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國是否需要垂直起降戰鬥機?會研製與F35B相似的戰鬥機嗎?

軍備解碼


要問中國有沒有垂直起降戰鬥機?有還是有一架的,畢竟北航展覽館裡還有一架從英國某私人飛機收藏家手裡搞來的“鷂-GR3”,但是批量裝備部隊與實戰運用那肯定是沒有的。

不過儘管沒有這種東西,但是要說沒有做過一定的分系統乃至整機預研那也肯定是假的,要說沒有去看過蘇聯的冷戰遺產,也就是那個丟在茹科夫斯基荒地裡的Yak-141垂直起降戰鬥機原型機那也不科學。

畢竟目前就按照筆者瞭解到的情況,我國的航空工業部門攻克F-35B那個尾噴管的彎扭結構關鍵技術及相配套的飛控系統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只不過現在海軍航空兵和空軍航空兵都沒有提出研發要求,因此目前也就是手裡握著技術儲備。

至於你說我國海軍航空兵和空軍航空兵到底要不要這種東西,按照筆者的想法,空軍航空兵肯定是不要這種東西的——很簡單,垂直/短距離起降戰鬥機這種東西,在空軍航空兵的發展歷史上已經被證實是走了“邪路”的東西,屬於冷戰前期對峙雙方精神緊張腦洞大開的產物。

冷戰前期西歐各主要國家面臨的威脅是啥?不,不僅僅是籠統的所謂“蘇聯的鋼鐵洪流”,而是一旦開戰蘇軍以戰術核武器開道,實施大縱深向心突擊的裝甲集團軍和威脅性更大的縱深戰役機動集群(1970年代以後)。無論是戰術核武器還是坦克集團軍還是戰役機動集群,基本上都意味著一旦開戰北約戰略戰役縱深五百公里以內的所有機場隨時都有被“飛龍騎臉”的危險。

作為應對措施,分散部署、野戰機場、築壘機場工事都是應對措施,而研發垂直起降戰鬥機自然而然地也成了一種應對措施——這貨根本不需要機場,有個籃球場大小的空地就可以起飛作戰。

因此實際上“鷂”式戰鬥機開始是皇家空軍一個勁兒在那鼓搗的項目,主要目標是研發一種可以執行近距離空中戰術支援的飛機,最早裝備部隊的年份是1969年。

但是實際上皇家空軍很快發現,所謂的垂直起降戰鬥機並不科學——一方面是受限於70年代的航空技術,它那四個“飛馬”發動機維護特別複雜,理論上的“有個籃球場/停車場就能起飛”在實戰運用中只是一種美好的想象,畢竟任何飛機都無法脫離機務保障部隊運作,分散部署的形式反而還分散了保障部隊的力量,提升了保障難度。

另一方面來講,這個垂直起降戰鬥機普遍有著耗油量大得嚇人的問題,我們還是以皇家空軍的“鷂GR3”來講,在實施全垂直起降模式的情況下理論作戰半徑只有93千米,在實施短距離起飛的情況下作戰半徑也只有300多千米——這簡直已經不是機場圍牆保衛者了,而是機場跑道保衛者了。

故而這種垂直起降戰鬥機在空軍航空兵的裝備發展歷史上很快就成了曇花一現的玩意兒,大家還是覺得發展跑道搶修技術、機堡加固技術、野戰機場起降技術、高速公路起降技術比較科學。

等到冷戰結束之後俄軍徹底放棄了面對西歐的大規模戰爭計劃,而其它地區可能發生的大規模軍事衝突暫時也都沒有使用戰術核武器開道、戰役機動集群騎臉的危險,因此,世界各主要國家的戰術空軍航空兵很快都徹底放棄了垂直起降戰鬥機。

而從海軍航空兵而言,垂直起降戰鬥機在所在軍種也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產物,不能脫離所在軍種的地位、戰役想定乃至國內政局來考察。

