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這6個字,預示著樓市“大變局”

文 | 白羊

這兩天,影響樓市走勢的最大基本面,莫過於昨天結束的一年一度的經濟工作會議。

會議重申了“房住不炒”的定位,並強調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大力發展租賃住房,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等。

就內容而言,並無新意,都是在重複之前的一些東西。其實,影響未來樓市走勢的“新無形之手”還是有的,只是藏在和樓市看似無關的內容裡。

會議強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更加註重結構調整,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做好重點領域保障,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

注意,後半段的“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做好重點領域保障,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這個提法是很罕見的,也意味著形勢很嚴重。需要強調的是,寬財政裡並沒有提及大幅提高地方債發行量。

由是可預見,接下來中西部地區,尤其是那些長期入不敷出的三四線城市,怕是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而“保工資、保民生”這6個字表達的也很明確,即會保證這些地方維持一個基本平衡,不會讓陷入困難,但要想再像以往那樣花起錢來大手大腳,過得舒舒坦坦,那是不可能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則意味著地方大肆舉債、亂搞基建拉GDP的那條路被堵死了,同時也意味著工作並生活在當地、依附在這條鏈上的人(從基層工人到物料供應商再到總包分包等),其錢包也會大受影響。而隨著這部分常住居民收入的下滑,當地樓市的“有效接盤俠”也將下滑。

換言之,這一財政政策,本質上是對地方的一次“財政去槓桿”。而“保工資、保民生”這6個字,預示著三四線樓市的一次“需求側改革”。對於受上次棚改影響,而房價普遍虛火的三四線城市來說,這無疑是“大變局”。

那麼,為什麼在經濟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上面還要“堅決壓縮一般性財政支出”,推動地方“財政去槓桿”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地主家也沒餘糧了。

受經濟下行及外部因素影響,今年前7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12.56萬億元,同比增長3.1%,增幅同比回落6.9個百分點。其中最為核心的全國稅收收入增長僅0.3%,增幅同比回落13.7個百分點,創十年來新低。

而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11個省收入出現下降,十分罕見。

另有專家表示,2020年的國家財政赤字率,可能會觸及3%的警戒線。可見壓力之大。

另一方面,受國家財政及稅收制度影響,地方花錢大部分要靠中央(佔中央收入7成)輸血,如2018年中央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給地方分了近7萬億,2019年預計將達7.5萬億。

如下圖所示,中部大部分省份財政自給率不足50%,西部很多省份更是不足40%,完全是在靠國家財政吃飯。當然也意味著,地方政府亂髮的債,最後還是由上面直接或間接的來買單。

這6個字,預示著樓市“大變局”

如今隨著上面收入減少,派錢的時候,肯定就不能再雨露均霑了,而是有保有壓。

錢到了省一級,再往下派的時候,本就捉襟見肘的省裡也會再三琢磨的。為了制約“下克上”,如今非直轄的市縣級地方政府發債權,也都被收回到省平臺統一把控。

如是那些嚴重依賴上面輸血的地方,財政收支矛盾就更加凸顯。

值得一提的,這並不是一時權宜,而是一種趨勢。

首先,國家財政收入不可能高增長下去,對地方的財政轉移也不可能高增長下去。事實上拐點已經來臨。

如下圖所示,近年來國家財政收入增長下滑嚴重,而支出卻在逆勢增長。這種分叉,會促使上面更加謹慎花錢。

這6個字,預示著樓市“大變局”

此外,受整體收入增長下滑的影響,上面給地方轉移支付的增速也在下滑。

這6個字,預示著樓市“大變局”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及拐點的到來,財政收入增長下滑,其實是一種必然趨勢。從中央到地方,不僅要適應這種變化,還必須積極應對。

而中國城鎮化和房地產也走到了十字路口,不得不變的時候。為了防止地方唯GDP論和亂舉債、亂鋪攤子,進而造成尾大不掉之勢。

今年,發改委印發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已對國家城鎮化提出了新的思路,重點推動都市圈和城市群,收縮中小城市。指出,收縮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轉變慣性的增量規劃思維,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引導人口和公共資源向城區集中。

什麼是收縮型中小型城市?不就是那些位於內陸的三四五線小城市麼

至於瘦身強體、嚴控增量等表述,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中小城市不要再瞎折騰、建什麼新區亂鋪攤子了。把現有的一畝三分地幹好就行了。

再說的直白點,國家已經不對它們抱希望了,保持現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維持著“小確幸”就OK了。

當那些小地方不再有錢瞎折騰的時候,對於當地由上輪“貨幣棚改化”吹起來的房價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