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红楼梦》中坠儿偷东西被晴雯用簪子扎,金钏犯错王夫人只打耳光,为什么没人骂晴雯恶毒?

钱小刀娱乐


坠儿因偷了平儿的一个镯子,被晴雯知道后,气得蛾眉倒蹙,凤眼圆睁,用簪子狠扎坠儿的手,并把她撵了出去。一般评论都认为晴雯脾气暴直性子,嫉恶如仇,其实,她们同为奴才,晴雯不过比坠儿身份略高一点,如此作派,扎手撵人,小姑娘也许是无心之过呢?这件事,晴雯做得的确有些过份,但坠儿不冤,偷东西肯定是品行不端,受惩罚理所当然。

王夫人虽只打金训儿一耳光,但金钏儿是被冤枉的。那天,王夫人正午睡,金钏儿坐在旁边给他捶腿。宝玉轻轻走到跟前,把她耳上带的坠子一摘,金钏儿睁开眼,见是宝玉,抿嘴一笑,摆手令她出去,仍合上眼,宝玉见了她就有些恋恋不舍的,悄悄的探头瞧见王夫人合着眼,便自己向身边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了出来,向金钏儿口里一送,金钏儿并不睁眼,只管噙了。宝玉上来便拉着手,悄悄笑道:"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金钏儿还是不答,宝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金钏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难道也不明白?我得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一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做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宝玉见王夫人醒了,早一溜烟跑了。

面对公子哥的调情,虽然金钏儿也很“享受”,但至少没主动迎合,主观上没有责任。王夫人表现的很过激,不仅打了金钏儿,给她定性为"小娼妇“,还要她承担带坏宝玉的责任。金钏儿毕竟伺候她十几年,说撵出就撵出,当时人很看重操守,一个大姑娘因为“勾引公子哥”被撵出,还让人活吗?刚烈的金钏儿只好投井自尽。无论如何,金钏儿之死,王夫人都是罪魁祸首,虽其本意是借身边看重的大丫鬟来震慑大观园里丫头小姐们,让她们远离宝玉;虽然她平日里吃斋念佛,有“菩萨心肠”,但这次其人性的阴暗面暴露无遗,并客观上造成了金钏之死,所以,王夫人被骂恶毒一点也不冤。

坠儿偷窃,有错在先,晴雯惩罚她虽有些过,但情有可愿。王夫人在明知是自已儿子勾引人家姑娘的情况下,却杀鸡儆猴,搞得金钏儿身败名裂,活生生逼死一条人命,所以人们骂其恶毒


秋水长天H


坠儿被罚没人骂晴雯恶毒,是因为晴雯在这里没做过恶毒的事。

晴雯这个宝玉房里的二等丫鬟,她聪明伶俐、貌美且手巧。除宝玉外,这个丫鬟并不讨人喜欢。大观园内的很嬷嬷都说她像妖精一样。

晴雯体罚坠儿,用一丈青扎她。主要原因是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当年良儿偷宝玉房里的玉都是宝玉房里不光彩的事件,会被人当话柄一样,讲究好多年。

这回坠儿更厉害,去偷街坊家平儿的东西!这话传岀去,会是怡红院的丑事。怡红院的大丫鬟们、宝玉、甚至王熙凤、王夫人都会跟着没脸。

所以平儿沒把这件事说岀去。告诉给麝月,悄悄地把坠儿打发出去。

坠儿偷东西这件事同晴雯毫无关系。并不是晴雯冤枉坠儿行窃。坠儿犯的错被撵出去是必然。并不是晴雯耍心机故意撵她出去。

晴雯体罚坠儿是不对,吵嚷起来也不对,没给坠儿家人留体面。但的确是坠儿本人犯错在前,如果真按规矩罚,恐怕罚得会更重。极有可能会打板子(因为怀疑五儿偷东西时,平儿说的就是打二十板子)。

所以,晴雯的做法虽欠妥,但真的不算恶毒。


金钏儿犯错王夫人打了耳光后把她撵出去。金钏儿自己的言行确有不妥。她让宝玉去东小院拿环哥儿同彩云去。

这种"捉奸"的事一但宝玉做了,就等于把家丑外扬,兄弟撕破脸,这会是整个荣国府的大丑闻!

