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历史上有哪些“作死”的名将?

瀚海说史


很高兴被邀请回答这个问题,个人认为明朝时期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蓝玉案,主角蓝玉就是极其“作死”的名将。

蓝玉是明朝开国将领,他率领十五万大军,追击北元军队到捕鱼儿海,一举摧毁北元的领导层,彻底终结了北元势力。



蓝玉的姐夫是明朝开平王常遇春,蓝玉早年在常遇春手底下为将。常遇春是一个汉人,但对骑兵的认知却远超蒙古人,是朱元璋军队中地位仅次于徐达的二号人物。蓝玉和常遇春很像,像的不仅仅是他对骑兵的理解,还有常遇春那个暴脾气。

常遇春脾气很臭,尤其喜欢杀降,朱元璋警告多次都没有用,而蓝玉和常遇春一样骄躁、狂妄,这样的性格伴随了他的一生,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在蓝玉征服北元南归时,在喜峰关因守将开关时间太慢了而直接下令攻打,虽然当时朱元璋因为蓝玉的功劳而没有追究,但这也让朱元璋非常不满,对他有了芥蒂。



之后蓝玉还调戏被俘虏的元朝妃子,朱元璋这次直接就把把蓝玉的梁国公改名凉国公来警告他,但却没被蓝玉重视。之后蓝玉的狂妄愈演愈烈,在一次侍奉皇帝的酒宴上,蓝玉直接就说军中的将领升迁全由他决定,朱元璋封他太子太傅,他还说他难道不能当太师么?

其实朱元璋早就对蓝玉彻底失望了,一直没有杀他的原因是以蓝玉为首的武将集团是太子党的一员。太子朱标是朱元璋最心疼的儿子,朱元璋也有意培养属于朱标的势力,杀了蓝玉会大大削弱太子势力。但很不幸的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痛不欲生,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蓝玉的武将集团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此时朱元璋便不再容忍他的胡作非为了,把之前的账都翻了出来。洪武二十六年(1393),蓝玉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蓝玉案当时牵扯了一万五千余人。蓝玉到死才知道,自己能飞扬跋扈这么久不是因为他的势力有多大,只是朱元璋不想动他而已。


御马下南山


国民党名将邱清泉,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可谓是不作不死,最终把自己活活作死了。

邱清泉是黄埔军校二期的毕业生,作战以不要命闻名,人称“邱疯子”。邱清泉在昆仑关战役和滇西战役时表现颇佳,获得过宝鼎勋章,还获得过美国总统自由奖章。

邱清泉在抗日战争时的表现可圈可点,但是了到了解放战争中,他就不行了。

淮海战役中,黄百韬兵团被解放军围困,国民党统帅部命令邱清泉与李弥两人率部沿陇海路两侧向东攻击前进,救援黄百韬。

邱清泉接到命令后,他的参谋长李汉萍告诉邱清泉,救援黄百韬有两条路,一是迂回潘塘镇,成功概率较大,但有一定风险,容易被解放军分割包围;二是正面进攻,相对安全,没什么风险。但成功概率较较低。

邱清泉选择了第二条,而且把自己战斗力最强的第五军留下,只派了战斗力一般的七十军和七十二军两个军救援黄百韬,被解放军击溃。最终黄百韬兵团被解放军全歼。

救援黄百韬不成,国军统帅部下令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三个兵团从徐州撤退。杜聿明让邱清泉的主力-第五军45师殿后,掩护大部队撤退。

第5军45师遭到华野的猛烈攻击,损失惨重,邱清泉接报后非常着急,找到杜聿明要求大部队暂停前进,等他救出了45师再走。杜聿明表示同意,等邱清泉救出了近乎残废的45师,白白浪费了近两天的时间。

等到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孙元良兵团一起,被包围在陈官庄、青龙集一带,统帅部又要求杜聿明率三个兵团改变前进方向,向东南方向攻击前进,去救援黄维兵团。邱清泉又是让七十军和七十二军、七十四军三个军作为前面的攻击部队,轮番攻击,甚至连他本来不信任的十二军,他都已经派出去参加攻击了,但第五军仍然留着不动,不肯投入使用。

黄维兵团被解放军歼灭后,杜聿明率部龟缩到河南永城附近的陈官庄地区。随后解放军发动陈官庄战役,大获全胜,此役歼灭国民党军3个兵团部;10个军;25个师、1个骑兵旅,共26万余人,其中毙伤6万余人,俘虏17.7万人,投诚2.4万人。

在陈官庄战役中,杜聿明本人被俘,邱清泉被击毙,第五军被全歼。


袁卫宇


笑答:

政客作死名人

第一作死人物……萨达姆!