就拿倒黴的英國皇家海軍來講,皇家海軍裝備“海鷂”其實是工黨政府強行喂SHI的結果,工黨政府砍掉了皇家海軍全部的艦隊航母跟配套的F-4K艦載戰鬥機跟掠奪者攻擊機以及“塘鵝”預警機,萬般無奈之下皇家海軍只得退而求其次把新一代航空母艦以“全通甲板載機巡洋艦”的名義塞進了海軍作戰序列。

常規起降艦載機那是沒戲了,咱就退而求其次玩垂直起降的戰鬥機吧,畢竟有總比沒有強,皇家海軍這才在空軍的“鷂GR3”的基礎上研發了“海鷂FRS1”。

至於蘇聯紅海軍,同樣也是戈爾什科夫跟其徒子徒孫忽悠“赫禿子”跟“勃總”瞎塞私貨的結果,把1143級航空母艦(也就是著名的“基輔”級)以“載機巡洋艦”的名義塞進了紅海軍的造艦計劃,然後強行裝備了一小批Yak-38“鐵匠”型垂直起降艦載機用於承擔建立防空阻塞線的任務(實際上Yak-38性能極差,連基本的飛行訓練都無法保證,所謂的區域防空任務在實戰中大概率也就是個畫餅)。

再說美國海軍陸戰隊,海軍陸戰隊之所以拼命搗鼓AV-8B,然後還一定要咬死F-35B不放鬆,最主要的還是四等人身為獨立軍種一定要具備自己的攻防能力,說白了,就是軍種矛盾,為了刷存在感的需要。

但是儘管說是這麼一說,美國海軍陸戰隊作為當前各國唯一一個裝備有垂直起降戰鬥機,尤其是最後要裝備300架以上第四代垂直起降戰鬥機F-35B的軍種,對我們的威脅可以說非常巨大。

一方面,按照美國海軍與海軍陸戰隊的作戰想定,艦隊決戰時可以將攜帶有F-35B的兩棲攻擊艦部署在次要威脅方向上用來實施戰役佯動,吸引假想敵的區域拒止火力,為己方真正的艦隊決戰兵力讓出進攻通道;

另一方面,海軍陸戰隊自己裝備、自己指揮的固定翼艦載機可以極大地提升戰場與戰役縱深遮斷的效率,畢竟哪個軍種給自己搞支援都不如自己給自己支援來的快準狠。

從這個意義上講,筆者還是非常希望我們能上馬自己的垂直起降戰鬥機項目的,但是到底國家有沒有這方面的想法,目前不清楚。


軍武次位面


我國暫時不會研製垂直起降戰機。首先,短距垂直起降技術並不是什麼“黑科技”,德國、法國、英國、蘇聯、美國都發展了垂直起降戰機,世界上第一個研製垂直戰機不是英國,而是德國的VJ-101C(1956年研製);世界上第一個裝備垂直起降戰機的不是美國,而是英國的鷂式戰機(1966年首飛)。時至今日,為什麼只有美國研發裝備垂直起降戰機,當然與其軍事策略有莫大關係。

70年代,美國海軍陸戰隊看上了鷂式戰機海軍型——“海鷂”戰機。沒錯,美國也買別國的戰鬥機,一下訂購了114架。羅羅公司生產的飛馬MK104可轉向渦扇發動機,能讓笨重的發動機垂直起降,並可攜帶2.7噸彈藥,作戰半徑還能達到1100公里。美國把“海鷂”戰機部署到兩棲攻擊艦上,使其垂直打擊能力、登陸作戰火力支援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不過,“海鷂”戰機墜機事件屢見不鮮,被稱為“寡婦製造者”。顯而易見,複雜的動力系統,讓戰機的完好率與可靠性更低,大規模裝備短距垂直起降戰機,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當前,以五代機為標準設計的F-35B,成為西方國家唯一的短距垂直起降戰機。由於歐洲在五代機研發的斷代,再獨自研發短距垂直起降第五代戰機可能性被扼殺,F-35成為唯一選擇。除了美國海軍陸戰隊大規模裝備F-35B以外,英國、土耳其、韓國、日本、意大利都有引進F-35B的計劃。不過,上述五國缺乏滑躍\\彈射大平頂航母,退而求其次,通過引進短距垂直起降戰機達到實現航母化作戰的目的。

