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如何甄别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鸟类图鉴?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47期,原文标题《鸟类图鉴小简史》,严禁私自转载,侵权必究

今天的鸟类图鉴,是从鸟类画演变而来。鸟类画诞生之初,最大的功能是替代标本。

实习记者/李秀莉

主笔/丘濂

如何甄别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鸟类图鉴?

奥杜邦笔下的雪鹀,包括成鸟和幼鸟 (法新社供图)

约翰·詹姆斯·奥杜邦(John James Audubon)和约翰·古尔德(John Gould)是19世纪两个最著名的鸟类画家。翻译过《天堂飞鸟:古尔德手绘鸟类图谱》的鸟类学生态博士朱磊告诉本刊,在奥杜邦和古尔德时代,当科学家描述一个他人尚未发现的新种时,最简单的依据就是一幅图画。以古尔德为例,他在1838到1840年期间游历澳大利亚,发现了包括虎皮鹦鹉在内的许多新鸟类,这些新种大多以画作形式记录在他的巨著《澳大利亚及邻近岛屿的鸟类》(A Synopsis of the Birds of Australia,and the Adjacent Islands)中。虽然两人的部分图画作品在科学性上值得商榷,但他们至少亲眼见过那些鸟。

1934年,美国人罗杰·托里·彼得森(Rodger Tory Peterson)所著《鸟类野外手册》(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出版。在以往鸟类画中,鸟类有各种各样天然的姿态,从这本书开始,鸟类的姿态开始有了统一的形制。并且对于关键的识别特征,诸如翅膀上的白色斑块和黑冠,还有箭头加以标注。

如何甄别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鸟类图鉴?

古尔德绘制的大极乐鸟,左雌右雄(法新社供图)

正是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本鸟类图鉴诞生,鸟类画从古典迈入现代。鸟类画的功能从标本的替代品,变为要为观鸟者在野外识别野生鸟类而服务。这本书自出版后长盛不衰,至今已销售超过300万册。

当各式各样的鸟类图鉴充斥市场,评判一本好图鉴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一本手绘图鉴的作用仍然要优于照片图鉴。尽管两者可以互相对照来看,但去野外要考虑便携性,还是手绘图鉴优先。“照片容易受到角度、远近和光线的影响。而且国内现有水平,无法做到系统拍摄一种鸟,去完全覆盖雌性和雄性、幼年与成年、繁殖羽与非繁殖羽等差异。”朱磊介绍说。手绘图鉴则不仅可以体现差异,还可以放大处理差异。

就手绘图鉴来说,真实、准确和全面是三个评价维度。《博物》杂志插图编辑郑秋旸平时观鸟,制作过鸟类标本,也为鸟类图鉴提供作品。她告诉本刊,如呈现鸟的身体比例、腿部关节的位置、不同姿态下羽毛的状态时必须符合真实情况,所以对照标本来画就会极大地逊色于见过真鸟后所能呈现的样子。并且细节越丰富的手绘图鉴质量就越好。郑秋旸以一组柳莺的图画举例,从中清晰可见鸟的顶冠纹、眉斑、三级飞羽、次级飞羽、初级飞羽等部位,有的还会配上某个局部的放大描绘。与图片相配合,相应文字则需要精确和凝练,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

以下精选的鸟类图鉴,奥杜邦的《北美鸟类》和古尔德的《天堂飞鸟》属于古典时代,代表着鸟类图鉴的1.0版本;《柯林斯鸟类图鉴》《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台湾野鸟手绘图鉴》归属现代,称得上鸟类图鉴的2.0版本。另外还有一本曾孝濂的《云南花鸟》,朱磊形容是1.5版本,从所处时代看,曾孝濂和19世纪的奥杜邦及古尔德虽相隔久远,但其艺术风格同样属于西方古典体系。

如何甄别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鸟类图鉴?

