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谁的谋略比邬思道更胜一筹?

勇战王聊历史


雍正王朝里,上到康熙,下到刘八女,谁都不是傻子,每个人都是人精,戏精。只是说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同,立场不同,能发挥得作用也就不一样,表现出来的谋略也就不一样。所谓谋略的高低,其实是看这个人在自己的限定条件里,用仅有的自由度,能不能妥善发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如果我们一定要排,那些个主要人物,可以有这样一个顺序——

图里琛,王掞,张廷玉,李卫,佟国维,邬思道,雍正,康熙,弘昼,贾士芳。

图里琛

《雍正王朝》里,图里琛是大内侍卫总管,很多人觉得他就是一个牛高马大的保安头子而已。然而有一句话叫伴君如伴虎,皇帝身边的人,除了要忠,就是要会看脸色。图里琛知道康熙不喜欢八爷,所以把肖国兴翻供的真相如实告诉康熙,拆穿八爷,图里琛知道康熙废了太子,但是还没有立新君,所以对被关起来的太子客客气气,然而又为他的软弱不齿,图里琛知道康熙不是真的要废掉十三爷,所以对他使劲巴结,还努力调整他和康熙的关系,图里琛知道诺敏要争取时间,于是借喝酒的名义拖住他,图里琛知道储君弘历有危险,于是飞速赶往江南,乃至于最后八王议政,图里琛看到雍正被绝杀,对换防一事都比较随意。他懂得体察上意,或者是紧随最有权力的那个人,肚子里比谁都清楚,时不时,还要装糊涂。

王掞

王掞是受人尊敬的太子的老师,如果太子顺利继位,那么王掞就是荣耀之极。但是筹码大,输得也大,他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所以在整个朝堂上,任何人都可以骑墙,唯独自己没法骑墙。无奈的是,太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在追讨国库欠款的过程中,王掞给太子塞钱帮他度过难关,在废立太子的过程中,王掞一直倚老卖老,在朝堂上哗众取宠,变着法帮太子争取。当太子彻底无望以后,王掞看出来雍正就是合适的储君,于是这个看起来萌宠迂腐的老头果断决绝地为他除掉了所有继位的隐患,尤其是雍正不忍心杀死的郑春华,然后自杀,这样就带走了所有的秘密。

虽然自己的上一辈子无所作为,但是死之前做了一件大事,雍正上位以后,必须感激他一辈子。

以上这两个是战术层面的谋略,因为他们的地位和环境决定了他们上升不到战略层面。但是他们已经在自己的层面很好的发挥。

张廷玉

上书房汉大臣张廷玉的职能,最初只相当于是个皇帝的贴身秘书,本来上书房排行老三,在佟国维、马齐两个满人之后,但是因为眼光独到,忠诚坚毅,最了解主子,深得主子信任。作为机要秘书,他和图里琛的角色很像,不同的是,图里琛是保镖和司机,他就是参谋和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的职责就是要把领导的一切安排好,要了解领导随时在想什么,还要和下面搞清楚关系。

张廷玉赢在一个忠,知道康熙,雍正的选择,关键时刻还挺身而出,所以终得善果,家族世世代代享受荣耀,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大臣。

李卫

如果说其他人都是命好出生好,那么李卫应该算是爬得最快最高的了,从包衣奴才,成长为封疆大吏,雍正对他就像对自己亲儿子一样,从不见外。

从给自己儿子取名字叫李忠四爷,看得出来李卫三观上晓得忠诚。从查考场,让叫花子编唱新政的口诀,可以看得出来李卫做事晓得动脑,从看到皇帝吃不下饭自己就哭,看得出来李卫很晓得怎样向主子表达自己的情感。从杀年羹尧的时候带着吃的,说明他记恩,所有这些言行表现他绝对是高情商高智商的人,虽然文化程度不如那些清流进士,但是官当得大,尤其受皇帝信任。

佟国维

在《雍正王朝》的前半部分,佟半朝始终是上书房老大,作为雍正皇帝的舅舅的叔(实际上是爹),他始终明白一个道理——康熙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康熙的智慧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康熙选定的接班人,才是铁稳的接班人。而康熙要选定的人,是可以改革吏治的人。所以他一直在给康熙演双簧,捧杀八爷,暗抬四爷,举荐隆科多,保证自己顺利退休,子嗣继续当朝。

佟国维比张廷玉还要高一个层次,因为张打的是明牌,佟打的完全是暗牌。

邬先生

邬思道在《雍正王朝》全剧中仿佛是看透了一切,运筹千里的神人,因为他的作用就是向观众指出本剧的主线。邬思道所有的神算都不是八爷党那种自作聪明,都是建立在他对最高权力掌握者的揣摩和理解之上。邬思道敬佩康熙的能力和才华,对康熙无限忠诚和信任,所以他的思维逻辑是和康熙一致的,他看问题的高度也是和康熙完全一致的。在此基础上,才能用一些“阴谋”,帮助和鼓励雍正上位。更重要的是,邬思道知进退,晓得在大功告成以后悄悄离开权力核心,得以保全。

雍正

其实《雍正王朝》讲的都是雍正想做事情,想改革,雍正才是主角,一个好老板,不见得要事必躬亲,而是要知人善任,拜邬先生为谋士,选用李卫,年羹尧,和十三爷结盟,信任张廷玉,这些都看得出来雍正知人善任。他唯一的缺点是办事急躁,但是大方向是对的。

