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中国历史上科举第一大户,有多厉害?

中国历史上科举第一大户,有多厉害?

我们知道,科举制是我国古代具有深远影响的人才选拔制度。能通过科举的考核,是一大喜事,它证明了你的才学,意味着你可以正式迈上仕途。那么,中国历史上的科举第一大户是哪家?他们又有多厉害呢?

一、人才辈出

中国科举第一大户,当属清朝时山东诸城的东武刘氏家族。据统计,刘家七代人,中科举的有198人,其中进士11人,举人35人。进士是通过了最后一级考试,即殿试的人。举人是在乡试中考过的人。要知道,清朝最低级别的秀才,录取率大概为8%,秀才中举人为3%,举人中进士为5%。刘家能出近两百个考上科举的,实在厉害。

中国历史上科举第一大户,有多厉害?

这些人才中,最耀眼的莫过于康乾时期的“父子九登科”以及乾嘉时期的“祖孙三公两宰相”。

“父子九登科”指刘棨和他的八个儿子。刘棨曾考中举人,有十个儿子,其中八人也考中举人。“祖孙三公两宰相”指的是刘统勋、刘墉、刘鐶之祖孙三人。

中国历史上科举第一大户,有多厉害?

二、清正廉洁

刘家不仅才学出众,当起官来,也是清正廉洁的好官。

刘棨,是清康熙时有名的清官。康熙三十七年,刘棨由长沙知县升任为宁羌知州。那时候关中大饥,饥民流离。刘棨二话不说,冒着被革职查办的风险,还没等上司核复,就开仓赈济。

中国历史上科举第一大户,有多厉害?

可惜知州的粮食存储不足,刘棨便想办法,借了隔壁乡邑的储粮。然而知州位于连绵起伏的山中,很难运粮食,刘棨灵机一动,告诉人民,凡是帮忙运回粮食的,给予3升粮食的酬劳。这一方法很有用,不到第二天,就运回了3000石的粮食。知州人很高兴,给刘棨取了个“刘青天”的美名。

中国历史上科举第一大户,有多厉害?

刘统勋是刘棨的第五子,历任内阁学士、礼部和刑部侍郎、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政绩斐然,清正廉洁。他去世时,乾隆皇帝前去吊唁,发现他家极其简朴、门楣窄小。回到宫中,乾隆皇帝感慨:“刘统勋不愧是真宰相”,说完,亲自作挽联和怀旧诗,把刘统勋列入五阁臣之一,赐谥号“文正公”。

中国历史上科举第一大户,有多厉害?

刘统勋的儿子刘墉,历任知府、大学士,虽然没有像父亲一样当宰相,但他的书法造诣深厚,是一个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两宰相的说法,由此而来。刘墉去世后,谥号“文清公”。刘统勋的孙子刘镮之,在乾隆四十四年中进士,历任户部尚书、顺天府尹、吏部尚书、太子少保等职,谥号“文恭公”,也是一个有名的清官。

中国历史上科举第一大户,有多厉害?

刘家的辉煌,离不开家教。从先祖刘必显,也就是刘统勋的祖父开始,刘家就很重视教育,他严厉监督家族子弟的学习,以诗书传家。刘必显为子孙后代立下的家训是这样的:“当官清廉,积德行善,官显莫夸,不立碑传,勤俭持家,丧事从简。”这便是为何刘家为官清廉的根源。

更多精彩小知识,欢迎关注百听知道,让你成为更博学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