到时王夫人的脸面尽失,在贾母面前无法抬头,贾政也会大怒,事情必然无法收场。

这事是因为宝玉说要讨金钏儿在先,可王夫人定会原谅自己的儿子,然后把责任都推到金钏儿的身上:好好的爷们,都叫你们给教坏了!

这件事是有心机的,王夫人为了洗白宝玉,而抹黑了金钏儿。金钏儿失了所谓名节,最后自杀跳井,还被宝钗说成了失脚掉下去的。

可怜!一条人命,被权贵简简单单的就葬送了,还落了个不过是个糊涂人,不为可惜的评论。

此事读者为金钏儿不平,但王夫人的慈母之心也可以体谅。在那个时代下,也算不上恶毒。


《红楼梦》中王熙凤为了三千两银子,害得守备之子和张金哥自尽;贾雨村草菅人命,任由薛蟠打死冯渊而不管;赵姨娘想用厌胜的法子治死宝玉和王熙凤等等,才叫恶毒。


薇薇polly


《红楼梦》中,坠儿被宋妈妈告发偷了平儿的虾须镯,晴雯知道后,把坠儿喊到自己身边,用一丈青向坠儿手上乱戳,许多读者认为晴雯是疾恶如仇。而金钏与宝玉调情,被王夫人打了一个耳光,却被许多人骂"恶毒",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金钏死了。



坠儿被晴雯扎了一通一丈青,然后被她的母亲领走了,而晴雯为了保住怡红院的名声,也没有说明赶出坠儿的原因,甚至坠儿的妈妈还感到非常的委屈。这样,这儿虽然丢失了在怡红院的工作,却没有真正的受到大的影响,大不了他的妈妈再添上些钱,重新在其他园子安插一份儿工作而已。



但金钏不一样,金钏明明有一份丫鬟中最好的工作,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被王夫人打了一巴掌,丢了工作,还落了一个勾引主子的名声,这对一个女孩子来说,可是很没脸面的事。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更重要的是金钏儿被母亲领回去以后两三天,竟然莫名其妙的掉井里死了。金钏一死,影响就大了。




俗话说人死为大,金钏一死,王夫人心里愧疚,似乎是自己逼死了金钏,不但给金钏妈妈五十两银子,还赐了衣服,并且提拔了金钏的妹妹玉钏,并给了玉钏双工资。尽管如此,王夫人也没有洗白自己,依然被人们认为是恶毒的。其实,金钏之死,王夫人固然有责任,但怎能是王夫人一人买单?说王夫人恶毒,确实是有点儿过了的。



另外,坠儿与金钏被罚起因也不一样。坠儿偷拿平儿的虾须镯,犯了偷盗,这是不可饶恕,人人厌恶的罪过,若按罪惩罚,绝对比晴雯用簪子扎的十几下要来的厉害,不但要挨板子,受皮肉之苦,还会名誉受损,从此再在人前抬不起头来,还会断了前程。晴雯虽然为了怡红院的名誉,只是狠扎了坠儿,但也为坠儿保住了名声,这对坠儿来说,已经是轻拿轻放了。



但金钏不一样,金钏与宝玉调情,其主导人本来是宝玉,金钏是王夫人的贴身大丫头,不是王夫人十几年,做事也应该是有分寸的,她敢趁王夫人午倦,在王夫人面前与宝玉无所顾忌地调情,说明平时王夫人对这些方面也不大注重。




而这一次王夫人发火,必定是金钏的某些话触动了王夫人,但到底触动了王夫人的什么秘密,不但我们读者不知道,就是金钏儿,怕是至死都不知道。为了一个不被人知道的秘密,王夫人惩罚了一个不是主犯的下人,却放过了主犯,这难免让读者心有不甘。