康熙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个人威望毫无动摇,对全局有充分的把握和了解。他在九龙夺嫡的纷争中,面对各种迷局和乱局,始终冷静观察,理性分析,最终废除无能的太子,抑制住没有原则的八爷党,支开老十四,保护老十三,授权隆科多、张廷玉、年羹尧护驾,保护雍正上位。作为最高统治者,康熙有丰富的经验,敏锐的感知和强大的手腕,所有人都算不过他。

以上这几位,都是入世的高人,不要忘了,《雍正王朝》里还有两个出世高人,意思就是塞神仙,什么储君啊,治国啊,你们去争,我根本就不劳这个心,我忙着修仙。第一个是弘昼。

九子多嫡都那么血腥,到了自己这里,就只有三个皇子。还不血透,所以弘昼活出殡,打哈哈,就是要让自己不处于危险之中,面对雍正的下套的问题,回答得滴水不漏,最后得以善终。

而最高的高人贾世芳,在电视剧里只出现过一次,就是给刘默林算命,以及后来雍正病重,弘昼就想让贾世芳去给他看病,提到过一次。而在小说里则是很重要的人。注意这个高人并不是给八爷算白帽子王,八王大那个江湖术士。

仔细看《雍正王朝》24集,贾世芳出现的唯一一次,他那个气场,气势,是那种我说的就是宇宙运作的规律,我根本不在乎你们这些渣渣在乎的一切那种感觉。这是得道神仙的状态,只是因为电视剧要符合唯物主义的价值观,这一部分没有被突出。

邬先生,绝对不是《雍正王朝》里最聪明的那一个,只是他的位置很重要,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你在你的环境里做到最适当,一辈子就是优秀的,你要是有那个智慧出世为仙,逍遥自在,则更是莫大的成功。


HannibalLecter


《雍正王朝》中的4个老头都很猛:康熙、邬思道、佟国维、王掞,其中康熙无疑是最厉害的,毕竟他是一切策略的执行者,其他人大多数时候只是猜测并围绕其进行。

康熙是“道”“术”结合,行的都是光明之“道”运用却是千奇百变之“术”,酌情酌理处置户部欠款、谈笑间搞定老八一党、千钧一发之际稳住死鹰一事等。

邬思道主“阴谋之术”,剧中自己也明言行的是阴谋为体,最明显的就是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被邬思道拿来利用既搞垮了太子,也拉八阿哥下水,己方却稳稳作壁上观。

王掞主“阳谋之术”,毕竟他是太子的老师,传授的都是王者之道,光明之道,能做“帝师”怎能没有非凡本事。死鹰一事,王掞也清楚的看到“胤禛是继位人”,从而羞死郑春华,为自己也为后人留下一份福荫。

佟国维,作为上书房大臣,就像剧中的“冷热灶”一样,经常阴谋+阳谋双管齐下,百官举荐太子,处在尴尬的位置阳面只能迎合老八,阴面却将隆科多推出来,最后什么结局:

老八对佟国维“感恩”,隆科多成功上位,康熙对佟国维的行事也很欣慰。一箭好几雕,而且佟氏一族顺利延续。

当然,剧情为了突出“邬思道”肯定要把他的戏份表现的富有张力,其实其他几位老头不遑多让,佟国维的谋略就不在邬思道之下。


小屏窥人生


若说《雍正王朝》里还有谁的智谋能胜过乌先生的,那是非雍正的皇五子弘昼莫属了。也许有人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会觉得《雍正王朝》一剧中弘昼的戏份不多,大部分还是陪衬的角色,怎么可能会比号称《雍正王朝》里的BUG的乌先生还要厉害?先别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说起弘昼的第一次粉墨登场,是在胤禩等八爷党因不满雍正施政的许多做法,密谋逼宫,搞八王议政的时候,其时弘昼被派同三哥弘时一起前往已进入近郊的众旗主王爷的中军大帐慰劳三军,在那里弘昼察觉到京郊驻军的异动,也感觉到了八叔三哥等人的异常,当下隐忍不发,找准时机等候在十三叔胤祥上朝的必经之路,把八叔等人已经掌握了京畿驻军兵权的消息告诉了十三叔,随后又若无其事的来到朝堂等候上朝,并协助雍正十三叔等取得了八王议政的逼宫大戏的最后胜利。应该说,弘昼在这一过程中时机把握得好,人找得也好,装糊涂装无辜更是装得好,成功骗过了在场所有人,在那出逼宫大戏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情报传递和麻痹对手的作用,对于雍正取得逼宫之争的胜利居功至伟,有趣的是雍正在取得胜利后还在状况外,并不清楚取胜的关键在哪里,直到后来才明白了弘昼的襄助的重要性。



另一件事是巧妙拒绝自己不想做的事,这一过程堪称经典,逼宫失败后胤禩等人被监视居住,过不多久雍正下旨由胤祉弘时弘昼三人率人抄胤禩的家,弘昼不想做这种骨肉相残的事,但圣旨又无法违背,于是就想出了给自己办祭礼的名堂,招来大批和尚道士为自己办葬礼,并宣称自己七日内不得离开宅邸半步,否则会有血光之灾,用这个方法既成功逃避了抄家的差事,又使得皇阿玛雍正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实在是高明之至。当然雍正也绝不是一个糊涂人,经过这几件事他终于认识到弘昼并非等闲之辈,于是把弘昼叫来问话,一探虚实,哪知一番问答下来弘昼回答得平静而内敛,不显山露水而又大方得体,雍正心中暗暗称奇,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在确定弘昼并没有非分之想对弘历的继位应该也没有威胁后结束了这场父子间的对话。



