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年有两个韩信,另一个人是啥情况?

军统60


确实汉初有2个韩信,为了区分开来,一个叫韩信,一个叫韩王信。一个是军事家,一个是诸侯王

先说韩信,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军事家 。淮阴人 ,早年穷困潦倒,母亲去世都没钱办丧事。后又去南昌亭长家蹭饭几个月,亭长媳妇嫌弃把他赶跑。韩信去河边钓鱼,蹭河边洗衣服大妈的饭几十天。在淮阴城受一个屠夫的胯下之侮。


项梁起兵反秦,他就去投奔项梁,后项梁战死,他在项羽手下做郎中,多次献计项羽不得重用。于是投奔了刘邦去了蜀地,当了个管仓库的小官。有一次犯法了,差一点就问斩,夏侯婴救下他又举荐他做了管粮食的官员。后来得到了萧何的赏识,萧何举荐他,依然得不到重用,只好当了逃兵。于是有了月下萧何追韩信的典故。


追回来韩信,萧何坚持举荐他,刘邦拜他为大将军。然后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拿下三秦,夺取关中之地。东出虏魏豹,灭魏国。灭代国,在井陉背水一战破赵国,杀陈馀,活捉赵王歇。劝降北边燕国。刘邦派郦食其劝降了齐国,韩信趁其不备灭了齐国。后又破龙且20万大军。垓下之战合围楚军,项羽兵败自杀。然后刘帮夺他兵权,封他为楚王。收留项羽手下败将钟离眜,被人告发谋反,降为淮阴候,又与钜鹿太守陈豨密谋造反,最后萧何与吕后设计杀害了一代军事天才韩信。真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又一个是韩王信,破落贵族出身,韩襄王的庶出孙子。自然他年少时吃饭不成问题。起初有个韩王成在项梁的的帮助下复国,项梁战死后,韩王成投奔了楚怀王,就没韩国了。张良以韩国司徒的身份在韩国故地收留了韩王信,跟了刘邦,然后跟刘邦去了汉中。刘邦令他去韩国故地,打败了项羽封的韩王郑昌,刘邦封他为韩王。跟着刘邦平定了天下,刘邦正式封他为韩王,第二年刘邦后悔,让他去了太原以北的地方立国,防御匈奴。那时候匈奴非常强大,围了韩国都城马邑,于是投降匈奴。后来匈奴派他领兵攻打太原,被汉将军柴武斩杀死了。


一起侃历史


西汉初确实有两个韩信,一个是我们最熟悉的层十面埋伏包围项羽的韩信,一位是曾经的韩国贵族后裔,后来投降匈奴的韩信,为了区分两个人,史籍常称为韩王信,顺便提一提,韩王信的两个曾孙韩嫣与韩说,都是汉武帝的“宠臣”

幸运+项羽的愚蠢捡来的韩王

韩王信是韩襄王庶出的孙子。

反秦时期,项梁立楚怀王后,其他几个国家,燕赵齐魏都有人复辟称王,唯独韩国没有。五氏相韩的张良劝说项梁复韩国立韩王,就选中了横阳君韩成为韩王。可惜韩王成着实没什么能力,带着项梁给的士兵打下几座城池又被夺了回去,后来又没有追随项羽入关,给自己埋下祸患。

至于韩信此时只是在张良攻下韩国旧地时得到的一员大将,率领士兵跟随着刘邦攻入武关灭秦。

项羽分封时,以韩王成没有功劳,不让韩成就国,后来又因为张良曾追随刘邦杀了韩成,让张良彻底倒向刘邦。

一心想要回来争夺天下的刘邦就派韩信(韩王信)进攻韩国故地。面对刘邦兵锋所指,项羽选择了哪位高人来抵挡呢?

郑昌!项羽封郑昌为韩王。

这位郑昌何德何能担此重任?其实没什么才能,郑昌曾经是秦国吴县县令,不过跟项羽关系很好,时常追随左右。

这位以私情上任的韩王自然没能力阻挡刘邦,被韩信击败投降,刘邦就封韩信为韩王,募集统领韩国旧地士兵。

因为猜忌被调离封国,派去抵抗匈奴;

韩王信本身勇武,所在封地又“皆天下劲兵处”,所以汉高祖为了自身安全就像调离韩王信的封地。

所以刘邦就下诏让韩王信都晋阳,到太原以北防御匈奴,韩王信也知道刘邦的意思,所以主动请缨,“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

