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南宋沉船“南海一号”为何历经800年不腐?

晕海的感觉


在南宋赵高宗时期,广州地区有一户航海通商世家,经商的是李大用、李六哥父子二人,此时的南宋已经是积贫积弱,战争不断,宋朝鼓励百姓经商发展经济,李大用个李六哥第一批响应号召,修造大船、改良陶瓷,利用航海贸易来获取财富。在李六哥的不断努力下,这艘船终于建成。他带着新型的瓷器远洋航行,结果遇到海上风暴,大船沉没,这艘沉下去的船就是“南海一号”。这是粤剧《南海一号》,故事就是以南海一号沉船为原形的。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阳江市阳东县东平镇大澳村附近发现了一艘沉船,距离现在已经有八百多年了,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时间最早、船只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航海贸易船,在被发现时专家大为惊叹,经历了八百年海水的洗礼,南海一号古船船体保存竟然完好如初,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除了有些地方有青苔,其余部位丝毫看不出有损坏,事实证明在2007年打捞上来后经过专业人员清理,南海一号以崭新的一面呈现给大家,引来了不少人前来观看。



很多人看到的第一眼就是感叹古人的智慧,为何这艘南海一号经历了这么久还没有腐烂,最主要是在海底被海水浸泡着。

首先:肯定是建造南海一号的材料,南海一号的建造材料是木制松干,俗话说“水泡千年松,风吹万年杉”,这里可以看出松木的抗浸泡性是很好的,所以南海一号才保存的完好如初。

(松木)

其次:就要夸奖建造南海一号的那些工匠们了,他们会把松木用很多桐油油制,经过多次油漆油制出来的松木,海水很难渗进去,加上松木吃油量大,船体也结实,没有缝隙,水自然就吃不进去了,南海一号不腐烂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还有一个外界原因,就是在发现南海一号是,它是位于海面下20米深处,专家观察发现,南海一号被2米多厚的淤泥覆盖。他们也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淤泥也起到了保护木船的作用,因为这些淤泥让船体与外界隔绝,避免了被氧气所破坏,后来他们把这些淤泥带回去研究,发现淤泥虽然有生物,但是没有活的,这就说明船体周围是一个厌氧状况非常好的环境。



以上就是“南海一号”历经八百多年不腐烂的原因。


猫眼观史


世界历史上沉船事件发生很多,例如最著名的“泰坦尼克号”,“圣玛格丽塔号”,英国“胜利号”,德国“齐柏林伯爵号”等沉船。在我国也发现了一艘至今为止年代最早的沉船“南海一号”。



那就是1987年,在我国广东省阳江海域附近发现一艘南宋时期的沉船,被称为“南海一号”沉船。

据当时专家发现,打捞的这艘沉船中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包括瓷器,金器,银器,铁器 ,古币铜钱等物品。大部分都完好无损,经过铜钱的字迹查证发现这艘船是南宋年间的沉船。

整艘船长为30.4米,宽9.8米,高8米,船头为尖头型。估计排水量为600吨,载重可达800吨,是历史上发现的海上沉船年代最久,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艘木质商船。

那么问题来了,保存这么好的“南海一号”沉船,为何历经800多年不腐呢?

“南海一号”沉船不腐的原因大致有两条:

一,沉船的位置位于海面下二十米深处,专家分析在海底深处水下环境氧浓度非常低,船体与外界几乎隔绝,减少了氧化破坏,并且沉船长期淤在海底,船体又被2米多厚的淤泥覆盖,就等于沉船处在一个厌氧状态下非常好的环境中,因此保存完好。



二,“南海一号”沉船它是用松木建造的一艘木船,松木具有防腐,耐涝,抗浸泡等优点,古人有云:“水泡千年松,风吹万年衫”的说法,因此“南海一号”船体不腐,也是得益于松木的功效。

二者合一,良好的造船材质,和天然的深海环境,相辅相成铸就了“南海一号”800多年不腐的传奇。


由此可见通过“南海一号”沉船,我们可以想象到古人的勤劳和智慧,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是不可超越的。


