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幾個高糖量“偽裝者”一直被忽視

我們都知道,糖尿病人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糖果、冰激凌、奶油蛋糕等,否則血糖將會很不容易控制。很多注意養生的年輕人也會刻意避開一些含糖量高的食物。

一般來說,“糖”的範疇很大,碳水化合物進入體內都能轉化為各種各樣的“糖”分給身體供應能量。而這裡說的“糖”是“精製糖分”,大部分是白糖,來源於各種甜味的糖果、飲料、餅乾、麵包、蜜餞、奶和奶製品以及其他含糖分的小零食。這些精製糖分的能量很高,卻幾乎不含什麼營養素。

美國康涅狄格學院曾做過一個實驗,證實了高糖高脂食物的確會讓人上癮,而且糖比脂肪更容易讓人成癮。

幾個高糖量“偽裝者”一直被忽視

雖然甜食讓人心情更加愉悅,但是一旦對甜食上了癮,那就麻煩了。國際上的一些研究與調查證明,精製糖攝入過多與超重肥胖、糖尿病、提前衰老、痛風、不育等都可能有關。雖然這個研究還不是科學的結論,但是,世界衛生組織再次對糖的攝入量提出警示,建議成年人和兒童應將每天的遊離糖攝入量降至總攝入能量的10%以下,如果能進一步降低到5%以下或者每天大約25g—也就是6茶匙,對健康會更有益處。

但是,你可知道,有些食物雖然吃起來不甜,可實際上,含糖量一點也不低,這就是高糖量的“偽裝者”,它們的味道不一,但是含糖量卻絲毫不輸甜食。所以糖友們在吃東西之前,一定要了解這些會“隱身”的食物,以免對自己的健康造成影響。那麼到底哪些食物是藏糖高手呢?我們來一一揭開它們的真實面目。

首先第一個,就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番茄醬。番茄醬的配料中,除了水和番茄泥,含量最高的就是糖了,含糖量高的可達30%以上,一般的也得15%~25%呢。所以靠番茄醬獲得番茄紅素,遠不如吃西紅柿—例如西紅柿炒雞蛋、西紅柿疙瘩湯等來得營養又便宜。

幾個高糖量“偽裝者”一直被忽視

第二個是吃烤鴨的時候,一定會蘸醬。甜麵醬雖然製作的時候並不加糖,不過發酵過程中會產生一些麥芽糖、葡萄糖等。而以甜麵醬為主要原料製作的烤鴨醬等,除了本身甜麵醬中的這些糖之外,還會額外加入白砂糖,這導致烤鴨醬的糖含量也不低,例如有些烤鴨醬中糖的含量大概佔到了三分之一。

我知道烤鴨醬會有一些甜味,但是沒感覺它有那麼甜啊?

這就是一個關乎“甜與鹹”的秘密, 是“鹹”與“甜”可以相互抵消。理論上,在1%~2%的食鹽溶液中加入10%的糖,幾乎完全可以抵消鹹味。

第三,是還有濃縮果汁和酸味零食。

理論上,真正用新鮮水果壓榨分離而成、不含其他任何添加物的果汁叫100%純度果汁—也就是原果汁。不過在實際的生產中,直接壓榨的果汁會增加運輸和包裝的成本,所以往往將果汁先濃縮,加工時再加水還原到原果汁的比例,這種工藝製造的果汁也叫100%果汁,市面上大多數100%果汁就屬於這種,含糖量大概在10%。

幾個高糖量“偽裝者”一直被忽視

女孩子愛吃的,山楂片、話梅是典型的酸中帶甜的食物。道理也很簡單,山楂、話梅等果子本身有機酸含量特別豐富,為了平衡酸自然需要加大量的糖,如此口感才能酸甜適宜。像山楂片中的糖含量往往比山楂還高;而話梅中的糖含量也不示弱,一般的排在配料表的第二位,僅次於梅子。

事實上,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食品。

國家已要求所有預包裝食品,都必須在配料表中將所使用的原料按照添加量由高到低的順序標註出來,如此對那些含有“白砂糖、蔗糖、楓糖、黃糖、果糖、麥芽糖、果葡糖漿、澱粉糖漿、玉米糖漿、糊精、麥芽糊精”,且在配料表中排名比較靠前的食品我們就要當心。同時再結合“小框框”—也就是營養成分表,基本就可以判斷含糖量高低了。

含糖高也不是絕對不可以吃,關鍵是做到心中有數,控制總能量不超標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