于是韩王信就从中原之地跑到了大汉北疆看大门去了。本来以韩王信的能力,倒也没什么,可惜韩王信与大汉都遇到了看成匈奴最杰出的单于——冒顿。

投降匈奴,成为匈奴寇边的将领之一

某年秋天,冒顿率大军围困韩王信,韩王信没有坚守,最后几次遣使求和,而前来救援的汉军疑心韩王信与匈奴有勾结,刘邦就下诏责备韩王信。

诏书一下,韩王信怕被刘邦杀了干脆投降匈奴一起反攻汉朝。不过在刘邦亲自带兵反击下,匈奴与韩王信屡战屡败,如果不是白登之围,也许韩王信就被刘邦亲自斩杀。

白登之围后,匈奴与汉朝两边修兵,而韩王信无法再回到故国,成为冒顿手下将领,率领匈奴士兵不时侵犯汉朝边境。

挑动陈豨造反,最终死于柴武之手

韩王信投降匈奴后,又去游说陈豨。

陈豨年轻的时候崇拜信陵君,自己也喜欢养士,门客众多,这就被一些有心人怀疑。韩王信就以刘邦多疑来挑动陈豨造反,恰好刘邦也在人的告发下,派人调查陈豨及其门客,果不其然,里面有不少违法乱纪的事情,这引得陈豨害怕,直接造反了,最后被樊哙的手下给斩了。

汉十一年,韩王信又率领胡人骑兵驻扎到参合,抵抗汉朝军队,汉朝刚武侯柴武率军对战并且给韩王信留下一封劝降说。

但是韩王信明白自己已经没有回头路,就回了一封信说,曾经荥阳之战,被项羽打败而投降遭囚禁,这是我的罪行一;匈奴侵犯,我没有坚决抵抗,反倒投降这是罪行二;现在又为胡人领兵与你作战这是罪行三,文种范蠡没有罪还被杀了,何况我有三条大罪,所以咱们还是战吧!

遂战。柴将军屠参合,斩韩王信。

韩王信能在汉初分封诸侯,可见其能力也绝非一般,可惜结局落得投降胡人,身死。更悲剧的是,同时期还有一位韩信,名气之盛,旷古烁今,以至于韩王信被彻底掩盖。

提起韩信都知道淮阴侯韩信,少有人想到还有一位韩王信。


妖鬼杂谈录


如题目所说,西汉初期有两个韩信。

一位是人们熟知的军事天才韩信,另一位是秦末汉初异姓王之一的韩信(战国韩襄王庶孙)。

项羽废杀韩王韩成,封自己的亲信郑昌为韩王。

汉王刘邦讨伐项羽时,派韩国太尉韩信攻打郑昌,郑昌投降,刘邦就封韩信为韩王,为避免与名将韩信混淆,史称韩王信。

刘邦击败项羽之后,建立汉朝当了皇帝,开始收拾几个异姓王。

韩王信封地在颍川郡一带,王都是阳翟(今河南禹州)。

阳翟地处中原腹地,刘邦担心韩王信日后会构成威胁,便以防御匈奴的名义,把韩王信迁到太原郡,定都晋阳(今山西太原)。

韩王信不傻,知道刘邦不信任自己,便上书说晋阳离边疆太远,不利于守卫,请求把王都迁到更北方的马邑(今山西朔州),得到刘邦批准。   

韩王信与匈奴交战,败多胜少。

公元前201年秋,匈奴冒顿单于亲率十万大军围攻马邑,韩王信多次派使者向匈奴求和。朝廷怀疑韩王信暗通匈奴,下诏责备。韩王信担心被问责治罪,干脆以马邑之地投降匈奴。随后韩王信与匈奴联军挥师南下,进入雁门关,攻下太原郡。

可怜堂堂王孙、一方诸侯为了一己私利沦落成异族的帮凶。

公元前196年,汉朝棘蒲候柴武率军击败韩王信的叛军,斩杀韩王信。


三十年后,韩王信的幼子韩颓当和长孙韩婴率领部下回归汉朝。

上一辈人的恩怨已经了结,汉文帝刘恒封韩颓当为弓高侯,韩婴为襄城侯。


余明讲历史


在西汉初年,是有两个韩信,但是准确的说,一个是韩信,另外一个是韩王信,一个是汉初三杰之一,汉军大将军,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的韩信。

另一个是则是西汉初年的异姓诸侯王,韩信,他是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的庶孙,后人们为了避免与同名的名将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因此西汉初年的两个韩信还是比较好区分的。

说起韩王信,虽然他虽然没有战神韩信,那样有名,但是其也是在秦末汉初这段历史里,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的历史人物。

韩王信是原来韩襄王的庶出孙子,可谓是一个没落的皇室子弟, 到了项梁拥立楚王的后代楚怀王的时候,刘邦带军队进攻阳城,命张良以韩国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韩国原有地盘,因而得到韩信,任命他为韩国将军,带领他的军队随从刘邦进入武关。为楚汉战争贡献了一份力量。

等到了天下统一的时候,汉高祖刘邦认为韩王信的封地是战略要地,再加上这个时候,韩国的都城马邑被匈奴包围了,因为韩信屡次向匈奴求和,导致了朝廷怀疑其有异心,因而如此,韩信起兵反汉,投靠匈奴。最后在一次带兵攻汉之时,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

和战神韩信的下场都是想被斩杀了,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朋友们,对于韩信,你们有什么看法吗、欢迎您的留言。


阅览古今事


韩信,韩襄王庶孙,刘邦入关中是跟随之,还定三秦后以韩太尉略韩地,被立为韩王,刘邦称帝后移封至代地,后投降匈奴,在于汉军作战中被斩杀,其子孙在孝文朝归国被封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