任驰赢天下


要想了解为什么南海一号古沉船为什么过了800多年还没有腐烂,首先要了解当时的造船工艺。

首先是木料的选择,在古代造船一般选用红松、云杉、冷杉、马尾松、樟子松等木料,这些材料一般都比较稳定,不容易腐烂。

其次是古代的船舶都是浸过桐油的,桐油会在木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不透气,从而具有防水的功能。

南海一号是在水下23米处被发现,并且覆盖着厚厚的淤泥,形成了一个缺氧的环境,所以南海一号的船板八百年不烂也就没有什么稀奇的了。



卖钢材的


提起“南海一号”估计大多数人都不太了解,那么我就先介绍一下再分析其为何不腐。

“南海一号”指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木质古沉船。据悉,这艘沉船是南宋初期的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运送瓷器的船只。这艘被称为史上最牛沉船的木质商船,在南宋初年沉入广东阳江南海海域,一沉就是800多年。它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同时也是船体规模最大的一艘航海贸易商船。它的身上承载了众多珍贵的文物,其历史价值、科技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可小觑,而且南海一号更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为了保存研究该船,当地甚至耗资两亿打造了一座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那么八百多年不腐是为何呢?

很多人看到的第一眼就是感叹古人的智慧,为何这艘南海一号经历了这么久还没有腐烂,最主要是在海底被海水浸泡着。

首先:肯定是建造南海一号的材料,南海一号的建造材料是木质松干,俗话说“水泡千年松,风吹万年杉”,这里可以看出松木的抗浸泡性是很好的,所以南海一号才保存的完好如初

其次:就要夸奖建造南海一号的那些工匠们了,他们会把松木用很多桐油油制,经过多次油漆油制出来的松木,海水很难渗进去,加上松木吃油量大,船体也结实,没有缝隙,水自然就吃不进去了,南海一号不腐烂也就不足为奇了。最后:还有一个外界原因,就是在发现南海一号是,它是位于海面下20米深处,专家观察发现,南海一号被2米多厚的淤泥覆盖。他们也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淤泥也起到了保护木船的作用,因为这些淤泥让船体与外界隔绝,避免了被氧气所破坏,后来他们把这些淤泥带回去研究,发现淤泥虽然有生物,但是没有活的,这就说明船体周围是一个厌氧状况非常好的环境。

以上就是“南海一号”历经八百多年不腐烂的原因。





龙叔杂谈


松木涂桐油。


王者无敌209784576


南海一号是1987年广州救捞局在广东的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南宋的木质沉船。因为广东阳江海域属我国南海水域,所以称为“南海一号”沉船。



南海一号发现世界震惊,是因为这是到现在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的,船体最大的,也是保存最完整的,没有腐坏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沉船。南海一号有三十米长,近十米宽,船体有八米高,据说排水量达到了600吨,估计载重量将近800吨。




南海一号是我国能够见到的仅存的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沉船,它被发现了时船上载满了各种稀世珍宝。文物十分丰富有,金器,银器,瓷器,铁器等等造艺精美,很多都完好无损,为我国研究宋代瓷器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在沉船中还发现了很近很多的铜钱,将近1万个。他,不仅在渔船上,数以万计的稀世珍宝还在谈,中,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沉淀,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南海沉船南海一号为什么能够在水下待了800年而没有腐烂呢?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环境的问题,一个是材质的问题。

先说环境,南海一号被发现时是在海面以下20米,上面还覆盖了,多达两米厚的淤泥。淤泥,几乎隔绝了沉船与外部环境的接触,再加上水下环境属于氧,浓度很低的地方,再加上淤泥的保护,船体与外界隔绝,很好避免了氧化的侵害。


接着再说材质的问题。在木工师傅和我国的民间流传的这样的,民间谚语,叫“水泡千年松,搁起万年杉。”意思是说,松木是长时间能够抗水侵蚀的材质,而南海一号的制作原料正是松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