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希特勒在打败法国后要去攻打苏联,而不去攻打土耳其占领中东?那里不是多石油吗?

拉阔空间


二战期间的苏德战争,堪称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消耗战。在这场战争的前期,德军一路势如破竹,打的苏联红军一溃千里,苏联差一点就被打崩溃了。但在关键时刻,美国人拉了苏联人一把,在美国人的帮助下,苏联人挡住了德国人的攻势,苏德双方在各条战线上都陷入了拉锯战。但由于德国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石油,导致德国在各个方面都被缚手缚脚。因此德国为获得石油,到处疯狂的找油,甚至不惜成本大规模人工合成石油,但仍然无法解决严重的油荒。

于是很多人对此就产生了疑惑:中东石油储量丰富,又和德国近在咫尺,为何德国人不去抢夺中东的石油呢?



这是因为,苏德战争并不是因为石油资源而爆发的,苏联有没有石油,与德国打不打苏联没有必然关系;另一方面,中东地区在二战时期也不是石油高产区

当时石油产量排名前五的国家是:美国、英国及其殖民地、苏联、委内瑞拉、伊朗

第一名的美国,二战爆发前的石油产量接近两亿吨。占全球石油产量的百分之七十!可以说美国人用石油淹没了德国和日本。

第三名的苏联,二战爆发前的石油产量将近三千万吨,相当于美国的六分之一。产量也算很高,但是苏联的炼油能力拖后腿。

第五名的伊朗,二战爆发前的石油产量约为一千万吨,在当时是中东地区最大的产油国

。但是离德国太远了,而且伊朗政府跟德国关系不错,希特勒没有必要打伊朗。

除了以上五国外,排名第六和第九的产油国分别是荷属印度尼西亚和伊拉克。荷属印尼的石油年产量约为八百万吨,英属伊拉克的产量约为四百万吨。印尼的油田是日本鬼子非常想要的,所以后来的太平洋战争中,小日本第一时间就占领了印尼油田。至于伊拉克的油田,虽然产量也有几百万,但还是那个问题。离德国太远了,希特勒真没有必要跑那么远去抢那点石油。

根据统计,中东的石油产量在当时的全球只占百分之五,跟现在的产量远不能比。所以德国如果为了石油打中东,是无厘头的……



既然苏德战争的爆发不是为了石油,那又是因为什么呢?这个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和纳粹德国的关系是比较搞笑的。

1936年,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按照核算,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占到全世界的百分之十!仅次于美国,超过德国、英国、法国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于是苏联在当年修改了宪法,并在宪法中声明: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苏联人取得的这个成绩,把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吓得要死。毕竟苏联的工业规模是实实在在,俄国人的侵略性也是实实在在的!而且更可怕的是,屠夫屎大林在当年基本消灭了苏共党内外的所有政治对手,稳坐苏联领导人的一把手。这对于西欧国家来说,无疑是脑袋上悬了一把达摩克里斯剑!搞不好就要掉下来刺死自己。

希特勒这时候不揣冒昧的跳出来了,他向英法等国表示:我来对付苏联

于是在1936年底,希特勒搞出了一个《反共产国际协定》。日本紧随德国加入,不久后意大利也加入了该联盟。(也就是后来的轴心国集团)



希特勒成立这个联盟的目的,现在的人都知道他是想打着反苏反共的旗号,发展自己的军事实力,以隐藏自己瓜分世界的野心。但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希特勒还真的把英、法、美等国给忽悠住了。诸国对他急剧扩张军事实力的行为放任不管,结果导致养虎为患。到了二次世界大战开战前,德国的军事实力在欧洲已经仅次于苏联了。

屎大林同志看到希特勒针对自己,而且还是他最怕的德国、日本两面夹击,于是他想出了两套应对方案:

第一、服软。尽量跟德国、日本求和,哪怕解散共产国际都无所谓!力图争取跟日本和德国都签订互不侵犯或者中立条约。之后斯大林还申请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打算跟德国穿一条裤子。简直莫名其妙,最后被希特勒断然拒绝……

