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金庸没有专门写张三丰?

再见了旧时光84108441


如果金庸把书中所有的宗师级人物都写一写,那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就不是14本经典了,金老的书可能也要烂大街了。

张三丰,风清扬,独孤求败,黄裳,斗酒僧,王重阳,林朝英,等等这些宗师级人物,有时候只是一笔略过,对整部书的剧情或者主角的成长有有关键性的推动即可,不需要着重笔墨去大写特写,这样才更有仙风道骨的感觉,让人感觉更加的高深莫测,这就是金庸江湖的魅力所在。

另外金庸小说中这些前辈高人中,对实际有出场过得人物和传说中的人物着墨又不相同,比如张三丰和风清扬,都是和主角有接触的,所以对张三丰下笔还是比较多的,从神雕侠侣末尾引出张君宝,带出九阳神功,到倚天屠龙记开端的大战何足道,张三丰和郭襄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不能说金老没有写张三丰,幼年张君宝和老年张三丰在书里刻画的还是相当详细的。类似还有风清扬,虽然出场看似只是为了引出令狐冲学独孤九剑,可其实还有一层作用就是说明了华山剑,气之争,引出这个矛盾点后才会读者才会明白岳不群所做的一些卑鄙之事,基本都是建立于为了证明华山气宗才是正宗。所以,对风清扬的往事金老也交代了一些。

但是对于只是或在传闻中的那些人物。比如独孤求败,除了剑冢上那几行字,基本就没提及过其他的,让人感觉这个人就是40岁之后只求一败之人,至于败过没败过,一个人的心中一个江湖,自由发挥想象,不是很好吗。

我觉得金老在世时候如果真要写一部宗师的起源故事,那他应该最想写的是达摩。毕竟金庸小说中的武功起源就是他。


加州漫步78772914


我觉得,这正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高明的地方,避实就虚,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我们可以先拿“射雕三部曲”来捋一下金庸先生创造的主要人物的一个重要要特征。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是主角。

《神雕侠侣》中,杨过是主要人物。

《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挑大梁。

从中我们很清楚的可以发现,这些主角无一例外都是虚构的。即使按照现在某些牵强附会的解读,他们在现实中有原型人物,但是,也只是其中的某一点比较吻合,而不是就是他原型人物的生平写照。比如,有的观点认为张无忌的原型是“小明王”韩林儿,理由是他也是从小就被寄居在深山里,父亲韩山童死后,被朱元璋请出来做傀儡,最后不明不白地死掉,朱元璋取而代之。

从以上内容的描述可以得知,韩林儿除了也在深山老林里待过这一点外,其余的都不契合。

所以说,这样类比的话,有点儿勉强。

可以认为,射雕三部曲的主角都是金庸先生虚构的人物。

虚构的人物,自由发挥的空间就大。

郭靖就可以骑宝马、喝蛇血、练降龙十八掌和九阴真经。

杨过就可以和小龙女在古墓和谐相处,断臂后练独孤九剑,即使相思成灾的时候,都可以创立黯然销魂掌。

张无忌更是自驾游了半个地球。

可是,围绕在他们身边,和他们发生互动的一些人,比如铁木真、王重阳、丘处机、蒙哥以及朱元璋,陈友谅等人,又都是真真切切存在过的历史人物。

而且,有些事件也真实的发生过,比如丘处机远赴大漠给成吉思汗讲养生,史上确有记载。

这样真真假假的人物交织在一起,就给我们造成亦真亦幻的感觉,甚至有的人一度认为这就是真实的历史,金庸先生厉害吧!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就像韦小宝说谎一样,十句话里有九句是假的,可是那一句真话特别重要,许多人也都知道,这才会让人深信不疑。


再说张三丰。

张三丰是个在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关于他的生平,正史,野史有很多记载,甚至还有很多民间传说。

如果把他做为主角来写的话,自由发挥的空间不会太大。他也可以开挂,也可以不断的打怪升级。但是,按照金庸先生的创作习惯,他的最终结局不会改变,就是做了道士,成了武当派的开山鼻祖。

这样,最起码就没有了男女感情的戏份,即使有,最终也是分手的结局。没了感情戏,或者说最后是个凄凄惨惨的结局,这样不好。不符合读者的审美习惯,大团圆的结局才是大家期冀的。

另外,用真实的历史人物做主角,稍不留神就会引起争议,惹上是非。比如,《神雕侠侣》中的尹志平,金庸先生只让他和一个小龙女缠绵了一次,就引起了其后人的强烈抗议。不得已,现在改为了甄志丙。

张三丰,武当派的追随者甚多,如果写的有些不太妥当的地方,那会是大麻烦。所以,搁谁都不会用他做主角来写,得不偿失。


田获三狐


金庸为什么没有专门写张三丰?

