一的攻防,他本人在武技和战斗意志方面并不突出,因此,关羽一旦陷入重围之中,他的体力流失将会很快,随着体力的不支,战斗意志也会削弱。

赵云则不然。赵云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为出色的乱战将领,这得益于赵云本人的战斗特点和性格。赵云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以武技出名的将领。赵云并不像其他武将那般仅仅依靠自身的身体天赋作战,而是更多依靠技巧,这也使得赵云能够通过此方式来尽可能地保存体力——体力,在乱战中,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再者,赵云本身并没有任何包袱。关羽性格孤傲,他对于混战是很不屑的,因为他不屑于斩杀无名之辈;但赵云则不然,赵云的战斗意志是很强的,在混战之中,他甚至能做到愈战愈勇,包围的人越多,他的小宇宙爆发得更厉害。

所以,赵云的乱战记录,几乎是全胜。长坂坡面对曹军数十万大军的包围,赵云如入无人之境,斩杀曹营名将四十余人。虽然曹操下令不准放箭,但在如此众多大军的围攻之下,赵云依旧有如此高光的表现,可见其能力之卓越。另外,在汉中,黄忠限于徐晃和张郃大军的包围,赵云又是单枪匹马杀入曹军,这一次,可没有说不能放箭。但赵云依旧视曹军的包围如无物,甚至吓得徐晃和张郃不敢还手,眼睁睁看着赵云救走黄忠,这足以说明,赵云,就是一位乱战高手。

因此,当面对东吴军队——一支战斗力远逊于曹军的部队之围攻时,赵云轻轻松松便能突围成功。


庭州行者


这个问题主要要先看一个前提,即赵云败走麦城会不会被马忠他们所擒。这就要看看赵云的能力了和当时的情况了。

赵云的战绩有长坂坡七进七出,汉中之战一身是胆,用疑兵吓退曹操。

长坂坡主要是曹操爱才,没有让人放箭,赵云才得以逃脱。汉中之战,主要是曹军疑神疑鬼,才得以获胜。

而这两种情况在东吴的马忠这里,是不会存在的。而赵云的武力与关羽差不多,所以他基本也会失败被擒。

然后是赵云会不会被杀的问题。

其实败走麦城,只要不投降东吴,换谁都是会被杀的。

孙权不会因为他们的忠义就放过他们,因为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看看曹操放关羽回到刘备身边,关羽对曹操产生了多大的威胁。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使得曹操差点要迁都以避关羽的锋芒。不能为我所用的,别人也别想得到。像关羽、赵云这种都是万人敌的将军,孙权得不到,那也不会还给刘备来增长他的实力。

所以即便是赵云,他也会和关羽一样被杀。





趣史夜话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如果真的假设一次,换成赵云败走麦城,有人问赵云是否会步关羽后尘?我觉得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关羽为什么会“败走麦城”?许多人归结为两个字即:"大意"。其实不是如此,就算关羽大意失了荆州,败走麦城。如果关羽能够正确处理,他至少可以全身而退,不至于被俘身亡.

关羽镇守荆州时,目中无人,唯我独尊,行事刚愎自用,偏听偏信,甚至以粗暴的方式拒绝孙吴提亲,又不听手下王磊的建议和忠言,用人失当,决策失误,最终失去荆州,败走麦城。

如果换成赵云镇守荆州,赵云会不会败走麦城且不说,就算是赵云败走麦城,也不会那么狼狈,更不会无被人活捉。

原因之一,赵云目光长远,胸襟宽广,绝不会像关羽那样偏听偏信,刚愎自用。他会广纳贤言, 决策恰当,平易近人,即使偶有失误,也应会及时弥补,就算是有所损失,他也会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绝不至于像关羽那样,一个错误堆着一个错误,一个过失连着一个过失,使事情发展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原因二,赵云做事谨慎,为人低调,又有自知之明,因此赵云绝不会为孙吴名将陆逊的示弱所迷惑,即使孙吴将领陆逊无论采用阴谋计策,赵云只要收起了那种傲慢之心,就绝不会上了陆逊之当,即使上了当,也会及时止损。绝不至于走到被人活捉的结局。

