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伊拉克邻居约旦为何没有加入美国攻打萨达姆的阵营?

戀丄緦淰


这个问题要回答清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约旦是伊拉克唯一盟友。约旦从建立开始,就跟伊拉克保持了良好的关系,而且在萨达姆时期,两国的领导层几乎是同一个家族,侯塞因家族,当时约旦的老国王就叫侯塞因。在当时,甚至有伊拉克和约旦合并的想法。因此,可以说约旦是萨达姆唯一铁杆盟友,在海湾战争,中东国家对萨达姆落井下石,出兵攻打的时候,只有约旦公开表示支持萨达姆。而且,在伊拉克战争的时候,约旦虽然是美国盟友,但是依然站在萨达姆这边,实际支持萨达姆。所以,作为伊拉克最忠诚的小弟,约旦是不会加入对萨达姆的攻击的。



第二,唯一值得信任的国家。在伊拉克战争时期,萨达姆兵败如山倒,美军不到2个月就打进了巴格达,而萨达姆在考虑家属避难之所的时候,唯一考虑的就是约旦。萨达姆将自己的妻子,还有3个女儿,9个外孙,外孙女等,都送到了约旦。当时面对美国的压力,约旦王室直接接纳,而且将萨达姆遗孀视作上宾。即使萨达姆被绞杀后,约旦对其遗孀还是尽全力照顾,伊拉克,美国为此施加了很大压力,让约旦引渡萨达姆几个女儿,但是都被约旦拒绝。现在萨达姆的家属,在约旦过着贵族般的生活,在九泉之下的萨达姆也应该庆幸,自己有这么一个铁杆的朋友。

第三,为萨达姆立雕像。在伊拉克战争期间,萨达姆的雕像几乎都被砸毁,其他国家也避之不及。但是约旦却支持萨达姆女儿,在约旦首都最大的广场,为萨达姆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雕像,以示纪念。这种情感,或者说担负的压力,就可以看出来,约旦对于萨达姆和伊拉克的感情。所以作为约旦来说,是不可能参加对萨达姆的打击的,即使它也是美国的盟友,但是内心更加倾向于萨达姆。所谓患难见真情,生死见真人,约旦还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国家,对于萨达姆来说,是福气了,因为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抛弃,却还有一个追随者。

探究问题真相,揭秘背后故事,欢迎关注头条号〔历史真相背后〕,给您不一样的精彩


历史真相背后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在西方国家和周围邻居的媒体渲染下,已然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当时的萨达姆已经失去了往日所有的光环,成为了一个十恶不赦,人人得而诛之的恶魔。一时间,好像全世界都抛弃了萨达姆,即使是伊拉克周围的邻国,同属阿拉伯民族的兄弟也一一都加入了对萨达姆的军事打击,中东的沙特、阿联酋、阿曼、巴林、科威特、卡塔尔等六个阿拉伯国家为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提供了军事援助,但却只有两个国家对其进行了帮助,俗话说,树倒猢狲散,这两个国家在危难时刻能够伸出援手,实属不易。两个国家是利比亚和约旦。

利比亚前总统卡扎菲在萨达姆被捕后,动用一切能够动用的关系,试图将萨达姆营救出来,派遣自己的女儿组建律师团,为萨达姆辩护,甚至贿赂相关官员,能够使萨达姆保住一条命,然而却以失败告终,萨达姆死后,利比亚降半旗来纪念萨达姆的离去。

另一位就是伊拉克的邻居约旦了,约旦为何没有与其他中东国家一起打击萨达姆呢?一直以来,伊拉克与约旦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两国不仅在经济、贸易、宗教保持着紧密联系,而且约旦国王与萨达姆也属于同一个家族,阿卜杜拉的父亲老约旦国王就叫侯赛因。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沦陷后,萨达姆一家家破人亡,在最危难的时刻,约旦伸出援手,顶着国际上的巨大压力,将萨达姆的妻女接到约旦,予以安置。萨达姆死后多年来,伊拉克当局一直要求约旦引渡萨达姆的家人返回伊拉克,接受法律的审判,但直到如今,约旦一直认为自己出于人道主义援助才将萨达姆妻女收留,她们并没有参与伊拉克的国家事务,伊拉克无奈只能作罢。