我猜测可能是不好写,甚至可能是不敢写!众所周知金庸笔下许多人物都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人物,比如说王重阳以及他的徒弟丘处机等人。

那为什么金庸敢写这些人,而不敢写张三丰呢?原因就在于张三丰太过神话,就算是王重阳也没办法和张三丰比肩。

对张三丰这个人物有所研究的人,可能都清楚,张三丰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危机之谜。

第一个谜,名字,张三丰这个名字算是比较被大众认可的一个名字,但也有人说张三丰其实名张三疯,更有说名张山峰、张三风等等。

第二个谜,生存年代,历史上宋朝有张三丰的传说,元朝同样也有,而最出名的就是明朝的传说,这也是因为金大大做的贡献。这也导致了张三丰的具体生存年代变得有些扑朔迷离!也有人说,其实这三个朝代都有一个张三丰,他们其实是三个人,只不过,三个张三丰的名气都比较大,这才导致人们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了。

第三个谜,生死之谜,张三丰不但出生不详,就连什么时候死都没人知道,有人说他已经羽化成仙,也有人说他一直就活着,甚至到了今天还活着,只是行踪不定,也从来不与人透露他就是张三丰。当然也有人猜测,张三丰其实就一个号,每一代武当山最出色的道士,都会继承张三丰这个名字,成为新一代的张三丰。

还有许多就不一一说明,就比如说张三丰的事迹之谜,还有他的神异之谜、武功之谜等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找。


小小二哥


张三丰这个角色在《倚天屠龙记》中的定位,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职业导师。他不但规划了自己弟子的武侠成名路,更是深刻影响了张无忌的一生,张无忌能够放下自身的仇恨,带领明教逐步去消除与各派的积怨,最终联合他们一同抗元,张三丰功不可没。至于金庸先生为何不专门写以张三丰为主角的故事,羽菱君个人认为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张三丰成名的时间跨度太长了。以张三丰至少一百二十岁的一生,无论摘哪一段来写,都一定会留下不完整的遗憾。



张三丰的一生跨度太长,可写的故事太多,反而限制了他的角色在武侠小说中,能被作为独立篇章的可行性。

张三丰跟王重阳一样,都是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人物,但相比于王重阳六十岁不到的阳寿,张三丰是真的活得久。历史上记载,他出生于宋理宗淳佑七年,也就是1247年,那时候襄阳城还没被蒙古大军攻破,那他从这一年出生,活了多久才仙逝呢?谁也不知道,这是个未解之谜。但起码到明太祖建立明朝(1368年),他还活着,那时已经是120年后了,也就是说张三丰至少也有一百二十岁。

我们都知道,一般的武侠小说写一段故事,跨度虽然也有几十年的,但真正描写男主角的成名故事,其时间往往就只有几年而已。我们可以《天龙八部》和“射雕三部曲”这四部金庸最知名的小说为参照,来看看具体的情况。

《天龙八部》的三大男主。乔峰一出场其实已经是三十一岁了,小说结尾他在雁门关自尽时,也才三十三四岁。也就是说《天龙八部》中的时间跨度虽然有三十多年,但当世的武林故事其实只有三四年,乔峰另外三十年生涯的故事,包括他的学艺和成名,都只是一笔带过。另外两位男主,段誉出场时十八岁,结尾二十二岁,他的故事在小说中持续的时间最长,整整四年。虚竹的故事最短,小说结尾时他二十六岁,但小说中出场时他已经二十四岁,真正写他的故事只有两年。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真正的故事,发生在他十八岁返回中原之后,到小说结束他二十岁时的两年里,《神雕侠侣》中他虽有再度出场,但已经不是男主角。而《神雕》中的男主杨过,虽然书中写他的时间从他十三四岁遇到郭靖夫妇,到三十四岁携小龙女退隐江湖,足有二十年之久,但是真正的故事只有十六岁出古墓到十八岁夫妻分离的那两年,另加退隐前的几个月时间而已,包括十六年之约在内很多时间都是被一笔带过的。跟他差不多的还有《倚天屠龙记》男主张无忌,小说中退隐江湖二十岁的他,有十年在冰火岛,两年在武当,两年在蝴蝶谷,还有五年在昆仑仙谷修炼“九阳神功”,还有好几个月时间被困无名荒岛,真正的故事也只有一年多而已。


