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孩子为什么总是喜欢拖拉磨蹭?

Joanna3182234416


孩子拖拉大概包括这样几个原因,一,宝宝年龄小,容易沉浸在一件事情当中,很难进行下一件事情,比如说孩子在玩的时候乐在其中,就忘了需要去洗澡,忘了去吃饭。二,宝宝缺少时间管理能力,不知道时间怎么去充分利用。三,有些宝宝因为性格原因,追求完美,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做好最完美,所以造成时间的延误,这就是宝宝容易拖拉的三个原因。

对于做事情爱拖拉的宝宝,家长总是不停地催促,这是非常有害的。经常催促并不能改变宝宝的行为特点,宝宝还是按照原来的行为模式在去做事,但是却形成了这样的一种互动模式,宝宝必须在家长的不停催促下,才去做事情。久而久之形成了对家长的依赖,当没有家长的催促的时候,宝宝则不去动,所以如果你家有一个爱拖拉的宝宝,你一定不要总是催促宝宝。

那么怎么样才能帮助宝宝改掉爱拖拉的毛病呢?首先要教会宝宝时间管理,对于时间管理,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要知道时间,包括时间点和时间段,比如说宝宝要在10点之前睡觉,这就是一个时间点,但是宝宝在看动画片的时候,需要半个小时,洗澡的时候需要20分钟,这些就是时间段,一定要让宝宝对时间点和时间段有清楚明确的概念。并且知道宝宝做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多长时间,这样他才能有计划。

第二,要让宝宝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排出主和次。周末的时候我们可能要带孩子出游,要让宝宝知道出游的时候首先要准备东西,路上要花时间,玩的时候要花时间,吃午饭的时候要花时间,把它规划好,告诉宝宝哪一件事情先做,哪件事情后做,要让宝宝对时间有规划。

最后家长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作为监督者和提醒者,在快到时间提前一点时间提醒宝宝该进行下一个内容了,那么以上就是帮助宝宝改掉拖拉这样一个坏毛病的具体方法。

如果想改正宝宝爱拖拉的毛病,就要按照以上三点,在生活和实践当中不停地去帮助宝宝做训练,那么久而久之宝宝就性时间管理还有分主次这样一种行为模式,经过这样的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宝宝就形成了自己的时间管理的能力,当然这个时间每个人的长短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宝宝需要几个月,有的宝宝需要几年,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妈妈温柔的坚持。


积木育儿


自从孩子上了学,我们这些父母好像有了着不完的急,自己明明不是急性子,却常常被逼的想发脾气,因为孩子是在是太太太太太磨蹭了!

让他去洗个手,都能在卫生间里玩起水来;

早上催着起床、穿衣服,稍不注意就发现这孩子又开始愣神;

吃饭磨蹭,有时候恨不能数着米一粒一粒的吃;

上学都要迟到了,还总是慢腾腾的换鞋子,每次都要我一把夺过来快速帮他穿好。

可是不管我们怎么催,孩子还是磨磨蹭蹭地穿外套、换鞋子、写作业,当我们忍不住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还时不时的冒一句:“妈妈你能不能不要那么凶啦?狂风暴雨对小树苗的成长不好……”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话说回来,总不能任由孩子这样磨蹭吧,不然等上了高年级可怎么办呢。其实孩子总是磨蹭,不是没有原因的,家长们可能忽略掉了这5种原因。

1、孩子是天生的慢性子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太磨蹭,而是我们太着急。孩子的动作和步骤,又怎么能跟得上成人呢?

慢是一种天性,小孩有小孩自己的做事节奏,一个小孩可以连续观察一直河马一个小时,会发现很多父母发现不了的细节。

建议:家长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来应对,当孩子有一次非常快速的写好了作业,家长就应该表示赞赏、鼓励,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看不惯孩子磨蹭,直接代劳

有些家长本身就是急脾气,当孩子还在小心翼翼地探索“应该怎么办”时,家长就看不下去,直接上手代劳了,结果孩子越来越依赖父母。

建议:孩子吃饭、穿衣、写作业这些事不是为父母做的,刚开始虽然慢,但这是孩子探索的一个过程,如果家长过于勤快,错过了孩子建立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这个“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恐怕就要用一生来建立了。

3、经常被催促的孩子,易习惯于依赖

催促的另一层含义其实是:妈妈一定会在我身边盯着我。

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吃饭时,你不看着孩子,他就不吃;写作业时,你不在身边,孩子就不做。