萍风竹雨123


《红楼梦》中坠儿偷东西被晴雯用簪子扎,金训犯错王夫人只打耳光,为什么没人骂晴雯恶毒?首先看一下晴雯王夫人两人的秉性脾气,晴雯脾气火爆,伶牙利齿,从不肯低三下四奉迎讨好主子,更沒有阿谀谄媚的奴才相。正如判词所言“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尽管丫环身份,却期盼小姐之命,这在封建社会显然是不可能的。而王夫人外表却是一片善良慈爱之心,吃斋念佛,获得贾府上下一片好评,就是连刘姥姥,也说她人利索,待人也好。

再来看坠儿偷东西和金钏犯错,其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两码子事,不可相提并论,坠儿偷平儿的虾须镯是道德品质问题,按理应送官问罪,而晴雯仅用簪子扎其手,既有狠铁不成钢之意,也有让其接受教训,脱态换骨重新做人之意。金钏犯错,罪在宝玉的调戏,宝玉是主动的,金钏是被动的,王夫人追究其儿之错才对,而王夫人反打金钏耳光显然并不正确。

两件事其后果也不相同,坠儿仅被赶出了大观园,而金钏是投井而亡,后果相当严重。两件事从处理到结果,这在当時的封建社会,晴雯显然并无恶意


老兵4200


怎么知道没人骂晴雯,坠儿会骂,坠儿的娘会骂,坠儿的亲戚朋友会骂!怡红院的宋嬷嬷,麝月不也当时就劝阻晴雯了吗?

不要认为坠儿是个小丫头就小瞧她,贾府里人多,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人人都知道到怡红院当差是美差,厨房里柳家的不就想方设法想让女儿柳五儿进怡红院吗?那小丫头坠儿能进怡红院,谁知是哪种关系?

就因为晴雯刻薄不知收敛,所以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对王夫人告状,就专告晴雯:“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调调,大不成个体统。”

王善保家的对晴雯评价是否客观准确不论,只说王善保家的为什么要告晴雯,按说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陪房,又不跟贾母王夫人同住一起,跟晴雯没什么交际。还不是因贾府人物关系复杂,晴雯得罪的人中就有跟王善保家的有关系的。晴雯打坠儿只是选了一个代表事件。

再回头说晴雯打坠儿这事,就是狠毒。晴雯先是骂小丫头子们:“哪里钻沙去了!瞅我病了,都大胆子走了,明儿我好了,一个一个才揭你们的皮呢!”

多狠,怡红院的大丫头袭人,麝月,秋纹等没有一个这样骂小丫头。小丫头见着晴雯就战战兢兢。

坠儿蹭了进来(吓成什么样了),晴雯让他进前,

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拿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口内骂道:要这爪子做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坠儿疼的乱哭乱喊。

晴雯又越俎代疱,当了袭人的家把坠儿赶走。袭人才是怡红院的首席大丫头,宋嬷嬷还提醒她,等花姑娘回来知道了再打发坠儿,晴雯却说是宝二爷吩咐的,等什么花姑娘、草姑娘。这一下,连宝玉的家也当了。

晴雯自己是个丫头,还这么狠毒地对待小丫头,假如是主子,还有下人们的活路?

再说说王夫人对金钏这事儿,要按规矩说,王夫人也没过,金钏与宝玉就是互相调笑,并不是什么宝玉调戏金钏,而且金钏太没规矩,太过大胆,当着王夫人的面都敢如此,打她一个大嘴巴,赶出去一点不过分,她投井是她自己觉得没面子。

从金钏当着王夫人就敢那么放肆大胆,也说明王夫人平时还是宽待下人的!