由此可见,真正设置的故事主线情节,时间跨度都不能太长,这也是为了照顾到写作。假如张三丰是像杨过那样早早的出名,而且早早的退出江湖,那完全可以写他的单人故事。但是他的一生,时间跨度太长了,要以他为男主,去展开他一生的故事,估计至少能写个单人传奇三部曲。

按照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中为他这个人物的设定,他十六岁离开少林之后,就上了武当山潜修,到小说中再度出场,已经是九十岁高龄的人,这其中足足有七十四年的时间可写。这期间包括他是如何开创武当,如何成名于江湖,又是怎样收下武当七侠的?能写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但是即使是只摘他其中的一段人生来写,都一定会留下不完整的遗憾。

比如就写他是如何收下武当七侠的。可是按照《倚天》小说的设定,张三丰至少年长他的大弟子宋远桥五十岁,当他收下宋远桥时恐怕也得是六十岁的人了。有哪部武侠小说的男主角,出场就是六十岁的,更何况金庸先生的写作还要一边照顾着作品随时会被影视化,在当年香港影坛,追求俊男美女组合成荧幕情侣的潮流中,张三丰这样的故事哪能会受欢迎呢?

而像李连杰主演的《太极张三丰》电影那般,选取他出少林到悟出“太极拳”的这段故事来写,包括后来的张卫健版《少年张三丰》,都是遵循这样的套路。这样的张三丰人物形象,又必然少了他应有匹配的一代宗师的仙气,而且也违背了金庸先生本身对张三丰“太极功”的设定。因为按照金庸先生的设定,“太极功”是在张三丰一百岁时,才参悟出来的武功,代表着他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说张三丰在少年时期,就创出了“太极拳”,是对张三丰修为的一种颠覆。


所以说,张三丰的一生活得太久,跨度得太长,反而成为他这个角色,在武侠小说中无法成为男主的一种制约。武侠小说毕竟不是人物传记,写他人生的哪一段都必然会留下遗憾。也总不能一部小说里,每隔几回就一笔带过十年数载吧,如此频繁的跳跃,读者也会懵圈的。金庸先生自然不会这么做。

张三丰这个特定的历史人物形象,更适合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在武侠小说中,这样更能体现他的文学价值。

其实无论是阳寿没有六十的王重阳,还是高龄至少一百二十的张三丰,他们这种宗师级别的人物,在小说中的出现,只能是以配角,甚至是回忆的形式来出场的。主要是通过他们个人的影响力,来从侧面塑造出男主角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就像周伯通在桃花岛,听到郭靖讲出他师兄王重阳当年对待《九阴真经》一样的话时,会感觉特别不可思议那样,衬托出来的,正是郭靖极其正义的人物形象。而张三丰对张无忌的影响,就更加深远了。

看过《倚天屠龙记》小说的人都会知道,按正常情况下,张无忌必然会成长为一个充满仇恨和暴戾的人。因为他的童年遭遇太过悲惨了,父母被武林各派逼死,自己还身中“玄冥寒毒”,几乎每一天过的都是生不如死的日子。这样的人,假如有一天让他练成绝世武功,说他没报复的心理完全是不可能的。但是张无忌却能明辨大是大非,放下个人的深仇大恨,不但以德报怨,还会带领着明教不断去消除与武林各派的积怨,最终还能联合他们去一同抗元,去为天下苍生谋取幸福。这里面就是因为张无忌有张三丰,有这样一位有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的太师父。


张无忌在张三丰身边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但是他的言行举止却对张无忌影响深远。后来张无忌在不同的际遇里,我们都可以在小说中看到他总会想起张三丰所说的话。张无忌最终会将抗元大业为继任,也无疑是继承了张三丰的志向。因为联合天下志士驱除蒙元,一向就是张三丰所认为的我辈本分。

俞莲舟摇头道:“不然,目下以武功而论,自是你不及我。但恩师的衣钵传人,负有昌大武学的重任。恩师常自言道,天下如此之大,武当一派是荣是辱,何足道哉?但若能精研武学奥秘,慎择传人,使正人君子的武功,非邪恶小人所能及;再进而相结天下义士,驱除鞑虏,还我河山,这才算是尽了我辈武学之士的本分。”《倚天屠龙记•第九章》