《北美鸟类》

(Audubon's Birds of America)

[美]约翰·詹姆斯·奥杜邦著/绘

在一张背景呈青灰色的版画中,一只体格硕大的金雕自山巅一跃而起,双翅后张,颈部朝天,仿佛要冲破天际,弯钩状的短喙大开,锐爪牢牢抓着一只北美野兔。这张名为《金雕》的作品,一如奥杜邦一贯的绘画风格:生动、有力、极具冲击性。

乔纳森在《画笔下的鸟类学》中这样评价他:“奥杜邦描绘鸟类的方法代表着一个重大的飞跃。相比于之前的鸟类画家所画的许多静态影像,奥杜邦笔下的鸟儿充满了生命力:他的鹰、鹞、雕朝猎物呼啸而下,或将猎物撕成碎片;鸣禽伸着脖子采摘莓果或抓取蝴蝶;其他鸟儿也总是在展翅、整羽、战斗或鸣唱。”

生动的笔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奥杜邦的野外观察经历。3岁时,他被送往法国居住,在那里他开始对大自然产生兴趣。1806年,他乘船回到美国,在父亲的农场里,将大部分时间用来观察并收集鸟类,并把它们用文字和素描的方式记录下来。1820年,他乘坐一艘平底船沿俄亥俄河顺流而下,开启了人生的首次寻鸟之旅。他还发明了早期版本的鸟类环志,通过将“一圈细银丝”戴在绿霸鹟的腿上来长期追踪并观察它们的行为,观察成果大多被呈现在《北美鸟类》一书中。

奥杜邦喜欢描绘刚刚被杀死的鸟类。上述《金雕》的标本据说就是奥杜邦通过“将一根尖头长钢条插进它的心脏”而获得的,为的是“当这位高傲的囚犯死去时,它甚至一根羽毛也不会弄乱”。奥杜邦通过仔细观察和摆弄这些特殊的标本来增加画作的艺术性、展示鸟的标志性特征。但是,有时奥杜邦手动为鸟摆出的夸张造型完全不符合科学真实,这也是他招致批评的原因之一。

《北美鸟类》的成书包括435张彩色版画,代表491个种类的1065只鸟画像。书中还记录了一些在今天已经永久消失的鸟类,例如黑胸虫森莺、北美旅鸽等,让现在的人得以一览。

如何甄别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鸟类图鉴?

《天堂飞鸟:古尔德手绘鸟类图谱》

(Gould's Fairest Birds)

[英]约翰·古尔德著/绘

北京大学出版社

在地球的西南部,有一座神秘古老的热带岛屿——新几内亚岛。它不到7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分布了近600种独特的鸟类,被很多鸟类爱好者奉为观鸟圣地。

《天堂飞鸟:古尔德手绘鸟类图谱》主要聚焦的就是这片土地,它翻译自古尔德的《新几内亚岛及邻近岛屿的鸟类》(The Birds of New Guinea and the Adjacent Papuan Islands),原版书共记载新几内亚岛及周边区域的超过300种鸟类,包括一些在今天广为人知的明星鸟种,如极乐鸟。

古尔德是19世纪在奥杜邦之外的另一位著名鸟类画家。与奥杜邦仅专注于北美鸟类不同,古尔德的鸟类学作品涉及除非洲和南极洲外的各个大陆,为人们了解异域鸟类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奥杜邦更进一步的是,古尔德擅长捕捉鸟的关键特征,并追求画作的精确性,为鸟类学研究提供了实际的帮助。例如在两张名为《粉脚雁》的草图里,他分别描绘了鸟的喙部、头部、爪等关键部位,并在旁边配上详细的文字解说,以确保它们被准确呈现。当时的鸟类绘画已相对成熟,如果一种鸟的雌性和雄性的形态不同,会分别画出来。但在古尔德的画里,有时还会出现雏鸟,这在当时并不常见。

本书的校译者朱磊介绍,书中的文字内容都经过重新编写,包括对原著中鸟类所涉及的分类按照最新的分类系统重新排序,介绍了每种的分布信息,还为书中的每个科编写了相应的简介。

如何甄别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鸟类图鉴?

《柯林斯鸟类图鉴(第2修订版)》

(Collins Bird Guide)2nd Revised Edition

Lars Svensson

在现代鸟类图鉴中,《柯林斯鸟类图鉴》是绕不过去的经典。

郑秋旸告诉本刊,这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以小图的方式展示了几乎所有鸟的生活环境和行为。其次,对不同鸟类从大小、栖息地、分布区、类别和声音等方面进行了内容详尽的记录。同时,高水平地归纳整理了鸟的标准姿势,还展示了雄性、雌性、未成年鸟类在飞行、休息、进食等不同状态下的羽态。仅仅从艺术层面来看,本书绘画也极具观赏性。

“细节丰富”是朱磊认为本书能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和市场认可的主要原因。“如本书在鸥科的开篇就以文字和绘图形象地展示了2年、3年或4年获得完全成体羽饰鸥类不同年龄时期体羽变化的大致情况,对于理解和掌握这一公认的野外辨识高难类群有很大的帮助。每种鸟都以至少3幅以上的插画来反映成幼、雌雄等方面的差异,还有很多带有生境的绘图。”

