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绍有十败,公有十胜”,郭嘉洞悉袁绍和曹操的领导力


“绍有十败,公有十胜”,郭嘉洞悉袁绍和曹操的领导力

郭嘉,字奉孝,颍川阴翟(今河南禹县)人。在东汉群雄逐鹿中原的时候,身怀奇才的郭嘉想为当世所用,以建立自己的功业。因此在27岁时,他投靠了袁绍,住了十几日后,对袁绍谋士辛评、郭图说:“聪明人想成就大事,必须选择自己的主人啊,袁公模仿周公的礼贤下士,而不懂用人的玄机,头绪多要领少,喜欢谋划而不作决断,想与他成就大事业难啊。我将另外选择自己的主人了,你们和我一起去吗?”二人说:“袁氏对天下有恩德,人多归之,况且现在袁公势力最强,为什么离去啊?”郭嘉知二人还没发现袁绍的短处,于是不再多说,毅然离开袁绍。

“绍有十败,公有十胜”,郭嘉洞悉袁绍和曹操的领导力

当时,颍川的一位名士戏志才是曹操身边的谋士,曹操对他非常器重。无奈戏志才早逝,曹操便写信给谋士荀彧,希望他能举荐胸怀韬略的人才。荀彧见信后,向曹操推荐了郭嘉。曹操于是召见郭嘉,与其共论天下大事,听过郭嘉的一番言论之后,曹操高兴地说:“帮我成就大事的人必定是你啊!”郭嘉也觉得自己遇到了值得追随的主子,宾主尽欢。曹操遂任郭嘉为司空祭酒。

“绍有十败,公有十胜”,郭嘉洞悉袁绍和曹操的领导力

后来,吕布率兵攻打刘备,刘备无奈归降曹操,寻求保护。有人对曹操说:“备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曹操问郭嘉该当如何,郭嘉说:“大家所言不虚,然而您起兵为百姓除暴,是靠诚信来招纳天下俊杰的,今刘备有英雄名气,因没办法才归降您,害死他,就是害贤能的人,会带来不敬贤的名声啊。如此下去,贤能之士会怀疑您,他们就会投奔他人,如此一来,还有谁会帮您平定天下呢?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要多加考虑啊。”曹操笑着说:“你真明白我的心意!”

“绍有十败,公有十胜”,郭嘉洞悉袁绍和曹操的领导力

后来,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郭嘉随曹操大败袁绍。建安七年(202年)五月,袁绍因兵败呕血而亡,少子袁尚继大将军,长子袁谭率少数兵力防守黎阳。九月,曹军渡黄河攻黎阳,袁谭请弟弟增兵,袁尚恐袁谭兵多后夺其权,遂自率军来援,与曹军相持于黎阳。曹操本拟重新组织攻城,郭嘉则认为袁绍的两个儿子内部争斗,又有郭图、逢纪做他们的谋臣,必起内乱。

急攻他们就使他们凝聚起来了,应该缓攻他们,离间他们,待起内乱后再进攻也不迟。曹操听取了郭嘉的意见。后来,果如郭嘉所说,建安九年(204年),袁尚、袁谭起内讧,袁谭为袁尚所败,派辛毗向曹操乞降。曹操遂以支援袁谭为名,攻打邺城,袁尚势力最后为曹操所消灭。

在郭嘉辅佐曹操的政治生涯中,郭嘉帮助曹操逐袁术、败张绣、灭吕布、破袁绍、击刘备,又北征乌桓。曹操能在北方稳固自己的地位,其在关键时刻的重要谋略都与郭嘉有关。因此,曹操后来封郭嘉为洧阳亭侯。

“绍有十败,公有十胜”,郭嘉洞悉袁绍和曹操的领导力

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途中,郭嘉染病,回师不久逝世,年仅38岁。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慨叹道:“郭奉孝在,不会使我到这地步啊。”确实,后人曾说,如果郭嘉活得时间长一些,也许三国鼎立的局面就不一定会出现,当然这只是一说,只作为说明郭嘉之才的佐证。


郭嘉深谙鬼谷子的“忤合”之术,择主而伺,不失为智者。在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不仅仅是君主选择人才,同时人才也选择君主。郭嘉看出袁绍好谋无决,难成大事,毅然弃袁投曹而获成功,可谓慧眼识明主。确实,在选择自己的人生平台以成就事业时,要具备智慧的眼光以及灵活变通的处世态度。