第二、结盟。也就是拉拢第三方势力,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在亚洲,可以跟中国结盟对付日本;在欧洲可以跟英、法合作,共同对付希特勒。

跟中国的合作,还是比较成功的,给了中国的抗战不少的支持。但是跟英、法的合作就搞崩了。屎大林当时很有诚意,用了最高的礼仪规格邀请英、法两国派代表去苏联谈判,商谈共同遏制德国的方案。

结果谈判历时三个多月,三方没有就任何一个事项达成共识。而且苏联在谈判中每次都派出的是元帅,英、法每次派出的都是一些没有决定权的副职去谈判。这些人就是去打酱油的存在,最后斯大林失望了,终结了这场无意义的谈判。希特勒知道三方谈判破裂后,立刻派里宾特洛甫到莫斯科跟屎大林谈,苏德代表谈了一周,就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十年,共同瓜分波兰。



这个互不侵犯条约虽然签了,但是希特勒和屎大林的心里都清楚,欧洲就这么大,既然要扩张,苏德之间的战争迟早是要打的。只不过屎大林认为,战争应该不会来的那么快,因为英法对德国的威胁更大,毕竟英法和德国的老工业区是直接相邻的。希特勒如果不彻底打垮英国,他是不敢打自己的。

而且斯大林迷之自信,他认为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军的人数一直在稳定增加,还包括有大量的后备役部队。苏军拥有两万四千辆坦克,并且其中的一半以上在西部军区,是德国的四倍。苏联红军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希特勒脑子短路,敢打自己?

但是屎大林小看了希特勒,因为在希特勒的眼里,英、法固然要打,但是苏联这个共产主义输出地更要打!

苏军的规模虽然号称欧洲第一,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屎大林搞大清洗运动,把苏军有经验的军官一扫而空,现任军官全部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年轻人,没有一点战斗经验。德军打苏联红军,用希特勒的话说,这叫:

苏联就是个破屋子,德军用脚一踹就能踹倒,庞大的苏联红军只是个无头巨人罢了

于是苏德战争就在希特勒的策划下,屎大林的误判下,意料之中的爆发了。



这场战争其实就是杠把子争夺战,德国在灭了西欧之后,在欧洲只有一个对手了,那就是苏联!所以他必须要打苏联。至于德国在苏德战争中缺油,而去攻打苏联的高加索地区,这是因为

苏联正好有大油田,德军只是顺路去攻而已,反正整个苏联都是要拿下来的。所以这场战争跟苏联有没有石油,没有必然关系。就算苏联没回石油,德国也会去其它地区搞。

这就好比日本侵略中国,不管中国有没有石油和钢铁,日本都会侵略。因为侵略中国是日本向全世界扩张的必须阶段,不可能跳过中国直接向世界侵略。

至于说中东地区,当时的石油产量倒是可以满足德国的需要。但是当时的中东国家普遍都是亲德国的,德国没有必要去打。因为只要德军收拾完苏联,回头再把英国在中东的武装力量再消灭了,这些国家会主动欢迎德军,根本不需要打。所以关键还是德国与苏联的战争,赢了苏联就赢了一切!并且,如果德国集中兵力去中东跟英国死磕,反而会造成它的东线兵力空虚。苏联红军若是主动进攻,这对来说德国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Mer86


当时土耳其跟德国眉来眼去的,希特勒真的发兵这里很可能就不用打了,土耳其会直接上贼船的。但是不论从战略形势上分析,还是考虑到政治形势,希特勒都没法逃避与苏联的一战,而他如果不打垮苏联直接经过土耳其去抢中东,那么很可能更早的死无葬身之地。


先说中东,此地在上个世纪初就发现有石油不假,可是发现一大堆石油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的事情了。进行战争中的希特勒估计没空抢一片可能很多石油也可能就是有一点的地方去慢慢开发吧?当时欧洲附近明确石油一大堆的是罗马尼亚,跟着希特勒混呢,另外就是苏联的高加索——里海地区的巴库一带。他没有必要为了石油跑去中东。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中东对于希特勒不是没有战略意义。占领这里就是占领了世界的十字路口,几乎可以掐断大英帝国了。当时中东的伊拉克有个“金方阵集团”的军人团伙很亲纳粹,伊朗国王跟德国关系也不错。他要是真的能拿下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埃及一带,一口气杀进印度不是问题,这就等于直接宰了大英帝国的奶牛喽。还可能会勾引的日本从东边杀过来会师,别忘了日本当年联合舰队机动部队可是跑去斯里兰卡大闹了一场,不过没结果回家了……