第二作死人物……卡扎菲!

第三作死人物……肯尼迪!

第四作死人物……赫鲁晓夫!

第五作死人物……尼赫鲁!

……………

军事作死名人

第一三国邓艾

第二麦克阿瑟

第三山本五十六

第四拿破仑三世

……………

作死的帝王

第一路易十六

第二尼古拉二世

第三王莽

………………

因果报应,人在做天在看,出来混欠债了迟早要还!


心勇4


国民党中将军长郭景云,作为傅作义集团的“王牌军”军长,在平津战役中,先突出解放军包围,又打退沿途的阻击部队,却大意休整队伍被包围,后又在救援接应部队近在咫尺的情况下,因为自己的意气用事,而错失逃生机会,最后所部被全歼,本人自杀,“大义凛然”的把自己给“作死”了。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发起不久,高瞻远瞩的毛泽东又发出命令,令华北军区杨得志2兵团、杨成武3兵团向张家口一带集结,配合东北野战军准备发起平津战役。

11月29日,杨成武3兵团对张家口外围发起攻击,平津战役打响。张家口国民党守军孙兰峰部立即向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求援。此时,傅作义正在关注着各地的战况,得知攻打张家口的只有杨成武部队,略松了口气,他所担心的是林彪的东北野战军是否入关作战,以现在东北野战军的实力,他是很难应付的。

张家口是傅作义部队的西退之路,必须要保住,所以他立即命令自己的“王牌军”35军,马上驰援张家口。35军是傅作义的起家部队,他曾长期兼任军长,现任军长是郭景云,绰号“郭大麻子”,中将军衔,郭景云能争善战,勇猛忠心,是傅作义不可或缺的得力干将,但骄傲狂妄,任性自大。

郭景云接到命令后,立即率35军约1.6万人,分乘400余辆美式汽车,很快抵达张家口外围。杨成武见机行事也顺势将他一起围住。但因为杨成武兵团只有三个纵队,虽然围住了敌人,但战线过长,力量略显薄弱。

张家口两军相持之时,东北野战军的先头部队程子华部打下了密云,全歼守敌6千余人。傅作义得知后惊出一身冷汗,林彪终于还是入关了,为安全起见,随即电令郭景云火速回归北平,留下孙兰峰死守张家口。

郭景云这边刚刚把部队安顿好,马上又组织回归。利用机械化的速度,冲出杨成武部队的包围圈倒是没费多大劲儿。郭景云率领着汽车队伍浩浩荡荡的踏上北平的归途。

走到新保安时,遭到了强大的阻击,原来是杨得志2兵团的一个先头旅,于前一天占领了新保安,面对来敌展开顽强阻击。但双方力量过于悬殊,郭景云还从北平调来飞机助阵,最后,解放军只能撤出新保安。

郭景云在傍晚时分趾高气扬的进入了新保安城,并不顾部下要他连夜赶路的劝说,坚持在城内休整一夜,并狂言“这是咱家门口的路,难道还怕闹鬼吗?”