可以说,没有张三丰就没有后来的张无忌,张三丰在《倚天屠龙记》虽然不是主角,但他的思想和作风无疑却是男主张无忌的人生导向。这也更能体现出,张三丰这个近乎于仙人的历史人物,在武侠小说中的文学价值和影响。从这方面来说,这比起把他当成第一主角,来开展他一生的故事,相比之下,无疑是更加形象,更加立体,也更具艺文学术效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张三丰的经历还是比较普通的,不是主角。

张三丰其实一生最经典的就是两件事,第一是少年时期因自练少林武功被追杀,只能在郭襄掩护下逃走。期间,张君宝曾经一度和昆仑三圣何足道打平手,有了名气。

第二就是张三丰少年开始隐居,到中年悟出了以柔克刚的武学精要,创建了武当派。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随后整个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虽也很重要,但并非主角,甚至只下山过一次(为了替张无忌治病)。

然而,张三丰仍然是书中非常重要的人物,最主要的配角。

第一,武当派在整个书中,是最为关键的门派。

如果没有武当七侠,当然也就没有张无忌了。

没有武当派,也就没有武林中的那么多事。

第二,张三丰是书中第一个高手。

张无忌武功如此高强,同玄冥二老还要噼里啪啦打很久才能获胜。

而张三丰可以一掌制服鹤笔翁,武功深不可测,大大强于张无忌。

后张无忌武功精要主要是太极拳和太极剑,均是张三丰传授。

如果不会这两样武功,仅仅会乾坤大挪移,张无忌早就被少林三老打死了。

第三,张三丰的性格对张无忌有着很大影响。

张三丰和张无忌,不是普通的师祖和徒孙的关系,更像祖父和孙子。

张三丰把土地张翠山当做亲生儿子一样。

甚至张翠山大逆不道娶了邪教教主的女儿,张三丰不但既往不咎,甚至还要同徒弟的岳父殷天正结交,后者是武林出名的大魔头。

可见,张三丰就像一个溺爱儿子的父亲一样,对待张翠山。

张翠山自杀时将张无忌交给张三丰,后者为了救徒孙,不惜代价。

张三丰是一代宗师,当时武林中武功和名声的第一人。就这样一个宗师,为了救徒孙张无忌,竟然跑到少林寺求救,被少林寺僧人狠狠奚落、讥讽了一番。

可见,张三丰就像亲祖父一样,为了张无忌可以说用尽了一切。

大家注意,张无忌在武当山上救了张三丰以后,说出自己身份。

张三丰当时狂喜,并不是因为张无忌救了武当派和他本人,也不是因为张无忌是明教教主,而是仅仅是因为张无忌竟然还活着。

这是两人真情的表露,做不了假的。

而且张三丰为人善良正直,对人热情,同灭绝师太完全不同。

所以,张无忌和周芷若都是孤儿,儿时又是差不多的朋友,长大却有极大差别。

张无忌淳朴善良,对人不提防,安全感很强;而周芷若步步惊心,处处留一手,不安全感极强。

说通俗点,就是灭绝师太和张三丰的区别。

另外,张三丰有着很强的民族气节,誓死不和蒙古朝廷合作。还有,张三丰也是大侠人物,看到蒙古人虐杀汉人,立即出手援救。张三丰诚实守信,救人危难,先天下之忧而忧,是个非常好的榜样。所谓言传身教,张无忌后来的侠义行为很多就是受张三丰的影响。

其实,张无忌最大的幸运就是他有张三丰这个师祖,还有比如俞莲舟这样几个疼他的师伯师叔。


萨沙


金庸先生没有写张三丰,我认为有几点原因。张三丰的年龄很尴尬,他第一次出现在华山,大约十几岁,等到襄阳城破郭靖夫妇战死,张三丰应该是23岁左右,当时他武功很差,如果他为国捐躯行侠仗义,也就没有后来的武当,所以张三丰在百岁之后说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遗憾,为武功不成没有能够救出文天祥而自责。张三丰创立武当大约是四十岁左右,这才会有宋远桥这第一个徒弟,为了兴复汉室,在元朝初立根本就没有机会,所以张三丰没有什么作为,只能是开宗立派传承行侠仗义驱除鞑虏的精神,留有用之身以待将来,所以张三丰这一生是苦闷的,也没有什么英雄事迹可写的。另外张三丰唯一钟情的郭襄年年不忘的是杨过,甚至于四十岁出家,张三丰爱情也是苦闷的,他也做不到挥剑斩情丝,一生把玩那一对铁罗汉,这也不符合一位大宗师的身份,所以也不能写。唯一可以写的就是教出七个徒弟和打败百损道人,可这写起来一章即可,没有韵味,不如不写,在回忆的只言片语中反映出来。


我本狂人5


这个问题有意思,抛却书中的情节不说,今天我们单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看,为什么金庸没有专门写张三丰呢?