德日在印度或者中亚会师的可能,在当时曾经引起过同盟国的极大担忧,这就是所谓的“战略握手”,幸亏最后没成。


这么好的前景,为啥希特勒不去打?答曰,非不欲也实不能也。他办不到啊……


首先好多回答都在说什么“英国不会答应”,这个其实根本不用提,因为二战爆发那天德国进攻了波兰,然后就是英法对德宣战,再以后才有了法国被希特勒揍趴下。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正赌咒发誓“要在海滩战斗,要在花园边上战斗……决不投降!”云云呢!


这种情况下,希特勒想去通过土耳其打中东会非常悲剧。翻开地图看看就知道,如果希特勒想进军中东,几百万大军就得浩浩荡荡开过巴尔干越过土耳其(嗯,前面说了应该不用打了),可是怎么开过?地图上画的明明白白,这里到处都是山地,一共也就那么可怜巴巴的两三条铁路。运输得头大死德军后勤的!


海运?更没戏了!英国不说要打到底么?当时意大利不给力啊,地中海愣是控制不住,连家门口的马耳他都打不下来呢,别说埃及、巴勒斯坦都在英国手里。德军要是敢玩海运,估计一半多能运到龙王爷家里去了。还有土耳其门口的塞浦路斯也在英国手里!信不信从这里起飞的英国轰炸机轻松就能把武装大游行中的德军统统送回姥姥家?陆路不光难走,而是根本不能走啊!


好吧,就算是英国人忙着守家,没空利用这么漫长的补给线骚扰德军。苏联呢?且不说那个“大雷雨”计划是真的假的吧,就是看着自己家被两个不怀好意的家伙圈起来,斯大叔会无动于衷么?那时候希特勒的大军绵延几千公里的跑去中东打仗,侧面软肋正好留给他了,这种诱惑不好拒绝啊!


所以,打中东?万万使不得啊!那边反正斯大叔不怀好意的在运气,加上他家里很有点底子,为啥不先下手为强去抢一票?于是元首就这么决定了……



千里岩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多半是从目前的视角去考虑当年的问题。二战前,中东地区仅有两个独立国家伊朗和土耳其。由于伊朗与德国在主体民族上都属于雅利安人,德国又非常注重向这个中东地区唯一未被英法占据的国家进行渗透,伊朗与德国的关系还算不错。

而随着法国在二战初期的失败、随后的维希法国政权对德国妥协,受法国控制的叙利亚和黎巴嫩随即也倒向德国。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对此自然不会坐视不管,1941年,叙利亚、黎巴嫩、伊朗三国在盟国操纵下先后发生政变,亲德政权全部被推翻——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恰逢德国入侵苏联伊始,德军根本分不出兵力去与英法争夺中东的控制权。从时间点上来说,虽然是德国入侵苏联在前、德国的中东盟友倒台在后,但两者发生的时间仅相距不到半年,德国对此可以说根本来不及反应。

另外,二战时期的中东,也并非如同今日一样“遍地油井”。上世纪40年代初,中东地区已经探明并实现大规模开采的油田仅有伊朗的波斯油田一处。即便德国能够控制中东,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探明中东地区的油田位置,待除伊朗外其他区域的油田开采,或许盟军都已经在诺曼底登陆了。即便是德国控制了波斯油田,其实对德国来说意义也不大——上世纪40年代时,管道输送技术尚不成熟,从伊朗铺设原油管道到德国本土根本不现实,更何况还要经过东线战场,根本就不安全。


