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殷夫小传: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1909年6月11日】 殷夫小传: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殷夫小传: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爱护自己的大哥】

1909年6月11日,殷夫出生于浙江象山县,原名徐孝杰,父亲早亡。他的大哥叫徐培根,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是国民党军官,后来到台湾被晋升为二级上将。

殷夫14岁时,大哥徐培根把他接到上海,考入上海民立中学,开始学习创作诗歌。1926年(17岁),跳级考入上海市浦东中学高二就读。在学校期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7年四一二政变爆发,国共关系破裂,殷夫的身份泄露,被捕入狱。三个月后,才由大哥营救出狱。

殷夫小传: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殷夫的大哥徐培根)

【人人皆知的名言】

出狱后,他进入同济大学预科学习德文。期间,在德国的大哥给他寄来德文学习资料:一本《裴多菲诗选》。

殷夫爱不释手,将其中的一首诗翻译成中文,写在了封面。这首诗叫《自由》,他写到: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这首诗,后来成了人人皆知的名言。

殷夫小传: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同济大学殷夫的纪念雕像)

【别了,哥哥】

1928年,他加入中国两大革命文学团体之一的太阳社(另一个是创造社),与阿英、蒋光慈等人相识。随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夏天,他再次被捕,大哥又将他营救出来,送回老家避难。

1929年,他与家里断绝关系,返回上海。失去了经济支持,他一度流浪街头。在纪念“四一二”两周年这天,他毅然写下了《别了,哥哥》这首诗。诗中写到:“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殷夫小传: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位于上海虹口区四川北路的太阳社旧址)

【让死的死去吧】

6月,在投稿时,他与鲁迅相识,得到了鲁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不久,他在组织丝厂罢工斗争中第三次被捕。关了几个月出狱后,他负责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列宁青年》的编辑工作,继续革命活动。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殷夫是发起人之一。他在《萌芽》、 《拓荒者》、 《巴尔底山》等左联刊物上,发表了《血字》 、《五一歌》 、 《让死的死去吧》等著名诗篇。

鲁迅称赞说:“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殷夫小传: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左联的旗帜鲁迅)

【忍看朋辈成新鬼】

1931年1月17日,他在上海东方旅社参加党的会议时,被英国巡捕逮捕。2月7日,被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杀害于上海龙华荒野,年仅22岁。他与同时牺牲的柔石、胡也频等人,一起被称为“左联五烈士”。

鲁迅得知殷夫牺牲后,愤怒地写下:“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两年后,他又写下了不朽名篇《为了忘却的纪念》,深沉悼念这个只有20多岁的年轻人。

殷夫小传: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左联五烈士塑像)

(本文是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45篇作品,营员“蓦然回首”的第8篇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