说到弘昼高明就高明在他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心机重的人,应该说,这和弘昼的长相也有一定关系,弘昼此人,生就一副和气平静的面孔,整天好像没精打采,眼睛都睁不开似的,整个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同乌先生的一看就是高深莫测的样子实有天壤之别。相较于乌先生,弘昼这种人对别人的威胁更大,危险性更高,也更不好对付,因为很少有人能觉得这样的人会对自己有威胁,我们从雍正对待他们两个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端倪,雍正对乌先生是敬重钦佩兼而有之,除此之外还有一份抗拒甚至是防备,没办法,乌先生太厉害了,厉害得叫人佩服,厉害得能把对方看穿,厉害得叫人心里没底,雍正本来就是个心思重的人,对乌先生自然会有所防备,而弘昼就不同了,弘昼是让人着急叫人生气,让人恨不能去替他把事情做了,因为他总是慢半拍,做事总是慢吞吞的,雍正在逼宫大戏的上演过程中就因为弘昼的懵懂不透亮而怒扇弘昼的耳光,可见弘昼是有多么的让人着急,也可见弘昼诚实的外貌欺骗了多少人,平时的弘昼就是一副呆萌的样子,像一只有点可爱的小白兔,有时候这小白兔还会做出一些荒诞走板,匪夷所思的事情来,教人止不住的摇头,但过段时间你会发现这些荒诞不经的事的背后好像另有深意,这就是弘昼,让人琢磨不透,教人拿他没办法。有句话说聪明难糊涂更难,一个人如果能从聪明而到糊涂那恐怕算是聪明的最高境界了,而弘昼就是这样的人。



微风山谷1381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邬先生是属于bug级别的存在。

他的谋略近乎于妖,能屡屡算出康熙的意图和判断出朝廷局势的走向。可以说是老四没有成为皇帝时在潜邸的第一人。

若以谋略来说,邬先生是明面上的第一人。但毕竟当时是九子夺嫡,都是一个比一个精明,没有表面那么简单。如果说有比邬先生更胜一筹的人当然有,那就是雍正王朝中的两位皇帝,康熙与雍正。就是选择以不变应万变,忠于皇权的张廷玉和图里堔两人也都毫不逊色于邬先生。

还有就是雍正的四子弘历也是一个心机深沉之人,比之邬先生还要高明。只不过雍正王朝主要描述的是九子夺嫡与雍正登基以后的大手笔,弘历戏份很少,所以不引人注目罢了。

下面我们来说说为何康熙与雍正的谋略更胜一筹。


一、在位六十一年的康熙帝没有那么简单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康熙更多给人展现出父亲无奈的一面,有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但最为人忽略的却是康熙的谋略。

能当六十一年的皇帝,不论放在哪里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而康熙也的确如此,虽然九子夺嫡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朝政混乱,但康熙还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谋略,将九子夺嫡控制到一定程度,没有扩大到像宋文帝那般被亲儿子弑杀。也不像雍正时期,弘时竟然大胆的刺杀弘历,兄弟相残严重,使雍正下定决心赐死弘时那般恶劣情况。

而且能培养出来九个如狼似虎的儿子也不简单。

康熙的谋略在于该忍就忍,比如说一废太子时老十四伪造太子手谕发动兵变。还有康熙末年老十四的祝寿礼物被换成死鹰,康熙都选择了不追究到底,一是追究到底会引起不好的后果二是不想造成兄弟相残或者父亲杀儿子的悲剧。

康熙晚年时放的烟雾弹可以说是这位传奇皇帝最后的大手笔,抛出一个大将军王职务,使八爷党的老八与老十四对立,分化了八爷党,还减轻了雍正的压力,使雍正顺利继位。


二、腹黑雍正皇帝

老四虽然表面上对邬先生言听计从,其实他是深藏不露啊!

在处理刑部冤案时,邬先生直言老四不能接这个差事,因为他属于太子一党,处理刑部冤案会造成太子被废,牵连甚多甚至会得罪康熙,老四表面上答应。结果第二天却在康熙面前继续表现以示君父之忧,晚上又使自己冰火两重天得了重病,将这个差事推给了老八,看见老四的心机之重。

还有二废太子时,老四知道高福被老八收买,却不闻不问任由邬先生处理。邬先生支持老四夺嫡自然是让高福将太子的把柄那封信给了老八,结果当天晚上高福就被赐死,而老四不着痕迹的完成了借刀杀人。

可见老四的谋略比邬先生高了不知道多少!

而且雍正王朝中职场达人的张廷玉与图里堔也比之邬先生毫不逊色。

张廷玉与图里堔两个人为人处世相同的都是以不变应万变,不倾向于任何一方皇子势力,不对任何人死忠到底,只是对皇权死忠到底,谁坐到那个位子上就忠心谁,也是很高明的。

两个人还是不着痕迹的站队,像老四负责国库追缴时,老八与佟国维想合伙演戏继承掌管户部,还是张廷玉的话使康熙下定决心就交由老四一个人。而图里堔身为老十三旧部,不只是在老十三圈禁期间偷偷照顾,还将肖国兴的话告诉了康熙,使康熙对老八极为厌恶,又装糊涂使康熙不疑有他,高明的很。

第60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宋安之


历史上雍正的谋士是戴铎而非邬思道,邬思道是田文镜的首席师爷,他与雍正帝并没有过多的交集,更不要说隐居幕后十几年,制定夺嫡阴谋了。

既然提到电视剧,那咱们就只讨论剧情。

太子胤礽为了按期归还国库银两,收下赃款,事情败露以后,康熙为了朝局稳定,不得已保护太子。但太子感觉自己地位仍然岌岌可危,又与康熙妃子私通,被康熙抓了现行,盛怒之下,又收到八阿哥一党的模仿太子笔迹调兵逼宫的手令,康熙遂乾纲独断废黜太子。