毛泽东同志曾经评价过郭嘉,他说郭嘉:“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明,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解读郭嘉的十胜十败论 挖掘曹操成功的核心秘诀


一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

郭嘉说袁绍繁礼多仪,俗话说威成于礼,你有想法和事情,想传达给公司决策层,你需要经过层层传达,到最后都不知道传递到哪里去了。所以袁绍很少能听到真实的想法,很多公司败亡,也是因为决策层的领导不了解真实情况,给公司带来严重的损伤。

“绍有十败,公有十胜”,郭嘉洞悉袁绍和曹操的领导力

曹操不讲究那种繁杂的规矩,管理手下是以人为本顺其自然的思想,这样就让很多人会觉得很舒服,比如对曹操有用的建议还是无用的想法,都能直接被曹操所了解,这样曹操决策就会少有失误。规矩太多让人感到厌烦,你想想你上班的公司是不是这样,无用的制度一大堆,让你非常抵触,你既然抵触,你怎么认真去工作呢?

绍虽兵强,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

郭嘉说袁绍逆动,所谓逆动就是做出违背时势的行为。当时机对不利的时候,你要想赢显然是很费气力的,需要付出无谓的成本,所以鬼谷子说做事要因势而动,时势不利,你就耐心等一等,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绍有十败,公有十胜”,郭嘉洞悉袁绍和曹操的领导力

郭嘉说曹操奉顺以率天下,当时曹操已经把汉献帝接到了许昌,对于天下人而言,曹操无论攻打任何一个割据诸侯都是合理又合法的,有汉献帝这块招牌,就有了为天下的名义,老百姓和士兵就会为你卖命,自然就可以以一当十,所以无论干啥事,有个合理合法的名义,就容易影响别人为你卖命,从而成就自己的事业。

汉未政失于宽,绍以宽济,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本来就是施政过于宽松,导致了人人不法,人人不遵守道德与法律,这就是乱世的核心的原因。袁绍却更加实行宽松的管理方式,这样就不能威慑他人,不能控制别人。人无威,别人就低看你一等,就会欺负你,所以你要宽容别人的时候,你要威慑他人的资本,要宽松就要先威胁。


“绍有十败,公有十胜”,郭嘉洞悉袁绍和曹操的领导力

郭嘉说曹操纠之以猛,上下知制,根据度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你可以有出错的行为,但不能太过。成大事业的人都是能容忍别人的小过错,这世界哪有不犯错的人,不犯错的人,他胆小怯弱,啥事也干不成,所以管理者制定制度对小事情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超过度,犯了大错就必然要受到惩罚,当然也要防微杜渐,因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止小过错变成大错,所以要纠之以猛。

绍外宽内忌,用人而旋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耳;公外简易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能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四也。

郭嘉说袁绍外宽内忌,用人怀疑,只有亲戚子弟,就是说袁绍这个表里不一,外边宽容内心却非常忌恨,管理者要有容人之心,谁说你不好,你表面宽容了他,为自己营造了形象,可你内心却忌恨他,这是典型的徒有其表。度量不够胸怀不够,这就说明了一个人的格局不够大,那么注定是无法走远的。


“绍有十败,公有十胜”,郭嘉洞悉袁绍和曹操的领导力

曹操不管关系远近,亲近还是疏远,只要你有能耐,能胜任得了工作,我就会重要你,这样容易笼络人心,而且还能成就事业,大家卖力卖命的工作,曹操却捞到了最大好处。这就曹操的睿智之处,我简单没有那么多的虚伪套路,但是我能识别你的虚实,正是因为这种能耐,所以三国之中曹魏人才是最多的。

绍多计少决,失在事后;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

郭嘉说袁绍做不了领导,计多少决,失在事后。这就是典型的光说不练的领导,跟着他你只能是一无所成,所以郭嘉荀彧这样的顶级人才,都跑到曹操这里了。人才是胜利的关键,没有人才,你肯定不会成功。

