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我党居功至伟的他去世后,毛主席亲自守灵并题联、抬柩、题碑

1931年2月7日深夜,在上海市郊龙华,24位革命者被秘密集体枪杀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院内的荒地上。他们是:林育南、李求实、何孟雄、龙大道、欧阳立安、恽雨棠、李文、王青士、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罗石冰、阿刚、汤士伦、汤士佺、彭砚耕、费达夫、蔡博真、伍仲文、李云卿、贺志平、刘争、刘贞。

其中的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就是鲁迅先生那篇《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歌颂的左联五烈士。

此24位烈士的为首者,是我党早期的杰出领导人,时任中共沪东区委书记,全国总工会秘书长林育南。 

林育南这个名字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熟悉了,但他的堂兄堂弟都是党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堂兄是曾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的林育英(张浩),堂弟是开国元帅林彪。

林氏三兄弟是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林家大塆村人,他们共同的私塾老师李卓侯是“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的父亲,早年参加过同盟会,还曾与孙中山、黄兴等人多次聚首,其思想开放,学识渊博。   

林育南小林育英2岁,长林彪8岁,和林育英同一曾祖父,和林彪同一祖父。

林育南是三兄弟中第一个参加革命的,并引导堂兄林育英、堂弟林彪走上了革命道路。

林育英早在1922年2月就入党了,入党介绍人是恽代英与林育南。他曾赴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回国后担任过中共满洲省委书记。1933年1月,林育英再赴莫斯科,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 

1935年,早已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共产国际指派他回国与中共中央接洽。

林育英化名张浩,由外蒙入境,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在瓦窑堡见到了毛主席及弟弟林彪。

凝聚我党居功至伟的他去世后,毛主席亲自守灵并题联、抬柩、题碑

左起为林彪、张浩(林育英)、毛主席

林育英的到来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共中央由此与共产国际恢复联系,林育英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随后在1935年12月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林育英向大会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内容,为之后的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奠定了思想基础。

1935年12月底,中央决定,由林育英作说服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北上的工作。张国焘已在四川理番县卓木碉另立的“中央”,毛主席知道,张国焘比较听共产国际的话,由林育英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做张国焘的工作是最合适的。

林育英接受了任务,并致电张国焘,说明共产国际“派我来解决一、四方面军的问题”,“我已带有密码与国际通电,兄如有电交国际,弟可代转”。

张国焘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我的回忆》中也说,他对林育英“极为看重”。1936年6月6日,张国焘被迫宣布取消第二“中央”。8月3日、9月3日,林育英、毛主席、张闻天、周恩来、博古又联名给朱德、张国焘发电,欢迎他们前来会师,并派林育英亲自到前方去接。就这样,张国焘终于到了陕北。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即115师、120师、129师。林彪为115师师长,林育英为129师政委。

毛主席不无调侃地对他们说:“假如林育南还在,干脆八路军这三个师都由你们林家包了。”

1938年春,林育英由于伤病被调回中央,接替他职务的是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

1941年8月,他的病情恶化,又被送往延安中央医院抢救。

1942年3月6日,林育英在延安中央医院逝世,享年45岁。

治丧期间,毛主席、朱德、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轮流为他守灵。

毛主席还为他题写了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

凝聚我党居功至伟的他去世后,毛主席亲自守灵并题联、抬柩、题碑

3月9日,在林育英下葬时,毛主席、朱德、任弼时、徐特立等亲自把林育英的棺柩抬到安葬地,毛主席还为他的墓碑题写“张浩同志之墓”。

毛主席为人守灵、并题写挽联、抬柩、题碑,是其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足见林育英的贡献和影响之大。

凝聚我党居功至伟的他去世后,毛主席亲自守灵并题联、抬柩、题碑

林育英之子林汉雄曾任国家建材局局长、建设部部长。

林汉雄的妻子是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项英之女项苏云。(刘继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