但一夜过后形势却大大出乎郭景云的意料,杨得志的后续部队接连赶到新保安外围,35军一夜之间已被团团围住,想走出去,难了!在突围了一整天后,寸步难移,只好又退回城内。

傅作义得知自己的王牌军陷入重围,心急如焚,马上派出两个军前去增援接应35军。可是当援军前来接应时,郭景云因与援军的军长不和,拒绝与援军配合。当援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到离35军近在咫尺时,郭景云却向另一个方向突围,想凭自己之力脱身。

结果可想而知,面对着又陆续赶到的东北野战军部队,增援接应的两个军也顾不上郭景云了,想跑却没有跑掉,均被歼灭,郭景云也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只能做最后的挣扎,郭景云妄想坚决固守。但解放军的力量早已今非昔比,在上百门大炮的强力打击下,35军很快失去抵抗能力,阵地被一块一块占领。郭景云最后被解放军围在指挥部,眼见大势已去,他让部下和自己一起点燃汽油桶“为国尽忠”,但却没人愿意和他一起死,汽油桶也被部下踢到了远处。郭景云绝望之际,拨枪自尽。“王牌军”全军覆没。

杨得志得知郭景云自杀后,让人买了口棺材,把他安葬了。

郭景云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本来有着数次逃生机会,却因为自己的狂妄自负而丢了性命,硬是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


我是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历史微点


抗日战争中日寇号称“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就是作死的典范。

阿部规秀出生于日本军国主义最活跃的时代,他长大后也不例外,为了效忠天皇,他参了军,并在部队表现优异,屡立大功,被日本军界称为“名将之花”。

1939年10月2日,阿部规秀晋升为陆军中将,并参与了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结果在他的指挥下,一个大队被我军采用灵活的战术吃掉,恼羞成怒的阿部规秀决定“亲征”。

经日军侦查发现,黄土岭疑似有八路军主力,于是狂妄的阿部规秀准备孤军深入,妄图虎口拔牙,一举消灭我军主力。1939年11月6日,他孤军深入到黄土岭,遂和我军展开战斗。看到敌人已经进入口袋,又岂能不打之理?于是我军也对其发动了猛攻。

正值敌我交战之际,阿部规秀仗着装备精良,想着八路军没有重武器,于是站在高地观察我军情况,被我军杨成武部发现,在陈正湘团长的指挥下,迫击炮炮手李二喜对目标开了四炮,均命中目标。阿部规秀被炮弹击中以后伤重不治,他带领的旅团也被打残。

11月23日,日本媒体各大头条都刊登了来自中国战场的消息《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阿部规秀作为擅长运用新战术和山地战的专家,这种孤军深入,打乱本军部署的低级错误本不该犯,可是他太狂妄自大,自信过度,最终身亡,简直是作死。


望风瑟瑟



1937年,淞沪会战打到九月下旬,国军已经完全处于颓势了,日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的增援上来,又完全控制了制空权,加上固有的火力优势,国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而且是只能被动挨打,没有能力反攻。这和战争开始之初国军统帅部的设想完全相反。

国军当然也是在不断的抽调各个地方的部队到淞沪战场来参战,中央军消耗得差不多了,地方部队就开始大量往里面填,包括广东,川军,粤军的主力部队都已经在淞沪战场上亮过相了,但是丝毫没有挽回国军在淞沪战场上的颓势,仍然是全面被动挨打。

这时候国军统帅部其实已经不想打了,想放弃淞沪战场罗店,蕴藻浜这一线的阵地,退过苏州河,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再继续固守。这时候素有国军中的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却表示不同意,他认为还有机会挽回颓势,而且可以反攻日军。


白崇禧的底气说在哪里呢?当然是在他嫡系的桂系部队。广西原本只有第七军一个军,抗战开始后,桂系部队马上开始大肆扩编,编成了四个军,分为三个集团军。而广西之所以能够这样做,就是因为广西从1931年开始实行征兵制,是全国最早实行征兵制的。

按照这个规定,所有广西省内的成年男性都要在军队服役一年,接受训练,到抗战爆发时,桂系部队已经有了几年的积累,形成了一定的预备役部队,因此在战争爆发后,能够迅速通过征召预备役部队,扩充实力,扩编军队规模。而且,广西在李黄白的治理下,成为模范省,也有钱,所以装备在地方部队中也是不错的,还有空军。

白崇禧认为,经过国军前期与日军的消耗,国内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力比较强,装备比较好的部队了,所以桂系部队完全可以上来露个脸,在国际友人面前展示桂系实力,提高桂系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地位。所以,白崇禧认为桂系这时候作为生力军上来,投入战斗后就可以反攻日军,扭转战争走势。