01.人物生平统一

张三丰作为武当山始祖,在历史上有统一的生平详述。

张三丰的一生可以说是颇具传奇色彩,有传言说其是真武大帝转世。出生在宋朝,14岁考取状元,18岁担任县令,三十岁之后辞官修道,最后不知所踪。

这样的人物生平虽然传奇,但是完全不符合一部小说主角的设定,人生没有低谷,只是单纯的修道,最主要张三丰的修道理念是“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完全是隐仙一派的修真理念。

这样的人物如果发散性的写,完全有可能写偏,最后反而会得不偿失。

02.人物周期绵长

张三丰具体活了多少岁没有定论,但是却经历了三个朝代。

出生在宋朝,成长在元朝,成道在明朝,最后在明朝五位皇帝的敕封下,被尊为“天尊”。这样一位历久弥新的人物,如果金庸先生真的写出来的话,估计就没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14部曲了,单单写一个张三丰就够了。

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如果作为配角来写,就会平添几分神秘色彩,更可以为主角的成长铺垫,所以并不需要专门来书写。

03.小说脱胎于历史,但不是历史

以前看金庸小说的时候,总感觉这是真正的历史,可是真正看过正史后才知道,小说毕竟不是历史。



三点文墨


另类君解题^_^

文学创作中涉及真实人物的话,不可避免的就会遇到很多“纠葛”。

我们试举例说明。《神雕侠侣》中尹志平这个人物,在史书中是真实存在的,他是全真派著名掌门丘处机的二弟子,丘处机就不用说了,他是成吉思汗非常尊重的道教领袖,在史书中也是光彩夺目的大咖。

然而尹志平在《神雕侠侣》中的表现却非常不堪,他是全真派的准掌门人,然而他爱小龙女爱到发狂,常常深夜不停地写小龙女的名字,由于“爱得痴狂”,居然使出卑鄙手段占有了小龙女的贞操,如此不堪之事让许多读者君给他起了个屌诡的绰号:龙骑士。

《神雕侠侣》是虚构的故事,杨过和小龙女都是金庸杜撰出的人物,然而尹志平确实历史上实实在在的著名的道教先贤,他也确实为中国道教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

宣统年间,溥仪还以“国之大同,民之仰慕”为题目,在沈阳参与了一场祭祀丘处机的大典。

《神雕侠侣》中对尹志平的描述让中国道教协会非常愤怒,他们请律师起诉金庸,还专门派人到香港与金庸交涉,要求金庸登报道歉。

金庸是有大智慧的人物,当然不会与道教协会掰手腕,当时我刚好在香港求学,因此事沸沸扬扬,我喝酒金庸在一起喝酒的时候建议他老人家不如换个名字,至于登报道歉赔偿损失之类的,不妨直告道教协会:如果登报道歉,尹志平形象搞得举国上下妇孺皆知,本来杜撰的事情,弄得又不清不楚,含混模糊,即便是在报上登出“玷污小龙女”之事非真,然而以国人惯于捕风捉影的习惯和添油加醋的劣根性,反倒不如淡而化之更好。

最终,在我的主持下,金庸和道教协会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此时不了了之。

另类君略尽绵薄之力,化解了一场干戈,至今想起此事,仍莞尔一笑。

现在切题,正是有鉴于此,如果以张三丰为主角大书特书,无论是非曲直,总会引出一些笔墨官司,而另类君国事缠身,总不能动辄来调停这种学术争端,所以就告诫金庸,涉及重要历史人物的题材创作,绕道而行可也。

另类君言尽于此,读者诸君明鉴。


另类文史


张三丰做为武学大师,在金庸的小说中登场的次数不多,但地位之高是有目共睹的。张三丰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既然有人物原型,不是更好创作了吗?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改编啊。把张三丰的人生大致分为三段:

