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坐忘論斷緣第二》:斷絕塵俗,清靜無為,智慧漸開,心不迷茫

《坐忘論斷緣第二》:斷絕塵俗,清靜無為,智慧漸開,心不迷茫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白雪乾金飛瓊苑,黃芽坤土發玉園。”大家好,我是白雪黃芽。

《坐忘論》唐朝著名道士司馬承禎所著,主要內容是闡述道家修煉的方法,今天與大家分享《斷緣第二》,斷絕一切塵緣,不為世俗所累。作者認為要想得道成仙,必須斬斷塵緣,做到清靜無為,這樣就能心靜體安,為進入坐忘境界進一步打好基礎。

《坐忘論斷緣第二》:斷絕塵俗,清靜無為,智慧漸開,心不迷茫

斷緣者,謂斷有為俗事之緣也。棄事則形不勞,無為則心自安。恬簡日就,塵累日薄,跡彌遠俗,心彌近道,至神至聖,孰不由此乎?故經雲:“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

所謂的“斷緣”就是指斷絕為了名利而終日忙碌的俗事之緣。拋棄世俗事務,那麼身體就不會勞累,做到清靜無為,那麼心情就會安寧。恬淡簡樸的生活習慣一天天形成,塵世間的拖累就會一天天減少;行跡越來越遠離世俗,思想就會越來越接近大道,那些至神至聖的得道之人,哪一位不是因此而成功的呢?所以道經上說:“閉塞自己的耳目口鼻,關閉那慾望之門,終生不會遭受痛苦。”

《坐忘論斷緣第二》:斷絕塵俗,清靜無為,智慧漸開,心不迷茫

或顯德露能,來人保己;或遺問慶弔,以事往還;或假修隱逸,情希升進;或酒食邀致,以望後恩。斯乃巧蘊機心,以干時利,既非順道,深妨正業。凡此之類,皆應絕之。

有的人宣揚自己的美德,炫耀自己的才能,以此來籠絡人心,保護自我;有的人忙於送禮慰問、慶賀弔唁,尋找事情與人交往;有的人假借隱居修道的途徑,實際上是想借此升官發財;有的人安排酒食邀人赴宴,目的是貪圖別人以後的回報。這些人都是內含投機取巧之心,以追求眼前的利益,這些做法既不符合大道,又嚴重地妨礙了他們對大道的修習。所有這一類的行為,都應該清除掉。

《坐忘論斷緣第二》:斷絕塵俗,清靜無為,智慧漸開,心不迷茫

故經雲:“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我但不唱,彼自不和;彼雖有唱,我不和之。舊緣漸斷,新緣莫結。醴交勢合,自致日疏,無事安閒,方可修道。

因此道經上說:“開放自己的耳目口鼻以達到博見多欲,想成就一番世俗的事業,這是終身不可救藥的。”只要我自己不主動提倡做事,別人自然不會前來應和;即使別人有所提倡,我也不去應和他,舊的塵緣就會逐漸斷除,新的塵緣也不會產生,酒肉之交、權勢之友自然會一天天疏遠。做到了安閒無事,才可以修習大道。

《坐忘論斷緣第二》:斷絕塵俗,清靜無為,智慧漸開,心不迷茫

故莊子雲:“不將不迎。”為無交俗之情故也。又云:“無為名屍,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知主。”若事有不可廢者,不得已而行之,勿遂生愛,繫心為業。

因此莊子說:“既不去主動送走萬物,也不去主動迎來萬物。”這就是因為已經沒有與世俗交往的念頭了。莊子還說:“不要做虛名的傀儡,不要做智囊,不要被俗事加重自己的負擔,不要被聰明才智所主使。”如果遇到非做不可的事情,那麼就以一種不得已的態度去做它,但不要因此而產生愛惡之情,從而把這件事情記掛在心裡以形成惡業。

天地間大道,悟者自得,盼與之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