催促孩子实际上是在告诉孩子:在我没发火之前,你还有时间再磨蹭一会儿。

建议:当你喊不动孩子时,要反思,是否对孩子指令过多、控制过多。如果我们能给孩子自主权和空间,鼓励他独立做事,自己判断、自己选择、自己决定,把属于他的事情交给他,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见和提醒时才出现,那么,你的意见和提醒,将会得到更多的尊重。

4、孩子没有承担后果的意识

家长不妨规定做事情的时间,甚至可以给孩子列一个时间表,要求孩子按时完成,同时让孩子承担做不完事情的后果,比如迟到、吃不饱、完不成作业等。只要养成习惯,以后孩子的生活就会有规律了。

5、没有养成时间管理概念

这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因为孩子真的不知道大人口中的“5分钟”“半小时”“一小时”到底是多长一段时间。

于是,你火急火燎地冲孩子嚷:“快点,还有5分钟就迟到了!”而孩子还以为5分钟是段挺长的一段时间,继续慢慢悠悠地该干嘛干嘛。

像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利用计时器或者闹钟来帮忙。

当你要求孩子“5分钟洗完脸”“10分钟写完生字”时,设定上相应的时间,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感受“5分钟”“10分钟”“半小时”到底有多长。

我们总是一边嫌孩子墨迹动作慢,一边又帮孩子做本该属于他自己就能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并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希望今天的分享能为家有“小磨蹭”的父母带来帮助~


妙妙喵星球


孩子喜欢拖拉磨蹭有好几种可能,比如:

1、孩子本身自己性格比较慢、做事节奏也比较慢,那他就是慢性子,不是单纯是做作业拖拉;

2、其实孩子节奏还可以,但父母性子就比较急,火急火燎的,用大人的节奏来衡量孩子的水平,就认为孩子拖拉磨蹭,这种问题在父母身上。

3、阶段性的拖拉,比如刚上小学、或者接触一门新的学科,还没有时间去适应,或者没有能力去完成,就会拖拉;

4、孩子故意拖拉磨蹭,可能是任务太多太重,对父母有不满,你要我快我就慢,故意对着干,能饭前完成的,硬拖到8、9点,就是不让你再跟我布置额外的任务。

一个问题的背后一定会隐藏更为本质的问题,不要急于解决表面上的问题,治标不治本。就像树上的苹果又小又瘪,使劲灌营养液化肥都不管用,因为栽苹果树的土壤就不对,怎么能结出又大又好吃的苹果呢?

同样,孩子拖拉磨蹭、专注力差、顶嘴吵架等等,如果家长只盯着单个问题,就会发现问题就像打地鼠一样,一个接一个没完没了。

所以,家长要学会去观察了解孩子,找到“拖拉磨蹭”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甜甜圈伐木累


我的孩子现在二年级,之前也有这个磨蹭的毛病,现在不太要紧了,我是这样做的:

1、帮孩子制定时间表,培养时间观念

我是只制定的下学回来之后这段时间的时间表,几点到几点做什么都和孩子商量的写好,然后帖到他的写字桌前面;最主要的是我在这个时间表里有自主时间,自主时间就是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之前做作业的时候,晚上九点了还做不完,现在基本上七点就可以做完;

2、让孩子为他的磨蹭付出代价,

我和他爸爸提前和老师商量好,孩子这几天可能会迟到,迟到了的话你教育教育他,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早上只是把他叫醒,也不会一直催促他,在一次迟到之后,孩子跟我说,妈妈你明天5点就叫我起床!

孩子只有在体会到磨蹭带来的后果后,他才能够自觉的快起来;

3、对孩子多进行鼓励和表扬

要关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孩子只要进步一点点,就要把这一点点进行放大,通过表扬和鼓励来强化,孩子就会一天比一天快;


林雁740


一、共情:孩子写作业磨蹭一定很让您头疼吧,校区很多家长都反映过这个问题。

二、具体化:是哪个学科?具体是怎么磨蹭的?什么程度?

三、探究问题成因,并具体分析:

a 设定目标太高。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仅从自己的想象和其他优秀孩子的表现出发,而希望孩子的成长一步到位,忘记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解决:

(1)及时表扬与肯定,赢造喜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不断受到鼓舞,并及时鼓励孩子取得的成绩,比如“这个字写的很工整”“这道题回答的很迅速,你是怎么做到的?”

