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二战中日本实力明明不如美国,却还要去招惹美国,这是为什么?

第一军情


日本偷袭珍珠港,几乎一举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这是太平洋战争的起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到最大规模的标志。

可日本为什么会主动招惹比他强大得多的美国人??是日本人疯了还是美国人软弱可欺?原因主要是三点:

第一,美国对日本的态度逐步转向强硬。

美国开始对日本采取强硬政策,美国人在二战初期做的是自由主义生意,别管是法西斯国家还是反法西斯国家,美国的大商人们一律给供货,大部分的美国人不认为这场战争和自己有什么关系,我们就光荣的孤立就好了。这时日美关系还算稳定,日本需要从美国进口大量的石油和废钢铁等原材料。

但是等到法国人把法属印度支那开放给日本军队之后,美国人开始紧张了。因为眼看着日本冲着自己的殖民地菲律宾来了。另一方面,英国人和中国人的求援,以及各位政治家在美国掀起的舆论浪潮,也让美国人开始态度松动。1940年,美国出台了《租借法案》,同盟国国家出口物资和装备获得极大便利,同时对日本的资源出口被极大的限制。等到1941年7月,日军开始南下步伐时,美国人迅速做出反制,禁止对日本的一切资源出口。要知道日本的石油进口量百分之七十左右是靠美国人供给,既然你不给了,那我就只能出兵去抢了,广大的东南亚有丰富的石油和橡胶资源,这是日本的混蛋逻辑。

第二,德国的胜利刺激日本南下。

其实日本在二战爆发之后一直有路线之争,基本上陆军倾向与解决中国问题,或者是中国的抵抗得到一定控制之后出兵苏联,和苏联红军决一死战。等到苏德战争爆发时日本还跃跃欲试,想出兵西伯利亚和纳粹德国来个两线夹击。

为此日军在之前还和苏联红军较量了一番,做出了战略上的试探举动,即是张鼓峰和诺门罕两次局部战争。但是在这两次战争中,号称陆军精锐的关东军被苏联红军打的丢盔卸甲大败亏输。日本人这才发现,自己和苏联人的战争水平差距不是一点半点,想要战胜苏联非得倾尽全力才有可能。但上百万日军深陷在中国,如何全力以赴?

而纳粹德国取得的一系列辉煌的军事胜利,则极大的鼓舞了这群日本小兄弟。尤其是德意日三国正式签订盟约之后,日本人更加急躁。他们丝毫不去思考德军的战役指挥思想和战术装备革新,而是在上层官僚中兴起一股“不能赶不上这次公共汽车”的急躁心情,既然北方的苏联人不好打,去打英美人吧!同时日本国内政局发生大的变动,东条英机组阁之后,日本准备战争的步伐开始加快。

第三,日本在战略上的短视和狂妄。

日本对战争期间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设计不仅涵盖中国,也包含了几乎整个东南亚。他们不知道东南亚是谁的地盘吗?他们比谁都清楚,只是,日本国内弥漫着一种乐观主义心态,在很多官兵看来,大日本皇军是不可战胜的,大清帝国怎么样,沙皇俄国怎么样,不是一样被日本人打败了?更不用说在东南亚驻扎的这些白人和本地土著混编军队,他们一定不是对手。

据说在日本对美国开战之前,日本海军的永野修身大将问日本的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皇国对美开战,你觉得有多大把握?山本五十六早年在美国做过武官,是个美国通,他是这么回答的:“要是阁下见过堪塔斯的石油、底特律的汽车,就知道皇国对美开战没有把握!”永野大将很生气,回答山本:皇国已经对美开战,你怎么能堕皇军的士气?你直接说皇国对美能坚持多长时间?山本犹豫的告诉永野大将:最多半年吧!永野修身大将一拍大腿:足够了,皇军武运长久,六个月内就可以击败美国!三个月灭亡中国,结果中日的全面战争打了八年,至于六个月消灭美国?太平洋战争开战六个月后战争的主动权就到了美国人手里,日本人的如意算盘怕是打错了人。