在桂系部队上来之前,国军的作战方法是按照德国顾问的指导,后面上来的部队不直接投入一线战斗,而是不断补充到第一线的八十七,八十八,三十六等几个主力部队中去,这样可以把第一线部队用血汗换来的战斗经验最大化,避免后续部队重新熟悉敌人战法带来的无谓损失。

白崇禧不信这个邪,上来就要求第一线部队把阵地交给桂系部队,直接成建制进入第一线战斗。负责指挥的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也是桂系名将,但是在投入战斗之前,却没有做好相应的战场形势分析准备,也没有让基层干部到前面的部队中去了解敌人的战法,就两眼一抹黑直接进入了第一线。

桂系部队六个师还没有开始投入战斗,早上正在集结准备开始发动攻击,就被日军侦察飞机发现了,立刻指引炮兵进行急袭,同时飞机也分批次进行轮番俯冲扫射,马上就造成了严重损失,有的团直接伤亡过半,不得不退出战场。这一下,白崇禧白发现,不是中央军和其他地方部队不行,而是日军确实很厉害。


其余桂系部队仍然按照原计划,进入第一线阵地后不久,就开始发动攻击,并且向敌人阵地不断出击,但是因为缺乏炮火支持,火力无力压制对手,又是一马平川的地方,水网纵横,缺乏地形掩护,很快就造成了更大规模的损失,最终被日军赶下来了。而且日军一路追击,国军原来的阵地也有些地方被突破了。

幸亏胡宗南的部队和七十四军等部队还在第二线警戒,看到这种情况,马上冲上去击退追击的日军,稳住战线,同时马上将溃退下来的桂系部队收容起来。当然国军部队绝大多数是没有头盔的,而桂系部队却有头盔,被收容之后,大片桂系部队溃兵站在一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特别显眼,让白崇禧觉得脸上特别无光。

白崇禧本来想着要在国际舆论面前露个脸,展示桂系部队的实力,没想到最后却像《潜伏》中吴站长说的一样,露出了屁股。所以,白崇禧听到桂军惨败的消息后气的吐血。也是因此,到了徐州会战时,桂系第七军就只能缩编后担任防御任务,而无力担任更重要的打击兵团的任务。


萧武


说到国民党的王牌精锐部队、抗日铁军74军,不得不提副军长李天霞,与老上级王耀武是同窗,都是黄埔三期生。所谓成也74军、败也74军(整编74师),李天霞一生的兴衰荣辱都与74军息息相关。李天霞可以说是一位抗日名将,抗战期间参加过不少大小型正面作战,其战绩完全不亚于后来的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

自从李天霞投入到王耀武的起家部队补充一旅,也就是后来改编成的51师,便开始了辉煌的抗日生涯。首战淞沪会战担任第51师副师长兼153旅旅长,而此时的张灵甫正是李天霞手下的一名团长,李天霞率部与日军激战数日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随后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李天霞亲自上阵与日寇血战,部队损失惨重,最终寡不敌众而被迫撤出了战斗。

李天霞的成名战是在江西上高会战,当时已晋升为74军第51师师长,率部在鸡公岭与日军进行残酷的肉搏战,歼敌千余人并牢牢守住了阵地,为保证上高大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战后李天霞51师荣获第一号陆海空武功状,而74军荣获最高团体荣誉飞虎旗,也获得了“抗日铁军”的美誉,不久后,李天霞升任74军副军长,负责在贵州为军部训练新兵。

老上级王耀武升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后,按理说李天霞无论是在战功和资历上,都有资格胜任74军军长的职务。王耀武是一个非常能干和务实之人,曾征集74军三位师长的意见,但关键人物并不赞成李天霞担任军长职务,主要是看不惯李天霞生活上的“特殊化”,这个人就是58师师长张灵甫,曾是李天霞的直属下级,而老军长王耀武非常在乎张灵甫的感受。