而如果德国使用油轮运输原油,如何突破美英法海军的拦截和攻击也足够让德国人头疼了——德国过于羸弱的海军从来就没有在海洋上占据过优势。可以说,从中东获取石油,对纳粹德国来说是地缘上没控制、安全上没保障、技术上没能力的计划,因此德国在二战期间从未以军事力量染指中东的亚洲部分,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军机图



适情雅趣


有很多人认为,德国冒然发动“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是希特勒的一大战略失误,战术上也准备不允分,致使德国大好局面走向失败。其实这个结论是从二战的结果推导出来的,是“事后诸葛亮”式的思维,也过于简单化了德国的决策过程和夸大了希特勒的作用。

二战前,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是谁?不是德国,也不是法国和英国,而是完成了革命,正大搞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彻底研究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在苏俄开始的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瞠目结舌,并且让英、法感到恐惧。希特勒在当上德国总理的初期,经济上也运用了国家社会主义的一些办法,让德国经济迅速复苏。

德国,地理上就是个四战之地,但因为一战战败后,遭到的英法的肢解和压制,复仇的对象必先是英法。为避免两线作战,先稳住苏联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希特勒和斯大林联手,瓜分了波兰,并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便专心向英法寻仇。但这并没有让苏、德之间真的相互信任,各自的军事参谋部门,都偷偷制定了攻击对方的军事方案,两国间貌合神离。

德国的复仇之战进展的异常顺利,顺利得连希特勒都感到不可思议,20天法国投降,英国被压缩到三岛之上,只能天天挨炸弹,苟延残喘。德国军队几乎没受到什么损失,举国上下,士气正旺。可是,德国的海军羸弱,小小英吉利海峡,就阻住了百万德军机械化军团,憋屈的有力无处使。

这种情况下,欧洲最大的敌人,就只剩下苏联了,广阔的俄罗斯平原,给德国铁甲军团留出了广阔的机动空间,巴库油田有着机械化部队必须的能源,更重要的是,再给苏联多几年的整军备战,以苏联的领土、资源和综合经济基础,战争动员能力,德国就算完全消化掉西欧,也未必能和苏联抗衡,打成个旷日持久,再现一战时的惨烈,这决不是德国要的。

至于题主所说,中东石油大发现,己是二战结束后50年代的事,希特勒还不知道呢!





净月暖阳


为什么希特勒在打败法国后要去攻打苏联,而不去攻打土耳其占领中东?那里不是石油多吗?其实这个问题有个很简单的答案,说明希特勒不是从未来穿越到二战之前的,他并不知道未来的事。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二战中的同盟国并不傻,在看出德国想要抢油的苗头之后,就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德国有可能得到石油的其它途径给掐断了。


中东当时的石油产量

桃花石杂谈曾经在多篇回答里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质上是一次资源战争,而双方在战时直接争夺的焦点其实基本都聚焦在能源之上,特别是石油,所以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称为石油战争其实一点都不为过。

那么既然是石油战争,为什么德国不去打石油储量最丰富的中东地区,而去打军事实力超强的苏联呢?那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把眼光拉回1940年的世界,看看当时世界的石油生产状况是什么样的。下面这组数字就是当时1940年,也就是苏德战争爆发前一年世界原油产量最大的10个国家及其大致产量:

美国 18265万吨

苏联 2970万吨

委内瑞拉 2744万吨

伊朗 1042万吨

印尼 794万吨

墨西哥 672万吨

罗马尼亚 576万吨

哥伦比亚 363万吨

伊拉克 343万吨

阿根廷 287万吨

从这个表里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现在石油储量和产量都排名世界第一的沙特阿拉伯在当时并不是富产石油的国家,其实沙特的石油发现的很晚,直到1938年才发现。到1940年之前,可以说那里的油田都还在建设之中,根本还没有形成比较有规模的石油生产能力。所以元首阁下泉下有知,也只能懊悔自己没早穿越到21世纪,跟键盘侠们苦学前知五千年,后知五万载的功夫了。

沙特的达玛姆油田到1938年3月3号才第一次出油,到苏德战争爆发前还远没有形成规模产量

不过细心的朋友肯定也发现了,在当时世界十大产油国里,确实有离中东不远的伊朗和伊拉克,那么当时德国为什么不去这两个国家获取油田,以避免为石油和苏联爆发全面战争呢?

