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在上天看来,什么样的人最凶狠?


在上天看来,什么样的人最凶狠?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今译:如果别人做凶恶的事,应当为他担忧;如果别人做行善的事,应当为他高兴;如果别人有急需的事,应当慷慨济助他;如果别人处于危难之中,应当竭力救护他。


按《太上感应篇直讲》上说,当别人做凶狠的事情,往往是走向死路上去,善良的人不是空空地为他担忧,要千方百计劝化他悔改,他弃恶从善了,我的担忧才得到宽解。当别人做行善的事情,常常是走向福路上来,善良的人不是空空地为他高兴,还要鼓励他、帮助他善始善终,他成功了,我的高兴就更畅达。现在许多人的心中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别人,所以看不到一件善事是自己应该做的,由此断灭了使自己福德增长的大好机缘,悲哀呀!

人有紧逼的需要,叫做急;人有祸难将发生,叫做危。善良的人看见别人的急,真像自己的急,看见别人的危,就像自己的危,所以能够慷慨解囊,从宽付给,毫无吝啬,并且乐此不倦,犹恐迟了一步,错过了救济他人。这都是因为他原本就是大有福德的人,因此上天安排给他这般大善缘,使他做成这般大善举,然后成全他的大善报。所以说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为小人。那些

财多福薄的人,他看见别人的危急,漠不关心,重自己的钱财似山,轻别人的生命如毛。这种人在上天看来,便是最凶狠的人。天地间的神明一定会安排水火盗贼、疾病官司或者赌荡子孙等,降落到他家中,破散他的家财。中国前贤处处说到,积财不肯散施,一定会遭遇奇祸,古今中外屡看屡验,决定不是吓唬人!

故事一


潘封翁某,做盐业生意,家中富裕,只是儿子没有功名。他发誓奉行《感应篇》,每年到头拿出白金几百两,分成若干小包,小包数量不等,他每天披着旧衣到城市乡镇四处察看有没有过不了年的人家,借了债无力偿还的人家,穷得回不了家的人。一切贫困的人家,量其困难程度赠给钱包,人们都不知道他是谁。他又做了许多棉衣送给缺衣的人,设了不少粥厂施舍饥饿的人,又施舍茶叶和药品,又施舍棺材,什么善事他都热心去做,活到老也不改变善行。他亲眼看见两个儿子都成就了功名,一个作了翰林,一个作了中书。孙子世恩状元及第,官至宰相。另一个孙子世璜以及重孙祖荫都考中探花,至今翁家科甲及第仍然兴盛。

故事二


楚州有一个姓王的人,以卖花为职业。到了年终,众多妇女需要用花装饰闺房,王公所卖的花朵鲜艳,妇女们都高价争着买他的花。

有一天王公卖完花后不回家,先到庙中台基上称银子,知道卖花得到双倍利润。这时,忽听到庙中西南角有人喉喘的声音,王公吃了一惊,看见一个穿破衣服的男子上吊自杀。王公立即上前把上吊人解下放在地上,抢救了半晌,上吊人苏醒过来。王公说:“你这么年轻,为什么要寻短见自杀?”其人说:“我很不幸,家业完了,做生意没本钱,一贫如洗。到了年关,家中没有一粒粮食,妻子眼看要生孩子,我想借三五十钱渡过难关,到处也借不到。男子汉大丈夫活在世上,有何面目回家,还不如死了干净。”王公说:“你若死了,你妻子产育中谁来救援?这样她也会死的,连肚子里的孩子也活不成,这不是三条人命都完了?我今天卖花得了一两六钱银子,除过本钱八钱,还余八钱。我和你一人一半怎样?”说完,把八钱给了穷男子,也不问男子姓名,男子磕头谢恩而去。

王公又到街上把剩下的花卖掉,天晚才回家。妻子站在门口等候他,见他回来便问:“你怎么回来这么晚,叫我担惊受怕。”王公告诉妻子把银子救济了男子的急难,他的妻子也贤淑,并没有什么怨言。她说:“刚才看见堂上火光明亮,约有一尺多高,我害怕见到鬼,因此不敢待在家中。”王公一看,果然有火光闪亮。王公说:“这是宝光呀,下面一定有金银。”夫妻挖开火光地方,果然得到白银两坛,坛子上各盖一锭金元宝,元宝上有字“救人三命,天赐成家”。王公有了这么多金银,又善于经营,便成了大富翁。他把有字的金元宝传给子孙,至今王家后代兴旺,人们还称王公为“花王”。


节选自《大家都学感应篇》(历朝历代状元、宰相必读之书!)



在上天看来,什么样的人最凶狠?

大家都学感应篇

刘余莉等著


历代宰相、状元必读之书


在上天看来,什么样的人最凶狠?


·大家都学《感应篇》/刘余莉等著(第13次印刷,全新大字重排本)


本书包括《阴骘文》和《太上感应篇》两部传统社会里垂训千古、家喻户晓的蒙学经典和劝善书,是历代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民间社会生活以至行为心念的指南。
本书在逐句译解原文的基础上,通过许多趣味横生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以及“命自我立,福自我求”的道理,对于我们提升人生智慧、开创幸福人生都大有裨益。

在上天看来,什么样的人最凶狠?


·感应篇四十九讲/蔡礼旭 著(中国文化教人为善去恶的教育范本,2018年9月第二次印刷)
学《感应篇》,等于把儒释道的精髓都学了一遍。
《感应篇》为公认的道家经典,对中国社会,特别是读书人影响极大,古本即被题名为“元宰必读书”。蔡礼旭老师于2010年对《感应篇》作了扎实详明的解读,教我们从诚意正心开始,以修身为本,扎好德行的根。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作所为乃至起心动念,与圣贤教诲相应,随顺我们本有的性德,而不是随顺自己的习气,积福积慧,真实地自立立人、自达达人,实现美好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