回京之后,康熙明诏众阿哥、众大臣重新选举太子,八阿哥一党暗中联络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想通过他联络百官支持。没成想,隆科多在议举新太子之前,向康熙举报佟国维串联百官推举八阿哥一事。

随后,康熙罢黜了佟国维上书房首辅大臣职务,令其回家养老,而隆科多借助此事,赢得了康熙的信任,坐稳了九门提督一职。


乍一看过此据,觉得佟国维是罪有应得,其实你将《雍正王朝》整部剧串联起来,前后分析之后,你会觉得佟国维才是最老谋深算的一个战略家,比邬思道更胜一筹。

首先来说,全剧中佟国维所表现出的是一直拥护八阿哥,我认为并不是这样。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康熙的意思,也就是说他知道康熙心中默认的继位人不是八阿哥,如果他参不透圣意,他是坐不到上书房首辅大臣的职务的,我们来分析一下佟国维当时的心理和政治环境,就知道为什么他的谋略强过邬思道了。

佟国维是上书房首辅,八阿哥一党是最大的朋党,这种钳定的结果,造就了他不可能和八阿哥唱反调,只能是合作,只有合作才能保证政令畅通,这个都能理解吧。所以说,佟国维不合作也得合作,哪怕是表面上的,也要保证政局稳定。

由于阿哥逐鹿,朝局错综复杂,佟国维开始的时候将隆科多安排在关外当差,为了不让隆科多过早涉足复杂的政治斗争,这一点是佟国维老谋深算参透了康熙的意思。后面康熙托孤之时曾向隆科多说明,这么多年冷落你的其实是朕,你不要怪你六叔佟国维。所以说,佟国维知道康熙一定会重用隆科多,只是在朝局不明朗时,先将他冷落,其实是保护起来。

佟国维精心布局,在合适的时机推出隆科多接受重任。康熙决定启用隆科多时,借佟国维之口将其推举出来,直接任命九门提督。这个任命非常重要,不仅告诉所有人隆科多就是托孤重臣,也在暗示佟国维,可以功成身退了。当然,佟国维不会不明白康熙的意思,他早就安排隆科多接任自己,继续担当家族里长盛不衰的大臣,不仅如此,佟国维还搬出了佟氏家族先后两位皇后告诉康熙,我们佟家和爱新觉罗家紧密不可分的联姻关系,而康熙也很默契,告诉佟国维,你们佟氏一族仍然是我爱新觉罗家最倚重的力量。


佟国维的老谋深算在如何安排隆科多顺利上位,坐稳九门提督一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从佟国维深夜召见隆科多一段中能找到答案,佟国维见到隆科多后,开头说了一句,有人辞官故里,有人星夜赶场,基本上就是对自己布局的一次总结。想要告诉隆科多,我要隐退了,你要上位了,我们佟氏家族始终长盛不衰,靠的就是不会一条道走到黑。现在局势关键,你要顶住这个局面,并让隆科多支持四阿哥胤禛一党,自己仍旧支持八阿哥一党。这段话就体现出佟国维老谋深算了,他让隆科多支持四阿哥,说明他心里认定康熙心中的继位人就是四阿哥而不是八阿哥。如果康熙认定的是八阿哥,那隆科多就是飞蛾扑火,佟氏家族就保不住了,真走上绝路了,佟国维的话就说不通了。佟国维想传达的意思是,你隆科多要借助议举新太子的机会,顺利上位,后来的事情电视剧中虽然没交待,但是应该有这样的安排,那就是佟国维指使隆科多去揭发自己暗中串联百官帮助八阿哥争夺太子位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康熙的绝对信任,掌握九门提督要职,并顺利成为新帝继位的拥立大臣。



佟国维暗中操作加速八爷党失去圣心。佟国维对隆科多说,四阿哥是冷灶,八阿哥是热灶,热灶烧不好更容易引火烧身。佟国维为了隆科多能顺利上位,因为隆科多作为八阿哥的对立面,八阿哥倒了,就能证明隆科多是正确的。佟国维为了将八阿哥这个热灶烧的更红,先安排了一步好棋,就是建议八阿哥审理刑部冤案,目的想通过八阿哥将太子的罪证呈交给皇上,直接将倒台太子的行为引火到八阿哥身上,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谁搬倒了势力极大的太子,他就不容于朝廷太子一党,处于朝局稳定考虑,最终也会不容于皇上,佟国维这是在给八阿哥挖坑,佟国维心里非常清楚,邬思道也是清楚的,所以邬思道作为四阿哥谋士,自然极力反对四阿哥审理太子一案。



因此,这部剧中佟国维的谋略应该更胜一筹,虽然四阿哥的谋士邬思道也非常老道,但,从康熙托孤一段来看,佟国维能够看出隆科多在新皇帝继位中不可取代的角色,一定会被皇帝单独召见一事,佟国维的谋略其实略占上风。作为佟氏家族承上启下过渡的关键人物,佟国维,不辱使命,实乃谋略之大家。


小小嬴政


要说佟国维的谋略,比邬思道更胜一筹,恐怕大家都对此说法难以信服。佟国维不是康熙活着的时候,就被踢出了朝廷政局了吗?哪里还能跟成功扶植了胤禛登上皇位,并且还在雍正年间继续发光发热的邬先生比。

其实,品评一个政治角色的谋略高低,真正要看的是他是否达到了自己预期的政治目的。

这方面,邬思道当然是成功的。他以刑余残疾之身辅佐四阿哥,为胤禛在九子夺嫡的复杂险恶政局中火中取栗,终于将与自己政治见解颇为相似的四爷推上了皇位,怎么说他都是笑到了最后的赢家。

再来看佟国维,他是否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点明的是,佟国维的政治目的究竟是什么?

