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粽情端午”——你的家乡有哪些端午习俗?

楚楚的非遗


在广西南宁,端午节也是要赛龙舟、吃粽子、喝八宝粥,品雄黄、点朱砂、挂艾叶的。

南宁的粽子已经不是原来单一的肉粽了,发展出透明、水晶等很多品种,让你爱吃到不行。

如果想更清楚的知道相关习俗和活动,可以看看这一场活动,在南宁最具文化气息的先贤圣地—孔庙,遵循最传统的仪式,举办了一场“五月五·只为爱”端午文化系列活动——爱的传承,让到场的宾客体验了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美好的历史沉淀。


“五月五·只为爱”端午文化系列活动——爱的传承主题活动在南宁孔庙广场举行

参加活动的宾客全部换上了汉服,敬先贤祭孔圣。

踏着特别的步伐进孔庙

古先贤的文化感召着我们,洗涤着我们的灵魂,怀着感恩的心,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进状元门

过状元桥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起源于中国。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上香

献花

粽子必不可少

二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走来,他那爱国情杯、浪漫诗篇,已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

主持人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之外,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给我们后人留下高尚节操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学佳作。在饱含圣贤灵气的孔庙现场,在场的各位嘉宾一起诵读《离骚》片段。

 《离骚》是一部反映作者屈原生平,以及抒发爱国情操的传世珍品,我希望在场的朋友们能够通过对《离骚》的理解,通过我们本次的系列活动,去加深培养我们的道德风尚,坚定我们的爱国精神。

品雄黄点朱砂

雄黄酒,有驱除害虫,体内瘴气的作用,因端午节前后是各种害虫蚊虫滋发频繁的节气,古人饮用雄黄酒用以保护身体加强体质的作用,现代人预防手段和医疗手段丰富,体质也胜过古时,渐渐地就不会刻意去饮用。

赏龙舟留美照

孩子们是这样玩的

观手工习粽艺,粘粘香的粽子太吸引人了

这些水晶种有很多种口味,芒果、抹茶、榴莲、咖啡、巧克力、草莓、木瓜、红豆等等,总有一款合适你的。


原料都是非常好的

清新淡雅的茉莉花也是横县特产,点缀得现场很有感觉

现场可以试吃粽子,这粽子从头到尾都很受欢迎哦,大家都说好吃


广西吃喝玩乐游


浓情端午,粽叶飘香。遍采芳艾,避邪驱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闻到了丝丝缕缕的粽子清香!俗语说:隔河不下雨,十里不同俗。同作为一年里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各地的节日习俗也是精彩纷呈、各有不同。现在就来说一说我的家乡不一样的端午习俗。


我的家乡位于广袤的荆楚大地、荆襄交界的一个小镇上。万幸与端午佳节纪念的主角屈原算作同乡。记忆中,惟儿时的节日氛围更为浓郁一些。家乡端午节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而言,最大的区别可能是时日的不同——家乡分大、小两个端午节,其中五月初五为小端午节,五月十五为大端午节。以此区别,当然是过大端午节更隆重一些。



端午节又被家乡人称作“端阳节”。每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出嫁了的姑娘都要与丈夫一起携上美酒、糕点等礼品回娘家过节,俗称“送五月节气”。而娘家父母呢,早已在端午节前一天泡好了糯米,采买了新鲜的粽叶,赶夜煮好了一大锅粽子,准备第二天热情款待回来过节的女儿女婿。家乡所用的粽叶不是一般的竹叶,而是春日胖笋褪下的外皮。此时竹笋的外皮已变得枯韧棕黄,但却也保留了竹子的清香。待开水烫过再日光晒干,粽叶便可以放心使用了。因笋叶比竹叶更宽大,所以足可把糯米兜得更紧实,包出的粽子也自然更劲道好吃。


端午节当天除了用鲜粽和好酒好肉招待女儿女婿,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就是爆炒仔鸡。儿时家乡家家户户都会喂养几只、几十只鸡。那时根本没有土鸡洋鸡之分。所有的小鸡都是从开春抱窝出壳,一律是吃青草、粮食自由放养生长。待四、五个月后长至端午节,一只小鸡就有七、八两重了,刚好够炒一盘。这是的仔鸡肉质细嫩鲜美,便于烹熟也更易入味。尽管我们兄妹那时都还未成人,家里不存在送节这回事,但母亲依然会精心为我们烹制一桌好菜。母亲是最擅长“爆炒仔鸡”这道菜的:一把自产的香葱,几个青皮辣椒,一撮花椒,几头生姜、大蒜……佐料齐备后,热油热锅把花椒生姜炸香,再依次放进剁成小块的仔鸡肉,几番翻炒后放入香葱青椒……只十分钟左右功夫一盘香喷喷、鲜嫩嫩的爆炒仔鸡就可以出锅啦!那时,我们是怎么吃也吃不够这道菜的,尽管嘴巴辣得嘘嘘吸气,但往往到最后盘子里是连一点佐料都不剩的。迄今为止,我是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爆炒仔鸡!


