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潘灵聪


当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从以外部控制为主转变为以内部控制为主时,就标志着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具备。一个自控力发展比较好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生活和学习进行自我管理。

两岁左右的孩子就已经开始表现出初步的自我管理,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以符合大人的要求或期望。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自我管理的全面发展至少要到3岁时才开始。那么,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究竟该如何提升呢?

1、发展自主性,才会掌控自我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18个月到3岁这个阶段确定为毕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以从外部控制到内部控制的转变为标志。如果在婴儿期就形成了对世界的基本信任和微弱的自我意识,那么1岁半左右的孩子就会开始用自己的判断取代大人的判断。

而一个自主性比较强的孩子,才能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约束、敢于表达自我意志,最终学会自我管理。当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从以外部控制为主转变为以内部控制为主时,就标志着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开始萌芽。

2、能主动顺从,才会自动响应

心理学有研究表明,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自控力最初是以顺从的形式出现的。在12到18个月之间,孩子开始能够明确意识到大人的希望和要求,并能自愿遵守简单的要求和命令。因此,只有让孩子学会主动顺从,他们在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时才能做到自动响应。

3、能遵守承诺,才会言行一致

能自觉遵守承诺、做到言行一致的孩子,他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也会发展得很好,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表现也会更佳。当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孩子经常变卦的行为,这就需要父母的坚持和引导。

4、规则意识强,才会更守规矩

规则意识淡薄、不守规矩的孩子,其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来说就不会太强,这在幼儿园和中小学的课堂里面几乎随处可见。如果家长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并逐渐引导孩子学会遵守规则,那么当孩子进入学校和步入社会以后,他们就会更愿遵守规矩和规章制度,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就会比较强。

5、管理好时间,才能自觉行动

一个会管理自己时间的人,他的自我管理能力一般来说也会更强,做很多事情的自觉性当然也会更高。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衡量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的前提,就是要让孩子明白“时间是自己的”、“管理时间是自己的事”,同时还要让孩子自己承担没有管理好时间的一些后果。我们在引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味催促孩子“快点!”、“快做!”,而是从小就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时间”自己做主,并建立自己的“时间规则”。

6、制定好计划,才能有条不紊

在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很多事情其实都有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每一天的安排也都比较有规律。如果要把这些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他们就需要学会制定计划,学会自我规划。这也是衡量一个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

当然,让孩子学会制定计划和安排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当孩子处于学龄阶段时,我们需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学会制定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7、集中注意力,才不容易分心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注意力的发展,不仅跟大脑发育的进程有关,而且还跟这个阶段的认知、心理、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密切相关。

孩子的专注力,大都是在玩耍、游戏、运动、户外活动等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们一般都能做到专注,不容易被其他东西分心。比如,通过玩拼图、找不同等很多游戏,就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当孩子完全投入游戏时,他们根本就不会受外界影响而分心。

(图片选自网络)


付小平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有个大前提。那就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小祖宗”培养,还是按照自己的下一代精心培养。

因为,假如把自己的孩子从小当成“小祖宗”培养,势必会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包办,并且习以为常。

这种环境下养大的孩子,骨子里就养成了依赖心理。等长大了再谈什么自我管理,恐怕要花费很长很长的时间和磨练。

如果是按照自己下一代去精心培养,那就不一样了。

这就得从小立规矩。从孩子会玩玩具开始,就要教育他从哪拿的东西,还要放到哪里。等一系列生活理念,就从小灌输给孩子。

小树得剪,小人儿得管。从呀呀学语开始,就培养孩子的心理意识,动手能力,动脑能力。等长到一定年龄,对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早就形成了习惯而根深蒂固了。你说这样的孩子还用培养他自我管理能力吗?

