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你所看過的電影中,哪部電影反讓你想反覆看?

梅花媽媽育兒


《勇闖奪命島(石破天驚)》 1996(導:邁克爾·貝)(主演:尼古拉斯·凱奇、肖恩·康納利、艾德·哈里斯)。此片超過國內電影30年以上,今天看這部片子還是完全大片。配樂極其震撼。個人看過這部片子50遍以上。

《戰爭之王(軍火之王) 》2005(導:安德魯·尼科爾)(主演:尼古拉斯·凱奇)。此片劇情特別寫實。

《黑客帝國123》1999-2003。哲學臺詞特別繞,特別繞。放著聽,當背景音就行。

《2012(2012世界末日)》 2009(導:羅蘭·艾默瑞奇)(主演:約翰·庫薩克)。末日片子裡特效最好的,沒事放著,感受末日氣氛。

《我機器人(機械公敵) 》2004(主演:威爾 ·史密斯、布麗姬 ·穆娜)。15年了這片子,現在看還是完全大片。沒事放著,感受AI進化的可能。

《尼羅河上的慘案》 1978。過於經典,配音也過於經典。

《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 1992。最好看的笑傲江湖。歌老彈老丁老掉牙嘍。

《城市獵人》 1993。個人最喜歡看的一部成龍電影。看過幾十遍,每次看都很開心。

《精武英雄》 1994。李連杰這部片子裡,動作凌厲瀟灑。感覺都是高手。

《鹿鼎記12》 1992。周星馳演的韋小寶是最經典的。

《死神來了12345》2000-2011。沒事就看看,各種意外。。。各種意外。。。


電影IT


看過的電影很多,無數看的電影顯得稀罕特別了許多,我最經常往復看的電影就是《阿甘正傳》了。最初看的時候,是班主任英語老師課堂上放給我們看的,一直記得他說了一句話:“我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領悟”。



阿甘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小鎮,天生智力低下,成長路上遭受了不少歧視,他的媽媽很偉大,這一路上都在給予他鼓勵,教育他,相信他。

一個單親媽媽,要承認自己有個不聰明的孩子,又要承擔照顧一個家的責任,真得很不容易,既要面對心靈上的孤單,又要面對照顧孩子長大的義務。

阿甘漸漸長大,走出小鎮,也走出媽媽溫暖的懷抱,孩子在外,媽媽一人在家,好在將房間租出去,陸陸續續有幾位客人才不至於太過孤單,可儘管如此,孩子終究是常年不在家,不論孩子在外參加了什麼戰爭,有沒有生命危險,媽媽全然不清楚,她什麼都做不了,也不敢去打擾他影響他,只能在家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等待著孩子的消息,可是,等到她頭髮發白,等到她病情嚴重實在等不下去了,才喚回來了阿甘,可英勇如她,面臨死神的降臨,依然安慰著孩子,告訴他:“死亡是生命的一件事,是我們註定要做的一件事”,面帶微笑,與世長存。



既然是電影,自然不會像普通人這樣,阿甘也不會淪為常人。都說傻人有傻福,其實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有“傻人”,才會一直不去計較付出,認定一件事便死磕到底,有時候,我們往往差的就是“堅持”二字,阿甘不管做什麼,都是拿出百分百的態度,善於發揮自己的特長,忠誠憨厚,使得他得到了一些偶然的機遇,也造就了他最後的成功。

結局並不是以為中的美好,結尾是阿甘在樹下,一人孤單的背影,他守護了珍妮這麼多年,珍妮也為他生下了兒子,倆人結了婚,原本以為便能一起養兒育女,結果珍妮沒多久也離開這世界。

啊甘其實是真的內心很孤單的,他已經賺了太多錢了,不需要為錢焦慮,閒來無事,就做做綠化,雖然有朋友,但終究不是親人也不是愛人,而自己唯一的親人,就是那個上小學的兒子,想說的話沒地方說,也不會有想去地方,因為,這個小鎮,是他從小住的地方,是和媽媽生存過的地方,也是很珍妮相遇的地方,他一定捨不得…

這部電影裡,很多臺詞都很經典,可以當作座右銘警醒自己,比如我最近用這句:你得丟開以往的事,才能不斷繼續前進。


談談影視君


我覺得值得反覆觀看的電影,首先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它是經典,啥叫經典?