两伊在二战期间的风雨

那么今天我们都能想到的事,二战期间的各国首脑能想不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其实在二战期间,各国对两伊石油的战略意义早有准备,而且可以说很早就已经在布局了。

首先说一下伊拉克。伊拉克之前曾经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直到1932年才在名义上赢得了独立。但名义独立就是名义独立,英国在实际上仍然保持着对伊拉克的控制权,在给予伊拉克名义独立之前,英国就在1930年与伊拉克签订了一份《英伊条约》,在这份条约里就规定英国只要向伊拉克政府申请,就可以无限制地在伊拉克建立军事基地,还可以无限制地穿行于伊拉克各地,并使用伊拉克境内的任何基础设施。所以当时的伊拉克其实还是牢牢地控制在英国手里。而当时英国控制伊拉克,直接原因就是英国要确保对伊拉克境内石油的控制权,因为本身英国在战时用的石油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来自伊拉克的油田。

1941年6月11日,一组占领巴格达的英军士兵

那么英国看到了伊拉克的石油,德国当然也能看到,所以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前,其实就已经在打伊拉克石油的主意。在德国的支持下,伊拉克首相拉希德·阿里在1941年5月率领伊拉克军队发动了针对英国的“叛乱”,派兵攻打伊拉克境内巴士拉和哈马尼亚等地的英军,而德国则为伊拉克军队提供了全力支持,不但提供武器弹药,还为其在摩苏尔建立了一座空军基地。但伊拉克军队毕竟不是英军的对手,在经过初期的被动之后,英国迅速从巴勒斯坦和印度调来援军,扭转了战局,最终只用了不到1个月就击败了伊拉克军队,重新掌控了伊拉克局势。

英伊战争期间,一名英军军官查看一个被伊军击毁的英军火炮

而此后伊拉克就仍然处于英国的控制之下,如果德国军队想从土耳其过境去攻打伊拉克,首先是路途遥远,其次打到伊拉克还得和英军再打,因为英国的石油供应也依赖于伊拉克,所以伊拉克对英国来说也是必保的。因此到时在伊拉克德国也会面临全面战争,只是对手由苏联换成了英国,而且面对英国优势海空力量的打击,德国的损失也不会小。另外伊拉克当时的石油年产量只有300万吨出头,就算德国能全部拿走,也不够其在战时的使用量,所以各方面情况都决定了德国去伊拉克抢油是得不偿失的。

而伊朗的情况也差不多。伊朗在二战期间虽然是独立国家,而且其石油产量很高,达到了1000万吨。但和伊拉克一样,也和德国军力所及的地区相距太远。而德国能看到伊朗的石油,英国和苏联也一样能看到。

伊朗国王礼萨汗被认为亲德立场十分明显

所以在苏德战争刚一爆发之时,苏联虽然在应对德军时手忙脚乱,损失惨重,但却没有忘了伊朗能对整个二战战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而且其实伊朗从19世纪开始就是英国和俄罗斯“大博弈”的主要舞台之一,所以伊朗其实一直是英国和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但因为英俄两国对伊朗的长期控制,所以伊朗国内也一直有人希望通过引入第三方势力摆脱英俄的控制。而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也很快就开始为以后一定会爆发的战争布局伊朗,和伊朗国王礼萨汗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为伊朗提供了大量援助,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在战争爆发后能得到伊朗的石油。

苏军第六坦克师T-26坦克驶过伊朗大不里士街头

但德国人能看到伊朗的石油,英国和苏联人当然更能看到。苏德战争打响刚刚两个月之后,苏联和英国就趁德军力量离伊朗还远的时机,联合在1941年8月25日出兵伊朗,废掉了伊朗国王礼萨汗,转而立他比较好控制的儿子巴列维为新国王。这场战争只持续了23天,所以其实还没等德国有动作,英国和苏联就已经把德国从伊朗得到石油的可能给断绝了。而伊朗离德国更远,如果德国去攻打伊朗,成本比打伊拉克更高,而且结果还是一样,只不过把全面战争的舞台从苏联换到了伊朗,对手还会多一个肯定会直接参战的英国,而且因为战争不在苏联本土进行,对苏联的消耗更小,所以对德国来说绝对不如直接攻打苏联合算。

