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精通秦腔打击乐,让其浑然一体,悦耳动听?

萌萌小笑笑


所谓通者:知也,达也,顺也,不滞也,平畅也,得其理也。我认为,只有达到“练、思、变、情”,秦腔打击乐的水平就肯定能达到通的精神境界了。


  • 先说练,戏谚说的好:三日不练口生,三日不练手生。对于从事戏曲事业的任何工作来讲,保持经常性不间断的练习是艺术向精深进展的首要条件,打击乐也不例外。千万不要以为你在一定阶段练到过硬的基本功便可以一劳永逸了。当然,这里所说的练,既包含基本功的经常训练,更指的是技术训练。即戏曲界的行话—技练。


  • 打击乐原则上只讲总谱,但是,各个打击乐又不是完全的机械的依照总谱进行演奏,而是各个乐器在总谱的原则下进行灵活的技术处理,因此上,各种乐器的练习和熟练掌握尤为重要。同时,打击乐作为一个整体,经常性的合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 思指的是对所掌握的打击乐乐谱的用途,连接,变化及其表现手法的思索。谱面上的锣鼓经是固定的、独立的、自我的,然而使用起来却非常灵活。你要熟练度掌握它,恰到好处的的运用它,就必须仔细深入的进行思考。


  • 要注意固有锣鼓经对变化,还要变革和创新新的锣鼓经,更需要从外来剧种中吸收和改造一些适合秦腔使用的打击乐锣鼓经。锣鼓是为舞台表演服务的,因此上锣鼓经对编排和使用要依据舞台的总体情绪需要。


  • 打击乐的情绝非自然之情的流露,它必须是艺术化的情,演奏员必须细心的琢磨并掌握。总不能怒时将整个打击乐演奏的震耳欲聋,狠不得将其击破,轻柔时又演奏的声不传十步。 所以演奏员特别是鼓师,要对演奏的剧情必须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才能与主体表演达到心灵沟通,才能反应出舞台的总体情绪。

秦腔须生


既然谈到打击乐,不光秦腔有,我国其他剧种如京剧、豫剧等都有打击乐。打击乐,就是有原则、规律性地服务于演员。何为原则?那指的就是“锣鼓经”。经,常也,权也。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原则与权宜。“锣鼓经”的形成是根据生、旦、净、末,丑的唱、念、做、打、舞,以及手、眼、身、法、步的戏剧程式,打造出来的多种变化的鼓点。虽然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程式化,但又根据人物和故事情节的需要而灵活善变。

戏剧的场面是文场和武场的统称,拉弦弹拨等乐队是文场,打击乐是武场。打击乐作为一种器乐,一种听觉艺术,凭借着特有的艺术功能,在戏曲舞台上得到广泛普遍的应用。它不仅是简单响器的铺垫,而且深深地融汇在戏曲艺术的机体内,自始至终活跃在舞台艺术的方方面面,不论在剧前剧中,剧间剧后,还是幕启幕落,场前场后,大家都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听到它的声音,受到它的启迪、感染和鼓舞。

如果把戏曲舞台上各种艺术门类,如剧情(剧本文学)、表演、唱腔、音乐(管弦乐)、舞台美术等所展现的情节、片段、声腔、曲调、画面、句逗、章节等比做是一颗颗五颜六色闪烁耀目的夜明珠,那么打击乐就是串联珠粒的“金丝线”。设想,如果没有了这条“金丝线”的串连,一颗颗闪烁夺目的珠粒就会散落在舞台大盘中,可能就变了味,变成了话剧、歌剧、舞剧和杂技了。所以说打击乐在整个戏曲舞台表演艺术中属于“主心骨”作用。

要想精通秦腔的打击乐,首先要熟记锣鼓经,一定要背的滚瓜烂熟,才能够活学活用;二是要求打击乐队的人员都要熟悉锣鼓经,对司鼓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心领神会,才会配合默契;三要对剧情、音乐的进行要熟悉,配置好身段锣鼓和曲牌锣鼓,每个唱段的前后以及中间是否加锣鼓,都要认真研究,与导演、演员切磋,使之浑然一体,悦耳动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