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朱見深已經是太子了,朱祁鈺繼位不合禮法,為何他還能當皇帝

宗法制度下,普通人家繼承家業都是長子嫡孫排第一,更何況是等級森嚴的皇家,為了能獲得繼位資格,皇子們爭得頭破血流,而朱祁鈺卻在哥哥朱祁鎮被瓦剌所俘虜後,侄兒朱見深已經是太子的情況下,登上了皇位,這種做法極不合理,但他卻得到了兵部尚書、太保于謙以及朱見深親祖母孫太后的支持。

朱見深已經是太子了,朱祁鈺繼位不合禮法,為何他還能當皇帝

朱祁鈺繼位的背景

正統14年,明英宗朱祁鎮帶20萬大軍出發,計劃像他的父祖一樣,建立一番馬上功業,然而他卻聽了太監王振的建議,在土木堡紮營,結果被瓦剌包了餃子,成了俘虜。國不可一日無主,皇帝被俘虜,接下來要怎麼辦,是接受瓦剌的要求,談判議和、割地賠款、贖回皇帝,還是另立新主,讓瓦剌的肉票失效。明朝到底是有骨氣的,面對這種境況,連瓦剌都沒有想到,明朝直接選擇了放棄朱祁鎮,堅決不受威脅,清朝當初要是有這種骨氣,估計也不至於割讓那麼多土地出去了。

放棄老皇帝,瓦剌也被氣得不行,直接帶兵往明朝首都進攻,兵臨城下,首都被圍,大臣們有提議遷都的,有提議正面抵抗,堅決不退讓的。 然而無論做什麼決定,都需要一個拍板的人,所以當前的第一要務是立皇帝。

朱見深已經是太子了,朱祁鈺繼位不合禮法,為何他還能當皇帝

為何不擁立朱見深繼位

朱祁鎮出征前,已經立了兩歲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並讓弟弟朱祁鈺監國。按理說,朱見深已經是合法太子了,那麼他應該是下一任皇帝了,為何還提出讓朱祁鈺當皇帝的想法呢?

第一:當時的朱見深只有2歲,靠著一個2歲的孩子帶領大家去抵抗瓦剌的入侵,這誰能信,主少則國疑,歷史上幼兒當皇帝的先例不少,東漢末年的幾任皇帝都是幾歲登基,大權都落到了權臣、外戚手中。而此時的明朝並非和平時期,只靠一個2歲的孩子,這完全不可能的。

朱見深已經是太子了,朱祁鈺繼位不合禮法,為何他還能當皇帝

第二:朱祁鈺當時已經是監國了,如果朱見深當皇帝,那朱祁鈺就是攝政王,當時兵部最有權力的于謙,如果靠著于謙去帶兵退敵,首先:朝中的大臣就要懷疑于謙是想趁機把控朝中的軍隊,自己想成為第二個董卓,可能外敵沒有打跑,反而又生內亂。

再者,于謙領兵退敵,那置朱祁鈺於何地呢,讓他一個王爺聽於謙的,這明顯不可能。畢竟權力到了于謙手裡,朝中大臣都不願意看到,誰不想要權力呢,一旦大家有了這種想法,都各懷鬼胎了,還怎麼退敵,打仗的時候 ,還可能節外生枝,北京保衛戰可能就打不贏了。

朱見深已經是太子了,朱祁鈺繼位不合禮法,為何他還能當皇帝

那麼此時,立朱祁鈺當皇帝,其實不失為一種更折中的辦法,即可以保證權力不被外戚所掌握,同時,這種外部環境下,也需要一個成年的皇帝才能掌控這樣的局面。同時,朱祁鈺當皇帝,于謙攝政,二者皆有利。

朱祁鈺繼位有什麼好處

朱祁鈺的年齡與朱祁鎮不相上下,已經是成年人了,而且他在朝中多年,已經有一定的根基,明顯比朱見深更有影響力。第二,朱祁鈺雖然繼位當了皇帝,但太子還是朱見深,就意味著皇位傳承還是在朱祁鎮一脈,朱祁鈺只是代理皇帝,行使皇帝權力而已。雖然當時也是這麼說的,但是皇權的誘惑力,讓朱祁鈺廢了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這是後話了。

朱見深已經是太子了,朱祁鈺繼位不合禮法,為何他還能當皇帝

對於天下百姓來講,皇帝是誰並不重要,但兩歲的幼兒是明顯得不到百姓的認可,這種情況下,幼主上位,容易受到百姓的質疑,造成恐慌,北京的百姓可能會出現為了躲避戰禍,逃離北京的現象,部分人可能被瓦剌所利用,出賣北京的佈防情報。

朱祁鈺如果不當皇帝,會有什麼負面結果呢

擁立朱祁鈺這個是想法是于謙提出來的,大環境的好處,上面幾點已經講過了。如果不立朱祁鈺為皇帝,反而還會有壞的影響。

朱見深已經是太子了,朱祁鈺繼位不合禮法,為何他還能當皇帝

第一:朱見深當皇帝,那麼權力會落到誰手上呢?如果是于謙,那大臣不服。如果朱祁鈺也想大權在握,他必然會拉攏朝中的大臣,形成小集團,以于謙這耿直的性格,肯定不會願意和朱祁鈺拉幫結派,那這兩位就會形成敵對勢力,朝中一亂,又如何團結一致退敵呢。

第二:朱見深當皇帝后,前幾年必然不能親政,那大權很可能落到朱祁鈺手中,如果戰爭的時間維持比較長,朱見深長大後,就會意識到,他才是皇帝,而權力卻被朱祁鈺掌控,這二者一爭權,又可能會被瓦剌及其他勢力鑽空子。

所以就當時的環境而言,立朱祁鈺為皇帝是最適合的。而事實結果證明,這確實是明智的決定,朱祁鈺上位後,重用於謙不僅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還延續了明朝的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