在日本的疯狂和一系列局势变动下,日军最终选择了和英美决一死战,开始大踏步的走上覆亡之路。


历史风云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说白了就是傻逼。

我们看看德国。

希特勒其实是很理智,也很聪明的。

他大力发展德国军事实力,一度成为欧洲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

即便如此,希特勒并没有开始就乱打乱杀。

他先是通过各种外交手段,兵不血刃的吞掉了奥利地,大大增强了实力。

然后,通过英法的让步,希特勒又吞掉捷克斯洛伐克。

随后,希特勒拉拢了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西班牙等国,成为盟友。

由此,德国的实力其实已经相当强大,在欧洲属于相当了得啦。

到了这时候,希特勒又拉拢苏联,一起瓜分波兰,以避免德国两线作战。

随后,希特勒一口吞掉波兰,然后闪击北欧三国,极短时间就消灭了东线的危险。

然后,希特勒才转而对付西线的英法。

此时英法的实力,并不强于德军,所以才有法兰西战役英法的惨败,法国投降。

看看,上面每一步,希特勒都是巧妙的拉拢盟友甚至敌人,各个击破。

到了几乎统一了欧洲,那么就面临着先消灭英国还是苏联。

当时美国还没有参战,英国又有强大的海军保护海峡,短时间内德军难有作为。

相反,苏军却处于大清洗的阵痛中,苏军高级军官被清洗了一半,实力大减。同时,苏军的工业化也是刚刚有成果,正在全力扩军备战,尚且远远没有齐备。

而苏军在苏芬战争中的拙劣表现,说明此刻苏军的战斗力较弱,但预计二到三年后就可以完成整军工作。

如果希特勒不在此时对付苏联,就永远没有机会。因为英国和美国结成同盟只是时间问题。一旦英美同盟,毕竟拉苏联入盟。英国和苏联的国力都弱于德国,但相差并不很大。但英苏一旦联手,德国就很难取胜了。

更别说还有一个强大无比的美国。美英苏只要结盟,德国就必败无疑。

而美国由于国内民众不愿意参战,德军预计还有一到二年的时间可用。

所以,希特勒突然发动苏德战争,几个月内几乎将苏军打垮。

仅仅因为战略出现了一些错误,才没有占领莫斯科,又在斯大林格勒碰壁。

用希特勒的话来说:胜利曾经距离我们那么近。


之后的战争,就是希特勒无法控制的了,因为美英苏同盟已经不可避免,德军无论怎么做都必败了。


相反,日本就属于智障。

日本的国力军力无法和美国相比,也明显弱于苏德英法,顶多和意大利差不多。

而当时日本已经占领了中国东北、台湾,朝鲜,称霸了东亚。

随后侵华战争,又占领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很多领土。

这种情况下,本应该见好就收,尽量和中国停战,捞几块地盘和好处就撤军。

但日本野心太大,完全不顾自己实力,试图占领整个中国,于是就陷入了持久战。

侵华战争尚且其次,关键随着德军的大胜,日本也来抢现成的便宜,进入了法国控制的越南、柬埔寨、老挝,拉走了英法的盟友泰国。

这样一来,日本势力渗透入东南亚,无异于直接挑战英美。

这种情况下,英美或早或迟,都会和日本翻脸。

当时以日本的国力军力而言,和美国作对无疑死路一条。

山本五十六曾经做过驻美武官,他说:美国工厂的烟囱,比日本的树木还多。

这种情况下,聪明点就应该老老实实退出东南亚,退出中国大陆至少是关内,仍然控制着东北、台湾、朝鲜等地。

这样一来,美国一般不会和日本发生战争,毕竟德军才是头号敌人。

一旦德军垮台,日本就很有可能失去东北和台湾。

最低程度,日本不会被打的屈膝投降,可能会保留朝鲜还有太平洋的很多岛屿,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然而,作为军国主义分子,所谓武士道精神,日本是绝对不会主动后退的,也不可能放弃任何已经占领的领土。

在当时,绝大部分日本人自我洗脑,真认为皇军是不可战胜的,靠精神原子弹就能无敌天下。

这种指导思想下,日本傻鸟宁可冒着九死一生的心态,去突袭美国珍珠港,也不愿意理性的去分析应该怎么做。

我们退一步说,即便空袭珍珠港,日本消灭了太平洋舰队,击沉了美国3艘航母。

但美国不但还有大西洋舰队以及2艘航母,更有几乎无限的生产能力。

二战中,美国造了1500多艘军舰,其中各种型号的航母就有150多艘。

试问,就算美国人把这些军舰排成一排,让日本人炸,你炸得完吗?

