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农民无意中 “点燃”二战最后一役的“导火索”

多年来,史学家们习惯于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定在日本天皇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天,即1945年8月15日。而后人研究发现,1945年8月30日才是战争真正结束的时间,并且在此之前的数天内,发生了一场规模宏大、场面壮烈的要塞争夺战。这场争夺战的“导火索”却是一个当地农民无意中“点燃”的。

农民无意中 “点燃”二战最后一役的“导火索”

1945年8月9日,从凌晨1时开始,强大的苏联红军在大炮和飞机掩护下,全线向中国境内的日军发动进攻。苏联麦列茨科夫元帅统帅的远东第一方面军以3个多兵种合成集团军、一个机械化军组成的东路军主力,从苏联海参崴、双城子方向向牡丹江、吉林方向实施突击。多路攻击,快速前进的军事行动对占据中国东北地区的日军进行了分割行动,迫使日军防御体系支离破碎,各自为战。

农民无意中 “点燃”二战最后一役的“导火索”

由于苏军战前侦察情报工作不细,投入战斗仓促,加之对我国境内的地形不熟,日军防御地域隐蔽性强等原因,黑龙江东宁境内日军第132旅团第783大队近两千人得以隐蔽下来。

农民无意中 “点燃”二战最后一役的“导火索”

1945年8月11日,被当地人称为“张大胆”又略有点文化的张福忠到高丽庙子大营去捡战场上的破烂。他拿着一把破旧日军战刀到处挑来戳去,企图寻找值钱的东西。在一片废弃的建筑中,他一不小心挑开了一处日军伪装的枪眼兼通气孔,发现了一群手端刺刀枪的日本兵,吓得撒腿就跑,并向驻扎在石门子的苏军报告了这一情况。

农民无意中 “点燃”二战最后一役的“导火索”

8月12日,苏军第一方面军后续集团军部队以及从老黑山追击日军的苏军某部,奉命围歼张福忠发现并报告的漏网日军要塞。苏军首先以强大的火箭炮群对日军阵地进行炮火打击,空军一百七十多架次飞机的交替轰炸,使敌军阵地变成一片火海。由于日军要塞工事坚固,苏联红军的火力打击几乎没发挥什么作用,又由于苏军过于轻敌,组织了数次攻击均未打进去。垂死挣扎的日军,依托坚固阵地进行拼死抵抗。一个堡垒被突破了,他们马上组织火力加人墙的方式又封住了口子。用己方战士尸体垒起的堑壕,黑血遍地,臭味满天。苏军攻击部队一拨拨冲上去,又一拨拨退下来。活着的人只有利用夜暗,抢回死去的战友的尸体。临时野战医院已超限度接收伤员,只得通过征集的数百名老百姓前送后运,没日没夜地忙活。仗打到第17天,苏军已阵亡一千五百多人,日军猫在洞子里还是死不投降。看来强攻解决不了大问题。

农民无意中 “点燃”二战最后一役的“导火索”

苏军上级决定从延边叫来投降的日军第三军后勤参谋河野贞夫中佐劝降。通过三天的劝降,要塞内的日军才答应向苏军投降。投降的日军有八百多人。那些日本兵抬着伤兵、排着队从洞里走出来时,有的喊着,唱着,一点也没有战败的样子。一个日本官儿用中国话向看着他们的中国老百姓嚣张着:“大日本帝国,还要回来的。”

农民无意中 “点燃”二战最后一役的“导火索”

这场战斗发生在日本宣布投降前后,本是可以避免的,如苏军可以用围而不攻战术来消磨敌军斗志,损耗其给养,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可苏军偏偏选择了强攻的作战方式,使本不知日本已投降真相的日军只好拼命抵抗,造成苏军一千多名年轻战士牺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