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讀書這事,請教別人是沒用的|世界讀書日

1995年,第二十五屆全球大會,國際出版商協會提出“世界圖書日”的設想。靈感來源於西班牙“聖喬治節”的傳說:美麗的公主被惡龍困於深山,勇士喬治隻身戰勝惡龍,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贈給喬治的禮物是一本書。

從此,書籍成為膽識和力量的象徵。

今天是第23個世界讀書日。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光陰,如果能夠做到馳騁古今,經天緯地,至少有一半要歸功於閱讀。

陶淵明曾說過:好讀書,不求甚解。如何從書中汲取更多營養,是有技巧的,今天,我們“邀請”了一些大家,來和大家聊聊讀書。

讀書這事,請教別人是沒用的|世界讀書日

// 讀書不必聽人指導

讀書這事,請教別人是沒用的|世界讀書日

弗吉尼亞·伍爾夫

歌德有言:“永恆的女性,引領我們上升!”在讀書方面,伍爾夫是擔得起這一美譽的。但是伍爾夫又告訴我們,她更想讓我們做她的普通讀者,從閱讀中得到那種最自我、最簡單的快樂,這已經足夠了。

關於讀書,一個人可以對別人提出的唯一指導,就是不必聽什麼指導,你只要憑自己的天性、憑自己的頭腦得出自己的結論就可以了。我覺得,只有你和我在這一點上意見一致,我才有權提出我的看法或者建議,而且你也不必受我的看法的束縛,以免影響你的獨立性。

因為,作為一個讀者,獨立性是最重要的品質;因為,對於書,誰又能制定出什麼規律來呢?滑鐵盧戰役是在哪一天打起來的——這種事當然會有肯定的回答;但是要說《哈姆雷特》是不是比《李爾王》更好,那就誰也說不準了——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只能自己拿主意。


// 讀書的情趣與藝術

讀書這事,請教別人是沒用的|世界讀書日

保羅·薩特

“人們允許我在圖書室裡隨處活動,於是我便向人類的智慧衝鋒。正是這一點造就了現在的我。”薩特。

圖書室就是一面鏡子中反映的世界,它有無限的深度,變化無窮,不可預料。我開始了難以令人相信的冒險:我爬到椅子上、桌子上去夠書,不怕書會像雪崩似地倒下來把我埋起來。書架高層上的書我好長時間仍然夠不到;有些書我剛剛發現就被人從我手裡奪走了;還有一些書藏了起來。

我拿到書,便讀了起來,有時我以為把書放回了原來的地方,卻經常是經過一個星期以後才再找到它們......

我成了拉佩魯斯、麥哲倫、瓦斯科·德加瑪,我發現了一些奇怪的土著居民:在特倫斯用十二音節詩翻譯的作品裡發現了“歐冬狄毛魯門諾斯”人,在一部比較文學的著作裡發現了“特異反應”人。一些佶屈聱牙的詞如“尾音節省略”.“交錯配列法”,“無瑕寶石”,還有許許多多難以理解,聞所未聞的怪詞兒突然出現在某頁的什麼地方,只要這些字一出現整個段落都變得支離破碎了。

這些艱澀而隱晦的文字我只是在十年或十五年之後才懂得它們的涵義,甚至直到今天,它們仍然是不可理解的:它們構成了我的記憶的腐殖土。


// 論讀書

讀書這事,請教別人是沒用的|世界讀書日

魯迅

說到讀書,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書來讀就是了,但是並不這樣簡單。至少,就有兩種:一是職業的讀書,一是嗜好的讀書。

所謂職業的讀書者,譬如學生因為升學,教員因為要講功課,不翻翻書,就有些危險的就是......

我們習慣了,一說起讀書,就覺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實這樣的讀書,和木匠的磨斧頭,裁縫的理針線並沒有什麼分別,並不見得高尚,有時還很苦痛,很可憐......

現在再講嗜好的讀書罷。那是出於自願,全不勉強,離開了利害關係的......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的書,不要只將課內的書抱住......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個在那裡研究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樣子,對於別人,別事,可以有更深的瞭解。


// 讀五類書,做高境界的人

讀書這事,請教別人是沒用的|世界讀書日

錢穆

為什麼讀書便能學得做一個高境界的人呢?因為在書中可碰到很多人,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樣......像孔子,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年,試問中國能有幾個孔子呢?又如耶穌,也快達二千年;他如釋迦牟尼、穆罕默德等人。為什麼我們敬仰崇拜他們呢?便是由於他們的做人。

究竟當讀哪些書好?我認為:業餘讀書,大致當分下列數類:

一是修養類的書。所謂修養,猶如我們栽種一盆花,需要時常修剪枝葉,又得施肥澆水;如果偶有三五天不當心照顧,便決不會開出好花來,甚至根本不開花,或竟至枯死了。栽花尚然,何況做人!當然更須加倍修養。

其次便是欣賞類的書。我們對人生本身需要欣賞,而且需要能從高處去欣賞。最有效的莫如讀文學作品,尤要在讀詩。

第三是博聞類。史傳也好,遊記也好,科學也好,哲學也好,性之所近,自會樂讀不倦,增加學識,廣博見聞,年代一久,自不尋常。

第四是新知類。我們生在這時代,應該隨時在這時代中求新知。

第五是消遣類。


// 讀書與不讀書,人生大不一樣

讀書這事,請教別人是沒用的|世界讀書日

林語堂

據我看來,關於讀書的目的,宋代的詩人和蘇東坡的朋友黃山谷所說的話最妙。他說:“三日不讀,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當然是說,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而只有抱著這種目的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

一人讀書的目的並不是要“改進心智”,因為當他開始想要改進心智的時候,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淨盡了。


季羨林先生幾乎每天四點多就起床,幾十年如一日,等人們從睡夢中醒來時,他已經讀了幾個小時的書了。

我們雖然不能說讀書就是老一代學者生活的全部,但是,卻可以說讀書是他們生活的主要部分和主要基調。

在他們看來,閱讀其實是一種享受。


雖然不能幫你獲得學位,也不能助你謀生餬口;不能教會你駕船,也不能告訴你如何發動一輛故障的汽車。但它們將使你的生活更豐富更充實圓滿而感快樂,如果你們真能享受這些書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