不作死就不会死。


萨沙


日本招惹美国,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箭在弦上,不得不惹,二是蜜汁自信,惹了又如何?

先说不得不惹的原因。

日本国小野心大,素来想要成为世界强国,中国就是最大的肥肉。从1931年发动九一八开始,六年间从中国占了不少地盘去。

1937年再度发动七七事变,哪晓得这次蒋介石经过西安事变后已经不同,决议全面抗战。接下来日军大举增兵中国,虽然占了不少地盘,但国军败退归败退,蒋介石死撑着不投降,同时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又四处游击,建立根据地。日本占了这么大地盘,不但不能转化为战斗力,反而要弄大批军队去到处“剿共”。

日本入侵中国,本想是再割一大块肥肉,没想到打成了亏本买卖,眼见得军费花了几百亿,橡胶、石油等战略物资也不断消耗,接下来怎么办呢?一个法子是撤出中国,但这样仗就白打了,钱也白花了。另一个法子就是进一步扩大战争,打中国没赚头,就改打别的地方。

于是日本军阀分成了两派,一派想要北上打苏联,抢西伯利亚,一派想要南下跟美国、英国、法国、荷兰他们抢东南亚殖民地。

最先动手的是北进派。他们在1938年挑起了张鼓峰事件,1939年又打了坎门诺战役。谁知道苏联再不是30多年的沙皇俄国,日军被机械化的苏军打得屁滚尿流。

日本知道苏联不好惹了,改为南进。正巧,日本的盟国纳粹德国东灭波兰,北占丹麦、挪威,西吞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把英国逼得退守孤岛。日本大喜,趁机出兵抢占了法国的殖民地印度支那(越南)。这样一来把美国、英国彻底得罪了美国宣布要对日禁运钢铁和石油!

区区岛国真被断了钢铁和石油,那就是老虎被扒光牙齿。于是日本只能孤注一掷,向美国开战,强占东南亚的资源,以维持庞大的战争机器。

再说国力的问题。

美国的国力,日本当然知道比自己强。但是,他们过去也曾打败综合国力远胜自己的满清和沙皇俄国,所以对自己有蜜汁自信,认为只要武士道精神好好发扬,美国也不过是纸老虎。

在日本看来,当时美国海军是日本的不到2倍,分为太平洋和大西洋,那么其太平洋舰队并不比日本强。何况日本还有无敌的巨型战列舰大和号、武藏号,对美国战列舰就是压倒性的碾压!日本突袭珍珠港歼灭其主力,就可以取得在太平洋上的绝对优势。同时,从人口来说,当时美国一亿多人,日本连同占领的朝鲜台湾也有一亿人,差别不是很大嘛!

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美国的生产力全服马力开动,是个什么恐怖的概念?

正因为如此,日本在野心勃勃的战略和井底之蛙的狂妄下,发动了对美国的袭击。

(欢迎关注巴山夜雨涮锅,也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


巴山夜雨涮锅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称太平洋战争前日本与美国进行和谈是“释放烟幕”,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实际上,日本最初是竭力避免和美国发生武装冲突的。当时,日本政府给谈判代表野村吉三郎和来栖三郎的训令是:“如能将危局平安处理,当属上策。”1941年10月底,日本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决定:将日美谈判的时间节点定为11月底。因此,在南云忠一率领由30艘军舰(包括6艘航母)组成的机动部队从择捉岛单冠湾出发前,山本五十六的命令也显示出日本希望和谈取得成功的侥幸心理。山本五十六是这么说的:“12月X日将对美英开战。现预定X日为12月8日。如果此前在华盛顿与美国的交涉取得成功,将在前一天的午夜1点向攻击部队发出返航命令。”