大家可能会说,这还要什么点明,佟国维不是八爷党的骨干嘛,他的目的理所应当是把八阿哥推上太子储君的位置,将来接康熙的班当皇帝啊。

如果只看到这一层,小编只能说你想多了。佟国维从始至终维护的都是他们佟家在大清朝的权势地位,拥护八阿哥,与其说是目的,不如讲它是手段。

这点可以从推举新太子运动的白热化阶段,佟国维与隆科多之间关起门来的秘密对话中窥探一二。佟国维叮嘱隆科多:

“佟氏家族始终长盛不衰,靠的就是一条祖训,那就是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这佟家能混到“佟半朝”的声势,果然不是白给的啊!整个佟家的举动,简直就是典型的“家族型民主选举”。

将家族内部最好的人才推上去,培养最有希望的苗子,让最有能力的人挑起家族兴旺的大梁。

这不跟现代农业最先进、最科学的果树修剪原理如出一辙嘛!合理得去除一些枝条,让剩下的粗壮枝条吸收更多的养分,结出又大又甜、质量最好的果子,拿到市场上也能更有卖相。

佟国维作为首席上书房大臣,其权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年来不着急着把亲生儿子推上高官厚禄的显要位置,反而将目光放在侄子隆科多身上。

由此可见,佟国维是对这条家族祖训遵从不移的,甚至将其当成了自己为官从政的终极目标。即便是我佟国维倒台或者退休了,我们佟家照样会有人在朝廷里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佟国维悉心关注的隆科多,其人的确是位可造之才。

早年的隆科多曾在西北战场上冲锋陷阵、杀敌立功,他的英勇表现连康熙都看在眼里,甚至亲手将随身佩戴的宝刀赏赐给隆科多,作为对他的认可和鼓励。

康熙看中的人,还会有错吗?隆科多至此成为了清政府最优秀的“后备干部”,他的飞黄腾达只是时间上早晚的问题。

佟国维这边,也悉心保护着隆科多这棵佟家最有希望的幼苗。多年来有意冷落着这个侄子,虽然没有给他官位、给他银子,但言传身教的叮嘱却从未少讲。

佟国维要的就是隆科多能够远离皇子阿哥们激烈的夺位风波,同时修身养性,以便他将来应付起官场业务与人事来,能有足够多的成熟稳重。

而他安排隆科多去理藩院当牢头的决定,从长远上看也不是随意而为。当时十三阿哥胤祥,正因力保太子被康熙下旨囚禁,关他的地方恰恰就是理藩院。让隆科多去理藩院当差,不正是佟国维布局他去接触十三爷,进入四阿哥团队的完美契机吗!

这一步棋,隆科多直到他六叔在正式议举新太子前一夜找他深谈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六叔烧八爷的热灶,自己这个侄子烧四爷的冷灶,整个佟氏家族两头下注,无论哪头胜出他佟家都不会落空。

很明显,这是佟国维在向隆科多交代后事,以便自己倒台后这个侄子能有清醒的心理准备。而且与此同时,佟国维早就替隆科多从康熙那里,讨来了“九门提督”的显赫官位。

果不其然,第二天佟国维在推举八阿哥当新太子一事上踩虚了脚,被康熙踢出帝国核心决策层,一撸到底赶回家中从此抱孩子。但他实现了佟氏家族的祖训,成功完成了由他佟国维到隆科多的“无缝对接”。

佟国维的目的达到了。在这一点上,佟国维与邬思道打了个平手。区别两人到底谁更胜一筹,那就得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下半段了。

下半段怎么比?观察的切入点,可以放在佟国维离开朝廷,与邬思道离开雍正后,两人的境况差异上。

雍正继位当晚回到府邸,邬思道当场就以一番“三不可用”的巧妙言辞,以“半隐”的形式去到了李卫的幕府。为了让猜忌心极重的雍正放心,邬思道自己把自己“监视居住”了起来。

邬思道获得了善终。但这个善终从都到尾都是“暂时”的。盯着他的眼睛,除了雍正的奴才李卫,还有天天贴身服侍在身旁的丫环“如月”。

仔细想想十三爷送别邬先生,最后送上四福晋安排丫环如月时邬先生的那句话:

“看来我这后半辈子,又得让人管着啰”

可别被温馨的背景音乐和邬思道带着满足感的语气给骗了。四福晋哪里是送了个丫环照料邬先生的晚年生活,分明是雍正安排了一双眼睛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邬思道一旦有个危害雍正的风吹草动,搞不好立马就会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不过站着雍正的角度来说,对邬先生这样的安排,也算是菩萨心肠了。

再来看看佟国维这边。

表面上看自打被康熙贬斥回乡,佟国维就再也没有涉足朝堂。然而从康熙病危,隆科多到佟国维处讨要应对计策的情形来看,这老家伙保不齐从来没有中断过对朝局的影响啊!

想到这儿,小编更加佩服这个佟氏家族了,高!当真是高!点上一百个赞也不过分。

佟国维不仅遵照祖训,把家族的接力棒交到了隆科多手中,而且还立马重新理清了自己在佟家应该扮演的角色。在为隆科多谋得了九门提督高位的同时,还在幕后继续给隆科多输出政治智慧。

这不就等于佟国维在通过隆科多,依然插足帝国最高政治,仍然在参政议政吗?

而且最为宝贵的是,无论是康熙,还是后来继位的雍正,都没再去过多关注佟国维的动态。不关注就不会对他产生戒备、杀心,这不比邬思道生活在监视中的境遇,时时刻刻担心杀身之祸,更能够安享晚年吗!