家乡还有端午插艾蒿的习俗。采艾蒿是很有一番讲究的。须要早起等太阳尚未升起之前,露水尚为收起之时趁鲜采摘。采摘回来的鲜艾蒿要用红绳扎成小把,或置于门楣,或插于窗上。乡人们认为插艾蒿可以避病邪、驱蚊虫,或许这只是迷信说法吧,但那清幽芬芳的艾香闻来使人觉得神清气爽倒是真的。因为端午节前后恰逢麦子成熟收割的时节。那时的作物收割、脱粒、晾晒、入仓全靠人工作业,所以一番忙碌之后的老乡们定是倦乏得精疲力竭。而这恰时而来的端午节刚好可以让忙碌的人们有理由稍事休歇一天。于是,这家乡的端午节因携了喜人的麦香,却也更有了几分不同别处的情味!


你的家乡端午习俗是不是更别具一格呢?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高见!


风西夜昨


也许有很多人都知道,除了粽子,端午节还有其他很多的习俗。但在如今越来越忙碌的现代社会,又有多少人有时间且愿意过一个有节日气息的端午节呢?

不过我相信,如果你知道了这些端午节的习俗是为了什么的话,你一定愿意放下手头的忙碌,来过一个不止吃粽子的端午。

其实端午节更应该被称为“卫生节”。作为夏天正式到来之前的最后一个节日,端午节卫生做的到不到位,直接决定了夏天被蚊虫骚扰的程度。端午节的“卫生”可不是简单的打扫。无论是饮雄黄酒还是挂艾草,甚至是吃粽子都是“卫生”的一部分,下面就听小编为你娓娓道来。

雄黄酒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

不论是饮用雄黄酒,还是拿雄黄酒在小儿的脑门上画“王”字,其实都是取的驱邪避毒的意思。另外,雄黄酒还能作为消毒消肿之用,堪称纯天然版碘酒。

当然,让我们像以前的人一样去泡酒显然不现实,但好在我们还有万能的某宝,直接搜索雄黄酒就能买到哦。

艾草

要说艾草真的真的是个好东西啊!哪怕你端午节不吃粽子,最好都在自家门上挂一束艾草,驱蚊驱虫神器了解一下?

史书记载,“端午插艾”、“手执艾旗招百福”“悬于门上,以祛毒气”,这些都寄托了人们关于艾草的美好愿景,期盼通过艾草,能够让自家驱邪避害,多福安康。

在家中特别是直接与户外连接的阳台点燃艾草,能够起到很好的驱蚊虫的效果。这一点,多年深受蚊子喜爱的小编真是深有感受。

除了燃艾,艾草还能拿来加到吃的点心中,比如南方端午必吃的“青团”,就是在糯米饭中加入艾草捣制而成。吃艾草做成的食物,有预防感冒的效果。

五色丝线

端午节系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首先,须用五种颜色的丝线捻制。其次,这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必须是青、白、红、黑、黄。 自汉以来,即于此月重五前后,以彩色丝线系于臂,谓可保平安健康,又谓能避刀兵之灾,亦称“缠五色丝”。

从中国阴阳五行学说上讲,五彩线的青、白、红、黑、黄这五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象征东、西、南、北、中,蕴含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所以缠五色丝线又可被称为缠“长命线”。

虽然封建迷信不可尽信,但在自己和孩子身上缠上这代表长命驱病的五色丝线,也是图一个吉祥健康的期盼嘛。

事实上除了这些,连我们现在接受度最高的吃粽子,其粽叶都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的功效。虽然居于城市的我们离原汁原味的端午节已经有些远了,但哪怕是在我们的一蔬一饭中,传统的烙印都从未远离。

从这个端午节开始,让我们在吃粽子之余,也能够用更多的民俗,让端午节过得更有“味儿”


津du纵贯线


端午节快到了,别只顾着吃棕子,这几个中国传统习俗可别忘记了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3244001776473393616,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neardup_id": -4652292514363872429, "vid": "v02004190000bc9tb432ap9c7pris1jg\

就2这调调


小时候端午节在我和朋友之间算是一个比较大的节日。因为每逢端午节,也就是我们传说中的5月节。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和我的闺蜜们一起去江边洗脸,一起采江边的艾叶。



在前一天晚上我们都会先约好,差不多天蒙蒙亮,也就是四点多的时候,就都起床去一个地方会合,大家一起骑着车子去附近的一个江边。

在那个江边,我们一起洗脸,采艾蒿,还一起照相,一起在江边游玩。会彼此送对方一些用彩色的线缠绕而成的手链。

那我们就会把自己采的艾叶插在自己家的大门外。据说可以避邪。



至今想起来,那时候的情景都觉得很温馨。虽然小时候没有看过赛龙舟。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那附近另一条江,还发生了一起事件。据说有个人在那个江边照相的时候,洗出来的照片,发现后边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类似龙一样的影子。而给他照相的人也说,当时后边有一个庞然大物一样的东西突然跃起,然后又坠落到江里。

后来他又把那个照片放大了,放在家里,四邻五舍街坊都去他的家里去看。我也和朋友们一起去他家里看过那张照片,后边的确是有一个影子,但是看不清楚是什么形状的。据说就是传说中的龙。确切的消息至今也没有得到证实。