当然,教育孩子是个辛苦而操心的活儿。要不怎么说: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呢?舍不舍得,是一回事,父母做不做得到是另一回事。不过,有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这是真理。


皛川


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的维度还是很多的,您那边是怎么定义的?是时间管理能力?健康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还是其他什么的。最好有一个具体的内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去寻找方法。


玛利亚 蒙台梭利,就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开创者,在《童年的秘密》里面提到,孩子天生有秩序感,有尊严感,而且热爱学习,有自控力,耐心方面也比大人强很多。


他提出儿童本位,即从孩子的角度去看教育,而不是儿童需要成人的教育,这个是成人本位。并且伴随着成人本位,会产生三个误会,1、孩子太小,管理不了自己,需要大人帮忙才行。2、敏感期一旦过了就补不了了,所以一定要看紧一些。3、如果不严加管教,孩子就会变坏。


她还讲究实证精神,通过你的观察去了解孩子,而不是你的臆想,比如“孩子是没有责任感的”这个信念。你仔细观察你的孩子,你会看到,其实如果是他的东西,并且有自主权的时候,他会收的好好的。比如他觉得珍贵的一个小玩具之类的。


成人做事是非常有目的性的,比如拿杯子,就是能拿起来,不会摔坏为目的的。而孩子的任务是成长,通过一次次的训练,失败,积累经验,靠的是天生的一种冲劲,而当这种冲劲没有的时候,孩子就不再成长了,这个时候才是最要命的。


具体怎么做呢?


1、秩序,把玩具分类摆放,家里面物品的摆放也尽量要归类。当他形成秩序感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会自己收拾玩具了。


2、生活规律,让孩子形成习惯,知道每天到什么时候,要做什么,这个对于时间和秩序感的形成非常有帮助。


3、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可以给他准备一个小的衣柜,让他自己来收拾,整理。


4、给孩子任务,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完成,你只要耐心的等待就可以。一定要让孩子来做,他寻求你帮助的时候,不要代劳,嫌他慢,把事情都帮他做掉了,你这样孩子就得不到相应的锻炼了。给予适当的引导,让他多尝试,不要着急。


5、多用鼓励的话与孩子沟通,少用夸奖人格的话跟孩子沟通。把“宝宝你真棒”,改成“宝宝通过你的仔细的观察,完成了这个事情,宝宝你真的很努力”。


6、如果有条件,孩子房间里面的设备,都以孩子的高度进行布置。


我们的目的是孩子的成长,而不是孩子是不是像小狗一样听不听话,把握住这一点,就不会太焦虑了。


水清么


一般小学生作业写到七八点就行了,中学得写到十点甚至更晚。而且初中一个小考就考一个小时,不像小学考试只有四十分钟左右。这个时候就对孩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了中学,好像换了一个世界,同学都是陌生群体。而且初中教育的知识面和知识量成倍增加,对自我管理能力要求高了。有句话叫人生成败看自制。能不能有成功的中学时代,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适应力也强。

个人观点

培养孩子的自己我管理能力,需要从日常小事做……

如穿衣服、洗衣服、整理房间、整理书包等等这些日常小事,要交给孩子自己完成。

当孩子学会处理一件日常事务后,家长应记着夸奖他一番:“真不错!”那么孩子的兴致一定更高。

对孩子一定要学会放手,不要认为孩子小,什么事情都办不好,长期这样,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同时,孩子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大人要以身作则,就是和孩子规定好的计划,家长不可以随便丢弃,要和孩子一起去完成计划。



王栎


首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当你拿着手机刷屏、翘着二郎腿看电视、一觉睡到天大亮自然醒的时候,你有什么理由强逼着小孩起早、看书、做作业?当你一天到晚想着在外胡混,夜不归宿的时候,你有什么理由去要求孩子要规律作息,自律学习?

其次,要引导孩子养成目标设定的习惯。也就是说,让孩子给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设置一定条件,让他/她思考该怎么做,是否需要帮助,什么时候完成,使之逐步养成自我约束管理和思考的能力。有了这个习惯,他/她就可以在面对陌生或突发的事件的时候有正确的解决和管理的套路和能力。另外还可以使得孩子有自我激励达成目标的效果。

第三,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专长。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感兴趣的时候,他/她的专注力和爆发力等将会超乎你的想象,要想让孩子积极地进行自我管理,更多的时候是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他们没有旁骛的时候,是你最放心的时候。

第四,有正激励,也要有负激励。当他/她设定的目标不能完成的时候,大多数的时间父母还是以鼓励为主,当孩子情绪很大无法沟通的时候,也要有一些小小的手段或惩戒让他/她明白规则的存在。

最后,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的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有很多的自我管理的内容和规则值得我们学习一生,给孩子灌输正向的传统文化,让他们懂得礼仪仁智信,温良恭谦让,掌握最基本的社交礼仪和交往规则,本身对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有很大的提升效果。