寻桂子


那是因为坠儿偷了东西,坠儿是真的有错儿;金钏是因为贾宝玉调戏她在先,金钏的错不是太大,也可以说是被冤枉的。

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被平儿发现,平儿没有敢告诉晴雯,而只是把它告诉了麝月,并交代麝月不要把这件事儿告诉晴雯,因为晴雯是一个爆炭脾气,让她知道了不定闹出什么事来。但是这些话被贾宝玉偷听去了,贾宝玉回头就告诉了晴雯。晴雯在坠儿猛不防的情况下,拉着坠儿手拿出一丈青照坠儿的脸和手戳去。后来又把坠儿的妈妈叫来把坠儿领走了。在这里晴雯本身内心是善良正直的,她只不过是看不惯这种小偷小摸的行为。只是她的脾气嫉恶如仇,直来直去。所以他并不恶毒。

而而金钏是因为贾宝玉调戏他在先。贾宝玉先从荷包里拿了一颗香雪润金丹塞到金川的嘴里。然后又悄悄地对金钏说,我和太太讨论你,咱们在一处吧。金川说你忙什么?金簪子掉进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你然后让他上东小院儿里头拿环哥儿和彩云去捉奸。这时候王夫人照着金钏打了一个大嘴巴,然后又骂了金钏。最后又让金钏的母亲把金钏领走了。在这里王夫人自己的儿子有错在先。金钏的行为也没有王夫人说的那么不堪。

另外造成的结果不一样。这坠儿的事结果只是晴雯把坠儿赶了出去,而金钏的事到结果是金钏死了,是比较严重的。而且金川死了之后,王夫人又说自己只不过说他了两句。王夫人是是是佛面兽心。

所以人们通常认为王夫人狠毒,而不认为晴雯狠毒。


一只小杜鹃


在小说《红楼梦》中,坠儿偷东西被晴雯用簪子扎,金钏犯错王夫人只打耳光,之所以众人都批评王夫人狠毒,却没人骂晴雯,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这两个丫鬟所犯错误的性质不同

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是偷盗的行径,就是闹到官府里,她也是免不了一顿打的。而且,她还是偷到了邻居的家里,这样一来,怡红院还不成了贼窝了,说出去不但怡红院这个集体丢人,更是丢宝玉的脸面,所以晴雯才用簪子扎了坠儿的手,并且把她给撵了出去。

而金钏犯的错误是被动的,是宝玉先挑逗的她,而且是在自己母亲王夫人的眼皮子底下,所以,王夫人不批评宝玉,反而把罪过都算在了金钏的身上,就有些不对了。

如果要说金钏本身的错误,就错在不应该挑唆宝玉去拿贾环,自己有些不尊重了。可是,她毕竟也服侍了王夫人这么多年,只要王夫人说上她一句,就可以保管她再也不敢这样了,然而却被王夫人小题大做了。

这两个丫鬟的地位不同

坠儿充其量只是一个三等丫头,地位是比较低的,相应的脸面,也就没有那么大了,所以被撵出去,也就这样了,虽然有些丢人,但也不过如此。

而金钏是王夫人手下的一等丫鬟,而且自己的妹妹也在一起供职,家里的大人也应该是有一些脸面的,因为挑唆少主而被主人撵了出来,那就会让自己的家人都会蒙羞的,所以她才选择了跳井自杀,这也无形中增加了王夫人的罪过。

晴雯和王夫人的性格不同

晴雯的脾气,是“暴炭”一样的,眼里揉不得沙子,所以她扎坠儿的手,并且把她赶出去,是比较符合她的性格的,因此上读者对此还是比较认同的。

王夫人是喜好吃斋念佛的一个大善人的形象,可是在对待金钏的错误上,却是毫不留情的,而且做得还比较绝决,这就使她在读者的眼里,变成了一个面慈心狠的虚伪的形象,所以读者才会更恨她。


烟雨江南话红楼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在回答题主的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这两件事的经过及结果,再去讨论为什么没有人骂晴雯人狠毒?

