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傳國玉璽歷經千年,被誰摔過,誰在上面刻過字,後來去哪裡了

璽是皇帝的寶印,在數千年的封建皇權時代,璽就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威。

在歷代帝王的寶璽中,最富神秘色彩和傳奇經歷的,莫過於秦始皇的傳國玉璽了。因為圍繞著這枚傳國玉璽上演的一幕幕、一樁樁歷史故事,見證著千餘年來的朝代更替,人世悲歌。

傳國玉璽歷經千年,被誰摔過,誰在上面刻過字,後來去哪裡了

那麼,這枚被歷朝歷代視為至寶的傳國玉璽,有著怎樣的不凡經歷?最終又流落到何處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六合,橫掃八荒,建立秦國後,便命人用一塊美玉雕刻了一枚玉璽,並宣佈將它永遠傳世。凡是得到它的即貴為天子。從此,傳國玉璽正式誕生。

那麼,這枚玉璽是何種材料刻制而成呢?

據《資治通鑑》記載:“趙高令子嬰齋戒,當廟見,受玉璽。即以卞和玉所刻的傳國璽。”

從這條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傳國玉璽正是由當初楚人卞和覓得的“和氏璧”雕刻而成。關於“和氏璧”的由來,有著一則驚險曲折、匪夷所思的故事。

相傳春秋時期,楚人卞和在山上打柴時,看見鳳凰棲落青石板上,按照“鳳凰不落無寶之地”的傳說,尋到了一塊珍貴的璞玉,將它獻給楚厲王熊眴。

但這個羋熊眴眼拙,愣沒認出這是一塊寶玉。不但沒有賞賜卞和,反而怪罪他欺瞞君王,命人砍去了他的一隻左腳。

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熊通繼位,卞和又捧著這塊璞玉進獻。武王命朝廷玉工查看,還是一塊石頭,卞和又失去了右腳。

這個卞和也夠執著,等到楚文王熊貲繼位後,他再一次抱著璞玉來到文王面前,失聲痛哭,併力呈所受的委屈。文王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人當庭剖玉,發現這確實是一塊美輪美奐的稀世寶玉。文王大喜,命工匠雕刻成壁,“和氏璧”由此橫空出世。

傳國玉璽歷經千年,被誰摔過,誰在上面刻過字,後來去哪裡了

(影視中的和氏璧)

據說“和氏璧”非常神奇,不但溫潤蒼翠,晶瑩莊雅,而且冬暖夏涼,晚上還能熠熠發光,滿屋生輝。從此,“和氏璧”就成了楚國的國寶。後來,“和氏璧”還曾失而復得,並演繹出大家耳熟能詳的“完璧歸趙”的故事。

等到秦始皇稱帝后,“和氏璧”被刻製成了傳國玉璽,上面刻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秦朝時期,傳國玉璽經三代,來到秦王子嬰手上。後來幾經輾轉,到了漢高祖劉邦手裡。由於劉邦出生市井,對象徵皇權的玉璽格外珍惜,特賜名“漢傳國璽”,經常隨身攜帶,抑或供奉在長樂宮裡,由專人看管。

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強令孝元太皇太后王政君交出掌管的玉璽,王政君大罵王莽“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滅也”,怒摔玉璽,將這稀世之寶摔碎一角。

王莽如願得到傳國玉璽後,命工匠用黃金鑲補,玉璽也就此留下瑕疵。

公元23年,王莽被殺後,傳國玉璽的主人變成了更始帝劉玄。又是幾經輾轉,玉璽最終被光武帝劉秀據有。東漢末期,傳國璽在漢少帝劉辯手上遺失。

董卓叛亂後,各路諸侯相互廝殺,孫堅無意中覓得玉璽下落。想據為己有,不想被袁紹發現,搶得玉璽。後來袁紹兵敗於曹操,曹操得到玉璽後異常興奮,但還是忍痛將它交到了漢獻帝手中。

曹魏代漢後,玉璽傳至曹丕一代,為彰顯曹氏得位正統,曹丕命人在玉璽肩部刻下“大魏受漢傳國之璽”八個字。

縱然曹丕處心積慮地想要曹魏政權千秋萬代,但轉眼間就被司馬氏取代了,玉璽也隨之進入兩晉。

傳國玉璽歷經千年,被誰摔過,誰在上面刻過字,後來去哪裡了

(李淵劇照)

其後,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歷史時期出現了,傳國玉璽也宛如擊鼓傳花般,到處漂泊,最終歸於北周大將楊堅手中。公元589年,楊堅滅陳統一全國,傳國玉璽又進了隋宮。公元619年,隋朝滅亡後,傳國玉璽被隋朝皇室後人帶到了漠北突厥。

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後,一直在尋覓傳國玉璽的下落而不得。直到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命李靖率大軍討伐突厥,傳國玉璽才又重回中原,被李世民收入懷中。

其後,傳國玉璽得以安定了一段時間,但隨著唐末的烽煙又起,傳國玉璽復遭厄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後來後唐又打敗後梁,後唐經過數位皇帝,玉璽來到後唐末帝李從珂手中。

李從珂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治國理政卻是一個糊塗蛋。他任用一幫庸才如盧文紀等人為官,搞得國家日益衰敗。

公元936年,因無力抵擋石敬瑭勾結大遼軍隊的進攻,李從珂登樓自焚。據說玉璽也遭焚燒,從此下落不明。

不過,也有人稱,雕刻傳國玉璽的“和氏璧”能耐1000多度的高溫,是不可能被焚燬的。

後來確實也曾多次發現傳國玉璽現身,但都缺乏足夠的證據證明其真偽。到了明清兩代,偶爾都還會有傳國玉璽現身的傳聞,但都是贗品。

真正的傳國玉璽,至今杳無音信,沒人知道它身在何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