(2)评估孩子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目标与计划,不要过高,而是稍稍努力就能达到,达到后进行赞美和鼓励,再设定更高一点儿的目标。

b 学习本身有困难; 孩子学习的难点已经累积到一定程度,又不好意思说,造成了完成作业困难。时间长了,可能一接触学习,就触发了不良情绪。

解决:

(1)仔细了解到孩子的具体学习困难,给予帮助与指导,家长力不从心的话,就要考虑让专业的老师来指导;

(2)消除对抗情绪:长期原因可能是青春期逆反,短期原因可能是心情引起。家长要多陪孩子游戏娱乐,建立和孩子快乐的互动模式,避免在一起就自动进入“对抗”状态;

3不要过于强势,尊重孩子,平等交流,让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c 任务没完没了;

有的妈妈一看孩子很快把作业写完,立刻又布置更多的作业,这样让孩子认识到“反正写完还有,那就慢点儿写”。解决:家长布置任务要把握一个度,劳逸结合。让孩子完成作业后,有自己娱乐放松的时间。

我是吴蕾亲子情商,专注儿童心理学及亲子情商关系研究,希望我的回答能帮打你!


吴蕾l亲子情商


孩子磨蹭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父母看着孩子做事情速度慢,为了赶时间,就帮助孩穿衣戴帽,这样有可能导致孩子依赖上父母,磨蹭就是想让妈妈上前帮忙,有的孩子是因为手脚协调能力差,想快却快不起来,也有的孩子,是因为注意力受到了别的东西的吸引,还有的孩子慢,是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如孩子不想学习想去玩,父母硬逼着孩子去学习,这时候孩子就会磨蹭,还有的孩子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不知道时间的重要性,认为慢与快没有什么区别。

父母要找出孩子魔蹭的原因,才能更有效地孩子提高做事的效率,让孩子快速行动起来。

一、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有些孩子做事情慢,但不是有意识慢,而是因为手的协调能力差,此时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慢而上前帮忙,或者直接代孩子去做,父母应有意识地去锻炼孩子动手做各种事的习惯,教给孩子技巧,让孩子重复着多做几遍,孩子协调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速度自然而然就快起来了。

二、让孩子明白时间的重要性

孩子有时候磨蹭,是因为不知道时间的重要性,这时候父母就要引导孩子珍惜时间的道理,让孩子明白人的生命的有限,告诉孩子,美好时间就是不多的几十年,教孩子抓住宝贵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去做一些事情。

三、避免孩子做事分心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无关的事情分散,父母要尽量排除会使孩子分心的因素,让孩子专心致志地做事。

四、提高孩子做事的兴趣

孩子做事情快慢,还与他对所做事情是否感兴趣有关,一般父母排按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孩子就会磨蹭,因此,如果是正当的事情,又是孩子必须要做的,父母就要想办法增加孩子对这方面的兴趣。

五、让孩子尝到磨蹭的苦头

有时候,父母磨破嘴皮,不如让孩子吃一次苦头,孩子亲身体会到磨蹭的坏处,也就能自觉地减少自己磨蹭的时间了。


花开半夏


孩子爱磨蹭,做事喜欢拖拉,时间观念不够,时间管理能力欠缺等等问题,既跟孩子的性格特点有关,也跟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下面列出的这一些原因,很有可能就是导致你家孩子喜欢拖拉磨蹭的其中一个或几个原因。

1、孩子从小就对时间没有感觉,父母也没有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教孩子认识钟表,当然也更没有把孩子的时间跟他的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孩子喜欢拖拉磨蹭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缺少对时间的感知。

2、从小到大,孩子从没有机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很多父母总是喜欢大包大揽,甚至代替孩子管理本该属于孩子自己的时间,久而久之,逐渐就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不催就不动”的孩子。如果孩子的时间长期由家长来管理,本人从来没有体验过自己的时间自己支配的经历,那么只要离开了父母的催促和监督,孩子可能就很难自觉按时行动。

3、父母从小没有重视培养孩子主动遵守时间约定的良好习惯。如果从小缺少规则意识的培养,就会导致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缺失,更无法学会主动遵守时间约定。

4、喜欢拖拉或磨蹭的孩子,他们大多数时候其实是不受任何时间限制的,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多长时间内完成这件事情,完全没有时间的约束。在始终认为自己拥有大量时间的情况下,孩子当然就不容易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完成一件具有紧迫性的任务。