1,晴雯用簪子扎坠儿的经过及结果:

经过:在第五十二回中,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平儿说晴雯是块爆炭不能告诉她,一时气了或打或骂,嚷出来不好,只告诉了麝月一人,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晴雯最终还是知道了此事。晴雯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她手上乱戳,口内骂道“要这爪子作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



结果:坠儿疼的乱哭乱喊,第二天宝玉出去后,晴雯到底放不下坠儿的事,不顾麝月等人劝阻,叫了坠儿的母亲,把坠儿撵了出去。

2,王夫人打金钏耳光的经过及结果:

经过:在第三十回中,王夫人在午睡,金钏在帮她捶腿,接着旁边的宝玉就上去调戏金钏,说自己要和金钏在一处,结果金钏就说了这么几句话,原文如下:

金钏睁开眼,笑着对宝玉说:“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同彩云去。”

金钏话没说完,王夫人却突然起身狠狠的打了金钏一巴掌,她还狠毒的对金钏说,下作的人,好好的人都被你们给带坏了。



结果:王夫人还是把金钏给赶了出去,她也没有念在多年的主仆情分上面把金钏给留下了。她也不顾金钏的哀求,就这么把金钏给赶了出去,最终导致金钏投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通过上面看到了这两件事的经过及结果,现在再来分析为什么没有人骂晴雯狠毒,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晴雯的判词是“心比天高”,性格就是这样,见不得手下人做的那些鬼鬼祟祟的事儿,所以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就扎了坠儿;而王夫人是一个信佛的人,她平时也吃斋念佛,书中很多人对她的评价也是挺不错的,就像刘姥姥说的,他们家里的二小姐很是利落,待人也好,但却突然打了金钏一巴掌,可以看出她表里不一。



第二,晴雯扎了坠儿结果还是念其旧情把她赶出了大观园但总比把她送官问罪好,而王夫人在金钏苦苦哀求之下还是把她赶了出去,丝毫不念及两人多年的主仆情谊,最后结果直接导致金钏投井死亡。



第三,晴雯扎坠儿是对她好,希望她可以管住自己的手,知错就改,而王夫人是在不分青红皂白的情况下,直接把自己儿子的过错强加于一个丫鬟金钏身上,根本不给她改过自新的机会,也就是所谓的一棒子打死。



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晴雯扎了坠儿虽然把她赶出了大观园,但是晴雯做这件事是出于自己的性格,对坠儿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而且没有把她送官问罪,希望她知错就改,并不是像王夫人那样不顾情谊直接把金钏赶出去,最后导致其死亡的结果要好很多,所以说没有人骂晴雯狠毒。


许家那个人


📚奈何天认为:晴雯是因为责任才教训坠儿,于情于理都站得住脚,没有人会认为她恶毒,而王夫人纯粹是赶尽杀绝,所以两者有本质区别。

🎯一、 盗窃是犯法的行为,坠儿偷东西,本就应该受到惩罚。

一是在贾府上班,基本的职业素养还是要有的。

盗窃本来就是违背道德的事情,严重的话还可以押送到官府,所以犯错就应该受罚,坠儿受到惩罚是应该的、没有争议的。

二是晴雯是因为责任才教训坠儿的。

晴雯作为宝玉的贴身大丫环之一,也是怡红院的管理人员。维护宝玉的形象和尊严是分内之事,坠儿是宝玉房中的下等丫环,居然去偷了平儿的虾须镯,这是何等重要的事,偷东西的事情一旦传出去,府里的人定会说宝玉的怡红院管理不成体统,一点儿规章制度都不知道遵守,那是在打宝玉的脸。


🎯二、 晴雯教育坠儿,只是就事论事。

其一:晴雯拿锥子扎坠儿一方面是他犯了错,一方面是恨铁不成钢。

就是她发现了还好,要是让主子们发现了,那就不只是坠儿一人的事了,定会让高层领导放大到全部的下人们,所以其余丫鬟们也都明白这件事的利害关系。

其二:晴雯教训坠儿,只是就事论事,并没有侮辱其人格,也没有拿这个事来放大。

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为坠儿着想,让坠儿觉醒,搞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警钟长鸣。


🎯三、晴雯的脾气秉性大家都一清二楚。

一是晴雯刀子嘴豆腐心,大家都一清二楚,平日里说话嘴就不饶人,她教训坠儿大家也见怪不怪了。

二是他对主子忠心耿耿,从未见过她为了自己的事情和其他人翻脸,主子有事儿硬扛着重病也要完成任务,比如:为宝玉病补雀金裘,冒雨挂匾额,时时处处维护主子的一切,永远不忘一颗初心,可谓贾府十大杰出青年之一。


