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夏目漱石:谈钱伤感情的一生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大文豪,素有“国民大作家”之称。所谓国民作家,就是擅长写发生在我们身边,如影随形的日常生活的人。在他们的文字空间里,每位读者都可以对号入座。

夏目漱石:谈钱伤感情的一生

漱石先生与森鸥外并称“明治大正时代的两大文豪”。1984年,他的头像还被印在日元一千元的纸币上,直到2004年更换新版纸币为止。可谁知身后获此殊荣的夏目漱石,生前真是与“钱”结了孽缘,一生为“钱”所困。可与其说他是为“钱”,倒不如说是为“情”所困。

夏目漱石:谈钱伤感情的一生

夏目漱石生于明治时期的江户,怎奈出生之时家道中落,又是幺子。家里有兄有姐,显然他是多余的。送至的养父母家膝下无孩,对他百般溺爱。可就是这幼年时多得用不完的爱,造成了漱石先生“悲剧”的人生。当然,或许就是经历了那么多世间冷暖之后,他才写出了那么多精彩的性情小说。

“有一天,下着小雨。他打着一把伞,像往常一样朝本乡方向走去,既没有穿外套,也没有穿雨衣。在离一家车铺不远的地方,他遇到了一位意想不到的人。”夏目漱石的自传体小说《道草》的开头有这样一段。

夏目漱石:谈钱伤感情的一生

《道草》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译者: 李庆保

出版年: 2016-5

彼时,漱石先生已从英国留学归来。妻子儿女,一大家子人勉强靠他在中学教书的收入维系。租房养家雇佣人都需要钱。妻子镜子是来自东京的大家闺秀,并不那么擅长打理家务,夫妻关系并非琴瑟和谐。而且,夏目漱石一生爱书如痴,月收入的三分之二都拿去买书。就像当年的鲁迅先生与内山书店一样,书店每月将新书送来,月底结账。最可怕的,就是他的“亲戚圈”了,好像每个人都缺钱,都想把他当成恩主。

小说开篇提到的“意想不到”的人,便是夏目漱石的养父。鬼鬼祟祟跟踪漱石到家门口,也是为了要钱。漱石在养父母家获得的变态的爱,完全扭曲了他幼小的心灵。他们赤裸裸地表明:爱就需要回报!漱石对这种人性中卑劣的吝啬痛恨之极。从小他就认为,钱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啊!

夏目漱石少年的时候,养父母离异,养母改嫁。他无法再待下去,亲生父亲看不下去了,又把他接回家里。纵然如此,养父还是逼着漱石写了张字条,大概意思就是:“这次脱离关系之后,双方都不要做无情无义之事。”养父想让漱石用一百块钱将字条赎回去,这让漱石大为恼火。可他就是这么个人,尽管涉及钱物纠纷的事让他厌恶之极,可最后还是不得不靠他出钱解决。说到底,他脾气有些怪,可还是个善良的人。

如果说与养父母之间不存在血缘关系,将夏目漱石视为摇钱树,尚有情可原。可漱石的姐姐遇人不淑,丈夫赚钱不少却豢养外室。姐姐体弱多病,每每伸手向漱石要的零花钱,也被丈夫抢走了。漱石对此又气又恨,却毫无办法,只得装聋作哑。

哥哥是个小公务员,却具有“江户子”的豪情,纯粹的浪荡公子,继承家业却不好好经营。夏目漱石天生敏感、孤独,不通情理又自尊心强,却顶不爱与人冲突。对于哥哥的不满,他写在了另一部小说《心》里。书里的先生反复对男主人公说:“你得趁着你父亲在世,先把大部分财产分到手。要是没到手,可不能放松警惕。”其实,先生自己也吃过因过分相信亲人而被骗取钱财的亏,这才善意提醒。这些情节隐含了夏目漱石对周围亲戚的厌恶。

夏目漱石:谈钱伤感情的一生

《心》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译者: 于荣胜

出版年: 2015-12

那么,夏目漱石与妻子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有一部日本时代剧《夏目漱石之妻》,根据他的妻子夏目镜子与女婿松冈让合写的《漱石的回忆》改编而成。剧中的漱石脾气暴躁,不懂温情,还有恍惚幻听等精神疾病。妻子镜子倒是贤良淑德,通情达理,把捉襟见肘的家庭生活照顾得井井有条。

可在《道草》里,夏目镜子的形象却截然相反。在漱石笔下,妻子是个倔强、粗犷,凡事大大咧咧的人,还身患癔症。她甚至对丈夫大喊:“你要是再这么冷酷地对我,我的癔症可又要发作了!”说到底,夫妻之间的事外人无法评说。想到漱石从英国归来,连枚戒指都没给镜子买,而是捎了几大箱书回来。镜子的父亲,举债需要担保,还是亲自登门恳求漱石作保人。这下两厢扯平了。夫妻真是一种神秘而暗黑的社会关系。

夏目漱石的一生,疾病缠身,为家庭俗事烦扰不休,可他却始终坚持文学梦想。自传的书名叫《道草》,不仅有随风飘摇的寓意,也有坚持生存的指向吧。归根结底,在他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读到知识分子对道德与良心的人性渴望。

这样说来,你们还认为夏目漱石是将“我爱你”译为“今晚夜色真美”的那个人吗?如果是,请指明出处。

文| 夏丽柠

夏目漱石:谈钱伤感情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