走进伊拉克


还记的当年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时候,局势君刚上高中,每天中午一边吃饭一边看凤凰卫视对伊拉克战争的实时追踪报道,到学校后会把这些东西讲给同学们听。当时的政治课老师甚至每次上课前会给局势君留下10分钟来给大家讲伊拉克战争的最新情况。当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本人紧张的呼吸声都很明显,因为班上长得最美的女生也听得很认真。

记得当时几乎所有国家记者的大本营都设在伊拉克的邻国约旦,想必约旦当年因此发了一笔小财。每天看报道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那些战地记者报道完毕后的最后一句话,都是类似“某某电视台主持人某某某将在约旦为您持续报道”。

约旦确实是中东国家里一个神奇而另类的存在,和中东其它国家都不太一样。中东国家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宗教冲突严重,要么站在是什叶派的伊朗阵营,要么站在逊尼派的沙特阵营;另外中东国家治安普遍不好,时不时来个自杀式爆炸事件;还有不少中东国家出产石油,因为石油的原因,它们和美国的关系或好或坏。

以上这些问题约旦基本上都不存在。虽然约旦的主要信仰是伊斯兰教,但是世俗化程度却非常高,宗教没有干预政治和外交。约旦国王是一个穿西服打领带的人,而不是戴王冠穿长袍的人。这个国家在外交上没有按照宗教派系去站队,和周围每个国家基本都处得来,如果打仗那就保持中立。

中东地区的石油其实都在波斯湾的沿岸,因为那里地势较低,石油也就分布在地势低的地方,所以远离波斯湾的叙利亚和约旦基本上没什么石油;而紧靠着波斯湾的伊朗、伊拉克、约旦、沙特、阿联酋等国都是石油大户,有了石油对外就有了价值,对内就有了争夺的东西。

因为约旦没有石油,所以避免了石油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尤其是坏处;同时约旦几乎还是一个内陆国家,所以又不像叙利亚那样有地中海的战略位置而被俄罗斯盯上。正因为在先天优势上一无是处,所以才使得约旦变得与世无争,大家的谋生方式是努力学习然后跑去海湾那些土豪国家打工,有能力的领高工资,没能力的领低工资,不出去打工的就在国内接待游客。当然这些就业渠道并没有解决所有人的就业问题,约旦的贫富分化也比较严重,富人很富穷人很穷。

所以在纷纷扰扰的中东地区,约旦相对而言治安良好,民风相对不错的地方,是个适合旅游的国家,著名的死海有一半就在约旦,但是约旦也有约旦的问题,那个地方土地贫瘠物产不丰富,所以瓜果蔬菜都靠进口,物价也比较高。

如果了解了约旦这种整体状况的话,再看这个问题就会觉得豁然开朗了,对于伊拉克战争而言,约旦没有任何理由和好处去参与,反倒是为人道主义物资进入伊拉克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局势君


这里面的真正原因只有约旦国王和萨达姆知到,如果他参加美国的阵营也不会在萨达姆死后,顶着美国的压.力,收留萨达姆妻女,但凭这一点我们就应当知到,一个弱小国家的国王品质是多么的高尚。


难得糊涂152513616


同是侯赛因,猩猩惜猩猩。1979到1980年代初,我国一直把萨达姆称作侯赛因,因为他全名是萨达姆.侯赛因.提克里蒂。后因他在两伊战争中过于表现,大出风头,气场压倒了邻居约旦国王侯赛因(侯塞因.伊本.塔拉勒,现约旦国王阿不杜拉二世之父,此人在国际舞台上特别是在中东地区和阿拉伯世界极为活跃,1999年去世)。如此一来,两个“侯赛因”难免就时有混淆。为以示区别,我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改称其为萨达姆。两位“侯赛因”祖上同籍同宗,同为地区强人,同于伊朗为敌,同与美国为伍,等等因素所致,两国关系一直不错,两人情感走的很近。所以约旦后来不加入攻打伊拉克阵营可以理解。


60629314133


我想我是约旦人我也不会加入,加入对我有什么好处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