另外,我们要知道,为什么刘备要关羽去镇守荆州?
原因也很简单,荆州的重要地理位置大家都清楚,必须要一名自己完全信得过的人去,那非关羽莫属,他是刘备的结拜兄弟,那还有什么话说。五虎上将中当时也只有关羽有这个空闲,马超、张飞、黄忠当时都有自己的任务,或东或西的在为刘备打江山。
有人说会,赵云啊,当时赵云是跟着刘备的,可以让他去镇守荆州。大家要知道,真实的三国历史中,赵云可以算是刘备的禁卫军,负责刘备的安全才是他最大的责任。怎么可能放他去荆州,那刘备的安全怎么办。
所以综上来说,刘备派赵云去镇守荆州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当然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那什么都有可能!如果刘备真的派了赵云去荆州,可以肯定的是,赵云不会像关羽那样轻易的发动襄樊之战。
因为赵云没关羽那么刚愎自用,他不会轻易同时招惹曹操和孙权的。另外,赵云很懂谋略,他知道自己不擅长水战,那么在荆州,他除了老实待在城里防守外,肯定不想在水上跟曹操和孙权动手的。
再假如一下,如果赵云在镇守荆州的时候,真的如同关羽一样遭到曹操和孙权的联合进攻,不习水战的他估计也很难守住荆州,并不会比关羽做的更好。但他至少不会被活捉

南飞雁1988


我觉得不会。

关羽和赵云,虽然都位列五虎上将,但不论是名气,还是战绩,关羽都要胜过赵云的。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提起赵云呢?貌似只有两次救阿斗了,一次是长坂坡救阿斗,一次是跨江截阿斗。


然而,赵云虽然名气不如关羽,战绩不如关羽,但是武功并不弱于关羽,而且赵云还有一点要强过关羽许多,那就是做事成熟稳重,顾全大局,不似关羽目中无人,骄傲自负。

而且,赵云还是个非常有远见的人。刘备夺下益州之后,有人建议将益州的房屋和田地赏给诸位将领,赵云竭力劝阻,说了这样一番话: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现在国贼未除,还远远未到分功的时候。益州百姓刚刚经历战乱,人心不定,应该把田地分给他们,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样才能得民心。”

这段话,看似不像是出自武将之口,倒像是出自政治家之口。


后来,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名,举全国之力发动了夷陵之战,出征之前,赵云竭力劝阻道:

“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灭了曹操,孙权自然会臣服,如果贸然进攻孙权,必然陷入漩涡之中,绝非上策。”

但刘备固执己见,最后全军覆没,国力大损。

这番真知灼见,与诸葛亮的隆中对不谋而合,然而诸葛亮明明知道此番出征凶多吉少,但并不敢全力劝阻,反倒是武将出身的赵云冒死力谏。

综合来看,赵云不仅一身是胆,而是一身都是智慧,这一点,关羽要比赵云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樊城之战前,孙权曾经派诸葛瑾来到荆州,替孙权的儿子求亲,哪知道关羽听说了来意之后,勃然大怒,都没听诸葛瑾把话说完,就把他轰出去了,还说了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你弟弟诸葛亮的面子,一刀把你咔嚓了。

吓得诸葛瑾抱头鼠窜,回去见了孙权之后,孙权大怒,发誓要弄死不识好歹的关羽。

假如换做赵云,绝不会做出如此弱智的行为。作为镇守要地的大将,怎能如此意气用事,怎能如此恣意妄为,怎能如此鼠目寸光呢?


最后关羽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假如赵云败走麦城,能否突围成功呢?