但是,日本的这种侥幸心理被现实无情击碎。1941年11月2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向野村吉三郎和来栖三郎递交了美国方面的照会。“赫尔照会”由10个项目构成,主要内容是:美、英、苏、中、荷、日等缔结多边互不侵犯条约;日本从中国和法属印度支那撤出所有军队;承认中华民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权;否定三国同盟。美国方面的照会意味着日本必须放弃此前所获的各种利益。面对这种情况,日本当局于1941年12月1日举行御前会议,通过了下述决议:“基于11月5日确定的《帝国国策遂行要领》,与美国进行了交涉,但未能奏效。帝国决定对美英荷开战。” 12月2日,陆、海军统帅部向前线部队发出了战斗指令:“攀登新高山· 1208”,意即12月8日开战。

综上所述,日本主动“招惹美国”,并不是认为能稳操胜券,而是认识到双方矛盾无法调和,因此采取“先发制人”的“突袭”战术。


冯玮


首先,独裁是基本原因。日本投降前,看似有首相选举,其实是个君主独裁制国家,军队完全听天皇的,军队还暗杀过不听话的首相,天皇还赦免了暗杀者。所以独裁者把国家当做自己的,还洗脑民众“天皇是神不是人”,独裁国家往往更愿意发动战争而不是谈判。


其次,日本踩到美国的狗尾巴了。日本打算全面占领中国,这样就损害了美国在中国的利益。美国一开始不断退让,但当日本选择“南进”政策攻打法属越南,美国无法忍受,开始冻结日本资本,并说服英国、荷兰一起对日本石油禁运。

为什么日本选择“南进”而不是“北进”呢,因为日本在东北、外蒙古边境和苏联打了一架,诺门坎战役,日本输的很惨。苏联钢铁、石油丰富,坦克、机枪都是五大三粗,而日本因为资源不足,武器就小家子气了,这样打不过。

为什么日本不和德国联合东西夹击苏联呢?因为诺门坎战役发生在1939年,德国入侵苏联是在1941年6月22日,日本哪想的到啊。而且在1940年,美国就对日本进行了部分禁运,禁运辛烷值87以上的航空汽油和某些铁矿、废铁,这样资源更少就更打不过苏联了。1941年,美国对日本全面禁运,禁运解除的条件就是日本撤出中国和越南,日本觉得美国提出的条件就是宣战。

第三,赌徒心态。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都是日本在赌,但日本忘了久赌必输。日本觉得5个月就能够占领东南亚,然后东南亚就成为自己的基本盘,这也算赌赢了,日本很容易就占领了东南亚。

然后和美国就只需要开展海战,山本五十六对日本海军非常有信心,然后偷袭了珍珠港,这又算是赌赢了。

但日本工业在本土,石油、钢铁在海外,就必须把资源运回日本,这和美国不一样。从东南亚到日本需要漫长的海运,于是美国就最喜欢用潜艇攻击日本运输船。于是恶性循环,没有资源,扩建不了海军,扩建不了海军,没法护航。