本书的地理范围主要在欧洲,但所涉鸟种与中国的中、西、北部地区多有重合,因此对中国观鸟者极有参考价值。

目前,本书在国内已经有引进的计划,预计很快就能看到中文版。除此以外,可以下载它的APP——Collins Bird Guide,内容是对纸质书的电子化移植,可以放大查阅。

如何甄别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鸟类图鉴?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英]马敬能(John Mackinnon)等著

湖南教育出版社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在2000年出版,它的出现直接推动了中国观鸟活动的发展,至今依然被国内的观鸟者当作“圣经”。

本书作者马敬能是位英国动物学家。他向本刊回忆,1986年第一次来中国时,这里既没有本土的观鸟者,也没有野外指南这样的书。那时他刚刚完成《印度尼西亚野鸟手册》一书,正好又和香港一位优秀的图鉴画者卡伦·菲利普斯相识。菲利普斯女士本人有着丰富的观鸟经历,马敬能描述她,做鸟类环志的过程中,五分钟就可以用画笔记录下鸟类的样子。于是两人开始了合作。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描绘了1329种鸟,是中国关于鸟类的图鉴中数量最多的一本。每种鸟配有彩色绘图和分布图,另描述了几百种亚种。分布图显示每种鸟在中国及邻近国家和地区的夏候、冬候及居留期的分布。文字部分除介绍不同鸟种的外部形态、分布范围、习性、叫声等基本信息外,还介绍了中国的重要观鸟地点和时间,以及不同鸟类的保护状况等。

马敬能一直处在对图书进行修订的过程中。除了调整部分图画外,一些鸟种分类发生的变化,以及由于气候变暖引起的鸟类分布地的改变,都是本次修订的重点。马敬能还设想在文字旁边增加声音的二维码,让读者感受鸟鸣更为直接。该书修订版有望2020年出版。

如何甄别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鸟类图鉴?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第二版)

萧木吉/主撰,李政霖/绘图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和社团法人台北市野鸟学会出版

在由国人自写自绘的鸟类图鉴中,文字和图画质量都属上乘的要数这本《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本书图画对细节的描绘可谓做到了极致。例如,不仅绘制了成鸟、幼鸟和未成年鸟的羽色差异,还补充了部分鸟类的特殊羽色特征。包括数年才能完成换羽的鸟的一龄冬羽,在繁殖初期、繁殖期、繁殖后期等阶段的羽色,雏鸟羽色等。还通过展示鸟的飞行剪影来呈现指叉数、翼缘色、翼尖色、尾带形态等细微信息。本书在记录鸟的生境方面也极为出色,通过对比生境信息,帮助读者辨识外形和羽色都极为相近的鸟。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中有超过2500只的野鸟插图,对大陆观鸟爱好者同样有实际意义。“除了台湾的留鸟和特有鸟之外,在迁徙的候鸟方面,台湾和大陆几乎都是共享的。如果观鸟者在北京、上海及整个华东一带,选台湾这本书完全没有问题。”朱磊说。本书在编写时,为方便大陆观鸟者使用,还特地备注了大陆地区通用鸟名。

如何甄别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鸟类图鉴?

《云南花鸟》

曾孝濂著

新星出版社

作为中国著名的植物科学画家之一,曾孝濂会为笔下的每一种鸟精心搭配相应的植物:在蓝喉太阳鸟的四周画上一丛杜鹃花,因为这种鸟会在杜鹃花盛开的时节翩翩起舞;黄胸织雀脚下踩的正是自己用白茅草搭建的精致巢窝;有着灿烂羽毛的蓝孔雀身处枝藤密布的热带雨林,散发着神秘气息。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曾孝濂深入西南边陲的热带雨林,在那里近距离接触了无数的“深山俊鸟”。90年代,借着在北京植物所短暂工作的机会,他每天到北京植物所内的动物园里观察鸟的姿态、习性等,为画鸟积累资料。正式动笔后,他又经常前往昆明动物所的标本馆寻求参照,并求助鸟类学家把关其绘画的细节,以保证鸟儿们被准确呈现。

(参考资料:《画笔下的鸟类学》,[英]乔纳森·埃尔菲克著,许辉辉译,商务印书馆;《丛中鸟:观鸟的社会史》,[英]斯蒂芬·莫斯著,刘天天、王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更多精彩报道详见本期新刊《走,观鸟去》,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