美國海軍陸戰隊,計劃為其黃蜂級、美國級兩棲攻擊艦配置F-35B戰機,形成9艘“小平頂”航母。然而,“肥電”F-35B戰機作戰半徑450海里(約830公里),性能短板非常明顯。兩棲攻擊作戰群,並不能給軍事大國形成多大威脅。2017年,美軍為了保持軍事優勢,又提出了“前沿掛載加油點”的戰爭模式,計劃在亞太地區預設323個F-35戰機臨時起降點,為F-35系列戰機提供預置支援保障。

不難看出,短距垂直起降戰機必須依託兩棲攻擊艦平臺或者海外基地,才能充分發揮其作戰功能。其他國家購買短距垂直起降戰機也是為了湊合搞個航母,如果他們有滑躍\\彈射航母,也不會考慮使用短距垂直起降戰機。我075兩棲攻擊艦雖然已經下水,但很長一段時間將作為直升機母艦使用,沒有必要與需求,急著上短距垂直起降戰機,畢竟我們還有“大平頂”。


紅龍軍團長


肯定是需要的,說不定哪天就蹦出來,來個大驚喜。現在忙著搞殲20,中國版垂直起降戰鬥機不是太急。早些年俄媒報道說,中國航空專家組團去雅克設計局參觀過幾次,雖然沒有拉回來一架雅克141垂直起降戰鬥機的真機,但是搞到了全套資料,包括一臺最關鍵的蘇俄神器R-79發動機。在搞到資料後,中國也曾經仿造過R-79發動機。這個事後來沒下文,這幾年也沒消息了。沒消息的事兒可能會有兩個結果,一個就是黃了不搞了,一個就是悶著頭正在幹。

圖一:厲兵哥認為,中國如果搞垂直起降戰鬥機,外形應該會是象這樣。就是一個縮小一點,單發版的殲20。畢竟成飛對鴨翼熟得很。美國波音公司表示,要不要合作來一發?

中國想搞垂直起降戰鬥機不是一兩年了。早在幾十年前,殲六萬歲的時代就打算搞了。但當時這個項目下馬了,一是殲六本身太差,二是因為蒙古墜機事件。殲六在當時是中國最好的戰鬥機,但是國外的經驗證明,想把一型現有戰鬥機,活生生改成一個垂直起降戰鬥機,是不可行的。可以當作試驗品,但是沒法量產裝備。

所以俄羅斯搞了雅克38,而英國搞了鷂式。這兩型戰鬥機性能都比較爛,雅克38更爛一些。上航母的海鷂是專用空戰型,航電和導彈比較先進,欺負幻影3這種小朋友還可以,想幹翻同年代的F-15沒戲。蘇俄對雅克38極不滿意,所以雅克局很快就搞第二代垂直起降戰鬥機,這就是雅克141。要求是空戰能力不低於米格29。

圖二:雅克141最大的問題在於不隱身,但該有的東西都有了。拉皮手術是中國特長,給改一個隱身殼子套進去問題不大。

垂直起降戰鬥機最大的難點是飛機殼子麼?當然不是,而是大推力矢量發動機。因為人類造單發的垂直起降戰鬥機都很困難,更不用說雙發的。所以這個發動機推力必須夠大,大過所有的戰鬥機發動機,最好一個能頂兩個用。事實也是這樣的,R-79可以說是蘇俄神器了,一臺能頂兩個米格29用的RD-33,推力甚至大過蘇27裝備的AL-31三姨夫發動機。

想用殲20改出一個垂直起降版,是沒戲的。技術難度太大。殲20的機背需要單獨設置一個升力風扇,而且菊花不能放在屁股那兒,菊花要朝前移,儘量靠近肚臍,以保持在飛機重心附近。要不然的話菊花向下一轉,飛機就大頭朝下翻車了。這樣的改進不划算,幾乎可以說是重新設計一架殲20了,而且性能不會好。以殲20為基礎,搞個單發隱身版,從頭設計一個,則是可行的。

