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臨沂民營經濟異軍突起成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中堅力量

縱觀40年改革風雲,民營經濟異軍突起成為了臨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中堅力量,也構成了中國經濟版圖上的一道靚麗風景。

40年來,民營經濟繁榮堪稱臨沂政府扶持民營企業發展的生動腳註。從最初實施“抓大放小”“以退保進、以放促活”戰略,再到2008年至2015年,政府先後印發多個促進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意見,成立中小微企業發展領導小組,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強力引擎。

臨沂民營經濟異軍突起成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中堅力量

10塊錢白手起家做生意

百餘商戶做活陶瓷潔具大市場

1993年,帶著對臨沂大市場的憧憬和自己的致富夢,費縣農民謝萬銀揣著從鄰居家借的10塊錢來到了臨沂批發市場打算“闖一闖”,從此成為華強陶瓷潔具市場首批27家商戶之一。25年來,他從一名初出茅廬的農村小夥漸漸成長為靠實力說話的品牌山東總代理,闖出一片發展的新天地。

臨沂民營經濟異軍突起成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中堅力量

“年輕的時候家裡窮,成天和媳婦因為各種入不敷出吵架,後來不甘心一輩子就在土裡刨食,就想到城裡找點活幹。”謝萬銀說。顛簸了兩個多小時之後,謝萬銀走出臨沂長途汽車站,馬上被西郊大棚底的繁華晃花了眼。“到處都是大包小包扛貨送貨的人和三輪車,真是第一次見到那麼熱鬧的市場。”他說。

走出汽車站,謝萬銀手裡被人塞了一張傳單,是新建的魯南陶瓷市場(後更名為華強陶瓷潔具市場)正在招商,他一尋思,覺得這就是自己尋找的商機。拿著傳單,謝萬銀走進了市場招商辦公室。

臨沂民營經濟異軍突起成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中堅力量

“我當時一窮二白,店鋪押金租金啥也交不起,後來幸虧市場經理開明,跟我說先賃給我一個門頭讓我試試幹,以後賺到錢再把押金租金補上。”謝萬銀說。真是在這種開明而靈活的政策激勵之下,謝萬銀有了幹勁。拿著租店鋪的收據,他回老家費縣找到了當地馬賽克場,一番軟磨硬泡之後,在對方充滿質疑的眼光中賒了一車馬賽克,拉倒陶瓷市場賣。

一拖拉機馬賽克3天就賣完,一算賬淨賺1000多元。這是謝萬銀賺到的“第一桶金”。

有了本錢,謝萬銀拿著錢到淄博進了一車“陰陽磚”。“是當時比較流行的一種瓷磚,我和媳婦兩人僱了兩卡車,裝了一車拉回臨沂買,十來天就搶購一空。”他說。

與謝萬銀一起攜手奮鬥的,還有其餘26家商戶。謝萬銀說,當時大家齊心協力,有貨一起賣,抱團找銷路,生意越做越順手,市場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那時候從早上開門到晚上關門,到處都是烏泱烏泱的人,一車貨快的時候幾天就賣完了,我店裡甚至一天就能賣兩三萬的貨。”他說。到了2000年左右,魯南陶瓷市場已經成為臨沂陶瓷潔具產品最核心的專業批發市場,市場商戶增至數百家,影響力擴大至魯南蘇北地區。

臨沂民營經濟異軍突起成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中堅力量

如今的謝萬銀,憑著優秀的經營頭腦和誠信品質,已經在華強陶瓷市場擁有了200多平方米的店鋪,更成為廣東佛山九牧王建材有限公司的山東總代理。“能有今天的發展,除了靠自己的打拼之外,更是離不開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市場領導的指導和扶持,才讓我們這些個體戶的生意蒸蒸日上,相信以後的日子一定會更好。”他說。

成千上萬和謝萬銀一樣懷揣改變命運夢想的年輕人通過創業實現了自我價值,他們的奮鬥史與臨沂民營經濟的發展史並軌,構成了改革開放40年臨沂民營經濟領域的創業者群像。

村民變“股東”年年拿分紅

曹家王莊村企改制後更有幸福感

每天上午9點,家住曹王莊小區62歲的曹祥璽都會準時出現在小區廣場東側的社區文化中心。“這裡就跟家一樣,上網、唱歌、跳舞、下棋,看書,還有一群鄰居一起玩,真是說不出的開心。”自從退休以後,曹祥璽幾乎每天不落地來到社區活動中心,“吃喝不愁,每月有退休金、‘零花錢’,每年還能拿分紅,過年過節還有400元-6000元不等的紅包,現在的日子是真幸福,這擱在20年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提起以前的日子,曹祥璽告訴記者,從祖輩起,他們就生活在曹家王莊,是村裡的老村民。1997年時,家裡只有3間草屋,一家6口都擠在一起,他和愛人則在村裡的集體企業上班,但每個月收入不到100元,日子過得很是緊巴。

“我們村地處城郊,既沒有土地,也沒有資金,村裡的集體企業效益也不好,不僅欠下了380萬的債務,1997年除夕夜還因為拖欠電費,全村停電,大家抹黑度過了除夕夜。”曹祥璽說,正是因為那次經歷,1998年村委在曹繼廉書記帶領下,開始一系列改革,先是實施舊村改造,接著打通連接涑河南北的大通道,後來又在市場、物流、房地產領域迅速做大,讓集體企業從欠債變成有固定資產數十億的大企業。

臨沂民營經濟異軍突起成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中堅力量

“曹書記開始改革以後,村裡的集體企業越做越大,大家的日子也越來越紅火,2014年,還在全省首創了集體企業改制,讓村裡居民一分不掏,全部轉成股民。”曹祥璽邊說邊掏出了自家的股權證書。

曹祥璽指著股權證書量化金額一欄告訴記者,當年股權劃分共分失地居民補償股、土地拆遷補償股、員工股和法人股,他家符合前三種,每人分到了3萬股,改制當年就拿到了第一筆分紅,每人4800元。

另外,隨著企業資產迅速增長,社區裡建起了老年公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未成年活動中心、農家書屋、家長學校、健身廣場等一系列便民場所,還給村裡的老人們都買了養老保險,使老人們像退休職工一樣,月月可領退休金,村裡年滿60歲以上老人,每月還能領取300-500元不等的“零花錢”,過年過節還能收到400元-6000元不等的過節紅包。

“以前是3間草屋,現在是高樓、洋房,洗衣機、電冰箱、液晶電視、熱水器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當初的自行車也換成了小汽車,我覺得現在的日子真幸福。”曹祥璽說。

今年12月29日,恰逢山東蘭華集團成立20週年大慶,為了表達心中無法言說的幸福感,曹祥璽所在的同心社區舞蹈隊特意編排了2個節目。“一個舞蹈《情繫老百姓》,還有一個時裝走秀,祝願集團事業蒸蒸日上,村民生活越來越紅火。” 曹祥璽笑著說。

在臨沂,蘭華集團、蘭田集團、華強集團、金鑼集團、君發集團……一個個有影響力的成功企業湧現出來,帶動了臨沂經濟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