竹山清溪涧


我认为谋略比邬思道更胜一筹的是佟国维,他曾经连康熙和老八胤禩都被骗的团团转!

一、

上一篇问答也分析过,张五哥的冤案从一开始老八胤禩就是知情的,他也是希望能利用这件事扳倒太子,从而再利用自己的威望,顺利的接任太子一职。

但是是否能接下刑部一案虽然是康熙帝做主,但是也要听一下首辅大臣佟国维的意见,所以老八胤禩连夜找到了佟国维。

我们看《雍正王朝》的前期,会有一种认知,那就是老八胤禩和佟国维的关系非常好,而且佟国维后期还联络百官举荐老八胤禩当新太子,可以说佟国维是全力支持老八胤禩的。

看剧前期有这种认知并没有错,而且也会认为佟国维最后被罢官还乡是罪有应得,但是如果看完了整部剧还这样认为,那么这部戏算是白看了。

可以说,佟国维是全剧中顶级聪明之人,他的聪明就在于,不看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他才是赢家。

在接刑部一案的事情上,佟国维告诉老八胤禩:

“八爷应该知道皇上那儿,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

之所以要这样怂恿老八胤禩,佟国维并不是为了扳倒太子。老八胤禩一党是在朝的最大一党,而佟国维又是上书房首辅大臣,他要想政令能有效的贯彻实施,必然要选择跟老八胤禩一伙合作,最起码不能唱反调,这是最基本的设定。

但是他心中也明白得很,如果老八胤禩扳倒了太子胤礽一党,那么老八胤禩就成了朝野最大党,再加上佟国维的支持,肯定会不容于康熙帝的,要知道康熙帝最烦的就是结党营私,先不提康熙帝跟太子胤礽的感情,即使为了朝局平衡考虑,老八胤禩也不可能扳倒太子胤礽的。

二、

所以佟国维推荐老八胤禩主管刑部一案,绝不是为了扳倒太子胤礽,相反的,他其实是在利用老八胤禩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其实佟国维自始至终都是知道老八胤禩夺嫡无望的。

要知道康熙帝默认的储君一直是太子胤礽,只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废掉了太子胤礽,但是老八胤禩因为出身问题,一直没有入过康熙帝的法眼,即使他表现的再优秀也白搭。

作为上书房首辅大臣的佟国维不可能不知道康熙帝的心思,如果猜不透,他也坐不稳首辅大臣的位置,也不能保证佟氏家族一直昌盛。

如果说刑部一案佟国维还不能确定老八胤禩没戏,那么等到热河狩猎后,佟国维就已经获知了很多信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来自于图里琛。

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分析过,这里就不啰嗦了,要知道图里琛是清清楚楚的知道老八胤禩夺嫡无望的,因为只有他听到了康熙帝面对老八胤禩诬陷太子刑部一案连说两遍的“其心可诛!”

而图里琛给佟国维传旨的时候,俩人是支开了所有人,还不让其他人跟图里琛打探消息,结果这俩人进了屋子密谈了。

在这个前提下,他想到了一个绝妙计策,并且顺利的骗过了康熙帝和老八胤禩,这个计策就是全力举荐老八胤禩为新太子!

而他之所以要这样做,完全是凭借自己对康熙帝的了解,虽然不能排除他跟康熙帝唱双簧的可能性,但从康熙帝的表现来看,也不全是如此,不然的话康熙帝不会面对顽固不化的他送一副老花镜!

那么他这盘棋到底是怎么下的呢?

三、

首先我们要看佟国维当时的处境,他是首辅大臣没错,可是也做不了几年了,因为他老了!

人老了就得找接班人,他的接班人就是隆科多,所以,他做任何事情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佟氏家族继续昌盛,而他把这个宝就押在了隆科多身上。

有人说既然要提拔隆科多,为什么一直压着隆科多,不让他当官呢?

其实这也是康熙帝的意思,当年隆科多跟随康熙帝东征西战,战功卓越,还受封过一把宝刀。但是随着康熙帝的皇子们一个个长大,朝局变得错综复杂起来,为了保护隆科多,佟国维一直派他在关外当差,只不过隆科多没有理解他六叔的苦心,不管不顾的跑了回来,虽然跑回来了,但是仍然被冷藏。

后来康熙帝亲自对隆科多说过,告诉他一直以来冷落他的其实是朕,并不是他六叔佟国维。这句话的意思也很明确,那就是隆科多早晚会被重用,只是还没有到那个时候,而康熙帝的这个心思,佟国维是一清二楚的。

既然佟国维非常清楚隆科多以后会被重任,所以他要保证的是隆科多不能走错路。所以隆科多才被派去接近被圈禁的老十三胤祥,又在后面的合适时机推举隆科多成为了九门提督。

要知道九门提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一般都会是拥立新君的重臣,而且新君登基后自然会进上书房。

尤其是康熙帝单独跟佟国维的那顿饭,那根本不是吃饭,而是斗争。

最终妥协的方法便是佟国维退休,隆科多上位!

但是要让隆科多顺利的上位,仅仅靠跟康熙帝吃的一顿饭并不靠谱,所以佟国维还需要进一步策划。

四、

佟国维其实并没有让隆科多去支持老四胤禛!