圖三:美國洛馬公司,就從雅克局買來了矢量推力技術,用於製造F-35,據說只花了100萬美元而已。

R-79的終極版,推力高達200千牛,比F-35用的F-135發動機推力更大。考慮到蘇俄有吹牛的老毛病,如果打個8折,中國就能湊和著攢一臺超級雅克141,如果能打個9折,中國的超級雅克141,性能就能直逼美帝的F-35B,如果不吹牛,那就厲害了,中國的超級雅克141,會比F-35只強不弱。

中國造不起十多艘十萬噸級的核動航母,但是造十多艘五六萬噸的兩棲艦沒有任何壓力。中國的五萬噸級兩棲艦跟美國級兩棲攻擊艦性能差不多,但是造價低得多,只會是遼寧艦的一半左右。如果中國的超級雅克141上了兩棲艦,就等於中國平空多了十艘航母。而且這樣的土航母戰力強大,比起遼寧艦來只強不弱。


厲兵


顯然我國現在非常需要垂直起降戰鬥機,也肯定會研製自己的隱身第五代垂直起降戰鬥機,而且現在肯定就在研製之中,不管是不是傳說中的代號為殲18的戰鬥機,我國都肯定會推出這一款戰鬥機。

我國過去沒有兩棲攻擊艦,也沒有在遠征作戰中,從海上發起不斷的對地面的航空火力支援任務,但是現在不同了,隨著人民海軍進入遠洋,我國也開始面臨著在對外遠征的攻勢戰役中,如何利用海洋空間發動對地面打擊的問題,此前我國在這個方面的投送能力是比較弱的,現在不一樣了,我國也開始建造船塢登陸就、兩棲攻擊艦甚至是航空母艦了。

在這個情況下,如果人民海軍新一代075型兩棲攻擊艦以全直升機配置進入海軍部隊的話,顯然是不能滿足需求的,即便是能夠搭載武直10和新一代的直20直升機,也不足以滿足海上發起大規模戰役級攻勢的需求,而要讓兩棲攻擊艦具備起降固定翼攻擊機的能力,就必須要首先研發出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戰鬥機。

至於會不會是和F35類似,則要看我國的垂直起降戰鬥機是什麼樣的結構類型了,世界上的垂直起降戰鬥機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英國海鷂戰鬥機的單發動機多噴口平衡起飛型,一種是蘇聯的雅克141和美國的F35那樣的升力風扇垂直起飛型,我國很有可能借鑑的是升力風扇型,這樣飛機的整體作戰能力將會更強一些,除了升力風扇是死重影響性能外,其餘和一般戰鬥機已經很接近了。

因此,我國一定會研發一款垂直起降戰鬥機,尤其是在現在075型兩棲攻擊艦已經開建的情況下,這已經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能夠服役的問題,075的噸位將會達到3萬噸以上,如果是全直升機配置,那就略顯浪費了。


海事先鋒


垂直起降戰機對於我國來說沒有迫切需求,如果說上世紀60、70年代還有擔心機場被炸,垂直短距起降戰機能夠應急這樣的需求,現在基本沒有,什麼原因?攻守之勢異也!

現在世界上哪個國家能自身毫髮無傷地打擊中國本土?沒有,一個也沒有,即使戰時敢於打擊我國一些前線機場,但對方無論是陸地機場還是航母都必然被東風洗地,而我國內陸縱深的機場,像殲-20、殲-16這種航程巨大,而且有大型加油機保障的戰機根本不會受影響,不用擔心沒有機場可用的問題,所以,現階段垂直起降戰機對我空軍吸引力基本沒有。

垂直起降戰機不但結構比常規起降戰機複雜,而且性能會有很大差距,像上圖這種設計,跟常規殲-6比,怎麼可能幹得過?英國人的“鷂”,美國改進的AV-8B,現在的F-35B都比同時期的常規起降戰機差,航程短,載彈量少,F-35B是技術最複雜的F-35,很多為F-35A/C研製的內置武器,都是F-35B除外,它的彈艙比常規型號小不少,航程也是最短的,雖然比AV-8B強,但對手又不是AV-8B。