1941年9月4日,占领了伊朗的英军印度士兵把守伊朗阿巴丹炼油厂


所以了解了上面这些情况,大家也就知道了德国为什么在二战期间不去打中东。因为一是不知道沙特会有那么多石油,二是去打中东也还是会跟英国和苏联爆发全面战争,成本效益比明显不如直接进攻苏联本土,在力争夺取石油的同时更大地消耗苏联的有生力量。所以其实对德国来说,在这方面也并不存在什么战略失误,其实还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桃花石杂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希特勒之所以进攻苏联而不从土耳其向中东进军,是由希特勒面对的内外环境决定的。“静夜史”认为希特勒主要有以下考虑:

1、苏德必有一战,所以希特勒必须进攻苏联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第二卷中将上台后实施的战略阐述得很明白,即消灭苏联,向斯拉夫人要土地。

并且在上台后,与1936年和日本、意大利缔结了《反共产主义协定》,矛头直指苏联。

而苏联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共产主义国家,虽然深受整个西方世界的敌视,但是因为法西斯的强烈扩张,逐渐引起了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的不安,苏联遂看到了和英法等国结盟的希望。

但是从1939年4月谈到8月,由于英法等国矢志不移地推行“绥靖政策”,摆明了将苏联往苏德战争的火坑里推,谈判终告破裂。

没有安全感的苏联最终和德国在1939年8月23日缔结了《苏德互不侵犯协定》,这份协定被后世称为苏联和德国肮脏的分赃协议,但是对于苏德双方而言,保证了双方的和平。德国可以避开两线作战的窘迫,从容地在西线收拾英法,而苏联则可以暂时避免遭到德国的闪击,可以抽出时间整军备战。

但是,笑容的背后是冰冷的刀枪,协定的侵犯并不代表苏德双方的沆瀣一气,希特勒对共产主义根深蒂固的敌视决定了苏德必有一战,这一趋势在希特勒推平西欧后更加强烈起来。

而斯大林也不会坐视自己的身边出现一个法西斯庞然大物,况且苏联一直渴望将革命向欧洲输出,所以即使德国不动手,苏联也会对德国发起攻击。

所以,苏德在跟时间赛跑,最终因为苏联深受大清洗等运动的影响,备战速度远远落后于德国,希特勒最终夺得了先手。

此时对于希特勒而言,进攻苏联有以下优势:

首先苏德瓜分波兰后,苏德成为邻国,两国交界处基本是平原,便于德国机械化部队大规模快速推进。这一点,在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的小亚细亚半岛都无法办到;

其次苏联境内除了有高加索油田,还有德国梦寐以求的乌克兰黑土地。要知道,德国发动战争不仅仅需要石油,还需要更多的粮食,苏联完美满足了这一点。而土耳其及中东地区基本都是热带沙漠气候的不毛之地,除了石油,这里没有价值。而且最关键的是,此时的全球石油产地,并不是在波斯湾沿岸,而是在高加索和伊朗的里海沿岸,而这些地方占据苏联之后都可以得到!

最后,进攻苏联和英法的目标达成了一致,英国干涉的可能性更小。而如果德国进攻土耳其,首先英国就不答应,因为叙利亚等地是英国的托管地,英国不会答应。所以进攻苏联可以说是“顺应了历史潮流”。

最重要的是,进攻苏联消灭了苏联先动手的可能性,德国的先发制人能够取得更大战果!

2、中东还不是产油重地,且不确定因素太多

前面讲过,此时的中东虽然开始了石油的开发,但是此时的石油产区格局是:石油产地主要位于伊朗高原和高加索地区,这是里海沿岸地区,和今天的波斯湾沿岸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希特勒知道从哪里能到里海,那就是占据苏联!