刘权林


日本曾经打败过综合国力远远超过自己的俄罗斯和中国,而且几十年来从来没有输过一次战争,所以有一定的信心。之前美国和日本一直做生意,日本打仗,美国卖给他们所需要的资源,所以日本不想得罪美国。后来,日本把战争扩大,不仅侵略中国,而且开始攻打东南亚地区的国家,这就得罪了美国,因为那里有美国的利益。美国开始对日本施压,要它们识相一点。日本暂时不想和美国翻脸,就说,要不我们结盟吧,你不惹我,我也给你当小弟。美国说,这个嘛……这时候,光头把胡适派到美国当驻美大使,胡适就在美国各地拼命的演讲,目的就是一个,阻止美国和日本结盟。在胡适的影响下,美国的民众开始同情中国,对美国政府施压,罗斯福总统对胡适说,胡博士,你放心,有我在这个位置上一天,就不可能和日本结盟。胡适放心了,可是日本人气坏了。不久,美国开始宣布对战争区禁止资源贸易,日本需要的石油,铁矿,橡胶等战争资源,美国干脆对日本来了一个禁运。日本人勃然大怒,它们计算得知,如果美国持续对日本封锁资源,日本的坦克车不出半年就都成废铁趴窝了。于是,日本大本营就说,我们教训一下美国佬,给东南亚那些国家看看,我们连美国佬都敢揍,他们还不被吓得赶紧俯首帖耳吗?过几天就是天皇的圣诞,我们也正好拿美国给天皇陛下做礼物。于是,一场改变人类命运的偷袭,闪袭珍珠港,就此爆发了。日本人由于太过于狂妄,把自己送上了穷途末路。


怀疑探索者


“大和民族 盆中之竹 难以久活”,这是关东军大尉、满蒙开拓团之父——东宫铁男对日本岛国境遇的形象描述。岛国狭小的地理特征造就了日本人特有的焦虑心态,亟须通过对外扩张争夺生存空间,来缓解积压在整个民族心头的紧张情绪。


日本岛国资源匮乏,生活在上头的人却十分得识时务,适应环境能力惊人。在被美国海军准将率领的四艘黑船强行打开闭关锁国的大门后,日本虽然也经历过短暂的混乱,但却很快融入了资本主义列强的全球丛林法则,通过战争吞并琉球、台湾、朝鲜半岛、东北三省,直至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对于新占领地区,日本迫不及待地将其当成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原理供应地,继而封闭成垄断独享的商品倾销市场,以此来扩容日本的战争机器规模和综合国力。



虽然日本通过战争掠夺获得了大量的资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还未能解决钢铁和石油的自给自足,而这两样几乎等同于一个国家发展的命门。以往靠着美国的废钢铁和石油出口,日本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取这些资源,但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唯恐日本过于膨胀壮大,于是日渐加大对日本的压力,美国干脆掐断了废钢铁和石油的出口供应。此时中日之间的战争正如火如荼,美国此举无疑让日本即将面临航母、飞机、坦克都动弹不得的窘境。

当时东北的大庆油田尚未发现,日本只得将目光放在夺取东南亚英荷所属的婆罗洲油田上。可要实现占领东南亚的战略意图,就必须肃清中途由美国控制的菲律宾群岛,确保本土到东南亚的海上生命线畅通无阻。于是,偷袭珍珠港、闪电战占领西太平洋的战略部署呼之欲出,日本与美国之间不可避免地撕破脸步入了战争状态。


剧透历史


我们都知道,二战中日本内部就有北进和南进的战略分歧,日本陆军主张北进,攻打苏联,海军主张南进,攻打东南亚。

然而,在诺门坎战役中,苏联一鼓作气调集精锐,日本大败,日本的中型坦克连欧洲的轻型坦克都不如,于是南进派占了上风。那么,为何急于南进呢?

第一,日本侵华战争陷入长期对抗,需要大量资源来维持战争,扩大侵略范围,以战养战,急需封锁中国,迫使中国政府投降。

第二,苏联是在欧洲战场,并没有威胁到日本在亚洲的侵略扩张,相反英美的远东政策和日本的大陆政策有大量的重叠,矛盾深重。第三,相比于西伯利亚,东南亚的资源更为丰富,石油、橡胶又是战略物资,日本更为急需。

第四,东南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东南亚连接欧洲大洋洲亚洲,无论航空运输还是还是贸易,东南亚都是重要的中转站,看看今天的新加坡吧,美国牢牢控制。

