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滑县历史上所辖县的前世今生之三:(白马县)

唐朝时期,滑县称滑州,辖卫南、灵昌、韦城、胙城、匡城、酸枣、白马七个县。这七个县的历史变革和如今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接着介绍白马县篇:

滑县历史上所辖县的前世今生之三:(白马县)

(七)白马县:要说白马县,不得不先说说白马山和白马坡。据《重修滑县志》记载:“县东北酸枣庙村南有土山,俗名白马山,山上有关帝庙,白马县、白马津、白马坡皆来源于此。”酸枣庙村在今浚县善堂镇境内,新中国成立前一直属于滑县,1949年国家重新进行行政区划,才从滑县分离出去,划给了浚县。

在今天,酸枣庙以南是马村,在马村西头,还有一个明显高出周围平地的土岗,就是传说中的白马山遗址,马村应该是白马山村的简称。在马村以东,白道口村以西的金堤河一带,当地人称这片区域为白马坡。如今白马坡周边的地名还表现出顽强的、甚至是根深蒂固的传承力。

现在滑县留固镇的白马墙村就是以前的白马县县城。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曾经是卫国的都城,当时的名称叫曹邑,后来改为白马城。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公元前209年,秦朝在白马城设立了白马县衙,这就是白马县建县的开始。

从两汉到五代,白马县先是属于兖州东郡管辖,后来是东郡滑州辖区。到了北宋时期,白马县隶属京西北路滑州,距宋都汴京二百多里,县城以北的白马渡口,是河北进入中原腹地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建炎二年(1128),金占据滑州,将滑州改为凉平府,白马县归凉平府管辖。隆兴二年,(1164年),金世宗恢复滑州,白马县改属山东大名府滑州管辖。由于宋、金长期在中原对峙,大批人员逃离家园,河防荒废,河水泛滥成灾,生产遭受严重破坏,中原成了地广人稀之地。卫南韦城两城被一场大水冲毁,其辖区并入了白马县,白马县的县域面积因此大大增加了。嘉定十三年(1220年),蒙古兵占领白马,白马县成为山东(当时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指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大明路滑州辖区。元末的农民战争和明初的“靖康之难”,加剧了中原地区的荒凉局面,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许多州府被降格、县乡被撤并。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白马县建置被撤销,其辖区划归滑州管理。洪武七年,滑州降格为县,称滑县,隶属北平布政使司大名府。永乐初,改滑县为白马县,隶属直隶大名府。清初,改白马县为滑县,从此不再有白马县称谓。白马县县署所在地白马城,在后梁时被改为白马墙,原因是梁太祖朱温称帝以后,仿效历代皇帝的避讳制度,凡是与他的名字同字或同音的地名、人名都要改。最后还觉得不过瘾,干脆连他老爸的名字也要避讳,他父亲叫朱诚,天下所有叫诚或与诚同音的名字都必须更改,白马城因此被改名为白马墙。白马县被撤销后,白马墙日渐萧条,最后竟萎缩成个村庄,就是今天的留固镇白马墙村。从建县到被撤并,白马县历史长达1579年。

“老梁趣谈古今”欢迎您关注、留言加评论。来吧,让我们一起趣谈古今涨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