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待疫情過後,職場人最應該培養這三種能力

巴菲特說: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誰在裸泳。一場疫情,將裸泳的職場人都炸了出來。特殊時期,全國人民都被困在家。身在同樣的處境,人與人的差距就會特別明顯。有人會趁這段時間,利用線上平臺提升下自己的職場技能;有人會規劃一下轉型的目標,開始著手準備;而有的人卻一邊吐槽錢不夠花,一邊在家裡葛優躺,什麼都不願改變。

突如其來的疫情是一場對職場人的大浪淘沙,當生活重新步入正軌,職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因為有的人已經準備好,隨時都能拿出成果,來迎接新機會與新挑戰。疫情過後,職場人要努力培養這三種能力,才能在職場如魚得水。

待疫情過後,職場人最應該培養這三種能力

獨立生存能力

疫情期間,被困在家的我們,總是充滿焦躁與無力感。究其根本,是因為我們對很多日常小事只停留在“知道”,不能“做到”。

一個人在大城市打拼,我們習慣出門打車,回家叫外賣,東西壞了找人來修。而一旦城市的基本功能開始停擺,會不會開車?會不會做飯?會不會修水管?這些日常小事就成為了你“獨立生存”的關鍵。

在沒有出租車、沒有外賣員、沒有修理工的這一個月,我們才發現自己的獨立生存能力只停留在書本上。那些我們爛熟於心的常識變成了天方夜譚,菜怎麼炒?水管怎麼修?電腦系統怎麼安裝?拉鍊鎖死了怎麼解開?這些看似簡單的日常問題,讓每個人從中看到了自己的無能為力。

以前,我們總是認為能掙錢就是“獨立”了,而事實給了我們一記清醒的耳光。一個人想要“獨立”,想在職場上有所建樹,首先要培養自己的獨立生存能力。這才是在職場打拼的基礎。

待疫情過後,職場人最應該培養這三種能力

掌控自己情緒的能力

當每天早上看一看疫情新聞成為了生活所需,我們才發現自己的情緒是這麼容易被煽動。看到多省確診病例為0的消息,我們拍手叫好,發自內心的高興,離走出家門又近了一步;看到投機倒把的不良商販高價售賣劣質防護產品,我們又氣又惱,恨不得提刀上陣,伸張正義。看到疫情不知何時結束,我們惶惶不安,做什麼事都靜不下心來。

拿破崙曾說:“能控制好情緒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這話一點也不假,每日被情緒操控,我們終將一無所獲。最近,在網上爆火的武漢方艙醫院“清流哥”就是一位掌控情緒的典範。他和他的父母,一家三口,都被確診為新型肺炎,在嘈雜的病房中,他卻能夠專注於書本,沉浸於閱讀。換做別人,面對這樣的境遇,或許早就崩潰了,可“清流哥”卻泰然自若,彷彿這滿世界的喧囂與他毫無關係。

當一個人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擁有平和的心態,才能理性思考,掌控全局。在工作中,遇事沉著冷靜,是職場人的致勝法寶。

待疫情過後,職場人最應該培養這三種能力

懂得變通的能力

停工一個月,面對這場考驗,職場人一方面要一直保持著相對敏銳的學習能力,不斷提升技能與專業知識;另一方面也需要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懂得變通,是應付各種挑戰的前提。

疫情對人員聚集性的行業領域影響顯著,餐飲、院線、旅遊等行業都被迫暫停營業。這些行業的從業者大多待業在家,無事可做。但其中有些從業者卻抓住機遇,順勢轉型。近日,一場主廚直播,使閒賦在家的某餐廳主廚“雲復工”,開始了直播賣貨。不僅如此,還有很多美妝師、理髮師、健身教練等紛紛變身主播,為“全民直播”摁下加速鍵,上了演一部“復工”與“自救”的傳奇劇。

遇到困境,那些懂得尋找轉機、行動力強的人,最後總能脫穎而出。在職場,“曲線救國”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當一個人有能力,又懂得變通,就會比其他人更接近成功。

待疫情過後,職場人最應該培養這三種能力

疫情會結束,但職場競爭卻永遠都存在,而且,隨著國家擴招政策落地,將來會有更多的畢業生湧入職場。今後,只有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在職場有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