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他是南开之父,周恩来的恩师,因与蒋介石私交甚好,晚年遭人唾弃

他是南开之父,周恩来的恩师,因与蒋介石私交甚好,晚年遭人唾弃

1946年,张伯苓获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名誉博士

张伯苓先生,被称为“南开先生”,他的一生都都在为创办南开系列学校而奋斗。

最初在严修创办私立中学堂(后改名南开私立中学堂,也就是南开中学的前生)时,他作为严修最为年轻的家馆,就表示:宁以身殉,不为利诱,一生投入教育事业,不为官。

而经历了日本侵华和内战的张伯苓先生,由于与蒋介石的私交甚好,担任民国政府考试院长,而被南开师生批评唾弃。

生前桃李满园,死后清寂,只有《天津日报》刊登了他的遗嘱。

一、严张合璧 游走商政界办私学

严修,字范孙。有人问,袁世凯最得意的事情,他称是废除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其实,袁世凯提不出这样的见解,最初就是严范孙提出来的。严范孙跨商学两界,实业救国,和张謇有“南张北严”之称。

在他亲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与天津颇有实力的王家合力,把两家家管合并,创办了私立中学堂,并命自己只有20多岁的家管——张伯苓管理。此后张伯苓就奋斗在不断创办南开系列学校的路上。

他是南开之父,周恩来的恩师,因与蒋介石私交甚好,晚年遭人唾弃

严修、张伯苓等在美国考察教育时合影(前排:居中为严修,右为张伯苓,左为孙子文)

张伯苓,是私立学校的拓荒者。

私学创办,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问题,所以,游走于商界、政界的张伯苓也是避免不了地“油滑”,很会来事儿的人,用一个成语说,就是长袖善舞,用不好的话说,那就是三教九流都来的人。当然,学生对此也有非议,称我们为什么那些“臭钱”。严修说,“盗泉之水不妨用来洗洗脚”;张伯苓说:“用粪水来浇鲜花,我就是那个挑粪工。”当时,政府也是支持私学的,每年会有一部分拨款用来资助私学,张伯苓也会去申请。

在日本大规模进军侵华之前,张伯苓就敏锐觉察出政治风波的暗流涌动,召集知名留美回国的教育家组成东北研究会,商讨如果平津沦陷,南开何去何从。最后选定了重庆。当即,跟蒋介石沟通,蒋介石也很爽快,就写信给教育局,联系四川教育部,并出钱盖学校。当时南迁的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中学成为西北联合大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西北联大。

在战事结束后,张伯苓先生也是着急迁回天津的事情,当时由于各方面都很缺钱,又去跟蒋介石借钱,但是,还是想保住南开私立的身份。蒋介石当然不满意,拿着国家的钱,于情于理不合适。最终商量以十年为期限,属于国立。

他是南开之父,周恩来的恩师,因与蒋介石私交甚好,晚年遭人唾弃

张伯苓和南开大学老师的合影

二、四十余年的办校艰辛

天津话,把“洼地”成为“开洼”,南开就是南边荒芜的洼地。起初南开中学就是由商界捐赠的土地和资金建造起来的。所以,私学就是在资本家和政治家的夹缝中求生长。

1919年,张伯苓先生赴美考察教育回来创办了的南开大学,当时回国时候途径日本,而当时从南开中学毕业的周恩来在日本留学,拜访了老师。张伯苓对他说,你以后可以来南开自己办的大学。

南开大学第一批学生共96人,周恩来也在其中,并且是唯一的免试生。而后因为学生抵制日货的行动,周恩来被捕,教育部要求周恩来必须被开除。严范孙和张伯苓就创立了严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去法国留学,资助银元7000多,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字。

对于学生运动,大多数校长都是不支持的。觉得学生只有自己先强大起来,才能去抗争。张伯苓的教育理念也是教育是根本,要先办学习学好。但是,这是一项爱国运动,也无法阻止,所以也是很难办。

而后,也由此对于大学教育进行一番探讨。究竟大学是躲进象牙塔里搞纯学术研究,还是培养贴近社会的人才?当时有学生发表的一篇《轮回教育》的文章,引起了教师的罢课风潮。张伯苓因调解无果,而负气出走数月。张伯苓其实是实用教育为主的,不太重视人文学科,当时蒋廷黻要在南开办历史系,被拒绝了,一生气去了清华。

他是南开之父,周恩来的恩师,因与蒋介石私交甚好,晚年遭人唾弃

1937年张伯苓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第一届研究生毕业生合影

三、战争悲剧 与蒋私交甚好

战争带来的第一大悲剧是,南开被毁。当时日本军从南开附近的日本中学顶楼发射迫击炮,整整三天的时间,南开大学毁于一旦,损失300万法币,是第一所罹难的高校,而其损失占全国所有高校损失的十分之一。


第二大悲剧就是,痛失爱子。在南开被毁不久之后,蒋介石亲拟电报,告诉张伯苓先生,其四子锡祜在江西奉命赴前线的途中失事,机毁人亡。听到这个消息后,张伯苓先生说:我本出身于军人,上战场杀敌是我的天职,但是我未能上战场,如今我的小儿子替我完成了使命,我了无遗憾。这番话背后是痛失爱子的自我安慰呀。

也是这时候,他跟蒋介石说,南开虽然被毁了,那只是物质的毁灭,但是,南开的精神还没有失败,表明了他还要重新办校的决心。蒋介石一听也很激动说,中国在南开在,给了这样的承诺。也正因为此事,张伯苓先生跟蒋介石的私下交情很不错,也为张伯苓后来的凄凉的晚年的埋下了伏笔。

他是南开之父,周恩来的恩师,因与蒋介石私交甚好,晚年遭人唾弃

1920年代的南开大学校园

四、50年的努力,毁于政治立场

1948年国共和谈失败,但是国内政局也已十分明显。这是国民党深知自己性命不保,就把很多人推出来。由于,张蒋的私交,张伯苓出任国民党考试院院长和南开大学名誉校长,但是,教育部下来的任命,只有考试院院长。张伯苓去了考试院也就一星期,就说自己身体不适,要回去休息,当时张伯苓先生已经70多岁了。

据说后来,国民政府败退,蒋介石曾经劝他迁居美国,但是他以年事已高不便出行拒绝了,执意留在国内,想要回天津,看看南开。而当年受重爱的学生周恩来,也定当是对恩师有所恻隐之心的,多次辗转也终是回了故土。但是,南开已物是人非,师生都把他当做是反革命分子,不认可他。回到天津,也是暂住在傅作义家中。

直到南开校庆,张伯苓先生,早早穿戴整齐,想去参加,结果被拒绝。当年的一手创办的学校呀,现如今如此不被待见。在此之后,张伯苓先生,精神颓靡,遭受重大打击,不久再次中风,9天后离世。生前桃李满天下,身后凄凄惨惨戚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