击着长空的鹰


1、永远不要低估你对孩子的影响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行为方式对孩子来说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孩子面前我们需要尽可能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经常做事随心所欲,没有自控能力,那么孩子将会学到同样的行为风格。

之前也说过,我的母亲在我小学的时候花了整整五年时间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一边考取了法律专业的大专文凭,而在我母亲考取学位的时候,很多跟他一起学习的同学都半途而废了,而她凭着自己的自律性,坚持到了最后,并成功得到了学位证。

我想正因为这样的良好榜样,让我在怀我们家老大的时候,也坚持完成了斯坦福的学业。


2、“延迟满足”更利于孩子的成功

“延迟满足”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忍耐”。

斯坦福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实验者会让一个孩子独自在一个房间里面对一块棉花糖15分钟。实验者离开之前会告诉这个孩子,如果你忍不住了你可以吃掉它,但是如果你15分钟不吃这块棉花糖,那你就会得到两块棉花糖作奖励。

在这次斯坦福棉花糖实验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有吃棉花糖,他们的人生大多非常成功、幸福,而吃掉棉花糖的孩子们则相对过着贫穷、失意的生活,其中有不少被毒品、酗酒、肥胖等问题困扰。

最终证明,那些能够抵御诱惑的孩子们后来的人生都很顺遂、成功,学历好、工作成功、家庭美满,甚至被肥胖困扰的都很少。

成功的人可以为了追求更大目标,获得更大的快乐,可以克制住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小诱惑,把一个个小小的欲望都累积起来,从而不断激励自己。而那些冲动的人,往往克制不住自己,容易贪图眼前的小利益。


3、不要过于保护孩子

兰兰妈见过太多把孩子保护的太好,只会学习而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我可以很肯定的说,只会学习连衣服都不会洗的孩子是没有未来的。

对孩子过分保护,往往会妨碍孩子身心的正常发育,很多时候,我们都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成功的道路上,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优秀的人源于自律,而成功的人源于自信。

我们千万不要因为“爱”孩子,而毁了孩子的一生!


美式学习零距离


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学校和家庭非常重要的问题。

1.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差,任性,妄为,娇惯,往往是学习和进步的最大阻力。因此,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和判断力。从一点一滴小事情教育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首先培养讲文明,讲道德,有礼貌。

2.家长要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孩子跟前做个榜样,发现孩子有问题时候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的耐心引导。

3.老师要在学校日常学习,生活,集体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加以教育,启发,不要一味地批评。发现优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4.家校互动,相互配合,一起培养孩子的管理能力。


写写画画的老头


一,父母以身作则,孔子曰也:其身正,不令随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二,教会孩子自我管理的技能,有些孩子不是做不到做不好,而是不知道不会做,所以要教会孩子,不如时间管理、作息管理等。三,鼓励强化,如果你经常对孩子说,你你你怎么连这个也做不好。连那个也做不好。那孩子就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我就这样了。四,切忌包办代替,如果什么事儿家长都替孩子办了,那你想突然让孩子自己做点儿什么。不可能!放手,从小给孩子机会去探索去实践!

“我是王栋,专注家庭教育服务,欢迎关注我,成就优秀孩子,建设幸福家庭!”


王栋


我观点就是孩子从一生下来就开始用微笑去培伴孩子,到二月至三个月的时候,就经常夸奖他,说她长真好看,常常夸奖他,孩子特别活泼,孩子性格还好,孩子有时会任性,你就告诉他,或领着孩子去超市,让他看超市的服务员为了养家糊口是多么辛苦,跟他说,你还任性,那时她才二岁,可听话了,她跟我说,姥姥,我在也不任性了,你看那些姐姐哥哥太辛苦了,他们挣钱养家太不容易了,我以后听话,就这样,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特别强,我的小外孙女现在在她班学习前二至三名,老师常常夸她,不管是业余学韦其还是其他课都是一至二名,前一段时间韦其比赛,二千名学生,排第三名,她自己特别能约束自己,这是我一点建议


严华萍375


首先,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

其次,要从小事做起,比如说,规定好几点学习,几点看电视,几点出去玩,要严格要求孩子,说话算数,言出必行。再比如说,拿什么东西,用完后,必须放回原处。

再次,要培养孩子有耐心,慢慢来,孩子的自控力,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控制不了自己,家长要慢慢引导,监督,奖罚分明。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