百度上解釋是:經久不衰的萬世之作,後人尊敬它稱之為經典,經典具有典範性、權威性連個特徵。經典就是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最有價值的藝術作品"。

二是符合你的價值觀。

經典很多,但你不一定都喜歡。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燕瘦環肥,各花入各眼,就是這個道理,你的蜜糖,別人毒藥,這個不能強求。

我反覆觀看影片不少,次數最多的影片有《教父》系列和《肖申克的救贖》。

每當我遇到人生困境、走投無路或者迷惑不解時,我會找個時間,關掉手機,靜靜看完這幾部影片,然後,像加滿油的汽車一樣,再啟動,再出發,重新上路的我,每次都不一樣,每次,帶著從影片裡吸收新的東西出發。

《教父》系列,看似一部黑幫影片,實則是一部深刻探討人生哲理的影片,它把人生各種困境、麻煩、爭鬥設為黑幫之間相互爭鬥的背景,但這部影片沒有渲染暴力、兇殺等負面的價值觀,恰恰相反,它宣揚了重視家庭、懲惡揚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正能量。

舉幾個電影裡的語錄:

“如果你不和家人在一起,就永遠無法成為真正的男人”

“不要說不可能,沒有什麼不可能。”

“我相信友誼,並且願意首先表示出我的友誼。”

再說說《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被稱為一部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勵志影片,確實不為過。

我選了幾條几句電影裡的話,大家看看,有沒有感悟: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每個人都在忙,有的忙著生,有的忙著死。忙著追名逐利的你,忙著柴米油鹽的你,停下來想一秒:你的大腦,是不是已經被體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裡?”

“希望是件好東西,也許是世上最好的東西.好東西從來不會流逝”

強烈推薦大家看這兩部影片。

真的不錯


老張眼裡的人世間


高圓圓、姚晨和趙又廷主演的《搜索》。

片中高圓圓飾演一個身患癌症的美女秘書葉藍秋。

葉藍秋在某一次體檢中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後,情緒近乎崩潰的她,在公車上任性地拒絕給老大爺讓座,還跟老大爺頂嘴。誰知這一幕被記者拍了下來,記者添油加醋地報道這一事件,把葉藍秋推到了道德的對岸。

葉藍秋回到公司跟老闆借錢治病,老闆問起她發生什麼事了,她忍不住哭了,在老闆把肩膀借給她靠的時候,她沒有像往前一樣避開,而是靠在老闆的肩膀上痛哭起來。而這一幕卻被推門進來的老闆娘看到了,葉藍秋也因此被誤認為是“小三”。

老闆娘打電話到電臺爆料,隨之老闆娘的爆料,以前嫉妒過葉藍秋的人紛紛打電話到電臺,捏造她的各種醜聞,“小三”“墮胎”“勾引老師”“婊子”。

一時間,葉藍秋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癌症的打擊,一系列醜聞事件讓葉藍秋放棄了治療,她僱傭了趙又廷扮演的攝影師楊守誠保護她度過最後的這幾天。巧的楊守誠剛好是報道這則新聞的記者陳若兮(姚晨飾)的男友。

楊守誠答應了葉藍秋,在陪葉藍秋去白馬鄉的時候,楊守誠陪在葉藍秋身邊的事情被路人拍了視頻放上了網絡。楊守誠害怕了,他拒絕了,他說他女朋友誤會他了,他再也解釋不清了。

到這一刻,葉藍秋真正體會到了眾叛親離,她終於把那份癌症診斷書拿了出來,哭喊著:怎麼會解釋不清,我可以跟你去。我生病了,淋巴癌晚期,你拿著診斷書給你女朋友看就一切都清楚了。

直到拿出病例,到這裡,她才洗清了自己在楊守誠的心中的形象,電影的最後,葉藍秋自殺了,死後的她隨著病例的曝光,那些輿論加在她身上的子虛烏有的罪名也終於被洗清了。

輿論的可怕之處是,沒有願意去聽你背後的真相,大家只是抓住他們想辱罵的點,藉機宣洩自己的情緒。如果葉藍秋沒有患癌,也許即便她自殺,也洗不清自己那些無緣無故加在自己身上的罪名。