因为张灵甫不仅能打而且不像李天霞有点桀骜不驯,王耀武在权衡利弊下,决定牺牲李天霞,调其任辖下的100军军长,74军军长的位置则由曾担任57师师长的施中诚担任。李天霞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间被调出了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74军体系,心中难免会有所怨恨,与张灵甫从此结下了恩怨,也为日后张灵甫兵败于孟良崮埋下了祸根。

抗日战争之最后一次大会战之湘西雪峰山会战,李天霞指挥的第100军再次立下了赫赫战功,率部在芙蓉山全歼了日军第109联队,而整个抗战期间,国军部队很少有全歼过日军一个完整联队的记录。战后,李天霞再度荣获陆海空武功状及各种勋章,唯一缺的就是国民党军中的最高荣誉勋章,即青天白日勋章。李天霞从淞沪会战至抗日最后一次大型会战,参加过不少大小战役,战功卓著,称为抗日名将不为过。

抗战胜利不久后,国民党进行了部队精编,李天霞第100军整编为第83师,而张灵甫74军被整编为了74师,被誉为蒋委员长的“御林军”,李天霞和张灵甫的地位相比,已经高下立判了。在内战期间,李天霞可谓出气不出力,开始打滑头仗了。鲁南会战期间,张灵甫的整编74师曾划给李天霞指挥,但是张灵甫自命清高根本不听从指挥,甚至向兵团司令打小包括,还要求脱离李天霞的管辖,最终汤恩伯硬是将张灵甫划给了黄百韬指挥,李天霞也因此对张灵甫咬牙切齿。

于是,李天霞开始踏上了“作死”之路,在张灵甫被围于孟良崮前,担任整编74师右翼安全任务的李天霞,为了抢功在不支会兵团司令汤恩伯的情况下,擅自向蒙阴进犯,一度令蒋介石十分恼火;当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轻而易举地切断了张灵甫与李天霞和黄百韬间的联系后,整编74师三万余人已经被华野如同铁通一般团团围在了孟良崮上。

此时的张灵甫已经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宁愿向远在百里开外的同窗老乡胡琏求救,也不肯向近在眼前的李天霞低头。眼看着“御林军”已经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蒋委员长才下了死令要求全力营救张灵甫,否则军法处置。走在“作死”路上的李天霞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便将手里可用的部队全部投入到解围的战斗之中。但为时已晚,当李天霞率部赶到孟良崮脚下时,张灵甫三万余人大军已经凉凉了。战后,李天霞因玩忽职守、救援不力被送上了军事法庭,离阎王殿只差一步之遥。


赛门之略


提及名将的“花样作死”,必须得说一下坑了大宋和大元两代王朝的范大将军!

此人是个奇葩,您看在网页搜索古代将领,名字后面要么被冠以名将、儒将等称呼,再不济也会标注一下是某朝将领,可是您要搜他的名字,后面居然带着十分醒目的四个大字:常败将军,您说说,这人得衰到什么份上?

可是,这厮的运气有超级好,简直好到爆,这么说吧,他总有机会率领超级庞大的水军去攻打超级重要的地方,结果每一次都能打出千古遗恨级别的大败仗来,此人正是宋末元初将领范文虎!

范文虎,江西丰城人,虽然超级不能打,但是人家娶媳妇娶的好,他岳父是大名鼎鼎的吕文德。吕文德在南宋晚期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武将,吕氏家族遍布朝野,尤其是前线守将,要么是吕家的亲属,要么是吕家的故旧,吕家势力之盘根错节让后来者都难以望其项背。

有了这层关系,范文虎的待遇能差的了吗?先是被授予黄州武定诸军都统之,继而一路提拔到殿前副都指挥使,这是禁军系统的二把手,武将混到这份上可以说都是出类拔萃的。想当年,名将刘琦以顺昌大捷打败金兀术的功劳,也不过才被授予都虞侯的职衔,范文虎有啥战功呢?啥也没有,宋史记载一片空白,就是靠着裙带关系上位的。就这种人,敢重用的脑子绝对有问题。

宰相贾似道就是脑子有问题那一类人,宋元开战,襄樊重镇被围多年,他不救援任由元军肆虐。等到实在瞒不住必须要救援的时候了,他又不好好选将,原本委任名将李庭芝全权指挥京湖战事,却又对李庭芝不放心。当时,范文虎正率领十万水师救援襄樊,这厮竟然置民族存亡于不顾,为了不让李庭芝染指他们吕氏一族的地界,这么看来吕文德的眼光还是可以的!他夸夸其谈向贾似道请命:“吾将兵数万入襄阳,一战可平(真敢说大话!),但愿无使听命于京阃(李庭芝),事成则功归于恩相矣”!