我觉得概率很大。

赵云是个突围高手,当年长坂坡之战,赵云单枪匹马,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砍倒了两面大旗,夺了三条槊,杀死了五十员大将,就算最后陷入了马坑,也能全身而退。

所以说,就算赵云兵败麦城,全身而退应该问题不大的。


一半秋色


赵云不会步关羽后尘,赵云不会死。

关羽和赵云是两个不同性格的人,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关羽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因为自己太傲造成的,都败走麦城了,都被活捉了,竟然还不懂得低下他那高贵的头,依然昂首挺胸等待被杀,如果换做赵云,情况则不同。


当时关羽关平父子,连同手下十几个人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我想换云也一样被抓,但不会被杀,孙权杀关羽是因为恨,关羽一直看不起孙权,觉得他是毛头小儿,有一年孙权前去关羽家提亲,可是关羽不同意也就算了,竟然羞辱了一番前来提亲的人,孙权当时恨的几乎把后槽牙都咬烂了,那时候,孙权对关羽就有了杀心。

关羽等人被吕蒙活捉,押到孙权处,孙权先是劝说关羽,没想到反造关羽一顿破口大骂,这时候孙权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不管三七二十一,命人把关羽拉下去,砍了,也许孙权说的是七话,但是关羽真的被杀了,被东吴大将吕蒙所砍。



还有一点关羽一直看不起老年人,觉得人老了就得回家养老,军中那些老将让关羽不爽,甚至听到老将说话关羽都会无缘无故的破口大骂,关羽败走麦城之时,有一些老将借机投降了孙权,人人恨不得杀了关羽而后快,孙权把关羽脑袋砍下来之后,送给了曹操,曹操爱才,一向喜欢关羽,当他看到关羽的脑袋自然心疼的不得了,最后曹操下令厚葬了关羽脑袋,曹操厚葬关羽其实有两个意思:


第一,孙权杀死关羽然后把脑袋送给曹操就是故意让刘备知道杀死关羽是曹操的主意,故意激怒刘备,曹操厚葬他是为了消除刘备的戒心。

第二,曹操爱才,一直喜欢关羽,但是苦于得不到,曹操对关羽的情说也说不清,关羽死了曹操也心疼,所以厚葬他,送他最后一程。

总结:从关羽被抓,乃至被杀都是关羽自己造成的,完全是因为他太傲,关羽觉得孙权的江山不是通过自己打拼的来的,所以一直看不起他,觉得他低自己一等,关羽的态度让孙权很是愤恨,所以借此机会杀了他,但是,如果换做赵云,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佳宁说历史


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已经是荆州被占,兵疲马乏,战力殆尽,关羽本人也是箭疮复发,无心再战,迫不得已而败走麦城,被吕蒙早布置在那里的马忠伏兵全部收缴。今天我们回头看这段历程,我想假如是赵云败走麦城的话那是绝不可能的,就算赵云真的败到麦城,凭赵云的一杆银枪和超强的搏杀能力,那肯定也会咸鱼翻身.不仅能够将吕蒙布置在那里的人马尽数给挑了,更是杀回荆州也是可能的……,马忠等无名之辈一听赵云大名可能早就逃之夭夭了,再说当时呉國的大都督呂蒙也不是等闲之辈,对待赵云,他是绝不敢这么布局的……,总之,荆州之失是蜀国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节点,关羽、张飞、刘备这哥仨在这个节点上依次丧命,加上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蜀国的元气大伤。我个人看法:如果当时诸葛亮能让赵云来守荆州的话,那结果绝对不会这样,三国演义的结局就可能完全会改写…,赵云是一位头脑冷静,武功高强,机智灵活和善于搏战的著名大将,更重要的是赵云性格与关羽的最大不同是稳健低调,总是准确把握时机,出色完成自己担当的各种重要角色,而关羽则就不一样了,他总是自恃武功高强,英雄主义,狂傲自负,自谓了得,主观上犯了麻痹大意,主动恶化蜀呉矛盾,防务上的疵漏更是荆州之失的重要原因,他对当时的蜀、呉、魏的大格局根本不进行深入研究,不能很好的理解诸葛亮的联吴抗曹策略的重要军事意义,认为只要自己坐镇荆州就能使荆城稳如泰山,他亲自导演了一场千古经典的“單刀赴会”大戏,关羽在其担当荆州守将重任时期的表现是其一生的最大败笔,他的傲慢和大意是其丢失荆州的重要原因,后来果然中招呂蒙的瞒天过海、调虎离山之策,其麻痹大意竟成为今天人们在玩象棋的时候经常引用的“大意失荆州”这句话的素材发源地了。




