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怎樣判斷肩周炎,整個後背疼尾骨也疼?

兆霖8




肩周炎是因肩關節軟組織病變而引起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喪失的一種自限性疾病。



根據其臨床表現,可診斷: (1)緩慢發病,多數無外傷因素; 年齡多在40歲以上; (2)肩痛以夜間明顯,影響睡眠並向附近放射;(3) 肩肱關節活動明顯受限; (4)肱二頭肌腱在增加張力的位置可以引出疼痛和壓痛;(5) 病程長可有肌肉萎縮,岡上、下肌及三角肌明顯及X線片顯示肱骨頭骨質疏鬆等。

但必須注意與胸廓出口綜合徵、肩袖損傷、肩手綜合徵、肱骨上端腫瘤、肱骨外科頸骨折、肱二頭肌鈣化性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等相鑑別。


小骨頭看人生


  怎樣判斷肩周炎

  肩周炎即“肩關節周圍炎症”,也就是肩關節周圍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的慢性無菌性炎症,又稱“凍結肩”、“五十肩”等,常表現為肩痛(炎症產生疼痛)、肩關節活動範圍減小(炎症產生黏連),肩周炎基本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的常見病,主要是因為老年人隨著年紀的增加,軟組織開始退行病變,對各種外力的承受能力減弱

  肩部退行性改變

  隨著我們的年齡開始增長,身體的各個機能都開始進行退化,所以在現在很多的中老年人中都會存在肩周炎的危害。

  外傷

  人的肩膀是人活動量中最大的關節,有的時候會因為肩部的一些受傷所造成的拉傷,所以說也是會出現這種症狀的發生的,些病理現象的出現必然造成肩關節功能障礙,使患者做肩關節運動時出現疼痛和受限。

  慢性勞損

  這種情況下相信大家已經有所瞭解的,每天我們長時間的勞動,都避免不了用肩膀開始進行運動,特別是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相對薄弱,上肢活動時力臂距離長,受力大,容易出現勞損。當肩關節出現勞損時,其周圍肌肉、肌腿、韌帶、筋膜可出現充血和滲出,形成肩關節周圍組織的元菌性炎症,從而導致肩關節活動受限。

  內分泌紊亂

  有的學者觀察到,肩周炎患者多見於50歲左右的人群。超過該年齡組的人群,肩周炎的發生率明顯下降。同時,50歲左右人群是內分泌紊亂和更年期綜合徵的高發年齡組。因此,人們認為,肩周炎可能與人體內分泌紊亂有關。由於肩周炎經過1~2年後有自愈的特點,與更年期綜合徵患者經過1~2年的自我調整可以趨於穩定的現象相符。因此,人們認為,肩周炎與人體內分泌紊亂有關係。


痛風痛風痛的發瘋


肩周炎一般50歲左右的人群患病,肩部疼痛,活動受限。夜晚和休息後疼痛加劇,活動後疼痛可減輕。



首先肩周炎會引起肩關節疼痛,隨病情發展疼痛範圍擴大,部分人會出現後背尾骨疼痛,不過後背疼痛不一定就是肩周炎,頸椎病、強直性脊柱炎、呼吸系統、內臟疾病都會引起後背疼痛。

肩周炎是?

簡單說,肩周炎就是肩關節周圍組織出現炎症反應,導致關節囊發生粘連,從而影響肩關節活動,多發於50歲左右人群,患病後會出現肩關節疼痛、不能活動、怕冷、壓痛等情況。

如何判斷是否得了肩周炎?

1、慢性發病,肩部疼痛逐漸加重,夜間疼痛加劇可能會痛醒。

2、肩關節活動受限,外展外旋或後伸受限明顯,梳頭、上舉、摸後背都很困難。

3、有慢性勞損,肩部損傷,頸椎病病史。

4、壓痛部位明顯,肩關節周圍、肱二頭肌等部位出現多個壓痛點。

5、病程較長,夏季疼痛較輕,冬春季疼痛加重。

需注意區分肩周炎和肩袖損傷

1、症狀和誘因不同

肩袖損傷:有急性或慢性勞損病史,肩關節白天疼痛不明顯,夜晚疼痛加劇,需干預治療,無法自愈。

肩周炎:肩關節周圍組織發生炎症導致關節粘粘,在早期通過適當鍛鍊疼痛能逐步緩解達到自愈。

2、受限範圍不同

肩袖損傷:肩關節上舉、後伸疼痛受限,但肩關節朝前上舉多正常,在他人幫助下外展和後伸活動可部分恢復。

肩周炎:肩關節在各個方向上的主動、被動活動都受限,肩關節好像被凍住一樣,無法活動,故也被稱為“凍肩”“凝肩”等。

肩袖損傷:急性期需固定2-3周,保證肩部絕對休息,使肌肉或肌腱得到恢復,如果強制活動會加重肩袖撕裂,導致肩關節肌肉萎縮、脫位。

早期肩袖損傷可通過冰敷、加壓包紮、固定制動來緩解,同時口服消炎藥物;如果疼痛劇烈可配合熱敷、微波、激光等理療措施治療。

肩周炎:因是關節粘粘導致,可通過常見的爬牆、雙肩上舉、甩肩等運動來增加血液循環改善,如果疼痛劇烈,建議就診理療改善。

最後,當出現肩部、後背疼痛時,不要自行判斷就是肩周炎,要先去醫院就診,通過醫生檢查或核磁共振檢查來鑑別到底是那種疾病,針對治療以免延誤。

想了解更多“癌痛”“疼痛”相關問題,請關注【疼痛專家王傑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