我范文虎率领十万大军救援襄阳,一站就能把元军打垮,唯一的请求就是不让李庭芝指挥我,如果此战大功告成,功劳就是您贾相公的!

贾似道于是允诺他单独作战,顺便监视李庭芝,范文虎倒好,自己领了独立作战的权限后,每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李庭芝屡次约他进兵,他都视而不见!(庭芝屡约进兵,文虎但与妓妾、嬖幸击鞠饮宴,以取旨未至为辞。)

等到不打不行了,范文虎才懒洋洋的进军救援,双方在襄阳城下的鹿门展开激战,宋军初战不利!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儿,毕竟双方加一块将近二十万人,前锋打个败仗太正常不过了,可是在范文虎眼里这不得了了,他的饭桶本色充分的显现了出来。初战不利,范文虎扔下部队就跑了,速度之快连自己的部队都追不上,服气不服气?身为统帅就算是逃跑,您倒是带着部下一块跑啊!十万水师,几千艘战船,失去统一指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这是南宋最后一支大规模建制的水师,被范文虎毁于一旦!

有时候我都怀疑这范文虎就是元军的奸细,因为不久之后他就投降了元朝,元军大都是蒙古草原上套马的汉子,对水战非常之不在行,当年打败宋军靠的还是南宋降将刘整训练的水师。刘整死后,范文虎竟然凭借着自己有统领大规模水师的经历被元朝统治者委以重任,所以说,元朝统治者脑子也有病,范文虎当家,房倒屋塌,这基本是铁的定律了,很快他就给元朝结结实实的上了一课!

元朝灭了南宋以后,放眼四望,没被征服的国家只有岛国小日本了,于是征讨日本的作战计划开始了!范文虎作为“水师宿将”,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为征东行省右丞,再次领兵十万,战船3500艘,征讨日本!可是,范文虎这厮既没有海上作战经验,也不懂海上常识,选在台风到来的日子出征日本,果然出海不久遭遇台风,战船折损过半,他自己也掉进了海里,本来用范文虎喂鱼正当其时,可惜被人给救起来了。

范文虎被救之后,大军聚集在鹰岛,虽然损失惨重但打起来还是没问题的,大将张禧建议范文虎学一学项羽,背水一战,肯定能击败元军!可范文虎是什么人啊?当年救援襄阳,前锋吃了败仗他都能抛下大军逃跑,这次可是掉海里差点丢了小命啊,他能有胆量背水一战吗?

不顾将士苦苦哀求,范文虎再次逃跑,同样是丢弃了数万大军。等日军攻打过来的时候,数万大军饥困交加早已丧失了战斗力,全部被日军俘虏,惨遭屠戮!

范文虎虽然在战场上每战必败,但在官场上却是当之无愧的常胜将军!不过才十几万条人命的些许小事么,岂能妨碍我们范大将军的锦绣前程?一代英主忽必烈出于调动广大汉人当汉奸、作走狗积极性的考虑,对这个一无是处的人渣极为器重。

真是应了那句话“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李老师历史课


拜为大将,为刘邦立下赫赫战功

韩信早年非常落魄,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于是他就去投奔刘邦,刘邦觉得此人稀疏平常,就只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

通过和萧何几次交谈,萧何觉得此人非平常之人,十分赏识他。可是刘邦却觉得这个小子没啥了不起的,韩信再次离开刘邦,重英雄识英雄的萧何胯下追韩信,并在刘邦面前极力举荐韩信,于是刘邦终于封了韩信为将军。