🎯四、不能坏了阶层的规矩。

其一:贾府等级森严。

府里的丫头婆子们都是按阶层分的,有董事会成员,有高层领导,有基层领导,有跟班小厮,近身丫鬟、茶水丫鬟、洒扫庭除丫鬟、杂役婆子等等。

所有的管理只能按阶层运作,只能到位,不能越位。坠儿不但偷了东西,还是到别人园子里偷东西;不但进入内宅,而且还跨区域越位,进入别人内宅越位在先,偷东西在后,这两样哪一样都越位了。晴雯作为宝玉的守夜丫鬟,教训一下这些不懂事的丫头是应当应分之事。

其二:府里的下人们,高等级的可以教训低等级的,这已是不成文的规矩。

搁在现在的公司里也是一样的道理,高级别领导可以教育犯错的下属,那么晴雯教育坠儿就顺理成章了。


🎯五、 王夫人认为,金钏儿犯错,非同小可,简直就是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

其一:王夫人是何等精明之人,对于宝玉的一切,她是有绝对的控制权和话语权的。

在王夫人眼皮底下犯事儿,哪怕有一点风吹草动,有一点僭越之心,你只有死路一条,不只是金钏儿,就连晴雯也是这个结局。不同的是,金钏儿是在她眼皮地下凡事儿,而晴雯是遭人陷害,但殊途同归。

其二:王夫人是何等身份之人,她的不怒自威就已经够下人吃一壶的了。

虽说是宝玉主动招惹金钏儿,但是在王夫人看来,宝贝儿子哪能有错,要错就是身边人的错,是下人的错。就是这死丫头在主动勾引宝玉,岂能留下?

且看文章怎么说:【王夫人翻身起来就给了金钏儿一巴掌,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

大中午的,大家都在睡觉觉呢,一听领导发脾气了,吓得赶紧都来看是怎么一回事,这下就来了一帮人。领导一看,人都来了,心想那择日不如撞日,就此开个现场会吧,刚好也杀鸡给猴看,好好杀一杀这帮不听话还心存非分之想的小蹄子们。【王夫人接着说:玉钏儿,把你妈叫来,把金钏儿带走,不要你了。】这一句“不要你了”搁在现在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可是在贾府等于是当头棒喝,相当于判了死刑。

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知道,在贾府里,能够进院子上班本来就已经是穷人的家族荣耀,而且还在高层领导身边工作,那更是挤破头都进不去。现在王夫人一席话,就如同将金钏儿打落到人间地狱一般,别说身边的丫鬟们瞧不起,家里人更是瞧不起。所以,王夫人虽然只是扇了金钏儿一巴掌,可这一巴掌足以看出王夫人的薄情寡义,足以看出贾府对待下人如草芥。


🎯六、 晴雯风流灵巧、心志两洁与林黛玉相近,故历来有“晴为黛影”之说。

晴雯作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是书中其实是黛玉的影子,作者欣赏黛玉的高洁。

晴雯死后,宝玉难掩思念之情,为她写了一篇长文《芙蓉女儿诔》,其中有一句:

回想姑娘当初活着的时候,你的品质,黄金美玉难以比喻其高贵;你的心地,晶冰白雪难以比喻其纯洁;你的神智,明星朗日难以比喻其光华;你的容貌,春花秋月难以比喻其娇美。

由此可见,赞美晴雯,其实就是作者曹雪芹借助宝玉之口在赞美黛玉,自然不会骂晴雯刻薄狠毒了。

更多问答请关注


奈何天读书


王夫人打金训,是主子打奴才,是因为金钏对贾宝玉说了不该说的话,而且还当着贾宝玉妈妈的面说,所以才挨打。

晴雯扎坠儿,是奴才扎奴才,是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给怡红院丢人,给主子宝玉丢人,所以晴雯在袭人不在的情况下擅自做主惩治坠儿,拖着病身子拽着坠儿手猛扎,还代主行事,撵走了坠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