刚才也提到了,佟国维已经年老,隆科多才是他全部的希望,所以隆科多不能走错一步棋。通过他连夜找到隆科多商量事情也可以看出,他已经开始两手准备了。

佟国维一开始就知道老八胤禩没戏,不然的话也不会让隆科多去烧老四胤禛的冷灶。烧灶是烧,但是不能举荐老四胤禛,因为佟国维也不确定老四胤禛能最终胜出,所以最保险的做法则是站在康熙帝的一边。

刚才也说了,作为上书房大臣串联众多官员举荐老八胤禩,这件事并不是康熙帝示意的,一定是佟国维自己的主意,他也不可能不知道康熙帝最反感结党一事。

他之所以要最大限度的让老八胤禩一党发挥力量,就是为了加速引起康熙帝的反感,只有老八胤禩一伙力量变弱,才能衬托隆科多的力量增加。

康熙帝送他一副眼镜,还告诉他说他老眼昏花了,但是佟国维回家以后得意的说了一句:

“万岁爷,臣虽老眼,却并不昏花呀!”

就这样,康熙帝也没有猜透佟国维的精心布局。后来在朝堂上,佟国维的一系列过激表现,步步紧逼康熙帝,这在当时的皇权下,简直是找死,这只能说明一点,他在逼着康熙帝使出隆科多一招。

只有隆科多当众举报佟国维,才能稳住场面,同时也把隆科多推到了康熙帝的身边,确保了地位的稳固,也为下一步成为托孤重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佟国维通过一系列的招数,不仅仅确保康熙帝一朝隆科多荣华富贵,也确保了下一任皇帝的拥立地位,至少保障了佟氏家族二十多的繁荣昌盛。

只是佟国维千算万算,没有算到隆科多会再次支持已经被佟氏家族算计的老八胤禩一伙,玩了一场逼宫大戏,可惜了佟国维的一片苦心啊!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邬思道在雍正王朝里面确实是一个很BUG的存在,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他算无遗策,尤其在最后帮助年羹尧找到了罗卜藏丹增的位置,不过,说实话,我还是没法理解邬思道说的灯下黑是个什么意思。

不过说实话,对于这个,个人感觉只是为了情节推动,还有展现邬思道的神机妙算而已,如果灯下黑可以解释,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但是那可是十几万大军呀,年羹尧也有二十几万大军,如果是几个人还好办,这么几十万,是很容易被发现的。

不过,编剧说可以,那就可以吧。另外邬思道之所以能帮助雍正上位,这个得亏康熙和雍正这两个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康熙是这样的康熙,雍正是这样的雍正,康熙才会选择让雍正继位的。

与其说雍正在邬思道的帮助下成功继位,还不如说邬思道就是看中了雍正能上位,才会选择辅佐雍正的,如果让邬思道去辅佐一下八爷或者十四爷,结果还是那样,上位的必然是雍正。

可以这样说,邬思道只是让雍正的路走得顺一点,但是雍正最终还是能成功的,邬思道有点躺赢的感觉,而且邬思道也有两件事情没有料到,比如雍正推掉刑部差事的办法,还有没猜到高福会被雍正所杀,才会说杀高福者,邬思道也。

那谋略胜过,或者相当邬思道的,个人感觉至少有四个人,分别是康熙,张廷玉,佟国维,图里琛,为什么这样说呢?

康熙,对于邬思道来说,康熙一直在出考题,而邬思道一直在帮助雍正答题,有时候康熙还不按套路出牌,邬思道还只能不断的去猜测,去解题,邬思道更多的是给雍正以信心还有解题思路,但是题目答案与否,邬思道自己心里也是没谱。

张廷玉,其实最懂康熙的心,最会揣测康熙的心,就是张廷玉,而且还能影响或者规劝康熙,比如刑部案件中,张廷玉直接烧了八爷从肖国钦那边套的话,而且张廷玉能成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配享太庙,真心很厉害。

佟国维,如果雍正王朝不多看几遍的话,会以为佟国维支持八爷,支持错了人,但从佟国给说自己是老眼,但是不晕花,再加上给隆科多讲的冷灶与热灶的差别,其实,佟国维之所以那么支持八爷,就是在捧杀八爷,八爷的人气越高,越没戏。

图里琛,别看图里琛长得十分高大,可是心思可细着呢,如果注意看图里琛的一些细节,就可以看出图里琛一直在帮助雍正和十三爷,一直在坑太子,大阿哥和八爷,就说明图里琛早就认定雍正有戏,正因为如此,图里琛在雍正得以重用。


历史简单说


我认为张廷玉的谋略不比邬思道差,甚至犹有过之。为什么?

《三国演义》里,曹操曾经夸过一个叫陈登的人说:“陈元龙身处惊涛骇浪之中,犹弄潮耳!”这是说陈登身在徐州这个危险之地,不仅能自保,还能在其中兴风作浪,游刃有余。

邬思道的智谋厉害,源于他身在局外,隔岸观火,所以看得清,看得准。而张廷玉的厉害之处,则是“身处惊涛骇浪之中,犹弄潮耳!”

在《雍正王朝》里,能历经三朝而不倒的,稳如泰山的,也只有一个张廷玉了。

张廷玉经历了雍正王朝里几乎所有大事小事,比如刑部冤狱案,追比国库欠款案,太子两度的废立,九子夺嫡,雍正最后登基,山西藩库作假案,科考考题泄露案,雍正夺取年羹尧的兵权,八爷党逼宫,八爷党被打倒,弘时弘历夺嫡。

历经这么多大事,佟国维下台了,马齐被斥责降职了,年羹尧被杀了,隆科多被杀了,只有他张廷玉稳如泰山,而且官还越做越大。这谋略比邬思道差吗?换成邬思道,都未必有张廷玉这么老谋深算,左右逢源。

