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失去了學習和深度思考的能力,你將何去何從?

每天一篇原創精品文章,讓你看見更大的世界!

失去了學習和深度思考的能力,你將何去何從?

1

道家文化,一直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璀璨精華。

老子在《道德經》第三章中有這樣一段話:

是 以 聖 人 之 治 ,

虛 其 心 ,實 其 腹 ,

弱 其 志 ,強 其 骨 。

常 使 民 無 知 無 欲 。

使 夫 智 者 不 敢 為 也 。

翻譯成白話的意思就是,聖人治理國家的方針就是讓國民思想空虛而能填飽肚子,淡化民眾的理想而又能強身健體。讓民眾保持既無知識又無慾望的狀態。

無獨有偶,1995年9月,在舊金山舉行過一次會議,集合了全球500多位經濟、政治精英,包括老布什、撒切爾、頂尖企業的CEO,等等。

會議的主題就是如何應對全球化。

會上一致認為,財富會集中在20%的人手裡,全球貧富差距加劇,80%的人會被「邊緣化」。

如何調節80%人的不滿情緒?老子已經告訴我們了。

當時的布熱津斯基是美國的高級智囊,他認為:

公眾們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最終他們會期望媒體為他們進行思考,並作出判斷。

唯一的方法,是讓他們安於為他們量身訂造的娛樂信息中,慢慢喪失熱情、抗爭慾望和思考的能力。

這個戰略成功了嗎?

目前來看,挺成功的。

想想你每天空閒的時間都在做什麼,你就明白了。

失去了學習和深度思考的能力,你將何去何從?

2

這幾天,朋友圈又流傳著一篇《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意吃學習的苦》,我看了很多遍,其中闡述的觀點:

生活的苦難可以被疲勞麻痺,但學習的痛苦是銳化的,很多人都無法忍受。

生活的苦,大多是可重複性的。

但學習的苦是非重複性的。

很多人問我:你不看劇,不看電影,不看綜藝,不聚會,不玩遊戲,你平時究竟都幹些什麼?

我說:學習啊。

他們問:不會覺得無聊嗎?

每每獲得一個新知識,每每將新知識納入自己的思維體系,所帶來的快感是無與倫比的,怎麼會感到無聊呢?

學習其實並不苦,苦的是早已被生活消磨掉的好奇心和敢於對未來報有期望的勇氣。

失去了學習和深度思考的能力,你將何去何從?

3

高考快要到了,每年圍繞著這個話題都有層出不窮的新聞。最主要的還是以後的去向,有上985/211的,也有2本3本甚至專科的;當然了,還有一部分人選擇了出國留學。

但出國留學的費用,對於很多家庭來說是不小的壓力。相對於當今社會,到底值不值?今天,我們就換個角度,拿房子來比較一下。

我的一位老師曾經說過:

當代壓力最大的不是農民,也不是每天加班的白領,而是中產階層。他們一般都是4、50歲,家裡面有一套房子,還有一套甚至幾套房子的貸款,這些人每天焦慮著如何給下一代創造最好的條件。

目前在一二線城市最值錢的恐怕就是房子了,但回顧歷史的發展,最為中產階級,你手中的資產必然會以某些形式「貶值化」,或者說「清空化」,來避免積累過多的問題。有可能,未來的20年裡,房價會跌到無法想象的地步。

小說《離歌》的結尾,毛北終於賣掉了父母留給他最後的一套房產,還了賭債。

自此,父母拼命為他打下來的財富江山,已經被揮耗殆盡。毛北坐在楊浦大橋上,一身死意:“以後,我要怎麼辦?”

改革開放初,毛北父母從中部省份來上海打拼,嘔心瀝血拼殺十幾年,在這座城市殺出了能讓自己存活,讓孩子孫子體面生活的天地。

他們很早留下遺囑,把全部的現金、股票、房產、地產留給唯一的兒子,毛北。可是後來,毛北嗜賭,甚至開始涉毒品,用了不到3年時間,毀掉了父母整整一生打拼的財富大廈。


他們曾以為可以永保子孫後代體面的那些不動產,其實水一樣脆弱,風一樣容易散去。

“金錢財富、房產,從來都不是你留給孩子最好的遺產。”因為它們都能被帶走,只有那些帶不走的,才是你留給孩子們真正的不動產。

很多非常有遠見的家庭,他們會默契的採用這種方式:短期內保護好現有的中產資本,而長期內,更多的去把資本投入到自我和孩子的未來資本之中。

做人眼光一定要放長遠。短見,就更加看不到這個世界的硝煙。窮人思維,也是對下一代的不負責。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何用?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何用?

可別忘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也是錢,生活還有更多彩更豐富的意義!

失去了學習和深度思考的能力,你將何去何從?

不論你以後怎樣,願你一切順利,舊遊似夢,煙水程何限,對閒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