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中国最有侠客精神的时代,人人追求尊严和平等,后来消失变为奴性

在《史记》这部伟大的史书里,《刺客列传》是其中最伟大的一篇之一,也是最让后世读者感动的一篇。司马迁用了浓墨重彩的笔法写了五个刺客的故事: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

中国最有侠客精神的时代,人人追求尊严和平等,后来消失变为奴性

按理来讲,刺客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职业,暗地里刺杀人的行为一般是比较阴险的,为人所不齿。但是,这几位刺客不仅受到了司马迁的热情赞美,他们的名字和故事更是被世代传颂。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要说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代表了中国人曾经拥有的侠客精神。在春秋战国时代,这种精神不仅仅是侠客们拥有,它更代表了当时中国人普遍的国民性。这些侠客体现了当时中国人的血性、勇敢、独立、平等、自尊,一诺重于生死,为了心中认为的争正义无所畏惧,赴汤蹈火,无视王侯,无视权力。

先秦时代的这些侠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独立,平等,自尊,无视权力。

比方说被后世传颂千年的荆轲。荆轲为什么要刺杀秦王?很多人说是因为秦王暴虐无道,荆轲要替天行道。其实完全不是,荆轲刺秦王只是为了报答燕太子丹。

中国最有侠客精神的时代,人人追求尊严和平等,后来消失变为奴性

荆轲刺秦王

史书里记载说,荆轲喜欢读书、击剑,胸有大志,游说过一些国君,却得不到重用。荆轲经常和高渐离一起玩音乐,一边唱歌一边泪流满面,跟高渐离感叹得不到明人的赏识。直到燕太子丹,他以极高的礼遇对待荆轲,不仅是物质上,精神上更是给予荆轲莫大的尊重。太子丹非常器重荆轲,有大事有求于荆轲时,必先躬身两拜,然后叩头以谢。

对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侠客来说,个人尊严超过一切。荆轲在太子丹这里感受到了莫大的尊敬和平等,所以他愿意为太子丹赴汤蹈火,肝脑涂地。后来太子丹才委托荆轲刺杀秦王,荆轲果断答应。《易水歌》里写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么壮烈,但其实对荆轲本人来说,这件事可能很平常,因为他在报答一个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人,他义无反顾。

中国最有侠客精神的时代,人人追求尊严和平等,后来消失变为奴性

再比如说豫让。别人问豫让,你在范家、中行家、智伯家都做过事,前两家被灭了你都不管,为何偏偏智伯被灭了,你要为他卖命复仇?豫让的回答很简单:因为范家、中行家对我都不够尊重,而智伯待我如国士,我就要以国士的方式来报答他。这段话就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出处。

豫让是帮智伯刺杀赵襄子。按后世的观点来看,智伯偏反派,赵襄子是正派,一个刺客帮反派杀正派,应该是留下恶名才对。但事实相反,豫让的行为青史留名。究其原因,并不是帮反派还是帮正派的关系,而是豫让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非常高的人格追求,他非常在意自己的尊严和平等,他不希望别人按照等级来划分自己,把自己看作低人一等。而智伯给了他最高的礼遇,他就报以忠诚和情义。他们非常独立,没有谁能命令他们干什么,给了他们尊严和平等的人,他们愿意为之赴汤蹈火。

中国最有侠客精神的时代,人人追求尊严和平等,后来消失变为奴性

先秦时代侠客的精神也代表了那时全体中国人的性格状态,勇敢,进取,自尊,平等。那个时代没有皇帝,没有专制统治,那时的中国人和后来的中国人完全不同。

那么后来的侠客怎么样了呢?《水浒传》和《三侠五义》就是后世侠客最佳写照。《水浒传》里不少人都是侠客出身,劫富济贫,每个人心中有自己认为的正义,这样的性格非常鲜明,也是上半部《水浒传》之所以精彩的原因。可是到了下半部,纷纷接受招安,愿意依附权力,侠客精神全部丧失。所以金圣叹的名言说,《水浒传》只有前70回,后50回里所有人都丢失了他们的性格和精神,根本不是《水浒传》了。

再比如《三侠五义》,里面的侠客简直是侠客界的耻辱。这些侠客见到达官贵人,一口一个自称“罪人”,以靠近权力为荣,不仅没有了独立,尊严也被他们自己放弃了。所以鲁迅说,《三侠五义》里的那些侠客,表面上是侠客,实际上是奴才。

中国最有侠客精神的时代,人人追求尊严和平等,后来消失变为奴性

而明清时代的这些侠客们,他们身上反映的也恰恰是那个时代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性格,胆小,消极,奴性,被随意践踏尊严。这样的国民性格放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无法想象的,这样的侠客、这样的中国人放到春秋战国时代,绝对是会被鄙视瞧不起的。

像荆轲、豫让这些先秦时代的侠客们,之所以在后世受到极大的推崇,正是因为后世的中国人身上看不到这样的精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