身為媒體,請時刻記住,你隨意寫下的每一個字,可以捧紅一個人,也有可能毀了一個人,身為網友,也請記住,你不分青紅皂白的隨意宣洩,可以成為殺人的利刃。

除了輿論的恐怖,這部劇還有一個令人心酸的點。陳若兮為趙守誠付出了一切,給他介紹工作,承擔房租,主動湊錢買房,最後卻依然留不住趙守誠的心,在得知葉藍秋自殺後,趙守誠發現自己愛上了葉藍秋,而陳若兮,這輩子都不可能比得上一個逝世的女人在他心目中的位置。

輿論的髒水,即便到死都很難洗清。

陳若兮“為趙守誠付出所有,卻依然留不住他”。

趙守誠直到真正失去了葉藍秋,才發現自己愛上了她,可惜已經太遲了。

這,都是這部劇也是我們人生中最悲哀的地方。





王小辭


我想每個人都會有將自己喜愛的電影一遍又一遍地看,因為每一次看都能給你不同的感覺,帶給你一種不同的時空享受。而我反覆看的電影這裡我要推薦的是《這個殺手不太冷》,這部電影真的太棒了,暴力動作的場景製作上非常完美,情感上瑪蒂爾達和利昂之間特殊的情誼也打動人心,電影各個方面的傳達都很棒,演員的演技也是無話可說,當時12歲的娜塔莉·波特曼在劇中飾演瑪蒂爾達,她的表演簡直太精彩了,動作表情與他人的情感交流表現地太完美了,讓·雷諾飾演的利昂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嚴肅而深思熟慮的角色,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殺手任務上,直到生命中出現了小女孩瑪蒂爾達才開始關注一些其他東西,他總是壓抑著自己的情感,這部電影帶給你的享受那絕對是印象深刻的!值得不止一遍地刷!


行走在陽光下的hero


倆片子:《兩杆大煙槍》和《偷拐搶騙》。

都是蓋裡奇的。無盡的笑料。看了很多很多遍,還會時不時翻出來看一下。











MasterDooku


《無名之輩》

《無名之輩》已可位列年度國產影片十佳。相比同樣取材現實的《我不是藥神》,該片的深度和藝術性猶有過之。多線敘事、黑色幽默、笨賊出沒……乍一看,與甯浩的“瘋狂”系列類似。只不過,甯浩追求更加極致的敘事,饒曉志更願挖掘寬廣的現實。

這種挖掘,可謂掘地三尺,而且滿懷悲憫。真正的悲憫,從來不是居高臨下,而是平等視角、同步共情。這部電影沒有上帝視角,沒有事後諸葛亮,沒有“何不食肉糜”的荒唐發問,沒有怒其不爭的道德自詡,而是和小人物們滾在一起,笑其所笑,哭其所哭。真正的現實往往泥濘。

生存、利益和權力,其實是每個人都在求的東西,習以為常不以為謬。只有在大屏幕前,看著這些小人物的疲於奔命,觀眾們在大笑之餘才能覺察荒謬,不光是他人的,也是自己的。如果僅僅表現荒謬,也就沒有了悲憫,電影中的情感同樣動人。

有愛情,卻是你死我活的生死戀,世俗不齒的出軌戀,高中男女的純情戀,還有笨賊和妓女出汙泥而不染的“高尚戀”;有親情,但卻又與徹骨傷害、粗暴虐待聯繫在一起;有友情,兩個笨賊的友情是鄉村義氣範,警察和保安的友情是相愛相殺範。或者這樣總結:無人不敗,有情則虐。這樣一個沉重的內核,卻能拍出喜劇效果,反差之下,其悲愈悲,其喜愈喜。演員優秀的輸出讓這部電影更具真實感,觀眾也心甘情願的被導演“揉搓”。

就這幾年現實題材的文本作品而言,比如小說,深度的新聞報道,其實不乏優秀作品。但就電影來說,實在是太過稀少。





李小熊的日常


韓國電影《陽光姐妹淘》是我為數不多重刷幾遍的片子,整部電影歡樂和悲傷重疊,現實和過去交叉,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關於青春的回憶,很羨慕她們的友誼,可以歷經多年還是美好如初。