注:原创文与图无关


大军一西江之舟6397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对于关羽和赵云谁更厉害,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看法,不过我个人认为如果换做赵云败走麦城,他一定能突出重围,而不会步关羽的后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赵云的武力我认为高于关羽。大家都听过这样的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可见赵云的武力在三国中仅次于吕布,而武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武将在战场中的生存能力,所以如果换做赵云突围把握绝对比关羽大。

其次,赵云在三国早期就开始追随刘备,一生经历过无数的恶战,他本人尤其擅长打突围战。赵云的巅峰之战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在长坂坡中七进七出,试想下,当时赵云还是身上背着阿斗,都还能单枪匹马,在曹操的百万军中七进七出,还斩杀了曹营50多员战将,这该是多么恐怖的战力。而反观关羽,关二爷虽然武力高超,但是他最擅长的还是在阵前单挑斩杀敌方武将,而在被包围时却不擅长突围,这从他之前被曹操包围在土山时就突不出去,最终只能选择暂时投降曹操。

最后,两人的心态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结局。关羽性格高傲自大,极重情义,当时刘备将荆州交予他时就向刘备声明将誓死守卫荆州,如今不仅失了荆州,而且荆州的兵马几乎全军覆没,自觉没有脸面回去再见兄长,心中万念俱灰之下自然也就没有拼死一战的斗志。而赵云则不同,他长期跟随刘备身边经历了无数的恶战和败仗,早已经养成了百折不挠的坚毅性格,尤其在身处险境时,赵云想的都是如何转败为胜,继续报答刘备,正是有了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因此他往往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所以我认为如果赵云在败走麦城的情况下,是绝不会步关羽后尘的。


汉时明月


关羽之所以被杀,一大原因是不愿意投降吴国,那么我们先来探讨,赵云遇到潘璋和马忠,会不会俯首投降?

赵云的忠义

赵云是个有大格局的将领,这点优于关羽。

1.首先我们来看赵云最开始为什么投降公孙瓒。

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当时公孙瓒怀疑赵云的忠诚,说你怎么不就地投靠袁绍,却大老远跑来我这边。赵云义正言辞地回答,说我只是觉得公孙将军您是个仁义之主,所以为了黎民百姓,我愿意为您效力。

这说明赵云是个义士,一心为民为国。

2.那么他后来离开公孙瓒,转投刘备,是不忠不义吗?

不是,是因为刘备更加仁德,更加爱民,更加忠于汉室,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

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

注意这个背德的“德”,一方面指的是刘备对赵云的厚爱,另一方面指的是对国家大义的坚持。所以赵云改投刘备,不是二三其德,而是忠于国家和人民的表现。

3.赵云忠于刘备本人吗?

曹操拿下荆州,一路追杀刘备。当时赵云与刘备失散,久候不至。有人就对刘备说,赵云怕是向北逃命去了。结果刘备坚信赵云不会背他而去,果然过了一阵子,赵云就带着刘阿斗赶来了。

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以上三点,可以说明赵云是觉得不会背弃蜀汉,转投东吴的,因为于国于民于刘备个人,赵云都会誓死效忠。

那么如果赵云不投降东吴,东吴的马忠,包括孙权本人,会放了赵云吗?答案是不会。

杀赵云的理由与关羽一致

正史上没有记载,裴松之注有写。

左右曰:"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

说是关羽被活捉后,孙权曾经考虑过留下关羽一名,来日为自己所用。但是左右都劝阻,说关羽就是狼子野心,当初投靠曹操那会儿,曹操因为妇人之仁,使得后来关羽猛攻曹魏的襄樊,曹操差点为此迁都,避其锋芒。

同样的,赵云也是当世虎将,孙权既然不用收为己用,又怎么会放虎归山呢?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败走麦城的如果是赵云,结局也会是一样,都是死路一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