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班主任提醒:孩子成绩差,一定与这5件事脱不了干系

作者 | 惜朝

来源 | 育才家园

班主任提醒:孩子成绩差,一定与这5件事脱不了干系

期末来临,孩子的成绩依然提不上来,让许多家长都头疼心焦。

孩子的成绩离不开老师的教育,更离不开父母的教导。以下5件事会让孩子越学越差,家长一定要注意。

—01—

不爱读书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说过:不阅读,就是潜在的差生。

在孩子刚刚读书时,阅读的重要性还未显现,毕竟低年级的学习内容简单,只要听了课、做了作业,一般都能应付考试。

可那些从小不爱阅读的孩子,越到了高年级,学习得会越吃力。

一来,高年级的知识量和学习量都明显增多,需要孩子有更快的接受能力。

能够快速阅读教材和学习资料,能够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能够快速消化每一天新学的知识。

二来,高年级的学习内容难度明显加大,需要孩子有更强的学习能力。

能够自学新课文;

能够理解重点难点;

能够灵活应用新知识;

能够举一反三掌握知识;

……

而以上这些,都是孩子阅读能力的体现。

难怪有人说,阅读能力,就是孩子的智力。

经常阅读的孩子,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当他主动学习时,就能充分调动其丰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取得更多更好的学习成果。

读书要趁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越早开始效果就越好。

要保证好读书的时间,每天哪怕只有10分钟,日积月累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也要营造阅读的氛围,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心情愉悦、专注地读书。

得语文者地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提高阅读能力势在必行。

—02—

熬夜苦读

有这样的规律,并不是孩子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成绩就越好。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班级里前几名的,往往是习惯早睡的学生。

而那些天天熬夜苦读,直到凌晨都还没睡觉的学生,往往只能徘徊在班级的中上游。

因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保证课堂效率才是最重要的。

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般囊括了书本上的大部分知识,而且突出了重点与难点。

只要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知识,课后再加以复习,就能掌握。

由此可见,课上懂得专注,课下懂得总结和回顾的孩子,学习效率更高。

真正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不是智力,不是努力,而是时间管理能力。

孩子晚上熬夜学习,是错误的学习习惯,家长应该教会孩子有效利用白天的学习时间。

拒绝拖延,特别是学习,该完成的作业一定要抓紧时间完成。

利用平时用来玩耍的时间做作业,减少玩手机、打游戏的时间,因为那些会影响到学习。

学习时一定要专心,不能开小差,避免各种小动作,一切以完成学习任务为前提。

也要学会劳逸结合,每学习半小时就休息5分钟,保证精力始终充沛。

方法重于努力,会用功不如会学习,会学习的孩子才能考出优异成绩。

—03—

严重偏科

其实在小学阶段,已经能看出孩子偏科的倾向。

有些孩子数学回回考满分,语文却只能靠80分,有些孩子作文写得特别好,应用题却做得一塌糊涂。

虽然这些科目之间的分差不会很大,可孩子一旦出现偏科倾向,我们就要重视起来。

孩子偏好数学,会影响到今后的文科学习;孩子偏好语文,今后其他数理科目就很难提高成绩。

如果孩子长期考不好一门学科,他会屡屡遭受打击,直至失去学习自信心。

偏科,是毁掉孩子成绩的最大元凶。

要让孩子有这样的意识,不管什么考试,最终看的都是总体成绩。

哪怕数学考了满分,语文没考好也会拉低总体成绩,所以一定要各科均衡发展,齐头并进。

所以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平均分配好每一科的学习时间和学习量。

甚至,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弱势科目上。

遇到难题与困难时不要畏惧与退缩,要主动请教同学和老师,向大人求助。

其实,弱势科目的进步空间远远大于优势科目的进步空间。

要想提高成绩,就要先提高弱势科目,这样才能提高整体学习水平。

全面发展,稳健提高,学习是急不来的,必须一步一脚印。

—04—

不懂装懂

不懂装懂,是学习中的大忌。

很多学生会觉得,向别人请教是一件丢脸的事情,显得自己很笨,什么都没学会。

所以他们习惯了把问题烂在肚子里,从来不愿请教。

可是,问题是不会自己解决的,只会越积越多,最后成为学习上的巨大障碍。

这样的学生每个班都有,他们自尊心太重,太要面子,宁愿学不会也不让别人知道自己不会。

还有一些学生明明不懂,还要假装小老师去教别人,结果弄得别人云里雾里,自己也吃力不讨好。

这种追求虚荣心的自欺欺人,是没有半点好处的。

孩子不敢承认“我不会”,可能是因为父母平时的严苛教育。

当孩子提问时,父母若每次都不能给出耐心细致的回答,他就不愿意再提问。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却无法从父母身上得到支持与鼓励,他就会缺乏自信与安全感。

孩子往往是出于自我保护,不敢向家长或老师请教问题。

老师应该主动提问,尽量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平时多跟学生聊天,解开学生的心结。

家长要更关注孩子,鼓励孩子提问,耐心解答孩子的问题,让孩子懂得

不懂没关系,弄懂就行了。

学习知识就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一定要由表及里地钻研、学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会学习的孩子一定善于提问,不断修补自己的知识漏洞。

班主任提醒:孩子成绩差,一定与这5件事脱不了干系

—05—

容易气馁

“态度决定一切”,做什么事都一样,没有正确的态度,是很难成功的。

对于学习成绩,每个孩子都是重视的,然而他们对待成绩的不同态度,又会影响到学习上。

成绩好的孩子容易骄傲,有可能影响到平时的学习以及下一次考试的发挥。

而成绩差的孩子,更加容易气馁,甚至放弃。

孩子考差了,家长若大发雷霆,或者拿别的孩子跟自家孩子比较,就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父母的责备会让孩子倍感压力,从气馁到厌恶学习,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进入“恶性循环”。

不能够从容面对挫折的孩子,往往是心理不够强大,没有足够的面对困难的勇气。

老师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家长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所以要让孩子明白,无论如何,都不要自我放弃。

告诉孩子,害怕失败,比失败本身更可怕。

不要因为考差而气馁,至少还能找到自己考差的原因,明白之后要怎么提高自己,如何争取进步。

告诉孩子,比起成绩,爸爸妈妈更希望看到你进步的姿态。

每次考试都给自己定目标,哪怕只提高1分,进步1名,也是用心学习的成果。

胜不骄,败不馁,最好的学习态度,就是主动学习,主动进步,拥有真正的学习动力与奋进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