即使希特勒孤注一掷,本着未来波斯湾石油一定爆发的想法想要进攻土耳其进而是中东。那么德国的行动更容易失败。

前面说过,想要从土耳其进攻中东需要穿过巴尔干半岛,这个半岛上分布着品都斯山脉、罗多彼山脉等,根本就不利于德军的机械化部队推进。

从巴尔干半岛进攻土耳其需要穿过土耳其海峡,这又是一个难题,因为德国最强大的军种是陆军,在欧洲大陆所向披靡,但由于海岸线较短且被英国等封锁,德国的海军一直不强,

即使幸运地越过了土耳其海峡,在小亚细亚半岛,分布着安纳托利亚高原,这也是非常不利于机械化部队推进的。

所以如果不是希特勒脑子进水了,他是断然不会选择这条道路的。

最关键的是,因为海军的缺乏,德国在中东的行动会随时受到英国和苏联的夹击。

因为苏联的黑海舰队,就是游弋在黑海海面,对于土耳其海峡,苏联红军知道意味着什么。

而在地中海和爱琴海,传统意义上一直是同盟国的势力范围。在北非,埃及虽然已经独立,但是英国依然在叙利亚等中东地区保持着强大的存在,特别是英国控制者苏伊士运河,他的安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二战的走向,所以这里绝对不能被德国染指。而一旦德国从土耳其进攻,那么英国势必不能坐视不管。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会和苏联对土耳其境内的德军形成夹击。而由于德国的海军实力不够强大,所以被动挨打是肯定的。

这样的情况下,别说是拿下中东了,能走到中东都费劲!

所以,希特勒是断然不会选择这条线路的!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我分四个方面回答你这个问题吧

苏联军力强大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两军的战斗配备及军队数量:苏联在1938年起开始大规模扩军,到1941年已经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装甲部队和空军,全军约230个师,500万人,包括50个坦克师,和25个机械化师,总共2.4万坦克,至少一万架以上的飞机。

反观德国: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时集结了包括仆从军在内一共550万人,190个师,3700辆坦克,193艘舰艇。由此可见苏联军队在军备上远胜于德国军队。

这是德军

这是苏军

苏联与德国分赃不均造成冲突

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后,苏联发表声明,称波兰已不复存在和要保护波兰境内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占领波兰东部。通过苏芬战争,苏联取得芬兰部分领土,获得汉科半岛租借权。

1940年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加入苏联。同年6月,苏联照会罗马尼亚政府,要求把比萨拉比亚"归还"苏联,把北布科维纳移交苏联。罗马尼亚政府被迫接受苏联要求,苏军占领上述地区。东方战线的建立使苏联共增加领土4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万,西部边界向西推进约300-400公里。

根据德国与苏联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协定由于卢布林省和华沙省的一部分被划入德国的势力范围(见今天签署的苏德友好和边界条约所附的地图),所以立陶宛国家的领土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一旦苏联政府在立陶宛领土上采取保护其利益的特殊措施,那么为了简单自然地划分边界,目前的德国—立陶宛边界应做如下凋整,即地图土所标界线之西南的立际宛领土划归德国。 其次,兹确认,目前仍然有效的德国和立陶宛的经济协定不应因苏联采取上述措施而遭到破坏。

可是由图可见苏联并没有完全按照协定分立陶宛一部分给德国,引发了德国的不满,为苏德关系埋下了隐患,希特勒才有了推行巴巴罗萨计划的想法。

德军担心苏联会在吞并英国的关键时刻偷袭

德军当时已经吞并了欧洲大多数国家,剩下西边的英国负隅顽抗,东边还有强大的苏联虎视眈眈,当时希特勒并不相信英国有能力反攻回来,也担心苏联会在德国全力攻打英国的时候趁机偷袭,那德国就功亏一篑了,到那时候德军就是劳师远征,旅途乏困,而苏军以逸待劳,攻其不备,所以德军索性就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偷袭苏联,一举拿下苏联,平了隐患,何乐而不为!