娜美——女主角,回憶中的娜美可愛、犯二。現實中老公是個成功投資者,女兒高中,娜美自己出門專車接送。但是所有生活圍繞丈夫和女兒,為這個家庭付出,沒有獨立自我,常常迷茫。

夏春花——回憶中姐妹團老大,最霸氣的女子,保護其他姐妹,有主見,打架厲害。現實中是個癌症患者,一個比娜美老公還成功的女強人(片子快結束時才知道)

徐金玉——回憶中暴力女,常常喜歡揮舞著大棒子,其實是知識分子家庭。現實中家庭主婦,生活不是很好,婆家出氣筒。

福熙——回憶中是一個嬌滴滴的愛美女孩,夢想成為韓國小姐,家裡經營美髮店。現實中淪落為陪酒女,女兒送去孤兒院,生活真的很慘。

秀智——回憶中高貴冷豔的女子,家庭條件好,不過性格孤僻。外冷內熱,在學校經常偷偷吸菸,現實中生活的也很不錯,依舊美豔高貴。

黃真姬——回憶中滿嘴髒話的一個人,打架時秉著“能吵吵絕不動手”原則,信奉髒話天下無敵。現實中,絕不開口說髒話的一個淑女,嫁的老公條件很好,極力和過去滿嘴髒話的自己撇清。

金玫瑰——回憶中是姐妹團中最胖的,每天為她的雙眼皮奮鬥(每天都在努力貼出雙眼皮),現實中一個保險員,而且是一個業績低下,面臨失業的保險員。

整部電影就是回憶和現實穿插,有著青春期的各種回憶,組團打架、相聚旅遊、排演節目。

因為一個突發事故導致大家倉促分離,最後因為夏春花和娜美偶然相遇才開始他們25年後的再次相聚,而這次相聚,當年的“sunny”姐妹團只剩六個人。

夏春花在和娜美相遇時就說出在自己去世前最希望就是還能見到大家,拜託娜美幫她找到當年的姐妹們,在尋找其他姐妹過程中,娜美重新審視了回憶中的自己,重拾自信,變得越來越自我,而不只是一個家庭主婦。

電影最後大家聚在夏春花葬禮上,聊著以前的往事,當夏春花律師把她的遺囑宣讀時,更是片子的高潮,夏春花還是回憶中的那個老大,她把所有人都安排的好好的。才放心離開。給徐金玉安排一份工作(業績好公司就由徐金玉接手),給福熙母女倆一棟房子,滿足居住,還給她一家美容店。給金玫瑰所有自己公司員工的保險單,成功助力金玫瑰成為銷售女王。而夏春花自己公司還在繼續運營,福熙母女生活費以及女兒學費都有她的公司支付。最後將姐妹團組長這個位子交給娜美,希望以後姐妹團繼續相互扶持下去。

劇中時,大家按夏春花遺囑所願跳了那支高中時排練但是沒有機會表演的舞蹈——suuny

這部電影真的讓我感觸很多,有時候說不上來為什麼那麼喜歡,可能源於她們的青春,也可能是她們不畏時光的友誼。感謝生命中遇到如此好的電影。






倉鼠小顧


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是,前南斯拉夫電影《橋》片頭曲,啊朋友再見,也是我的最愛


夜色闌珊小魏


毫無疑問,那就是,中文名《肖申克的救贖》。IMDB250部經典影片排名第一,力壓《教父》、《辛德勒的名單》、《指環王》等等無數經典大片,可謂經典中的經典。

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 Frank Darabont執導,片子裡沒有什麼絢爛的高科技特效,單單憑藉著劇情和一干演員(蒂姆·羅賓斯 Tim Robbins 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等)的精湛演技,將本片演繹的精彩絕倫。

網路上各種影評已經將它從方方面面解讀的很透徹了,有興趣自己去搜索一下。

這部影片給我最大的收穫是HOPE,永遠不要放棄它;這個也許是普通的鳥兒和那種羽毛上沾著光輝永遠都關不住的鳥的根本區別。

不劇透,箇中滋味,自己看過就知道了。^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