美國搞F-35B一是滿足海軍陸戰隊的需求,主要還是為海軍陸戰隊提供火力支援用的,欺負欺負小國沒問題,但跟大國幹,特別是擁有隱身戰機和反隱身能力的國家,基本是白給。其二呢,F-35B還能吸引那些像搞航母又沒能力搞,弄個兩棲攻擊艦搭載幾架F-35B裝蒜的,弄幾架F-35B上艘兩棲攻擊艦就可以過航母的癮了,但也就是過過癮而已。

對我國海軍來說,沒這種過個小癮的需求,要打,航母加上兩棲艦,實打實地幹,航母艦載機比垂直起降戰機打擊能力強得多。

對於這個有很多缺點的垂直短距起降這個機種,未來還會受到具有越來越強戰鬥力的無人機等新型戰機的影響,市場會越來越小,我國在很多新技術上更值得投入,而不是追隨他國搞一些落後的東西。N


聯合防務


世界上迄今為止裝備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國家大體上分為以下三種:第一種是自身條件有限,用不起艦載常規起降戰鬥機,只能使用艦載垂直起降戰鬥機來挑大樑,比如日落西山的英國,以及一票擁有輕型航母的中小國家。第二種是在艦載常規起降戰鬥機技術尚不成熟的時候,不得不暫時使用艦載垂直起降戰鬥機來應急,比如當年還沒有造出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蘇聯。

第三種就是艦載常規起降戰鬥機實力超群,在制空權無虞的情況下,使用艦載垂直起降戰鬥機專門負擔兩棲登陸作戰的打擊支援任務,比如擁有11艘兩棲攻擊艦和海軍陸戰隊獨立航空兵的美國。那麼中國自身的實際情況,跟哪一種國家比較相似呢?很明顯第一種和第二種都可以直接排除。因為中國艦載常規起降戰鬥機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完備了,正在加緊研製下一代產品,也有足夠的經J實力提供支撐。

至於第三種國家,當然這是我們努力發展想要達到的目標。不過由於國情不同和作戰環境不同,中國軍隊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對垂直起降戰鬥機的需求並不強烈,至少優先度的排名相當靠後。首先中國海軍的當務之急是大力發展配備常規起降戰鬥機的正規大中型航母,目前已經有了兩艘滑躍式航母——遼寧號航母和002型航母,可以起降滑躍型殲15第三代戰鬥機,算是初步具備了遠洋獨立作戰能力。

但是這只是萬里長征剛剛邁出了第一步,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裝備擁有電磁彈射系統的8萬噸級(標準排水量)以上的航母,搭載彈射型殲15以及新一代的艦載第四代戰鬥機,而且根據央視曝光的信息我國計劃在2049年之前建造10艘航母。從2019年算起30年內建造10艘航母,再加上與之配套的艦載常規起降戰鬥機,無疑需要花費巨大的資金和精力,還有閒暇另起爐灶再搞一款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可能性實在不大。

其次中國海軍陸戰隊並不是獨立軍種,也沒有固定翼航空兵的編制。美國海軍陸戰隊之所以需要F35B級別的垂直起降戰鬥機,也是自身任務定位所決定的,作為唯一不需要國H批准就可以由總T直接調動的兵力,美國海軍陸戰隊需要在全球範圍內實施快速反應、武力介入,那麼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強大航空支援力量。相比之下我軍的兩棲登陸作戰假想區域主要在WW或者一些零星的離岸島嶼,距離本土並不遙遠。

依靠部署在大陸或者海島上的陸基航空兵完全可以有效提供空中支援,兩棲攻擊艦和船塢登陸艦也可以搭載武裝直升機進行火力掩護,在這種情況下研製一款F35B級別的垂直起降戰鬥機實在是太浪費資源了,單獨搞不現實,走F35的系列化路線同樣是一個大坑。美國就因為F35的一機三型付出了高昂代價,甚至拖累了F35的整體性能,這樣的前車之鑑我們也必須引以為戒。因此短期內大家應該很難看到我們自己的垂直起降戰鬥機。