现在想来,也许是当时江边的龙卷风之类。不过有传说,才会有趣味。每一个节日都有它背后的传说与故事。

有人说所谓的节日也就是,找个理由与自己的朋友相聚。的确,曾经的闺蜜们,每逢5月节,我还是很想你们。


jason妈咪有办法


“粽情端午”,陕南端午习俗有:

1 门上悬挂艾草和水菖蒲叶子。

2 煮鸡蛋、煮大蒜吃

3 陕南安康有龙舟大赛

4 雄黄酒洒在房前屋后,驱赶蛇

5 包粽子,蒸熟了吃

6 小孩子胸前挂香包

7 全家坐在一起吃饭、喝酒,团圆


醉爱国学


端午节马上就到了,粽子是我们必须要吃的美食,粽子的种类有很多种,有水果粽,豆沙粽,枣子粽,香芋粽 ,肉粽,香菇粽,莲子棕等等。 原料:糯米,粽叶,蜜枣,红豆,粽绳,剪刀 步骤:1、准备食材2、红豆,糯米提前一夜泡水,蜜枣只需提前1个小时泡水就可以。3、泡好水的糯米洗净备用4、粽叶用开水焯水三分钟,在用冷水洗净备用5、粽绳提前泡软,洗净备用6、取两片叶子,打成一个漏斗状7、先放糯米,在放蜜枣,然后放红豆,在用糯米盖住8、把叶子往前盖下来,再把多余的叶子,往内收, 绑上粽绳9、锅中,注入适量清水,把包好的粽放下去,蒸熟就可以了。



紫水晶37482


我是湖北秭归的,小时候我爸爸端午节都会买生粽子、彩氢气球带我去江边丢粽子放气球,好多人这样做,场面相当壮观!后来长大了问爸爸为啥这样做,他给我讲了个故事:屈原是我们秭归人,流放湖南后,在汨罗江投河了自尽了,尸体没打捞到,她远在家乡的姐姐伤心至极,每天都在江边哭泣,怕鱼虾饿了咬坏弟弟的尸体,于是将生米用粽叶包好丢进江里喂鱼虾,叫唤着“姊归,姊归”,后来才有了我们的家乡秭归!


莜兮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算是很隆重的节日,端午节和清明、中秋、春节一样,被视为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1.包粽子,包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但在我的家乡有其独特内涵。过去,端午节前半个月,家家户户陆陆续续就开始包粽子,一直延续到五月初十。但这并没有什么特别,其特别之处在于——“头年粽”。

头年粽就是新婚女子的娘家人,会包些比普通粽子小且用红丝蝇系成串的粽子,在端午节前夕送到夫家,分给左邻右舍分享。



2.吃薄饼,吃薄饼也是我家乡最大的特色小吃之一。每到端午佳节这一天,总要到市场上买一两斤的薄饼回家,放进绿豆芽、虾仁、冬笋、肉丝、香菇等做成的馅,卷成圆柱状,蘸着蒜头醋吃,特别的香。


3.喝雄黄酒,据说源于《白蛇传》里的故事:法海为了证明白娘子是不是蛇妖,让许仙用雄黄酒给白娘子喝下,白娘子喝下后,果真献出了原形。后来人们就在端午这一天喝雄黄酒,以此来祛邪。但对小孩来说,雄黄酒太烈,大人就用雄黄在孩子的额心点一点,或者画一个“王”字,以避邪祈福。


4.穿新衣,每到端午节是要做些新衣裳穿的。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这个节日处在春夏之交有关。俗话说,吃了月节粽,席子、被子往箱底送。意思是过了端午节,季节就进入夏天了,冬装可以收放起来,换夏装了。趁着这个节点做些新衣,一来可以“见新”,二来可以多添一件夏装换洗。


5.悬艾草、簪菖蒲 ,悬艾草、簪菖蒲,这也是祛邪的一种表现。中医认为,艾草味苦而辛,枝叶熏烟能驱蚊蝇,清瘴气,具有禳毒杀毒的功能;菖蒲性温,味辛、苦。具有辟秽开窍,宣气逐痰,解毒,杀虫等功效。


5.划龙舟,划龙舟也被认为是驱傩,送瘟神,后来才演变成龙舟竞渡,成为一种体育项目。从龙舟下水到洗街,整个活动历时十天。到了初十,众乡民又沿着流美老街把龙舟托回华光大帝宫,托龙舟的过程又叫“洗街”。


百事MM


记得小时候,端午可热闹了,天冈蒙蒙亮,妈妈就把我们叫起到麦子里洗脸,说来也怪,不管天有多干,端午节麦子上总带着露水,妈妈说这天的露水是药水,洗了脸永远不害脸病。接下来就给我们鼻孔里吹曛黄,说吹了曛黄蛐蛐和虫虫还有蛇都不会来咬我们的,然后又给我们邦花手环,还做许多好吃的,大清早的就给各各门上挂根柳,给我们每个人也背一根长柳,我们这里的俗语是,五月五,不背柳,阎王爷请上走走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