苏联工业发达

我们看看苏联的工业就知道希特勒为什么选择入侵苏联而不是土耳其了:

1940年,苏联的生铁已达到1500万吨,钢达到1830万吨,煤达到1亿6千万吨,石油达到3100万吨,商品谷物达到3830万吨,棉花则为270万吨

反观土耳其中东国家工业并不发达,除了少部分石油什么都没有,而且环境恶劣,你说你是希特勒会攻打哪里呢?


黄昏之殇23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在后来各国学者对二战的分析中,德国的战败原因都有一条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作为当时工业基础的重要能源“石油”的消耗殆尽和匮乏,这也造成了一个假象,那就是当时的德国只要占领当时处于中立的土耳其,并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那么纳粹德国似乎就能赢得二战的结果呢?



这种思考问题的逻辑是错误的,尤其是在二战欧洲的格局下更是如此,当时希特勒之所以能够将德国迅速强大起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希特勒的冒险主义。另一方面是英法德绥靖政策。这两点让纳粹德国军队实力都是翻倍的上涨,例如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就获得了装备精良的军队150万人,而且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业也进一步支撑纳粹德国的扩军能力!



因此纳粹德国对英法德军事行动充满了幻想,不幸的是在法国竟然幻想成真,法国的迅速溃败和投降让德国寄希望快速降伏西欧唯一还具备威胁的英国!试想一下,以德国的陆军和英国的海军组队,那岂不是世界无敌!希特勒当时基本就是这么想的,然而让希特勒惊讶的是英国的抵抗意志出奇的坚定!



当幻想无法实现,面对现实成了唯一的选择,英国的海空军仍然顽强的对抗着德国,也让德国擅长的陆军精锐无可事事的同时,还要担心英国的报复性轰炸,也就是说集结在英吉利海峡准备登陆英伦三岛的德国陆军精锐此时无用武之地!



更为重要的是此时的苏联正在扩军备战,大量的苏联军队部署在苏德瓜分波兰后的苏联一方,而德国在东线的军队仅仅只是短期的防守,倘若如题主所述德国精锐从土耳其进入中东,德国本土将会暴露外苏联军队的视野之下!对于早就开始领土扩张的苏联,能不攻击德国?彻底消灭欧洲的威胁也符合苏联的需要!



也就是说那个时期能源需要远低于安全威胁,而实际上并不是德国没有进入中东,而是在中东和北非活跃着英国人的抵抗力量,而且即使获得控制权,也不见得能将获得燃油运输回欧洲本土!



到了二战后起,德国缺乏的就不仅仅是能源了,兵源、装备和粮食都是制约德国军队进一步扩大战果的能力!


用户3087668883


希特勒可以保证不打前苏联,但他也要保证前苏联不打德国啊;

1941年-1942虽然前苏联战备不咋滴,但架不住前苏联体量大,当时前苏联可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与最大的军事力量,而且《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实际就是擦屁股纸,只要斯大林想撕随时可以撕,而且斯大林一向的表现就是:有利的条约我就遵守,不利的条约我就撕。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的道理不仅我们懂,希特勒也懂,万一哪天斯大林这个“大流氓”突然反过来咬德国一口怎么办?还不如趁前苏联战备差的时候打过去。


而当时世界石油格局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整个欧亚大陆只有前苏联的高加索和伊朗的海湾油田有点油,连利比亚、沙特都没开发,而希特勒想要维持德国的经济和军队就必须要出去抢油田,而去抢油田就铁定要打毛子了。

而即使希特勒不打前苏联打土耳其也是一样的,别看当时土耳其和俄国都打了几百年仗,似乎土耳其与前苏联是世仇,但那是因为俄国想抢夺土耳其的黑海出海口,打通俄国黑海到地中海的航线。



如果土耳其被希特勒占领了,那前苏联不就等于几百年都白忙活了吗?怎么可能答应呢!

其次,土耳其旁边的伊朗和前苏联是穿一条裤子的铁杆盟友,如果德国占领了土耳其必然就会威胁伊朗(谁知道希特勒会不会打伊朗石油的主意?)前苏联也不会坐视不管。

所以左右都是和前苏联开打,自然希特勒选择主动进攻前苏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