晨曦談兵


隨著遠洋海軍的建設步伐一步步邁前,從071型船塢登陸艦、075型兩棲攻擊艦的大量建造,大家可以感受以航母為主體遠洋海軍中,肯定也有執行次要任務的兩棲攻擊任務。受限於噸位、設計性能要求兩棲攻擊艦不能像航母那樣以部署艦載機為主,具備大面積甲板用於起降。因此,對於能夠短距/垂直起降的戰鬥機絕對的現實的需求。

以美國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為例,是海軍中以直升機和垂直/短距起降(STOVL)戰鬥機為主要作戰武器,配備船塢的多功能兩棲攻擊艦。通俗一點就像二戰中的護航航母,或者其他國家的小型航母,配套一定的艦艇就可以組成一個小型航母編隊,實力不容忽視。而它的戰鬥力就來自艦上搭載的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包括:AV-8B垂直起降攻擊機、F-35B艦載機以及攻擊直升機。

對於我國陸續建造服役的071、075型兩棲攻擊艦而言,需求和黃蜂級兩棲攻擊艦一樣。在確保戰鬥力的情況下同樣需要配備攻擊機型,只不過目前可提供的除了武直-10、武直-19之外,沒有其他可供選擇固定翼戰機。

不過我國在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研製上起步較早,1969年開始進行的“四號任務”,以以殲-6為基礎,加裝升力發動機,實現垂直起降及超音速飛行。

兩種方案,一種是直接加裝升力風扇,改型簡單,但性能絕對達不到要求。

下面這種方案,和雅克-36、F-35B等類似,不過基於當時的科研水平無果而終。

蘇聯解體後,到底吸收了多少雅克系列技術誰也說不清楚,以前是保障航母及配套艦載機的快速成型入役。現在同樣也是客觀需要,接下來的垂直起降機型在現有機型上改造,還是重新研製都值得期待。

但是不管哪種方式,F-35這種設計還是很值的借鑑。


河東三叔


目前來說垂直起降飛機的主要作用,是用於登陸作戰中的火力支援及物資人員投送,而這方面說實話目前我們還沒有什麼迫切的需求,主要的作戰方向太晚離我們太近,岸基飛機就可以提供很好的火力支援任務,而且隨著南部海島基地的建成,大部分南部海島都在陸基飛機的打擊半徑之內,所以目前我們對垂直起降戰鬥機機的需求確實是不太迫切的。
圖注:在南部海島基地半徑1500公里範圍內,幾乎整個南部海域都在海航的打擊範圍內。


並且隨著國產航母的相繼下水,未來我國的登陸作戰任務中的火力支援任務,很有可能直接交給航母編隊來完成,那麼我們對垂直起降戰鬥機的需求就更小了。

所以目前我們對垂直起降飛機的主要需求還是在直升機方面,尤其是20噸級的重型直升機需求迫切,因為我們現在手頭的直18只有十三噸級,在執行反潛作戰任務時還可以但是在垂直支援、人員物資投送上,就顯得太小了。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近些年來我們對與毛子合作聯合研發重型直升機,熱情很高的原因。
圖注:中航與毛子
聯合研發的重型通用直升機方案模型。

最後,需要告訴大家的是本人已經由“天真小科普”改名為“軍事小科普”啦,喜歡的朋友別忘點個關注呦!


武備趣科普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對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需要並不大,基本不會拿出寶貴的精力去研製這種飛機。

垂直短距起降戰機一般採用的是短距起飛加垂直降落的起降方式,因此對起降場地的要求要比常規的固定翼飛機低得多,能夠有效應對戰時機場被摧毀/損壞時倖存戰機的起飛問題。但是問題在於垂直短距起降戰機的性能往往不得不進行大的削弱,這才能滿足垂直短距起飛降落的需要,如此一來垂直短距起降戰機綜合性能往往是不如常規固定翼戰機的。 至於美軍,之所以在之前引進的AV8B並研製如今的F35B,主要在於美軍本身具有強大的空中優勢,並不用擔心這些戰機的生存問題,然後就是這些戰機的打擊能力要強於海軍陸戰隊的直升機,同時,由於隸屬海軍陸戰隊,因此調動更加方便。至於蘇聯的雅克38、雅克141,則是為了解決航母艦載機的問題設計的。
而對於我軍而言,本身我軍的航空兵力量有了質的提升,空軍不需要這樣一款雞肋,海軍的航母又有了殲15這樣成熟的艦載機。至於海軍陸戰隊,由於我國的海軍陸戰隊是隸屬於海軍的,並不是美國海軍陸戰隊那樣的獨立軍種,因此作戰中會直接使用海軍自己的航空兵力量,並不需要組建裝備專門的垂直短距起降戰機。


