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圓明園除了被英法聯軍燒燬之外,還收到過哪些劫難?


圓明園被世界園林藝術界稱之為"萬園之園",其工藝技術可謂是集東西方園林藝術之大成。

作為"萬園之園"其修造工期從清康熙年間一直修到了清乾隆年間,可謂是貫穿了整個"康乾盛世",集天下奇思妙想於一身。

而在後世,圓明園則屢遭劫難,並非我們之前所瞭解的只有一次"火燒圓明園"那麼簡單。也就是我們現代所稱的"圓明園五劫"——搶劫、火劫、復劫、石劫、土劫。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劫——搶劫。

1860年,7月,英法聯軍,在大沽口登陸,一路對清軍組織的抵抗可以說是勢如破竹。

同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咸豐帝逃竄至承德。一部分英法聯軍在"帶路黨"——漢奸的指引下首先到達圓明園。守園的二十多名技勇太監奮起反抗,全部殉國。史書成他們"遇難不恐,奮力直前"。

次日,英、法兩國各派出三名組成"委員會"——協議分派園中珍寶。之後,英法聯軍司令額爾金,縱兵劫掠,將園中珍寶搶掠一空。著名的"大說法十二生肖獸首"就是這個時候被流失國外的。

圓明園除了被英法聯軍燒燬之外,還收到過哪些劫難?

守園官員抗擊英法聯軍

第二劫——火劫。

10月18日,聯軍士兵開始在園內縱火,大火持續三晝夜不曾熄滅,將園中所有木料和園林全部燒燬。

有人稱圓明園還有"木劫",曾遭人砍伐,做木料交易。其實,都是臆想的荒誕之言,試問樹木都被燒燬,何來可以砍伐的樹木?即無樹木,何來木材交易?即無木材交易,又何談"木劫"之說?

圓明園除了被英法聯軍燒燬之外,還收到過哪些劫難?

圓明園除了被英法聯軍燒燬之外,還收到過哪些劫難?

火燒圓明園

第三劫——復劫

在滿清與英、法、俄簽訂了《北京條約》後,英法聯軍撤出北京。當時咸豐帝已經在承德駕崩,由同治帝繼位。

同治帝與慈禧本重修圓明園,在修繕了一部分園林之後,財力不足,只好作罷,當時還尚存廓然大公、紫碧山房、魚躍鳶飛、耕耘堂、慎修思永、知過堂、課農軒、順木天、春雨軒、杏花春館、文昌閣、魁星閣、蓬島瑤臺、萬方安和十字亭、藏舟塢,長春園的林淵錦鏡、海嶽開襟,綺春園大宮門、莊嚴法界、正覺寺等建築。

至1900年,八國聯軍又一次攻入北京城,慈禧帶著當時的光緒帝,再次出逃。

圓明園又一次落到外國侵略者手中。又一次被洗劫一空,當地百姓也趁無人看管,入園盜竊和拆毀了一部分園內建築和財物。

圓明園除了被英法聯軍燒燬之外,還收到過哪些劫難?

八國聯軍士兵

第四劫——石劫

1910年,清朝滅亡之後,北京也陷入了軍閥混戰之中,不斷有新的軍閥和官僚,派人來搬運圓明園內的石材,其中安佑宮華表、石麒麟、西洋樓線法橋和翻尾石魚、梅石碑、蒔花碑、文源閣碑被分別移至和北京圖書館舊館;蘭亭八柱碑、遠瀛觀石欄杆和"青蓮朵"等珍貴於1915年移往中山公園;長春園大東門石獅子及基座移至正陽門和。

圓明園除了被英法聯軍燒燬之外,還收到過哪些劫難?

圓明園大水法復原效果圖

圓明園除了被英法聯軍燒燬之外,還收到過哪些劫難?

圓明園大水法復原效果圖

圓明園除了被英法聯軍燒燬之外,還收到過哪些劫難?

圓明園大水法現狀

第五劫——土劫

在抗日戰爭日佔時期,園內部分遺址在"獎勵農業"的口號下被平山填湖,改為水田,至今已不可恢復。

圓明園除了被英法聯軍燒燬之外,還收到過哪些劫難?

盧溝橋事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