比如在太子废立这件事上,太子第一次被废时,差点被八爷党酿出兵乱,是细心的张廷玉发现那张太子的调兵手谕有假,是张廷玉提醒康熙,废除太子可能会导致兄弟残杀。

太子复立时,张廷玉洞察康熙的心思,不跟佟国维等朝中的八爷党同流合污,坚持推荐二阿哥继续当太子,结果那些八爷党的人被康熙目为朋党,佟国维下台,马齐被降职,八爷党被康熙狠狠打压,张廷玉安然无恙,反而升了官,成了上书房大臣里的第一位。

换成邬思道,他也只能想到康熙有意复立废太子这一步而已,如果是他处在张廷玉的位置,他未必比张廷玉处理得更好。

再比如考题泄露案,张廷玉因为自己的弟弟是主犯,既不能置身事外,摆脱干系,又不能上赶着严办,毕竟张廷璐是自己的亲弟弟。他在处理这件事情上,老谋深算,老奸巨猾,虽然没有保住弟弟的命,可是自己总算没有因为此事失去雍正的信任。换成邬先生,未必比他处理得更好。

由于这个案子雍正特别重视,要拿这件事树立一个典型,以换取天下士子的人心,所以应对起来需要非常谨慎。

自古忠义不能两全,张廷玉没有上赶着要杀弟弟,算是做到了义,毕竟他弟弟确实犯了杀头之罪啊;张廷玉也没有跟雍正硬顶保弟弟,算是做到了忠。能做到忠和义两不失,已经非常厉害了。

反观邬先生,在面对年秋月的爱情和对雍正的忠心时,他选择了忠,放弃了情义,导致年秋月郁郁半生,含恨而死,相比张廷玉,已经棋差半招了。

纵观整个《雍正王朝》里,张廷玉的每次建议,每句话,每个抉择,都几乎是正确的,都符合康熙雍正的利益,所以他能安然无恙,能步步高升,能加官进爵,能获得两代帝王的恒久信任。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张廷玉却能在老虎榻下酣睡一声,实在是厉害。

处江湖之远,要保身容易,居庙堂之高,要保身尤其难。邬思道在江湖上悠哉悠哉,也需要处处小心,张廷玉在惊涛骇浪中,却犹弄潮耳,以此来看,张廷玉似乎比邬先生还要厉害一点。


西堤君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蕴藏的智慧无穷,里面的人物性格鲜明,都有很深的智慧。按照智慧谋略,我认为有两个人物康熙和雍正比邬思道更有谋略,张廷玉、图里琛比谋略在邬思道之下,但是这些人身上我们能学到很多人生智慧。

智慧谋略大排名的第一名:康熙

学习智慧:对人多留面子,对事看清形势,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

1.康熙对太子胤礽总是六一定的面子,四阿哥江南赈灾圆满完成任务,康熙还指望让太子代表自己夸奖四阿哥,他却说四阿哥做事的手段不光明,让康熙很生气,但是他没有直接当面批评太子,而是以外地的“沙琪玛”更好吃,来巧妙的化解尴尬,又达到了自己表扬四阿哥的目的;

2.康熙在剧中经历了很多的事情,无时无刻不在展现他智慧的一面,而且他的智慧都是“阳谋”,让别人心服口服,不论是追查欠款,还是追查刑部冤案,他都能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让四阿哥做“孤臣”,为培养下一代继承人做准备。追查刑部冤案,看清了八阿哥跟太子的真面目,并且还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3.康熙过大寿,收到十四阿哥送的“死鹰”,为了稳定局势,没有追查到底。而是利用两道圣旨,把九门提督隆科多控制的老老实实,让他按照康熙的的旨意去拥护新皇帝,都是能够看清形势,并且眼光看的长远。

智慧谋略大排名第二名:雍正

学习智慧:关键时刻,舍得拼命,实力不足善于韬光养晦

1.追查刑部冤案,这是扳倒太子的好机会,可是这也是得罪人的差事,雍正利用八阿哥急于扳倒太子的心理,把追查刑部冤案的差事推给太子。为了让八阿哥没有退路,雍正在关键时刻舍得拼命,把自己折腾的生了大病,一个月不能下床。

2.雍正实力不强大的时候,依附于太子党,把太子推出来,让他和八阿哥进行较量。康熙公开举荐新太子,四阿哥实力不强,还举荐废太子胤礽。继位以后,雍正对八爷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个时候他的地位还不稳固,八阿哥私自改变制钱比例,都没有追究,这都是韬光养晦,等到雍正的实力够强大的时候,一举就把八阿哥的实力给铲除了。

但是雍正比起康熙,腹黑的心计过多,没有康熙的光明正大,所以只能排名第二位。

智慧谋略大排名第三名:邬思道

智慧谋虑大排名第四名:张廷玉

学习智慧:巧妙分身,站在领导角度考虑问题

就是张廷玉私自把康熙带来的密信烧掉,就值得好好学习。八阿哥追查刑部冤案,利用诡计得到肖国兴告发太子的口供,并且连夜送给康熙。张廷玉就非常善于猜测康熙的意思,他私自烧掉密信,一是维护了康熙和太子的颜面,二是让自己脱身。康熙对张廷玉也没有严加追责,康熙也有想让张廷玉烧掉密信的考虑。

智慧谋略大排名第五名:图里琛

学习智慧:忠心领导,装傻充愣

1.图里琛能够屹立于康熙和雍正两朝不倒,把大内侍卫做的稳妥的,靠的就算两个:忠心。不论是康熙还是雍正让图里琛办事,都是忠心耿耿,而且多余的话一概不说。图里琛善于装傻,八阿哥诱审肖国兴,明明知道康熙骂八阿哥“其心可诛”,却装傻要去杀掉肖国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