韩信果然没有让刘邦失望,战功赫赫

  • 睢水之战

韩信故意多设疑兵,陈列船只假意要渡河关,而伏兵却从夏阳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袭击魏都安邑。魏王豹大惊,引兵迎击韩信,韩信大胜,虏魏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

  • 井陉之战

韩信、张耳统兵几万欲过太行山井陉口进攻赵国。 赵王与成安君陈馀陈兵二十万在井陉口抗击汉军。韩信离井陉口三十里驻扎下来,半夜选二千轻骑兵,人持一面红旗,从小路来到山坡上伪装隐蔽起来,窥视赵军。另外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摆出只有前进而无退路的绝阵,都大笑不已。结果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河北省魏河)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 东进灭齐

韩信引兵东进击齐,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郦食其已说齐归汉。韩信听取了范阳辩士蒯通的话,趁齐军防备松懈,袭击了齐驻守历下的军队,一直打到临淄。 当韩信袭破临淄时,项羽闻讯遣龙且亲率兵马与齐王田广合力抗汉,号称二十万众。韩信巧施妙计,挥军猛烈截杀,杀死龙且。东岸齐、楚联军见西岸军被歼,四处逃散。韩信率军急渡水追击至城阳,楚兵皆被俘虏。齐王田广逃走不久被杀。汉四年(前203年)齐地全部平定。

  • 垓下决战

汉五年(前202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韩信乘势进攻,楚军大败,十万军队被全歼,项羽逃至东城自刎而死。

韩信花样作死

  • 自封为齐王

当时刘邦和项羽对峙的时候,蒯通说服韩信乘机自立,那样就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好歹也当个王,这样就不用受制于人了。

可是韩信却搬出一套虚伪的嘴脸,说自己受了刘邦的恩惠,不忍心背叛刘邦,其实真实的原因是韩信缺少了刘邦和项羽称霸天下的雄心和胆略。如果他真的是那么忠心于刘邦,就不会在攻下齐后,自立为王,还上报刘邦说:我就是假假当个王,好镇抚百姓,刘邦迫于无奈只好封他为齐王。

  • 多多益善,浮夸矜持

有次刘邦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刘邦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 刘邦说:“你怎么样?”回答说:“多多益善。”刘邦笑着说:“您为什么还被我辖制?” 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他的不甘心溢于言表,自然为日后的悲剧买下祸根。

  • 暗中勾结陈豨,准备谋反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韩信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息说:“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 陈豨说:“一切听任将军吩咐!” 淮阴侯说:“你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且你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 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

其实,以当时韩信的地位和局面要对抗已经稳坐江山的刘邦,简直是螳螂挡车不自量力。

  • 被擒身死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果然反叛。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 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何谋划,令人假说刘邦平叛归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萧何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少禾君


我觉得历史上最“作死”的两个名将分别是张飞和岳飞,这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名气很大,其次就是武功都很高强,但是他们最终都难逃一死的命运。其实他们之所以会死,和自己“作”的也有很大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说说张飞吧,要说起武功高强,那么他在三国时期绝对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他和吕布曾经在徐州大战一百多个回合都没分出胜负,可见他的武艺高超。但是张飞有个毛病,就是从来不善待下属,他不光对那些小兵拳打脚踢,即使是他的亲信,他也非打即骂。张飞死就死在了自己的亲信手上,睡觉的时候被亲信直接割了脑袋,张飞堪称作死的典范。如果他对下属稍微好一点,可能也不会落得这么个结局吧。

  说完了张飞我们接下来再说说岳飞吧!我们都知道岳飞是个精忠报国的大英雄,当时南宋大部分的军队都掌握在岳飞手中,由此可见宋高宗对于岳飞还是很信任的。当然岳飞也确实带兵能力很强,把金国打的节节败退。岳飞收回了很多北宋的失地,按说岳飞这么勤勤恳恳的为国效忠,肯定日后官越做越大,权力也会越来越大。但是不知道岳飞脑回路是怎么了,竟然打出了想要迎二帝的口号。这摆明了就是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想重新再弄出个皇帝来。高宗怎么能容忍这件事,所以后来岳飞才被十二道金牌和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给定了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