5、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时间的规律性不够,比如不能做到按时上床睡觉和起床或者每顿饭的就餐时间不固定等等,这就导致孩子无法很好地体会和感受时间的长度。

6、孩子没有任何机会去学习和锻炼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如何自己制定一项计划,因而也就不能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按照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如果不懂得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那么做任何事情的随意性就很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7、少数孩子天生就喜欢追求完美,甚至非要把一件事做到尽善尽美之后,才开始做下一件事,这样就会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耽误很多重要的事情。

8、家里的大人就喜欢做事磨蹭、拖沓懒散,那么孩子从小就会耳濡目染,所以喜欢拖拉磨蹭,从而逐渐养成做事拖拉的不良习惯。


付小平


孩子的什么行为最容易激怒父母?如果被问到这一问题,很多爸妈肯定立刻回答说“拖拉磨蹭,没有时间观念”。对孩子来说,拖拉磨蹭真是特别常见的现象,你是否也遇到下面这几种情况呢?

该吃饭了,孩子说“等我搭好这块积木就吃”,结果他慢悠悠地搭来搭去;该睡了,爸妈催促了一遍又一遍,每次孩子都说“让我再玩一会儿”,然后就没完没了地“玩一会儿”;该起床了,孩子听着妈妈的呼唤,不耐烦地说“我再睡一小会儿就起床”,然后半小时过去了,还在蒙头大睡……

孩子磨蹭,很多时候催促也没一点用,也不能上去揍他一顿,真是把爸妈气得憋出内伤。为什么孩子这么磨蹭呢?爸妈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呢?

孩子磨蹭的心理根源

孩子磨蹭行为的根源在于他没有时间管理能力。科学家研究发现,小孩子对时间是“无感”的。成年人知道半小时大概是多长时间,可孩子并不知道,他只是听过这个形容时间的词汇,但并不理解半小时意味着多长时间。

仅仅用词汇形容的时间对孩子来说太抽象了,连时间都理解不了,那更不会管理时间了,因此他的行为在成年人看来就是“磨蹭拖拉”,但孩子本人并不知道自己“超时”了这么久。

爸妈如何应对孩子的“磨蹭”?

既然孩子磨蹭是因为对时间无感,没有时间管理能力,那爸妈首先就要把时间变得具体点,让孩子可以感知到时间的流逝,然后再慢慢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1、让时间可“见”

10分钟是多久?20分钟是多久?用数字说给孩子听的时间,他看不到摸不着,不理解,那我们就让孩子看到“时间”,如买几个不同规格的沙漏,跟孩子一起观察沙子一点点地从上面漏到下面,告诉孩子沙子漏下的过程就是时间消逝的过程。

吃饭时,拿出20分钟的沙漏,然后跟孩子说“沙子从上面完全漏到下面,是20分钟,你的早饭也要在20分钟吃完哦,沙子漏完了,宝宝就吃完饭哦”。然后启用沙漏,一起吃饭。

孩子不想睡觉,要玩玩具,那就给他一个30分钟的沙漏,告诉孩子“沙子完全漏下来,就是30分钟,等沙子完全漏下来的时刻,就要立刻停止玩耍,收拾玩具,洗漱睡觉”

2、让时间可“听”

让孩子听到时间,最常见的就是给孩子定闹钟了。爸妈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可以整点报时的时钟,让孩子习惯时间是可以“分段”的,到了每一段的结束都会有声音提示。然后就可以给孩子设置各种闹钟了。

想让孩子9点启动睡眠程序,那就把闹钟定为8:40,告诉孩子“当闹钟响了,就要停止玩耍,开始收拾玩具,然后洗漱睡觉”。刚开始孩子可能会耍赖,那就再约定一个“再玩10分钟”,这10分钟可以定闹钟,也可以用沙漏来记时,时间到,必须停止玩耍,启动睡眠程序。

3、让时间可“预见”

“下午5点,妈妈就来接你哈”,很多妈妈都跟上幼儿园的孩子说过这句话,可孩子并不理解“下午5点”是什么意思,然后还是不愿意让妈妈离开。这时候,妈妈就要形象地给孩子描述,让孩子可以“预见”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下午5点”。

如,可以这么跟孩子说“等你午睡醒了,跟小朋友一起玩耍,玩耍结束后,妈妈差不多就来接你了哦”,这样孩子就可以通过幼儿园一天的流程来推测妈妈什么时候过来,就会有预期,就会放心地让妈妈离开。

芝麻酱有话说

每个孩子都会“磨蹭”,这不是他们故意激怒父母,只是因为他们对时间无感,爸妈要做的就是帮孩子理解时间,学习时间管理。当然,小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等都比较弱,学习起来也会比较困难,爸妈要有耐心,坚持下去,毕竟时间管理能力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


芝麻育儿


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是由他们的想法做指引的,他们拖拉磨蹭的行为背后有什么想法呢?