第五,核心就是赌,赌赢了,太平洋亚洲都是日本的,所以要偷袭,可是美国的主力不在珍珠港,这一点日本失算了。

罪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为政策冒进和侵略付出了代价。美国佬不是好惹的。

特约作者.一碗凉粉。


秦右史


在很多人看来,日本当初选择投袭珍珠港逼美国参战是一个错误的选择,然而这些人却不知道日本为什么要去招惹美国。如果你知道了这其中的原因,也就明白了日本政府的无奈。

其一,美国的对日封锁。战争进行到1941年的时候,美国政府开始了对日本进行能源封锁和冻结日在美国的存款,这两个措施使得日本遭遇了严重的能源危机。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能源是比较匮乏的,当时日本的石油储备只能支撑半年。战争进行到了持久战的状态,如果缺乏石油日本必将失败,所以日本政府必须向东南亚国家开战。而这也必将威胁到美国的利益,所以日本不得不和美国开战。

其二,日本政府的决策失误。东条英机组成内阁以后,在参谋本部提供的“北上”和“南下”的方案中选择了“南下”。所谓的“南下”就是向东南亚国家开战,这样“南下”也就必须和英法美等西方列强开战,因为当时东南亚国家基本上都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日本政府当时是看到了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陷入了欧洲战场,无暇顾及东南亚。剩下的只有一个美国当时保持中立,是日本的最大阻碍,日本政府为了扩张只能和美国开战。可惜的是日本政府低估了美国参战的决心和美国人民的愤怒。

其三,外交原因。当时日本作为轴心国的一员,当时希特勒政府希望日本在远东搞点大动作吸引盟军注意力,从而减轻德国在欧洲战场的压力(希特勒大概也没有想到日本这么能搞,直接和美国打起来了)。但不管怎么样,日本政府还是选择和美国开战了,直接给轴心国增加了新敌人。


其实在我看来,日本不管怎么样都会和美国开战。日本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后期必将会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有利益的冲突,这是历史的必然。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我的看法,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各位啦!


是阿维啊


首先日本并不想招惹美国,日本一直都是奔着他设定的“大东亚共荣”方向努力的,所以美国并不在他的计划范畴之内,那么明明实力不如美国的日本,为什么还要发动珍珠港事件偷袭美国呢?其实日本在到处欺负别的国家的同时,也一直被美国暗中欺负着,日本实在忍无可忍,经过周密的计划,发动了著名的珍珠港事件,至此太平洋战争爆发。



其实日本并不是希特勒所说的猪队友,希特勒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日本在发动珍珠港事件的时候没有提前告诉希特勒。而事实也证明告不告诉希特勒没什么多大的关系,告诉了希特勒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是日本将会慢慢等死,那么究竟什么原因?日本战争所需的石油,资金等都是由美国提供,从日本发动战争以来自然需要持续不断的资源,但是也就是在日本打的正来劲的时候,美国要求日本放弃战争,不然就把所有的东西都冻结,而当时日本储备的资源仅仅只够两年的开支,所以美国撕破脸就等于让日本等死。



所以这也就可以解释刚刚日本为什么不告诉希特勒了,因为不告诉你我还可以打的比较舒服,告诉你了,你万一背叛我告诉美国就有些扯淡了。而日本也不想等死,与其被你恐吓,还不如用一场战争来显示自己的态度,所以在美国对日本采取措施之后,日本也坐不住了,所以这才造成了日本先去招惹美国的假象,实际上暗地里已经和美国闹翻了。



日本当然知道自己实力肯定不如美国,但是别人都骑在你头上拉屎了,你还当做没事?日本这才不得已招惹了美国,而这次招惹美国日本也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比如日本海军将军山本五十六被美国袭击杀死。而根据希特勒的预判,法西斯战争的趋势也呈现一边倒的状态,所以美国加入二战也是给那些反法西斯的国家带去了希望的,就比如在日本方面,两颗原子弹就够日本喝一壶的了,如果日本还不投降,美军登陆那日本将会是灭顶之灾。



其实根据分析可以判断出,美国加入二战是早有预谋的,而预谋就是从日本这里入手,美国在发现了二战巨大的军事利益之后就开始盯上了日本,而提出的要求也是日本根本不可能答应的,所以美国早就料到日本会动手,所以美国一直在等。而曾经戴笠的军统也破译过日本的情报说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而戴笠告诉他们之后美国也没有做出什么回应,似乎这一切美国早就预想到了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