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抗疫最前线 「医生日记:“姨妈巾”鼻梁垫,战斗力升级啦!」


2020年1月29日,凌晨5:44记。

1-29

今天第二次进入病区,第一次看到凌晨3点30分的武汉。回到酒店,尽管累得完全不想动,但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必须先严格按照我们珠江医院医疗队自制的防护贴士,给自己消毒。从昨天一直忙到现在,脑子有点兴奋,睡不着。坐在电脑前,回想几日在前线的经历,颇多感悟。

DIY改造装备,我们的战斗力UP UP UP

#抗疫最前线  「医生日记:“姨妈巾”鼻梁垫,战斗力升级啦!」

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医护人员被压出一道道深深的勒痕和压疮

今天鼻梁终于没那么痛了。值班需要长时间戴防护口罩,但由于前线物资紧缺,并没有防压疮需要的水胶体。前几日,医疗队里很多人下了班,鼻梁都被压出了或大或小的伤口,轻轻碰一下,钻心地疼。昨天傍晚去上班前,担心值完班后压疮会加重,于是去找队友、重症医学科护士李萍求助。她立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地取材,帮我DIY了一个“水胶体”(这个“材”,其实是姨妈巾,有点儿不太好意思,但效果真心杠杠的)。护理后再带N95防护口罩,舒服多了,值六七个小时班下来,伤口一点都没加重,感谢萍姐!


#抗疫最前线  「医生日记:“姨妈巾”鼻梁垫,战斗力升级啦!」

DIY“姨妈巾”鼻梁垫

在病区里,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再加上层层密闭的口罩和护目镜,镜片上很快雾茫茫一片。我们只能在模糊中慢慢摸索,逐渐适应,提高工作效率。

晚上10点,急诊收入一名呼吸衰竭的患者,鼻导管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还不到60。下病危、面罩吸氧、连接心电监护、高流量吸氧,护士有条不紊的执行医嘱。

“医生,中心供氧设备压力不够,血氧上不来”,护士喊道。

根据医院现有条件,氧供应设备出现故障,氧压不够,病人血氧难以维持,怎么办?只有自己想办法改善吸氧条件。

我们发现将高流量的接口连接氧气罐,就可以达到高流量所需氧压要求,进而进行高浓度氧疗,以改善病人缺氧状态。将高流量机器连接至氧气罐、调好参数、给病人戴好高流量鼻导管……很快,病人血氧就稳定到80%-90%之间,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好转。

患者女儿看到父亲症状缓解,激动地拉着我,不住了道谢:“非常感谢你们不远千里来援助我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太谢谢你们”。

“我们是广东医疗队的,我们就是来帮助你们的,你们也一定要加油,我们陪你们一起共渡难关”,我安慰她说道。


#抗疫最前线  「医生日记:“姨妈巾”鼻梁垫,战斗力升级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