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永登縣中堡鎮農民“老闆”張勇——退伍不褪色帶領鄉親齊致富

張勇學習大型機械駕駛、種植養殖技術,7年間,除了農民工的工資支出,他把掙來的錢都投資到了合作社的發展上。7年裡,水塘、泵站、管道等水利設施逐漸完善,撂荒地變成了水澆地;雲杉、刺槐、榆樹林立,山溝裡有了綠意;去年還修建了新的辦公場所,木質建築古色古香,荒山裡有了新景觀。

夏日時分,驅車行駛在312國道上,北進,拐個彎就來到了永登縣中堡鎮清水河村。

順著崎嶇的山路步行,在一個當地村民稱為婁溝的地方,記者見到了永登縣苗源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勇。出乎記者心目中的“老闆”形象猜想,張勇身著迷彩服,一身是土,正在地裡駕駛著馬鈴薯播種覆膜一體機忙活著。見記者前來,張勇跳下車,向我們介紹了起來:“以前這裡是一大片撂荒地。2011年,我來到這裡,流轉村民撂荒地1380畝,成立合作社經營種植養殖項目。今年,我種植馬鈴薯500畝,高原夏菜150畝,還養了6000多隻雞。每年春耕時節,我需要的人手大部分都是在鎮裡找,很多時候一天要用40到50人,加上15個長期在我這裡的農民,一年下來,為在合作社務工的農民支付工資20多萬元。”

家住民樂鄉井灘村的婦女閆德香正在地裡忙活著。她說:“我們家原先是貧困戶,我跟丈夫都在這裡長期打工。我在這裡種地每天能掙70元,丈夫在這裡看護這些地,每月掙2000元,加起來兩個人一年掙40000多元,張老闆從來沒拖欠過工資。他還自掏腰包給我們辦了保險。雖然家裡離這裡遠,但是我們給張老闆打工心裡踏實。”

面對條件的艱苦,張勇作為一名退伍軍人,並不退卻。在剛剛流轉這千餘畝撂荒地以後,他晚上睡汽車,伴著猛烈的風聲入睡;白天接送農民,一起下地勞動,連午飯也顧不上吃。

他還學習大型機械駕駛、種植養殖技術,以便及時掌握先進技術。7年間,除了農民工的工資支出,他把掙來的錢都投資到了合作社的發展上。

紮根深山七載,張勇對這裡感情深厚。7年裡,水塘、泵站、管道等水利設施逐漸完善,撂荒地變成了水澆地;雲杉、刺槐、榆樹林立,山溝裡有了綠意;去年還修建了新的辦公場所,木質建築古色古香,荒山裡有了新景觀。

張勇不僅決心讓自己富起來,也要帶動更多人富起來。中堡鎮黨委書記陳立升介紹說:“2016年開始,合作社的情況逐漸轉好。張勇跟清水河村的19戶貧困戶簽訂了協議,將他們的精準扶貧貸款95萬元入股到合作社,每年每戶分紅近3000元,為當地貧困戶致富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去年,張勇試種的20多畝薰衣草取得了成功。今年,他在這裡試種了藍莓、樹莓,期待著收穫。面對今後的發展,張勇規劃了藍圖:“今後我還要在荒山上做好種植綠化,讓環境越來越好。未來我要把這裡打造成集觀光旅遊、農事體驗、餐飲、採摘為一體的休閒觀光基地,讓更多的人來這裡旅遊,同時帶動更多鄉親們增收致富。”

□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旭永特約記者滿自文魯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