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到四川自貢旅遊,去看看燊海井,逛逛仙市古鎮,吃次大安燒牛肉

自貢在四川南部地區,這裡被譽為“千年鹽都”——因為從東漢年間開始,這裡就開始了在地上鑿井,提取地下的鹽滷水來熬鹽。一千多年來,這裡因為鹽而逐漸有了人聚集成為城鎮,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土民俗和飲食文化。自貢雖然也在四川,但那裡的人說話的方言、做菜的口味甚至連打的麻將都與四川其他地方不一樣。如果你想盡快了解自貢,我建議你到了自貢後,去看一口井,逛一座古鎮,再吃一道自貢菜。


到四川自貢旅遊,去看看燊海井,逛逛仙市古鎮,吃次大安燒牛肉

首先,我要給大家介紹一口井——燊海井。燊海井在自貢市大安區長堰塘旁邊,是清朝道光15年,也就是1835年鑿成的,這是世界上第一口超過1000米的深井。在燊海井鑿成十多年後,西方國家才開始為他們打出了一口500米深的井而歡呼雀躍,並稱之為“劃時代意義的深井”。那時的西方列國,真有點井底之蛙的感覺。在燊海井,可以瞭解到中國古代的鑿井技術和熬鹽工藝。看到那些非常簡陋卻又非常實用的鑿井技術、製鹽工藝等,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聰明和智慧。


到四川自貢旅遊,去看看燊海井,逛逛仙市古鎮,吃次大安燒牛肉

接著,我給大家介紹一個鎮——仙市古鎮。仙市古鎮在自貢市沿灘區,那裡以前是自貢的一個重要的碼頭。這裡雖然是一個旅遊景點,但沒有過度開發,古鎮上的居民還在鎮上過著他們正常的市井生活。古鎮上,商店、糧店、寺廟、會所、茶館、戲樓、鐵匠鋪……各式原汁原味的古建築還保留著明清時期的風格,被稱為是研究川南民宅的活化石。


到四川自貢旅遊,去看看燊海井,逛逛仙市古鎮,吃次大安燒牛肉

古時候,陸上運輸很不方便,所以大量的鹽都是通過水路發往全國各地,而仙市就是一個當年很繁華的運鹽碼頭。遙想當年,這裡商賈雲集,既有腰纏萬貫的達官貴人,也有出賣苦力的力工船伕。南來北往的各色人物都在這裡經商攬活,或歇腳休息,真可謂是三教九流匯聚於此,士農工商雲遊其間。流動人口一多,自然也就使得這裡人氣滿滿,於是,很多就像沈從文先生在《邊城》裡描述的那個熱鬧的水碼頭上發生在一些場景,在這裡也能看得到。


到四川自貢旅遊,去看看燊海井,逛逛仙市古鎮,吃次大安燒牛肉

最後,我要給大家介紹一道菜——牛肉。可能有人會說:“自貢不產牛,怎麼牛肉菜還做得好呢?”呵呵,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要把鹽滷水從地下幾十米甚至一千多米的地方提取出來,那可不是一個輕鬆的活,需要用牛拉著一個像捲揚機一樣的“大車”把它提起來,所以自貢產鹽需要大量的牛。據說,自貢各鹽場最多時一天有10多萬頭牛在幹活。由於採滷勞動強度大,所以各個鹽場經常都有牛病了或死了。在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這些肉時不可能扔掉的。於是,鹽工們就把牛肉做出各種菜:燒牛肉、毛牛肉、火邊子牛肉、冷吃牛肉……現在,自貢地區最有名牛肉是毛牛肉、燒牛肉、和火邊子牛肉。

毛牛肉並不是“犛牛”的肉,而是做好的牛肉上面附著一層絨毛似的牛肉細絲,所以叫“毛牛肉”。這種牛肉吃起來肉質鬆軟,入口化渣,醇香味正,適合下酒。

火邊子牛肉已經是自貢的“名片”,它選用牛的後腿肉,做出來薄如紙片,風味獨特,回味悠長。

大安燒牛肉採用牛腩、“圍腰布”、半筋半肉等燒製,吃起來軟爛糯耙,味濃厚重。可以說,如果平時只吃一碗飯的,用這個大安燒牛肉下飯,至少要吃兩碗飯。


到四川自貢旅遊,去看看燊海井,逛逛仙市古鎮,吃次大安燒牛肉

怎麼樣?自貢是一座挺不錯的城市吧?歡迎你來自貢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