一、张三丰年轻时也曾入仕

张三丰很聪明,14岁就考取了文武状元,还当了官,直到33岁才辞官拜了火龙真人为师。这样的张三丰还不属于武林,那金庸的武侠世界就很难把张三丰写进去了,所以也是一笔带过。


二、张三丰中年遇到恩施和仰慕的人

在金庸的故事中,张三丰的师父是觉远大师。人到中年才开始研究武林功法,对张三丰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经常闭关一年半载的。张三丰闭关了,就没啥好写的啊。性格就是金庸的写作风格:快意恩仇。张三丰更像是“古龙派”的人物,对郭襄深情,得不到然后潜心创立武当,成为一代宗师。


三、张三丰晚年

正因为他痴迷武学,所以晚年成就更高,九阳神功啊、太极剑法啊,还有后来专门传授给七个徒弟的武当七侠阵。都说了专心一直做一件事一定会有成就,放在张三丰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这样的人哪有功夫出来管江湖的大大小小的事,都不够级别让他出手。


这样一看,张三丰当主角明显戏份不够啊。


张无忌光小时候就认识三个小美女,长大后都是故事还有和金人的对抗;郭靖,成长的就很艰辛,从一个武功小白一路升级打怪成了射雕英雄守卫襄阳,故事有血有肉很吸引人;杨过,和小龙女的际遇、断臂、御雕都是可以讨论的。


张三丰,闭关-出关,武学精进了,解决个徒弟闹事然后又闭关-出关,武学又精进了……实在不好丰富,金庸老先生估计也怕写不好,担心不是大家心中的武学大师形象,所以干脆当一个背景重要人物,神秘出场,活在大家的意念中就挺好。


电影《太极张三丰》更多的是官场,武林占小部分。把年轻的张三丰如何悟出太极、然后伸张正义写了出来。估计金庸要写也只能写张三丰人生的前半段,还比较有戏剧性~可能是老先生太忙了,于是张三丰就这样成了重要的配角穿插在各个时期。


悦学越乐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金庸先生是现代新武侠三大家之一,创作了十六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其中长篇小说十五部,外加一部短篇武侠小说。

在1972年,金庸先生在完成武侠小说《鹿鼎记》以后,选择了封笔,不再创作武侠小说,对于武侠小说这部分,他只是选择对以前的作品进行更加完美的改编,因为随着他的作品的畅销,有很多读者反应了一些故事情节逻辑不合理的地方,也有读者对部分作品的人物和结局等细节表示不满意,因此金庸先生之后的工作主要以完善之前的作品为主。

同时,自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



通过金庸先生的履历我们可以发现,金庸先生在封笔之后,他选择了从政。

其实在很早以前,金庸先生就有从政的想法和机会,只不过他最后依然遵从本心的想法,选择了从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金庸在《大公报》上发表了许多国际法论文,引起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国际法权威梅汝璈的赏识。而金庸先生为什么要在《大公报》上面发表国际法论文呢?这内中还牵扯到另一件大事。

原来当年国民党逃亡台湾前,在香港留下了一大批飞机,在新中国成立后,对于这批飞机的归属问题,大陆和台湾各持己见,就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金庸先生以其博学多识,援引国际法相关条例法规,在这批飞机的归属权方面提出了宝贵的看法,最终为大陆争取到了这批飞机。

这件事还被周恩来总理的赞赏,又意邀请金庸先生进入我国外交部工作。

后来阴差阳错,金庸先生最终没能赴职,引为终身遗憾。



金庸先生之所以没有创作张三丰真人系列作品,不是他没有这个想法,而是没有这个精力。

文学创作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为什么金庸先生是公认的武侠小说大家呢?对比现代的网文,大部分都是混字数,如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吃饭穿衣化妆能写就写,但是金庸先生的作品,人物描写惟妙惟肖,故事情节紧凑,故事主题一目了然。

金庸先生在采访中曾经说过,他笔下描绘了那么多人物角色,没有一个人物是重复的,包括他的外貌、姓名、性格、武功、人物事迹。可见创作一部小说是多么不容易。

金庸先生本来计划写一个专栏,专门写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大人物,相当于人物传记,不过是以武侠小说的形式写,题材以短篇小说为主,这其中就包括明代的张三丰真人,他先写了《越女传》,但是在随后的生活中,变迁太多,金庸先生就专心专意先完成构思好的长篇小说,抽时间再进行短篇武侠小说创作,但是这一耽搁,最终也没有再写一篇短篇武侠小说。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