戰爭之王


這個當然需要,而且必須要研發,已經定型生產的J-20可能無緣垂直起降型號,後續出現雙座的概率會很大,但是沒有定型的FC-31完全有可能被系列化生產設計。第一款比較成功的垂直起降飛機是英國“鷂式”,它的出現確實讓世界一震,短距或垂直起降,連野戰機場都不需要,找塊差不多的平地就能湊合。所以這款戰機的出現與“輕型航母”相輔相成,它可以被部署到輕型航母或兩棲攻擊艦上進行作戰任務,在F-35B沒有被研製出來之前,“海鷂”戰機一直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兩棲作戰的主力戰機。

英阿馬島戰爭中的“海鷂”垂直起降戰鬥機,既然節省了跑道,那就勢必會增加航母的艦載機數量。

雖然垂直戰鬥機有這麼多方便化的優點,但是它的缺陷也基本都是無可逆轉的硬傷。第一項就是油耗太高,這就直接導致作戰半徑過小,而且會降低載彈量用來增加燃料,造成減少其作戰能力。第二就是操作麻煩,飛行員的訓練更加費時費力,也就造成這種飛機更加耗錢。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都研製過垂直起降飛機,比如法國、蘇聯等,但是由於技術方面困難重重終究失敗,不過蘇聯的雅克-141還算有點成績,但是隨著蘇聯倒下最後以“白菜價”賣給了美國。

雅克-141最大缺陷在於它起飛時的尾焰足以燒穿航母甲板。

雖然垂直起降飛機有諸多缺點,但是它對戰略戰術起的作用則是無可估量的。尤其是對於兩棲作戰來說,可以更快更好的執行掩護登陸作戰任務,從而不用大型航母上的艦載機分兵來進行兩棲支援作戰,這樣作戰半徑大的艦載機就可以全心全意應付縱深較遠的目標。當然即便這樣,這也是諸多國家消費不起的奢侈品,從F-35B面世以來,“鷂式”戰機就不可避免的逐漸退出現役。前兩天美國剛剛為自己的F-35B和兩棲攻擊加打好了廣告,他們正從根本上用F-35B將4萬噸的兩棲艦改裝成“輕型航母”。

從兩棲攻擊艦到“輕型航母”,它們的概念確實越來越模糊。美國的9艘兩棲攻擊艦現在正逐漸換裝成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

所以不管從哪方面來講輕型航母或者兩棲攻擊艦的最佳搭配都應該是“垂直起降戰鬥機”,與大型航母儘量拉開作用上本意的區別,讓它們“各司其職”,這就好比陸軍的主戰坦克和重新崛起的輕型坦克,總有更適合它們的環境和戰場。綜合而言,輕型航母始終是玩不起大型航母選手的“不二之選”,更是大國強國常規武力代表的附屬品。輕型航母相比起大型航母來說有低的造價優勢,而且方便維護和保養,這的確是對一些蠢蠢欲動的國家最大的誘惑。

美國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具有運輸和作戰兩種能力。

也就是說我們不僅需要垂直起降飛機,更要有兩棲攻擊艦,這樣一來海陸空作戰體系才將完美!個人也始終堅信一點,我們的兩棲艦和垂直起降飛機會在同一時間出現,但是需要一點時間,不要過於著急,畢竟垂直起降飛機的技術並不會那麼簡單,包括髮動機和升力風扇,而我們做的就是一步到位,必須是隱形化的五代機!

我們的075想象圖

我是軍武奇兵,歡迎各位的交流與觀點,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