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霍去病遭新版教科书删除,别让后人只从“历史剧”中学习历史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历史教科书的改革问题可谓是引起不小的波动。从早先的“五胡乱华”改为“少数民族南下”,又有卫青、霍去病等风云人物被移除教科书。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霍去病遭新版教科书删除,别让后人只从“历史剧”中学习历史

为什么要删除这类英雄人物?因为匈奴原本作为夏朝的后裔,本为华夏的一部分。汉朝与匈奴开战属于国家内战,而卫青、霍去病等人也算不得民族英雄,所以要删去。这样做有利于民族的团结,此外,也是对学生们的“减负”。

霍去病遭新版教科书删除,别让后人只从“历史剧”中学习历史

想来大汉王朝四百年,对后世中国影响如此深远,往后也只会在历史书上占据一段之地吧。或许后世人不懂的汉服为何物,亦不懂自己为何称汉族。再往后,更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泱泱华夏,诞生了多少英雄豪杰。想起前些日子曝出兰州“霍去病”雕像被人们当做“去病”良方,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如果是摸扁鹊,华佗雕像或许可以理解。但是摸霍去病,却只因名字中存在“去病”两字。

霍去病遭新版教科书删除,别让后人只从“历史剧”中学习历史

霍去病何许人也?西汉名将,名垂青史之人也。初出茅庐便率八百骑兵直捣敌军腹地,歼敌两千余人,一战成名。往后更是带领大军深入漠北,驱逐匈奴,封狼居胥。从此,“封狼居胥”成为古代武将的最高成就。关于霍去病的成就,哪怕两千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仍是让人热泪盈眶。

霍去病遭新版教科书删除,别让后人只从“历史剧”中学习历史

霍去病的影响远不止这些。正因为霍去病、卫青加上整个汉朝的努力,河西走廊才得以解放,才有了后来的丝绸之路。他们开拓了中国的版图,他们不是历史上那些泛泛无名之背。

霍去病遭新版教科书删除,别让后人只从“历史剧”中学习历史

为什么学生会觉得历史是一种负担?在我认为,当代学生并不是讨厌历史,而是讨厌这种传输方式。为何《国家宝藏》大火,正是因为它换了一种学习历史的方式。我相信观看这类节目的大多是青少年,但当国宝出现,弹幕清一色齐刷“表白国宝”、“古人真是太伟大了”、“厉害,厉害”,还能说明他们讨厌历史吗?

霍去病遭新版教科书删除,别让后人只从“历史剧”中学习历史

举例说明,在国家宝藏中出现的“曾侯乙编钟”。如果是教科书,会一句话概括: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演奏乐曲。配图“曾侯乙编钟”,要求学生记住这个名字。“曾侯乙”三个字只怕是下课就忘。但是这个节目就不同,他讲述了“曾侯乙编钟”前世今生,用精彩的故事演绎。结尾还用编钟演奏著名民歌“茉莉花”,那一声声清脆的打击声,无不让人陶醉其中。能让人在公屏打出:如果我在古代当皇帝,我将会是个昏君。

霍去病遭新版教科书删除,别让后人只从“历史剧”中学习历史

历史,不是用来挑起矛盾,而是能让我们得到信仰。当国家遭受入侵时,能让我们想起先辈们的光荣。想起卫青、霍去病,想起岳飞、韩世忠这类不是“民族英雄”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