1、做的是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往往是被迫必须做。兴趣是最好的驱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人们会发自内心的喜欢,会自动自发积极去做而且不用催促。比如玩游戏,孩子每天放学一脱鞋第一时间迅速跑到游戏区,开心投入的玩几个小时都没问题。还比如,明天要去春游,孩子会自觉兴致勃勃准备好明天要出门的东西,而且第二天一早不用叫早,自动早期,不用催促,早早的叫嚷着提醒父母快点。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不磨蹭,最好以他们觉得有意思的方式引导他们去做。

2、可能是争夺自主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做主,自己有自主权,小孩也一样。只是大人可以想做什么做什么,不被要求不被限制,所以不觉得自主权受到影响。

而小孩总是被管着,被限制和唠叨多了,所以他们希望争取自主权。父母平时管得过多过严,孩子就会烦躁,面对父母要求催促,尤其是发着脾气催促的事情,越不做,或者不情愿的去做。他们以这种拖拉磨蹭的方式表达:我不做,我就慢,这点我总能做主。

3、通过拖拉磨蹭获取家长的关注。有的孩子家长自己平时风风火火,做事麻利干练,但时间基本上投入在工作上。平时对关注、陪伴得太少,当孩子发现自己磨蹭能激发家长的火,引起父母的关注(虽然是负面的),就会不自觉的用这种方式获取关注。这种情况家长就应该多陪伴孩子。

4、有的孩子天生慢性子,可能家长也是这样的人。这点就是父母自己也要注意自己做事利索一点,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同时对孩子要求不要过高。

看到孩子是哪种情况,有针对性的改善,同时不管哪种情况,父母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时间管理习惯的培养。

2、用游戏的方式来引起孩子的兴趣。

3、尊重孩子的合理需求,不要太唠叨和强迫孩子,也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


有料家庭教育


通常,孩子拖拉现象背后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认知类原因。

即不认为拖拉对自己有什么不好,家庭中有不良示范存在,父母长辈对孩子娇纵、溺爱。孩子没有时间概念,表现散漫、任性、规则意识淡漠。

第二:情绪类原因。

情绪类根据性格不同又分两种,一种性情较缓的孩子。跟不上父母或周围人的节奏;或父母教育观念不一致、亦或朝令夕改,孩子思维被拉扯,无所适从,还常被催逼、斥责。

长期下来,孩子事事没劲头,有一点破罐子破摔,从不主动适应周围环境,表现懒散,拖拉、消极、被动。

另一种孩子性格不慢,除了自己特别想做的事之外,其余的事总是拖拉。他通过拖拉行为与父母、老师抗争,以获得自己学习、生活的主控权,这类孩子要自己说了算,渴望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

这两类孩子内心不一定有清晰的意识,但做事不在状态,缺少动力,表现较被动。

第三:能力类原因。

这类孩子主观上想改变拖拉,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间概念,动力稍缺,因为动力不够,能力也达不到;能力达不到,好习惯养不成,好习惯养不成,自然拖拖拉拉。这里,能力和动力相辅相成,动力强了,会想办法提高能力;能力强了,动力也就变强了,二者良性循环互为推动好习惯自然就养成了。

养成事事快人一步习惯的基本能力有:时间的认知、管理能力;对所办事情的时间量配和空间卡控、突发应变等等能力。

另外,做某类事的具体能力也需提高,比如说写作业拖拉,原因若是作业没记清、不会写、注意力不集中等导致的,就要想办法提高相应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拖拉才能获得改善。

若孩子做事拖拉,是因为与家长、老师沟通不畅,内心有疑惑;或者父母期望值,超过孩子实际能力,又没有通过合理的引导训练,有效提升相关能力,孩子内心无力,主要需帮孩子提高分析能力、主动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些能力是在反复的做中学、事上磨才能训练出来的,父母需具备这些能力,并通过学习和实践懂得如何帮孩子培养出这些能力。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