“绍有十败,公有十胜”,郭嘉洞悉袁绍和曹操的领导力

郭嘉说曹操谋划好了就行动,不会让机会错失点,而且还非常善于随机应变,不会绝对的按计划来办事。因为时势是经常变化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这时可能对你有利,也可能对你不利,更何况黄河都经常改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善于谋划和懂得的随机应变才是做事成功的保证。

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之,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

郭嘉说袁绍四世三公,爱臭美,爱装逼,爱摆架子,追求华美而不实际,爱追求名声,那些爱投其所好,爱阿谀奉承的人都去投奔他了。按照历史惯例来说,爱阿谀奉承的人大多数是无才无德的之人,因为他们没有能力,也就只有拍马屁这一条路了,大凡有能力的人都非常骄傲,不会轻易低头。这些都是人性的坑,只有规避了这些坑,才能更容易成功。

“绍有十败,公有十胜”,郭嘉洞悉袁绍和曹操的领导力

曹操诚心待人,对人才推心置腹,不爱好虚名,非常节俭,以身作则,给大家做个榜样,让下面的人去模仿自己,大领导都做了表率,你在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作死,还会孤立自己。

曹操最厉害的地方是赏罚分明,赏赐有功的人绝不吝啬,你只要有能耐能办事,你想要的我都会给你,而且还会给的更多,人都想多捞些好处,有能耐的人都愿意为曹操卖命,因为能捞到更多好处,为好处而卖命。所以作为上位者最好不要吝啬赏赐。

郭嘉说曹操眼里只关注大事,小事情从来不关注,对于大事却能想到很远,做到未雨绸缪,给别人的恩惠和好处,都超过了他们自己的期望。这就是曹操的高明的之处,给的好处都超过了他想要的,这能带给人多大的欣喜和快乐,跟着你有好处,有前途,那谁还不死心塌地的跟着你,因为给的好处都超过自己的死期望了。还有即使眼前看不见的人,都考虑到了,需要扶助的人,没有不接济扶助的。

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而行,此明胜八也。

对一个团体而言,最害怕的事就是无止境的内耗,但是内耗也是领导所为,让下属内耗,可以保证自己的权利安全,让有能的人把他的精力耗在与他人的斗争上,就不会图谋自己。

“绍有十败,公有十胜”,郭嘉洞悉袁绍和曹操的领导力

郭嘉说袁绍的大臣争权夺利,袁绍自己都被谄媚的语言搞昏了头,自己无法分辨孰是孰非,就容易被手下忽悠,容易受别人控制,就不能做明智决定,容易给自己带来祸患。

曹操由制度去管理自己的手下,顺其自然的管理方式,让手下明白自己的职权范围,什么该你干,什么不该你干,你把自己的事情干好就行了,不能搬弄是非,不许越俎代庖,你不用操心别人的事,这样处理事情就非常明朗。

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

领导最害怕的事因为私情,而毁坏了制度,因为个人情绪的影响,就会破坏制度,没有制度就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没有判断标准和原则,就会变得是非不分,那么就无法征服手下了,无法让他们从内心信服于你。


“绍有十败,公有十胜”,郭嘉洞悉袁绍和曹操的领导力

袁绍就是这样子的人,所以郭嘉认为袁绍不会有出息,投奔曹操了。曹操始终以自己的价值观判断对错,自己认为对的就以礼相待,认为不对的就依法查处,这样就没有敢胡言乱语,搬弄是非了,这样大家就会团结一致对外,哪有不胜的道理呢?

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

袁绍喜欢搞花架子,自己不懂得带兵打仗的精髓。曹操常常以少胜多,用兵如神,军队仰仗和信赖于他,敌人从内心就害怕他,在军事上曹操往往就赢得先机了,这是曹操打仗必胜的资本。

“绍有十败,公有十胜”,郭嘉洞悉袁绍和曹操的领导力

做为了领导一定要在关键之处拥有过人之处,这才核心资本,竞争赢取胜利的关键在于将帅,不在于兵士,俗话说,领导有方,以一敌百,将熊的话就熊一窝。

人最重要的是要务实,爱慕虚荣就会忘却自己真实的样子。再者不能妇人之仁,那样就会沉沦在自己的小情绪里,做大事者要有大胸怀,能容纳百川。同时更不能被别人左右自己的意志,要有自己的判断对错的标准,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