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見深:入錯行的皇帝,出色的畫家

時人對於明憲宗成化帝的認知,多源於當年紅極一時的《明朝那些事》。然該書戲說成分過多,時常招人詬病,而且書中對成化朝的篇幅也很簡略。故時人對成化朝的認識,很難說不是極為刻板的。

朱見深:入錯行的皇帝,出色的畫家

成化登基

一提及成化皇帝朱見深,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在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剌部虜去的父親,和在危機關頭繼承皇權廢立太子的叔叔。幼年的朱見深數度捲入叔父們的奪門復辟的政治鬥爭之中,這些早年經歷為他的性格打上了一層灰色的基調,也使他少了幾分跋扈之氣,多了幾分謹敏之情。作為皇帝,他廢黜皇后,始終寵愛萬貴妃,可謂用情專一。然而除此之外,我們似乎都忘記了成化皇帝還是個熱衷書畫,內心寬仁的藝術家。

明憲宗朱見深工繪畫,從傳世作品如《一團和氣圖》軸(1465年)、《歲朝佳兆圖》軸(1481)、《樹石雙禽》圖軸(1480年)可知,他既能創作精緻工筆人物畫,也能作闊筆寫意花鳥畫,是少有的技法全面的畫家。

朱見深:入錯行的皇帝,出色的畫家

子母雞圖 朱見深

不得不說,因為雞缸杯的關係,朱見深這個名字的含義也逐漸豐富起來。幾年前,說起朱見深,大家印象最深的也許是他一生獨寵萬貴妃,也許是創立了“新龍門客棧”裡所演繹的西廠。而隨著雞缸杯的走紅,這個口吃又痴情的皇帝身上文藝的一面逐漸被人所知。雖然他在政治上未有太多建樹,他在藝術上卻是一位成功者,他的喜好影響深遠,在中國藝術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朱見深:入錯行的皇帝,出色的畫家

劉益謙以2.81億港元拍下

因萬貴妃愛瓷器,尤其是小巧精緻的官窯瓷器。於是,朱見深下令景德鎮燒造了許多小巧的瓷器,並限量挑選品質最優的上供御用,其餘一律毀掉。《明史·食貨志》敘述了當時盛況:“成化間,遣中官之浮樑景德鎮,燒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費不貲。”而這批精美絕倫的官窯藝術品正是後世大名鼎鼎的成化瓷,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鬥彩雞缸杯。

朱見深:入錯行的皇帝,出色的畫家

一團和氣圖

《一團和氣圖》是成化帝朱見深的工筆人物畫,為故宮館藏瑰寶。該作品意在闡釋華夏自古的中庸思想,代表了本土的儒、道與外來的佛和平共處的和諧觀。

此圖作於1465年,明憲宗十八歲時。粗看似一笑面彌勒盤腿而坐,體態渾圓,細看卻是三人合一。左為一著道冠的老者,右為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執經卷一端,團膝相接,相對微笑,第三人則手搭兩人肩上,露出光光的頭頂,手捻佛珠,是佛教中人。作品構思絕妙,人物造型詼諧,用圖像的形式表達了世界和諧的美好願望。

朱見深:入錯行的皇帝,出色的畫家

著名書法家範文才題,張雅歌臨摹

另有一說主人公為佛印、蘇東坡與黃庭堅。不論哪種說法,都是歷代文人渲染所致,未必真有其事。

朱見深:入錯行的皇帝,出色的畫家

明 朱見深 《歲朝佳兆圖》

朱見深對書畫藝術家禮遇非常。據統計,成化一朝,宮中養了共4700多位傳奉官。所謂供奉官,是指他們不經吏部,不經選拔、廷推和部議等正規過程,而由皇帝直接任命。其中有1300多人是能工巧匠,也包括雞缸杯的製作者。此外,還有300多位民間藝術家、300多位書畫家,浩浩蕩蕩的藝術隊伍進駐宮中,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一項紀錄。

2018年松美術館的“明月松間照-中國古代繪畫中的松”展覽中,周海聖所藏《四季賞玩圖》展出,在一片松風雅緻中,猶如一朵奇葩,別樣引人矚目,一如明代這個“最奇葩的王朝”,從中可窺見奇葩皇帝朱見深。

朱見深:入錯行的皇帝,出色的畫家

朱見深:入錯行的皇帝,出色的畫家

明佚名 四季賞玩圖 周海聖藏 松美術館供圖

朱見深:入錯行的皇帝,出色的畫家

朱見深御筆《松鷹圖》。此作品於2011春拍以425.6萬元成交。這幅《松鷹圖》工寫結合,全面展示了畫家嫻熟的筆墨技巧。作品著力刻畫一隻雄踞於松枝之上的蒼鷹,造型精準,渲染細膩,雖賦色無多,形神俱現。

作為一個皇帝他不知道天下已經是自己的了,卻還想著和天下人掙利,霸佔天下人的田地。他不懂的治理天下卻懂得怎麼創造出好的藝術,他不懂了子民,卻懂得如何將藝術活靈活現。這個入錯行的皇帝,可惜不是平常的藝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